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年齡越大經驗不是越豐富嗎?為什麼有的醫院招聘年齡限三四十呢?

雲霧繚繞13579


隨著現代醫學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現代醫院對中青年醫師越加青睞與重視,因為他們學歷結構越來越好,博士、碩士高學歷教育佔比高;有較強的科研工作能力,對國內外醫學和相關學科新知識、新理論接收、消化和應用、拓展能力強於其他生代人群;中青年醫師正值人生黃金時代,思維敏捷,體魄強健,動手能力強,常常是本學科的中堅力量,特別是從事外科等各臨床手術科室的醫生,膽大心細、手術技巧嫻熟,高精度手術做得非常漂亮。中青年醫師又是各臨床科室生力軍,工作熱情高漲,能夠吃苦耐勞,為應付日益增加的繁忙而緊張的醫療服務工作,平時出勤率和值班、加班及夜班最多,擔負應急搶救和突發事件救護工作是最經常的事,大家觀看過電視劇《急診科的故事》就是他們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的工作生活的確是充滿苦辣酸甜而豐富多樣的。在這裡需要糾正題主所提出的問題有所偏頗,年紀越大的醫生不是越大經驗越不豐富,恰恰相反,現代醫院的高年資醫生仍然是醫院的重要力量,他們有較高的學識和臨床實踐經驗,雖然有些精細手術不再經常參加了,但還是要擔負著在醫療實踐中臨床帶教任務及手術指導,參加專家門診及臨床查房、疑難及重大疾病診斷與鑑別診斷、重大搶救及手術方案籌劃等工作。現代醫院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最好的整合好老中青三代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各自優勢,調動和發揮這支隊伍最大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醫院科學技術發展和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不斷改善與提高。


大智若愚JN


俗話說“醫生越老越吃香”,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醫生年紀越大意味著經驗越豐富,也更厲害。但最近《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則讓人們大跌眼鏡、顛覆了傳統觀點。

這項研究由哈佛醫學院、哈佛公衛學院以及哈佛最有名的兩所附屬醫院——麻省總醫院和佈列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主持。

研究人員隨機選取了2011年至2014年間的73653名65歲或以上的非重症美國老年醫保病人。這些病人由平均年齡41歲的18854名醫生收治並管理。

在處理醫生、患者以及所在醫院的混雜因素後,研究人員分析了上述7萬多名病人在30天內的死亡率、再次入院情況和醫療費用。一般來說,醫生水平越高,患者的再次入院率和平均花費也就越低。

令人們驚訝的是,該研究給出的結果與傳統經驗並不一致。

數據顯示,對擁有少量患者的醫生(每年低於90例病人)來講,40歲以下的醫生,其治療的患者30天死亡率為12.7%;40-49歲醫生的患者30天死亡率為14.6%;50-59歲醫生、60歲以上醫生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6.0%和17.0%。

對擁有中等數量患者的醫生(每年90-200例病人)來講,40歲以下的醫生,其治療的患者30天死亡率為10.8%;40-49歲醫生的患者30

天死亡率為11.1%;50-59歲醫生、60歲以上醫生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1.3%和12.1%。

可以看出,不同年齡段醫生帶給病人的治療效果的確存在差異。

但是對於擁有大量患者的醫生來講(每年超過201名患者),醫生年齡和患者30天死亡率之間沒有關聯。這可能意味著,擁有大量患者的醫生能夠維持一定的臨床技能和水平。

在醫療花費上,不同年齡段的醫生也是有差別的。40歲以下、40-50歲、50-60歲、60歲以上的醫生組患者的花費分別為1008美元、1027美元、1056美元和1071美元,具有統計學差異。隨著病人年齡每增長10歲,其花費也隨之增加2.4%。

而在再入院率方面,不同年齡的醫生之間沒有區別。

對於這種能夠引發爭議的結論,研究人員一再強調,這一研究是“觀察性”的,需要更加詳細的研究,不能武斷地將醫生年紀大與患者入院30天內死亡率高劃等號。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我們並不認為醫生變老,會使他們的醫療質量變得更糟,”哈佛大學的Yusuke Tsugawa博士說:“我們觀察到的是醫生在接受培訓上的差異,年輕醫生更有可能率先接觸到最新的醫療技術”。Yusuke Tsugawa從研究結果拓展到了醫生的繼續教育。

