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有多少种下法?

飞龙在天9783


棋类的变化量都是天文数字,接地气的说法就是比银河中的沙子还多。比如围棋复杂度是361*360……*2*1,盘面复杂度是3^361。

|

先看下象棋各子的走法。

兵过河最多3×5种

马在开阔地带八面威风,最多8×2种

炮和车最多17×4种

帅加白脸将最多5种

士最多4种

象最多4种

象棋在没有大量简化子力前,每个局面通常有10到40种走法。其中比较好的着法通常有3到5种。平均在在40多个回合分出胜负和。在当下流行规则框架内,最多200个回合和棋。一般最长可以走到300步左右。

最理想的情况需要考虑从1到400步的所有的变化,才能知道正招。才能能解决先手是否必胜这个终极问题。假如平均每步有10种变化,那就是10^400个变化。这显然已经大到无法想象。

而现实中普通人只能想到几步棋总共十个变化左右,大师长考可以考虑十多层几路棋共几十个变化,这大概是一般人脑的极限。

下图是复杂度推进演示,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相近


天启象棋


这其实是个很有深度的问题,也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首先,根据题目附带的说明来看,很显然这里问的象棋有多少种下法的意思不是翻翻棋、揭棋等多少种变异的玩法,也不是当头炮、仙人指路等多少种可行性战术,而是有多少种可能的走法,是指在对弈中所有可以走的招式的合计数字。

这里说的所有可能的走法,只要是符合行棋规则即可,不考虑合理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开局帅进一,比如对方要杀车了,依然可以去走进兵或平帅等无关的棋。

先把题目搞明白了,避免回答了半天只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笑话。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数学问题,应该是属于排列组合的范围了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纠正一个错误的理念,和这个问题有着很大的关系: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围棋比象棋要难,甚至一些业内顶尖人士也有这种观点,比如棋圣聂卫平就曾经因为看不起象棋而大放厥词,最终导致了与许银川让九子的对弈。(这里没有对聂卫平不敬的意思,聂卫平是功不可没的历史性人物,但曾经对象棋的认知确实是错误的)

象棋和围棋究竟哪一个更难?公认的答案是围棋,但应该是象棋。

先不要扔鸡蛋,我们继续往下探讨。

回到本问题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纠正:题目中自带了一个围棋有多少种下法的数据,但是这个数据不正确,因为这个算法不科学。

围棋有361个点位是没错,每个点位可以有黑白空三种可能的状态也没错,但是具体到下棋的过程中却不是这样。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

首先

即使一个孩子也知道围棋只有黑白两种子粒,所以每一步落子只有黑或白两种可能。而每一步落子要么黑要么白,不可能黑白同时落下,所以每一步落子前在361个点位上实际只能拥有要么黑空的两种可能,要么白空的两种可能,而不可能同时拥有黑白空三种可能。

其次每一次落子之前虽然理论上361个点位都可以有黑空或白空两种可能,但实际上每一步只能落一子,所以只有一个点位真正拥有黑空或白空的两种可能性,其它360个点位只有空这一种可能,只是这个拥有两种可能的点位有361种可能。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区别,一种是2*361,一种是2+360有没有区别?(这是一次落子的数字)

然后上面说过,这其实是一个排列组合的问题,所以不应该是多少次方的算法,而应该是多少阶乘的算法。因为第一个子落下后就变成了360个点位,第二个子落下后就变成了359个点位,点位数是依次递减的。

所以综上所述,围棋的算法用3的361次方来算是不正确的。所以正确的算法不该用点位的可能性来计算,而应该以落子的可能性来计算,也就是上面“然后”说到的内容。第一步落子有361个点可以选择,第二步有360个点……以此类推,所以围棋的变化总数应该是361×360×359×……2×1,即361的阶乘。这个数字比3的361次方要大的多的多。

361的阶乘有多大?大约1.43乘以10的768次方,即1.43后面有768个零,精确数字比这还要大很多。这个数字是一个真正的天文数字,有人说围棋的变化之数比宇宙中所有的原子的数量都要多,就是指的这个数字,而不是3的361次方,3的361次方200个零都不到——但也比原子的数量要多很多了。已知宇宙中的原子数量不过10的80来次方,至于这个数怎么来的那是科学领域的问题了。

所以说,虽然数据很大,但其实围棋的计算还是相对简单的,纯阶乘的计算。但是象棋不一样。象棋每方有16子粒,而每种子粒又有多种不同的走法,所以计算起来要比围棋复杂的多。

