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医院都要附属在大学下面?

用户4474645431


在中国,各大城市最好的医院,全是著名医科大学的附属。一些大一点城市的三甲医院,如果你要不是哪个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三甲医院。2018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名单中,前20名全是各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

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1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1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乍一看这个榜单,你以为第一个北京协和医院和第20个江苏省人民医院不是哪个大学的附属?错!北京协和医院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附属,江苏省人民医院是南京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

这两年有些没开设医学专业的985大学,在不能合并其他医科大学的情况,直接把某家著名医院招揽至旗下作为附属医院,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医学专业。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把安徽省立医院纳入旗下成为自己的附属,电子科技大学也把四川省人民医院纳入旗下成为自己的附属。今后,估计会有更多的医院成为医学院校的附属。

附属医院有两种形式: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就是医学院校的下属单位,人事权、财权、事权,大学都有权进行管理。

非直属附属医院,其实是一种合作关系,院校与医院只是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合作,大学不会参与医院的管理。院校与医院在创办之后以合作方式附属的,基本上都是这种非直属附属医院。

医院成为大学的附属医院,大学招纳一家医院成为自己的附属医院,一般来说,这是双方各得其所、合作共赢的好事。医学类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医学生的成长,根本离不开临床的实践。医生行业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医生技能水平的提升,也离不开院校的学习。医院借助院校的名气声望,增加自已的人气影响和提升本院的医学技术水平;院校借助医院的平台,开展教学科研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创新发展,这样的合作,双方能够各取所需,那么双方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医院,医学院,大学,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单位。


甚至隶属单位都不一样,所有医院一般隶属于当地卫生部门医学院隶属于大学,大学隶属于教育部/工信部,或者所在省(大学都不是教育厅直属,而是直属于省 ,因为都是厅级单位)。



但是目前,几乎所有有名气的医院,全都跟医学院(大学)合作了,全部变成了高校直属或者非直属医院,其中有何玄机?

  1. 北京协和医院,隶属于协和医学院
  2. 华西医学院 隶属于四川大学
  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5.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6.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9. 江苏省人民医院,隶属于南京大学(合作关系)
  1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可以看的出来,前十名全部是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其实不仅仅是前十 而是十名到20名,比如中山大学都以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可以看得出来 几乎所有有实力的医院都挂靠在大学名下。为什么?

首先大多数实力强的医院本来就是医学院的直属附属医院。

一般一个省最厉害的是当地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然后是省人民医院。一般来说,省医和医学院附属医院是死对头。

现在各省的人民医院都和当地院校合作了。


中科大和安徽省医合作办医学院,电子科大和四川省医合作了,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省医。

目前全国的省医基本都被当地的医学院一网打尽,要么跟当地死对头,要么更当地院校。

2019年,河南省人民医院正式变成郑州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郑州市所有有影响力的三甲全部被郑州大学拿下,包括省医,省肿瘤医院,省骨科医院,省儿科医院等,全部挂牌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牌子。


为何啊。

跟着大学混,好处多啊。医院申请基金了都以大学名义申请,这样获批概率高。

省级医院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存在难以突破的瓶颈。科研和学术人才培养平台的滞后,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省医院如果自己单独混,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无法传承,一旦挂靠大学,

立刻获得学校的医学博士招生权力,可以培养医学硕士博士,又可以发论文,学生干活,导师们就轻松点。

其实还有特别多的好处。医学本来就是个非常特殊的学科,必须有很强的临床医院做支撑,没有附属医院的医学院是伪医学院,而不能培养研究生的三甲医院无法进行医学传承,不利于人才培养。

卫生部鼓励医院和医学院合作,各类医学中心都是以著名医学院为主宰。只有成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集教学、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全面发展。



