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砚里为什么加入药粉?

聊聊天扯扯淡


本发明涉及砚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药物澄泥砚的制作工艺。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依其制作方法的不同,砚可分为澄泥砚和古名砖瓦砚。其中澄泥砚是我国最早使用的砚,也是唯一人工制作的砚,但因年代久远。其制作工艺很多已失传。据中国书店1984年6月第一版,1989年12月第四次印刷的书号为ISRN7-80563-081-7/G.2的《古玩指南》第九章第二节所载古时制作澄泥砚的方法,是先将泥置于袋中,过滤成细泥,晾干、掺入黄丹搅拌,再制作成形,然后入窑烧制一复时,最后用墨蜡和米醋蒸5-7次即成。但该方法只给出一个大致过程,许多细节都未记载,且其中有含糊和不合理之处,仅根据它无法作出澄泥砚。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澄泥砚的工艺。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是这样的,将黄泥与黄丹粉混合,过滤,去水,和泥,入模或雕刻,晾晒,入窑烧制,然后熏蒸,最后上蜡、抛光,这样就制成了药物澄泥砚。

本发明填补了我国在制砚行业的一个空白,且工艺简单,易于掌握。用本发明的工艺制作的药物澄泥砚可散发清香,使用者清心养神,且作出的画不被虫蛀,不易臭墨。完全可与古砚比美。


黄鹂读书


正好,芦芦哥手上恰恰有一方澄泥砚。

虽然不是什么很高级的砚台,但是爱好这种东西,和钱不钱的关系还真不大,就和种植花花草草一样,我喜欢杜鹃,你给我更贵点的腊梅,我还真的瞧不上眼。

芦芦哥也是如此,反正我就是喜欢我的这方砚,不管是不是多有名气的,但是第一眼就瞧上了,不知道这算不算缘分。

虽然不是什么书画家,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喜爱还是有的。

所以对于这个中国最传统和古老的文房四宝之一——砚,算是情有独钟了。

而在众多砚台的种类里,最钟爱的也还是这个澄泥砚。

为什么?因为确实有让人喜爱的理由。

图片不够清晰,也拍不出来想要的那种效果,毕竟不是专业的,请多担待。

我们知道,砚台一般取好的石质材料,石头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坚固,发墨好,这也是好的砚一般都是石砚的原因。而澄泥砚作为一种泥砚,却能与石砚媲美,并跻身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这就足以说明澄泥砚的优质和出众。

话不多说,首先我们还是来回答问题。澄泥砚为什么要加入配方粉呢?是为了配合澄泥砚本身的泥料,使砚可以更加坚密,而硬度和密度正是决定砚发墨好坏的主要条件。

就像陶瓷器的原料中加入有石英石一样,由于石英在高温中有适当的膨胀性,可以补偿陶瓷坯体的收缩,减少变形,因而便可以整体上提升坯体的机械强度。

按照不同的配方,好的匠人制出的澄泥砚,质地细腻,就像小孩子的水嫩肌肤一般,且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丝毫不输给石质砚。这也是澄泥砚可以列为四大名砚的神奇之处。

我们既然说到了澄泥砚,就不妨再聊得更深一些,关于澄泥砚,确实也是很值得玩味的,这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那么多人喜欢玩砚的原因。

现代工艺制作的砚台,虽然用上了先进科技使澄泥砚在硬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甚至能够达到花岗岩的硬度,但若说玩砚,还是首推古法所制的澄泥砚。

古法制砚,是将事先纺织的双层绢袋吊挂在河中,河水中裹带的天然泥沙流入绢袋内,经第一层绢袋过滤后,沉入第二层绢袋的细泥被称为澄泥,也就是制作澄泥砚的原料,澄泥砚之名也因此而来。

这样滤制出的澄泥还要放置一年以上的时间,历经整个冬夏四季祛除泥土本身的燥性才能制砚。

中国人讲玩物丧志,但古人一直都在“玩物”,例如玩壶(紫砂壶),玩鸟(以八哥居多),玩蝈蝈(有玩声的,也有玩色儿的)。但是玩到最后,该丧志也都丧志了,该不丧志的,有的也玩成了大家。

这就像现在打网游,该丧志的有倾家荡产的,该不丧志的成了职业选手,年入百万,这是一个道理。

而且中国人玩什么都能玩出意境,这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就比如说祛除澄泥中本身的燥性,这个“燥性”就是凭借西方人直观的思维很难理解的一种东西。中国人对这种偏意境的事物有着无与伦比的兴趣,玩紫砂壶也是如此,开壶要用豆腐祛除“燥性”,但是燥性这种东西具体是什么,这就要细细品味,如果带着这个“燥性”,总之出来的东西是缺些意味的。

玩砚的人也都如此,他们觉得砚是有生命并且是需要关爱和养护的,所以就有了玩砚之人经常提到的“养砚”。一方砚若保养得当,锋芒必然锐利,发墨性也一定非常优秀。“养”过的砚也一眼便能够看出来,即使是老砚,也能够保持色泽浑然厚重,温润如玉,这是普通砚台无法比拟的。尤其是玩古砚,就更加讲究了,因为有包浆,若包浆被磨去,价值也就会大大降低,没有了锋芒。

澄泥砚更以优秀的品质,成为了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必备文房用品。武则天、苏东坡、米芾、朱元璋、乾隆也都赞澄泥砚为砚中一绝。

澄泥砚因原料、配方、烧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玩澄泥砚,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品,其中又尤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名贵。

若是古砚,则以明砚为最优,收藏价值也最高。究其原因,是因为明砚的各类金沙药粉配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优秀的匠人烧制的明澄泥砚,泽若美玉、击若钟磬、易发墨,因此在古砚中的地位也非常高。

砚乃文房四宝之一,其中所承载的文化,可以说已经超出了砚台本身,而成了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成为了博大浩瀚的华夏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深深刻在了我们中国人的血脉中。

时至今日,仍能在世界很多地方看到澄泥砚的身影,例如《天津市博物馆藏砚》《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藏品选》、日本桥本吉文所著的《澄泥砚》等,这些,也都是所有人关于砚共同的记忆。


大葫芦芦芦芦芦


以传世砚看唐代澄泥砚最好,像宝石样光泽,皮壳亮丽,敲之像钢铁之声,工艺失传了。出土的没有价值,一定要传世的。肯定配方有蜡。但是明代澄泥砚没蜡,而且是瓦声,光泽品质很像唐砚,但是硬度不够,实用功能差多了。有明代澄泥砚也很好了!这玩艺传世坏易。


李冀农


好的澄泥砚用放大镜看里边有细长条的石英晶体,不知道是原料里本身就有还是后添加的,这就造成好的澄泥砚的手感重量和硬度与劣质澄泥砚的差别。


潞河堂古玉馆主


加的是黄丹,就是四氧化三铅,沉重趋里,会令砚台细腻坚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