Tsugawa補充說到,醫學技術始終處在發展之中,年紀大的醫生可能難以跟上。

對於這個觀點,國內也有醫生表示過贊成。年輕醫生更新知識的能力、腦力、眼力、體力上都比年紀大的醫生佔據更多優勢。


池塘有田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下吧,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醫生的發展平臺原因。有經驗的老醫生,一般都是各大醫院鍛煉出來的,其知名度和其所在平臺緊密相關,一般不喜歡離開原來的單位,而年輕的醫生或者畢業生則不然,還沒定型。

二是是成本問題。醫院雖然是事業單位,但是其盈利能力是重要的考核指標。控制成本是必須的,在知名度不提升情況下,招聘的醫生經驗越豐富,其工資相應也越高,待遇也越好,而年輕的則成本低多了。

三是培養潛力問題。不僅醫生,其他的工作都是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醫生尤為突出,可是年齡大了,也定型了,接受新的知識也少了,年輕的則不然,培養潛力大大的,培養出來還是自己的人,賣命工作必須的!


公務員日常筆記


醫生的確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但也有個缺陷,那就是,精力大不如從前,象如今什麼微創手術對技藝要求非常高,不能有半點差錯,稍微……就。學術交流,報告會……也是大顯身手的好地方,但對學歷要求也高,一般醫生是無緣的,所以……


義無反顧62


西醫三四十歲有增養價值,老了幹不動了。老醫生是有經驗。

一位患者,大便下血,在醫院檢查不出病,就輸血,找一個退休的老醫生,二天的打蟲藥吃好了,是鉤蟲引起的。


京城名醫張一帖


醫生也脫不開實踐岀真知,經驗都是在病人身上練岀來的。有一句騙人的廣告祖傳的,醫術越高的人傳的都是門生徒弟和學生。中國有句古話“久病成良醫”有些病人病時間長了都會自尋救治的最好方法,所以年齡也是經過積累才有豐富一點的經驗。


何安華168


醫生越老越吃香,在日新月異的醫療科技迅速發展成果面前正在逐漸成為過去式了。目前,醫院裡四十歲上下,主治醫師以上(含主治醫師)職稱的年富力強的醫生群體是醫院的骨骼與大梁。在下退休醫生,三年中一次急性心肌梗死,一次急性膽囊炎膽結石危象的急診救治都是二甲醫院的主治醫師作出正確診斷做的緊急手術,手術順利,逃過兩次生死之劫,術後恢復迅速良好。除了感謝這些年輕醫生的仁心仁術之外,深為醫療事業後繼有人、年輕一代比我們更強更有前程而高興。


菩提新客


我是很相信老醫生。

人的心裡感覺就這麼說不清,每當看到白髮老醫生心裡很踏實趕忙述說自己的身體狀況。就好像遇到了神醫華佗[笑哭][笑哭][笑哭]

這病也好了三分。就是這樣老百姓口口相傳的《國醫》大師在中華民族成為珍寶。他們培育的人才遍地花開。時代在發展在前行,科技創新造就出無數年輕人走上中西醫結合的崗位。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我們社區醫院我常能得到青年醫生的很好服務。我簽約的(身邊醫生)全科於醫生就很貼心。








傑敏740


1、普通百姓對於醫學的瞭解很好來自於電視劇,但是那基本上是不準確的(或者說是騙人的)。2、如今很好人把西醫等同於中醫,出現概念上,邏輯思維上的錯誤。


用戶4175171134


中醫有做廣告上招聘的嗎?醫生的招聘都是西醫醫院吧?一個西醫大夫過了這個年齡手抖眼花,還能完成他的醫療任務嗎?西醫是很”科學”的,當然這個科學要用引號把它引起來。一個優秀眼外科醫生,他的工作十分精細。年齡大了以後他能改行去給別人切闌尾嗎?砸了自己的名聲。所以西醫是科學的,因為分科極其詳細的。一個優秀的眼外科醫生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絕對不會改行去做腦外科。如果要改行,他要重新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