医院成为大学附属医院后,先管科研成果,论文都成为高校的成绩,属于双赢。

所以很多医院不但要变成大学附属医院,而已要变成直属附属医院,获得好处更多。

目前全国唯一和大学没关系的就是解放军总医院,其他全部都是大学附属医院。

目前就是这样,所以医院都和大学混了。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举个常见的例子 :大学附中。中国80至90年代出现,原本的是利用大学闲置资源举办,一来解决大学教授子女的学业问题,毕竟是教授世家,肯定希望孩子读高中上大学。二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后来大学扩招,高中普及了,专科让步,各大中学开始追求升学率。这些大学附中,特别是名校的附属中学,打着响亮的旗号,再加上资源丰富,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名校的附中招的老师一定是该学校毕业,因此拼了命把孩子往里面送。再加上名校效应,各地民办分校层出不穷,形成此形势。必须吐槽一下:这些民办学校实质与大学独立学院并无区别,但前者只追求升学率,故发展快。坐标常德,2016年后,本地开始大肆修建商业街,进而引进房地产,近两年开始引进名校附中分校:湖师大附属德山学校(湖南师大附中)与常德郡德实验学校(长郡中学),医院有一所湘雅常德医院,2017年12月投入使用。一方面为了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中国名号真的很重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热衷于改名,医院也是如此,保证自己的就业来源,同时也有个响亮的名号。(图二湖师大附属德山学校)




古茗葛


传统的医院成为大学的附属医院,实际上是一个共赢的结果,并不存在谁占谁的便宜。就拿中国大学的清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来说,一直在潜心教学和科研,也很少扩招,但是对安徽省伸出的橄榄枝还是心动了,和安徽省第一的省立医院合作,成立了医学部,安徽省立医院成为其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大学来说,全球高校的竞争是非常的激烈,而且现在论文作假曝光率也非常高,大学没有正儿八经的科研成果是很难提升自己的排名,而我们都知道医学领域是科研成果的高产地,一旦大学开设了医学部,有自己的附属医院,那么他们的科研综合实力将极大的提升,对自己的影响力和排名正向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无法回避组建医学部和附属医院的俗套。



与此同时,医学学科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医学也是有赖于生物,化学甚至是计算科学等基础科学的发展,那么大学在这些学科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如果有了医学部和附属医院将能够更好的进行学术资源的利用,拓宽科研与教学。

而作为传统的医院来说,医生们要单独做科研,拿经费,评职称有时候并不简单,如果有固定的大学做依托,他们开展起工作来会如鱼得水。另外大学优质的师资和科研也会推动临床实践水平的提升。



所以,我认为医院和大学进行合作成立附属医院是医院发展的常态,不管是作为国家,老百姓,还是大学都是一件乐见其成的事情,在互利共赢的模式下,只要有利于提高对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就应该值得肯定。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美蛙英语


不是医院要附属在大学下面,而是这些医院本来就是这些大学所创办的。

几乎所有医科大学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而很多综合类高校也有都有着出色的医学专业,自然也有着优秀的人才培养系统以及先进的设备,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创办了自己的校属医院。

……

……

以上都是排名全国三甲医院百强的著名院所,在当地乃全国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当中有多所医院所属的高校都是名牌学府,比如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等等,都是国内高校名列前茅的名校。其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也都是国内领先水准。

其中包括一些附院能够追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其辖属关系就是学校,并非医院挂靠在大学名下。


城市发展报告


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首先:医院附属于大学,可以借助大学之名,与大学享有同样的名气,同时,在当地形成学术型医院,不仅提高知名度,还给众人一科学、科技、有学风正气、稳重、踏实的感觉。除了名字上的优势之外,医院也可以借助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兼职、职称晋升、带教学生、医教结合,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和学术依据等。

其次:学校借助医院庞大的病人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材料和数据,为论文发表、科研方向提供切实有用的资料数据。其次,还可以为本校的实习生提供实习场所,便于管理和安顿。再者,学校因为拥有更多的教学医院也体现学校的强大实力和师资力量,跟医院形成双赢局面。如郑州大学有9家附属医院,各个实力强劲,他们的强大也为郑州大学增光添彩,而郑州大学的名气,也为这几家医院奠定了地区性的影响力。


急危重症齐大夫


有关医学的事情在国内分成了2步,第一步综合性大学合并医学院,第二步各医院纷纷依附在各医学院下面。


在本世纪初,大学兴起合并潮,大家纷纷往综合性大学靠拢。在院系调整时,是综合性大学分拆成专业型大学,发展了半个世纪,开始回到过去,恢复成综合性大学。当时有个说法,顶级大学必须要有顶尖医学院,医学院也必须依托顶尖大学里的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才会有发展。在此风潮下,各大学纷纷抢了各个医科大学作为自己的医学院。像北大、复旦、上交大、川大等,医学院都非常强,都是原来著名的医科大学。

