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

七七的包裹


我简单说说:

1- 有爱和陪伴的家庭环境

2- 有学习,阅读和运动的环境

3- 有仪式感的家庭环境


芮儿峋儿


父母收放自如,父母多陪伴孩子,孩子4岁之前让孩子“玩好”“吃好”,一些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在本该最无忧的年龄让孩子身上背负太多我们的期望,孩子的童年不会快乐。不强加给孩子超过年龄段的期望。我想,这就是孩子想要的童年。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看到很多家长带着3岁的孩子去学习画画,学习英语,一些兴趣班,我不仅感到惊叹。现在的孩子都需要这么小开始有一技之长了吗?这无形中也给我带来了困扰,我在思考我到底要不要给我女儿也报一个班。

后来还是理智战胜了我,孩子小,她们想象的事物天花乱坠,这时候可以的去让她们学会圆方棱角,反而是对孩子的一种束缚,一种思维上的束缚。所以,我还是选择让女儿在学校好好玩,等再大一些问她自己的选择再决定。

让孩子快乐很重要

孩子在刚刚入学的时候,我们不必询问孩子在学校都是学了什么,因为时间一长你会发现,孩子会有很大的变化,当然,这些变化都是在学校的环境下慢慢的形成的。老师会在玩耍中让孩子学会一些习惯、表达、交流、肢体上的东西。在学校也是,老师不会刻意的让孩子去背一些东西,他们尊重孩子的发展。这一点很符合我的标准。

很多家长可能会给我有一样的焦虑,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让原本应该在最快乐,最无忧的年龄段去学习超出她们范围的事情,这样的童年,孩子会快乐吗?


小淘气鬼日记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因为这也是曾经我很困扰的一个问题。

我是一个快6岁娃的宝妈。曾经我一度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就能够给孩子一个好的童年。不逼迫,不强迫,一切出于他的自愿。只要爱着他,陪着他,就是最好的。但慢慢的,我发现并不如此。当周边的妈妈都在想办法让自己的小孩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当身边的妈妈朋友们一个个劝我要让宝宝开始报班学习,要准备幼小衔接的时候,我开始有点着急了,因为我一点都没有准备好。于是焦虑了一段时间,也迷茫了一段时间,后面开始系统的计划买书开始系统的学习。

童年仅有一个,不能让孩子留下遗憾,更不能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中下恶果。其实很多后期青春期出现问题的青少年很多是没有一个好的童年。所以童年以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为准,不需要太在意孩子之间的外在差距。只要孩子的性格是健全的,生活是开心的,习惯是好的,就够了。

我家宝明年9月入一年级,5岁半前未进行任何系统的培训,就是边玩边学中识得了200来个汉子,数学计算50以内基本能算对,三字经整本书能背完,古诗没有记录会多少首,另比较喜欢看书。

5岁半后报了篮球班,绘画班,以孩子兴趣为主,没有逼迫,除了上课时间,孩子愿意玩球,愿意绘画时给予陪伴,平时不会刻意让他一定要去练习。学习完后预备让孩子重新选择两科兴趣班,愿意继续现有的就继续,不愿的话想尝试其他的也可以,但前提选择了的课程一般会报半年班,这半年必须坚持学完,这是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另大班后为了养成系统的学习习惯,每天晚上空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学习时间,当然学习的科目父母可以建议,重点还是孩子可以选择。目前坚持了有5个月了,偶尔特殊原因未打卡外(有时家里有小朋友客人一起玩的时候,太尽兴,孩子不想学习就未强迫)其他时间孩子都能准时自主去学习(当然这个小时的学习家长有去互动,娱乐学习,某种方法孩子有点厌倦了,会想办法换个方法去互动)。

童年仅有一次,以开心,健康为主,学习为辅,循序渐进。有宠爱,但不能溺爱,需要有原则。性格,学习习惯的养成才是这一阶段最需解决的。有了一个健全完整的好性格,外加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相信未来不会太差,因为社会处处都在学习。

㊗️:健康,快乐everyday!

自己最近一直在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也希望各位宝妈➕关注,咱们一起探讨,总结出更多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好方法。我们都希望宝贝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也希望孩子们永远能笑的那么灿烂。





demidan


童年该怎么给 已经不是我们能说的算了 你不跟随大趋势一起走 孩子会显得格格不入 身上没有一点闪光点 平凡到我怕她自卑 刚生孩子那会儿 总想我的孩子啥也不学 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 可同龄的孩子有个什么场合 小朋友们又是唱歌🎤跳舞💃 还有表演乐器的 我家小朋友只能看着羡慕着 我也怕孩子长大后会埋怨我小时候没让她学习点什么特长 现在的大学开学简直就是大型的文艺汇报演出 个个的身怀才艺 当今社会没点才艺当个普通人都很难 所以还是给孩子报了一些学习舞蹈和口才的班 孩子每天都很忙碌 但没有办法 00后是注定没有快乐童年的一代人 深表同情又无可奈何!




