「脫貧攻堅影像志」靈臺 冬閒人不閒 致富門路寬

【脫貧攻堅影像志】

靈臺 冬閒人不閒 致富門路寬

「脱贫攻坚影像志」灵台 冬闲人不闲 致富门路宽

什字鎮飲馬咀村建成的兩個扶貧車間,讓村裡十幾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就業。

往年“大雪”節氣一過,農村就進入了冬閒時節。而今年在古城靈臺,卻很難見到悠閒“度冬”的村民。已經脫貧的他們,勁頭依然不減,仍在忙著增收,忙著“充電”,處處呈現出“冬閒人不閒”的景象。

室外寒風凜冽,而中臺鎮的甘肅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雙孢菇立體生產車間裡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菌菇架上白生生的雙孢菇長勢正好。採菇女工來回穿梭,不時傳來開心的笑聲。據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亞軍介紹,該企業是靈臺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一家智能化生產企業,常年可吸納勞動力150多人,人均月工資達到2300元,是縣上重點培育的勞務基地之一。

而這並不是個例。近年來,為推動貧困勞動力就近就便轉移,靈臺縣不斷拓展“黨組織+勞務公司+企業+貧困戶”的勞務產業發展模式,全縣年就近輸轉勞動力達到1.6萬人次,年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創辦扶貧車間22家,讓4900多名貧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隨著蘋果產業在靈臺的逐步發展壯大,以蘋果種植、儲藏、包裝、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正在不斷延伸,進一步拓寬了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門路。

靈臺縣綠源產業扶貧有限責任公司新建成的萬噸氣調庫分揀車間寬敞明亮,乾淨整潔。20多名女工正在麻利地裝箱套袋,西屯鎮大王村村民龔永梅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訴記者:“以往入冬,我們不是在家裡睡覺看電視,就是互相串門聊天。現在不一樣了,只需給勞務公司打一個電話,就能在家門口找個掙錢的活。”

在什字鎮飲馬咀村手套加工車間裡,幫扶隊員鄒平吉正在檢查手套的質量。他說,村裡新建成的手套加工和農產品加工兩個扶貧車間,讓村裡十幾名貧困群眾實現了穩定增收。

中午時分,天氣晴好。在什字鎮甘肅齊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門口,記者見到許多手提小凳子的村民,打聽得知,當天公司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前來講授矮砧密植蘋果栽培技術,聽到消息的村民早早來到這裡,目的就是能聽聽專家講課。據齊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講,當天的培訓課是他們專門為在公司務工的骨幹員工組織的,原計劃培訓50人,沒想到一下來了100多人。

養殖業,已然成為助農增收的另一個強勢產業。“忙得很!”這是朝那鎮綠源公司肉牛養殖基地飼養員王補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記者見到他時,剛剛清理完圈舍的他正忙著和同事一道給牛添飼料,“加這一趟飼料四個棚下來得一個多小時,過一陣還得喂水,晚上繁育棚還得值班……”他告訴記者,雖然忙,但看著牛長得好,有錢掙,很開心。

據瞭解,靈臺縣著眼現代產業發展方向,著力推動產業擴張規模、延鏈補鏈、深度融合,去年新建改建標準化肉牛養殖場6處,選育“平涼紅牛”核心種群2處,完成黃改凍配4萬頭,全縣牛出欄量達到5.1萬頭。果產業大力推廣“四新”模式,新植果園2.2萬畝,掛果園達到16.2萬畝。產業的發展,讓群眾的收入水平不斷增加,2019年,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40元,同比增長10.2%。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呂亞龍

「脱贫攻坚影像志」灵台 冬闲人不闲 致富门路宽

綠源公司萬噸氣調庫分揀車間裡,20多名女工在分揀蘋果。

「脱贫攻坚影像志」灵台 冬闲人不闲 致富门路宽

邵寨鎮的種植戶坐在堆成小山的玉米棒子上,喜不自禁。

「脱贫攻坚影像志」灵台 冬闲人不闲 致富门路宽

西屯鎮中心幼兒園的日託服務,解決了當地村民就近務工的後顧之憂。

「脱贫攻坚影像志」灵台 冬闲人不闲 致富门路宽

朝那鎮三里村建成集觀光養殖為一體的特禽養殖場,在當地深受歡迎。

「脱贫攻坚影像志」灵台 冬闲人不闲 致富门路宽

靈臺縣新建改建標準化肉牛養殖場6處,建立“平涼紅牛”核心種群2處。目前,全縣肉牛年出欄量達到5.1萬頭。

「脱贫攻坚影像志」灵台 冬闲人不闲 致富门路宽

金沃森雙孢菇立體生產車間的工人在查看蘑菇長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