第二步,医院附属在大学下面。其实原先医科大学也有附属医院,但不像现在,几乎每个医院都要找个医学院靠着。如果一个学校原先没有医学院,就直接找几家医院作为自己的临床医院,医学院也就很快搭建起来了。


这是件有趣的事情,因为大学是属于教育部管的,医学院是属于卫生部管的。原先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条块分割,隔个部门办事能累死人,但为什么这件事医院和医学院很热衷呢?


因为这是双赢事件。

比如,我在北京,如果去看病,我会看看它是北医系统还是首医系统的。比如,如果要准备生孩子,北京有专门的两所妇产医院。一所是北京妇产医院,是首医系统的。一所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北医系统的。我一般愿意去北医系统的,觉得北医系统的医生水平高,因为北医的水平高于首医。


不过,去北医系统的医院,尤其在北大医学部旁边的北医三院,要特别小心。像护士扎针,经常会扎不准,要扎好几针。不是它们那里护士水平差,而是实习护士太多,那是北医实习的一个重要基地。


所以,可以看出。医院和医学院联系起来的好处就是,医院依靠学校的名声,来提高自身的品牌,也好申请科研项目,也好写论文。比如,清华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原先是酒仙桥医院,成了附属医院之后,品牌也好了很多,申请大型设备之类的也容易一些。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百强医院的排名,基本就是医学院的排名。

当然,反过来也可以,如果一个大学能找到好的医院作为它的附属医院,那么这个学校的医学院排名也一下就上去了。我看武大就是走的这条路,它把武汉好几所著名三甲医院纳入自己的囊中,现在武大医学院虽然还比不上华科大的同济医学院,但也可以比比了。

另外,学校也希望有医学院,一个是自己的学生需要实习基地,第二个是为以后自己的毕业生找一个就业的地方。附属医院越多,学校毕业生越受欢迎。像首都医科大学,原先学术水平在业内一般,但有着国内最多、最顶级的医院,这些年的进步非常迅猛。也许某天,首医会超过北大医学部。


五道口的颜学姐


●高校竞争

现在各个大学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他们在竞争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论文的质量,大学想要提升自己科研实力、产出更多高质量论文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医学领域是科研成果的一个高产地。如果一所大学开设了医学部,并且有了自己的附属医院以后,能够对这所大学的科研实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以此能够提升这所大学的影响力和综合排名,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985高校合并了一科大学的重要原因。这些综合性高校合并了一科大学以后,以前属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院也就成了这些大学的附属医院。


●便利

高校有了附属医院以后,就能够为各种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材料和数据,为论文发表科研方向提供切实有用的资料。 学校拥有更多的附属医院以后,学生们实习也就有了场地,学校有了教学医院也体现了学校的强大实力和师资力量。

医学类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医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临床实践,医生行业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医生技能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院校的学习。医院借助大学来提升医院的名气和声望,增加自己的人气;大学建筑医院的平台开展教学科研,能够更好的培养本校的医学技术水平。所以大学与医院的合作属于一种双赢的状态。


有的大学找到一些医院作为他的附属医院,这个学校的医学院排名也一下子就上去了,而大学也因为有了医学院的加持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从学校角度来看的话,那些附属医院都是比较厉害的医院,这些医院的袭击能力是很强的,对于财政统一的高校来说,这是一大桶真金白银。


饕餮视听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大学和医院的本质和作用,以及社会要求。

大学:教育,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医学覆盖面较广,分支一个生命科学专业进行药物研究和开发。

附属于大学下,可以享受大学实验室的便利,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同时鉴于医学专业长周期的培养模式,附属于大学下,可以有效解决人才培养问题。同时,有利于探索医疗前沿科学,迅速发现问题、研发新药。


观实Rom工作室


中国特色 如果成为一种时髦的话 就怕以后餐馆 宾馆等都成了某某大学附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