杨仔儿妈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无忧的童年。这是这是我非常梦想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说是梦想的?因为这件事情真的是很难实现。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压力都非常大,有各种各样的作业,还有就是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要学各种各样的英语呀,兴趣班呀都要不停地上。尤其是每年的六一元旦表演。因为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有体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台上表演特别的骄傲,特别的自豪,但是你觉得孩子是真的快乐吗?因为这样一个几分钟的表演。还是可能需要在学校练习一个多月。练习的过程中,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很难理解。老师的动作,所以说起来会非常的难。他老是为了有高质量的舞台效果,肯定要严格要求孩子,此时孩子是最辛苦最累的。尤其是表演当天孩子懵懵懂懂在后台等待上台表演,上台表演,几分钟以后又是在后台漫长的等待。一个个又累又饿哇哇大哭,这样子的孩子幸福吗?快乐吗?

有时候我上班前看到我的宝贝还在熟睡,我会突然很感慨。我希望我的宝贝好好享受当下快乐的时光,好好享受睡懒觉的时光,因为总有一天他们长大后也是要像我们一样每天辛苦的工作,为了生活而拼命奋斗着。所以我们可以在保证孩子快乐无忧的情况下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孩子。把快乐与无忧还给孩子。


熙熙妈妈的育儿日志


当然是陪伴啦!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就是最好的童年。我小时候算是留守儿童吧,我是家里老大,老妈怀老二的时候赶上计划生育,不得不躲到外地亲戚家去,一躲就是一年。好不容易妹妹出生了,家里条件又不好,妹妹一岁多的时候,爸妈又出去打工,从此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这一晃就是好几年,每年都是过年的时候才能跟爸妈待几天。

现在条件好了,但是养育孩子的成本却高了,许多年轻的爸妈还是不得不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出去打工,因为城市的房子太贵了。拿起砖头抱不了孩子,放下砖头养不了孩子,并不是爸妈狠心,是真的太无奈,是这个时代硬生生地把原本该在爸妈怀里撒娇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

我跟老公小时候都是跟老人长大的,一辈子也忘不了每天放学后站在村头盼着爸妈回家的心酸。所以我们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不想让我们以前吃过的苦再让孩子吃一遍。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都争取在家陪孩子,虽然暂时给不了他太好的生活条件,但是陪伴应该是再多金钱都替代不了的。

希望你也能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年纪,好好陪伴在他身边,我想这就是孩子最想要的童年。




前半生我只爱过一个人


说实话,现在出门务工的朋友太多,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里爷爷奶奶照顾,虽然他们照顾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但是最好还是把孩子带到自己身边。

我就是一个打工的,每年都要回家好几次,目的就是看看小孩,看看她们的变化。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特别想孩子。

至于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我想不管怎么样,都要让孩子在自己身边长大,不是说爷爷奶奶照顾的不好,而是孩子的童年毕竟只有一次,不要让孩子的童年在自己脑海里一片空白,那样即使是在成功,孩子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也不会快乐,我们大人会没有孩子的童年而感到遗憾,所以,别的不重要,只要孩子在自己身边快快乐乐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皖北人在江南


如果只是单纯地陪孩子长大,洗衣做饭、陪写作业,闲下来就是刷手机、看电视剧,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只会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是父母选择了“暂停成长”。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只会陪伴孩子长大的父母。

 

知乎上有一条问题获得30K的点赞,“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方式”。@Youth 分享他的学长,曾说过的一段话。

小时候,学长和父亲遇见了乞丐,很多父母也许都会说“记得要好好学习,不然就像他们一样,没有工作只能乞讨为生。”然而学长的父亲语重心长,“要好好学习,以后让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如此。”

 

哪怕孩子小时候听不懂,长大后未必做得到,但从小在他的心中就有一束微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趣相信,父母能给到孩子给孩子最好的童年。一切最好的前提,一定是父母本身仍在不断地成长。如果学长父亲没有不断成长,缺乏眼界和成熟的心态,怎么会说出这番话。

 

之前有一篇10岁小学生写的作文,《我觉得我妈是个没用的人》火遍全网,内容非常扎心。孩子吐槽了自己的妈妈,不上班,爱打牌,做饭难吃。他还对比了同学们的妈妈,会打扮,会画画,他非常羡慕。

 

反观另一位妈妈,她的孩子把她夸上了天。“我的妈妈好看,能干,爱运动,爱学习,书法比老师都要好。”难怪孩子要以妈妈为榜样学习。

 

[再见]如今社会变化速度非常快,如果我们只让孩子学习成长,自己停留在原地,盼望着退休后过上悠闲的生活,那现实会给你打脸,让你清醒。

 

就连知名主持人董卿,曾经也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孩子,希望能陪着孩子长大,可被朋友一句话提醒,“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低质量的陪伴,远不如高质量的共同进步。之后董卿学着做制片人,拉赞助,搭演播厅,做出了口碑炸裂的《朗读者》。

 

[奋斗]最好的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童年,是永远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即使你不是学富五车,没有拿下多少个金牌证书,但你努力的样子,会印在孩子的心中。





喵喵喵小趣


芭巴爸爸认为:给孩子一个爱与自由的童年是目前最流行的育儿方法。

养不教,父之过。
慈母多败儿。

这类名句都在侧面反应了孩子是需要教育的,如果养而不教,就很难在社会上生存。在原始社会,缺乏教养的孩子天生就是个原始动物,只有生存需求,没有精神追求。社会关系中也没用沟通,谁的拳头大谁就有道理。这些远古规则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现在社会依然能看到这些缺乏教养的迹象。

隔三差五就会有一些社会新闻报道恶性事件,大部分肇事者都是缺乏规矩,缺乏情绪控制能力的人。而他们也曾经是个孩子,他们在应该受教育的时候没有得到教养,或者得到不好的教育。

吴军老师在《见识》这本书中就说过

:缺乏爱、缺乏规矩、缺乏见识的人很难有大成就。所以接下来会根据这3点展开。

一、爱的环境

爱的反面是无视,其次是惩罚。精神分析流派有句话:无回应之地便是绝境。孩子最初的爱就是妈妈的回应,当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吃喝拉撒睡都要妈妈的照顾。过程中孩子如果得不到妈妈的回应,就会陷入绝望。

然而在童年时,孩子也会犯错。每次犯错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既有规矩又带着爱,孩子就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则容易出现人际关系。

婴幼儿缺乏回应,童年犯错得到的只有惩罚,这样的孩子就会缺爱,长大后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有规矩教育

不顾交通规则在马路上跑步,将车停到人行道上,抢占他人的车位......这写缺乏规矩的人让人费解,明明规矩都说好了,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怎样就怎样。其实,是他们童年的时候缺乏规矩教育。

从小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缺乏规矩。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甚至孩子还没发出诉求,家长就提前满足。这样的孩子容易成为小霸王,长大后成为自私自利的人。家庭给她的感觉是:所有人围着他转,什么都以自己个人利益为主,孩子将来会带着这份认识去社会生存,早晚会受到社会的惩罚。

三、有见识才能成就大事

吴军老师说:见识决定成就的高低,而不是盲目的努力。


马云还在阿里的时候就四处找高人聊天,坐着飞机去世界各地跟最顶级的艺术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交流,目的就是增长见识,站在高处,才能为阿里做出更多正确的决定。

社会上不缺乏努力的人,他们大部分人没有成功,皆因见识的差别。同样的时间,他们甚至更努力,最后还是碌碌无为。见识的高低首先决定在父母见识的高低,父母给什么样的教育,引导孩子看什么书,如何为人处世,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芭巴爸爸



1、充满安全感。孩子的内心有充分的安全感,才能让孩子自由、绽放、内心丰盈,才能让孩子有充分的专注力去玩耍和学习。


2、充满自信。孩子从小建立自信,对于孩子的人格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个自信的孩子才能不胆怯、不焦虑、不自卑。


3、被父母陪伴、被爱。儿童时代,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和爱,孩子的原生家庭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4、有充分的自由。自由的孩子,才能内心放松,才能塑造完善的自我,才能养成有主见的性格特质。


5、被信任。一个孩子,从小被信任,就会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也会充分的信任别人;被信任的孩子不会过度敏感,会有很强的责任感。


6、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不用多富裕的生活,但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物质条件,这样才能让孩子内心包容、豁达,会建立良好的金钱观,不会陷于物质之中,成为物质控。


7、有小伙伴玩耍。小时候的玩伴,既是孩子社会交往的需要,也能帮孩子建立原则、善良、忍让、协作等。


8、被包容。小时候被包容的孩子,会善良、有爱,不挑剔,不斤斤计较。


9、有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这一点放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对于孩子来说能顶上半个世界,情绪稳定的妈妈能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深有影响。


葫芦爸爸——少儿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从事教育二十年,两个娃的爹地,愿与各位朋友一起探讨交流关于亲子教育、儿童习惯养成、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