随着对弈的进行到了残局阶段,兵卒过河,子粒减少,束缚变少,每一粒棋可以选择的走法越来越多,最终达到真正的一车十子寒,马踏八方等,这个变化的算法是不能用简单的阶乘来计算的,而要视每一粒棋子的具体情况来计算。因此,象棋的算法是及其复杂的,围棋在这一点上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是在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中,中国象棋是第一个被电脑攻克的,围棋是最后一个被攻克的,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中国象棋虽然变化多但是子力少,计算的基数小,所以最终的变化之数比围棋要少。

这里还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不合理的变化是包含在内的,比如围棋第一步不至于下到四个角上的吧,就算下到边线上也会被人笑话的吧,还有禁入点的存在等等,都会导致实际数字和理论数字有很大的差别,要小很多。而打劫的时候又会存在同一个点多次落子的情况,数字又要变大,出现循环打劫那就没个完了。但是中国象棋的不合理变化比围棋要多很多,实际走法的可能性比理论上的数字也要小很多,比如马真正能跳八方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但即使这样,可行性变化的量也是相当庞大的数字,计算起来又及其复杂,而且象棋的回合数不确定,因此象棋所有的变化到底是个什么数字是一个工程量相当大的工作,不好提供,比围棋少就是了。


因此中国象棋是第一个被攻克的,因为电脑筛选掉了大量不合理的走法,而且象棋的残局定式又很多,这就大量减少了电脑的存储量和工作量。但是围棋基数太大,即使筛选掉不合理的落子,变化数也依然是一个电脑无法完成的数字,所以最终阿尔法狗采用了深度学习的方法才攻克了围棋。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中国象棋比围棋要复杂的多,也更难。围棋的困难在于量,而象棋的困难才真正在于变化。围棋难在广度的计算,而象棋难在深度的计算。这相当于中国象棋是N道几何证明题,而围棋是N的M倍道阿拉伯数字计算题。

——今日头条出棋不意为您原创分享,兴趣交流,有意见或建议可以探讨,请勿动粗,素质比技术更重要。感谢您的参与、点赞或关注支持。


出棋不意


象棋起局按长远可分为攻、防两种:主攻通常可以架中炮、也可起鸳鸯炮、仙人指路,若主防或在看对方实力时可先起屏风马、架中相、起两头蛇为开局…在看局势变化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做"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中间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整个棋盘就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两方将帅坐镇、画有"米"字方格的地方,叫做"九宫"。

*棋子

象棋的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每组兵种是一样的,各分为七种:

红方:帅(1)、仕(2)、相(2)、车(2)、马(2)、炮(2)、兵(5)

黑方:将(1)、士(2)、象(2)、车(2)、马(2)、炮(2)、卒(5)

2、走棋和吃子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各种棋子的走法:

*帅(将):帅和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它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走方判负。

*仕(士):仕(士)是帅(将)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它的行棋路径只能是九宫内的斜线。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将)。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走田"。相(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 车:车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炮: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动与车完全相同。

*马: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

* 兵(卒):兵(卒)在未过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过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许左右移动,但也只能一次一步。

3、吃子

任何棋子走动时,如果目标位置上有对方的棋子,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拿出棋盘,再换上自己的棋子(即"吃子")。只有炮的吃子方式与其他子不同:炮与被吃子之间必须隔一个棋子,进行跳吃,俗称"架炮"或"炮打隔子"。

4、将军、应将、将死、困毙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将军",或简称"将"。被"将军"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卫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 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轮到走棋的一方,帅(将)虽没被对方"军",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同时己方其它棋子也都不能走动,就算被"困毙"。

5、胜、负、和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负),对方取胜:

* 帅(将)被对方"将死",即被对方将军却无法应将;

*被"困毙",即虽未被对方将军,本方却已无棋可走动;

*自己宣布认输。

*一方长将不变,长将一方算输。

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 一方轮走时,提议作和,对方同意;

*双方长将不变,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规定,双方又不愿变着时。

6、术语介绍

(一)将军:对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将对方的帅(将)吃掉,称为"将军"。

(二)应将: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反击、躲避或防卫的着法。应将的方法有:

吃掉对方进行"将军"的棋子。

帅(将)从被攻击的位置上避开。

用自已的棋子置于对方"将军"的棋子和自已帅(将)之间,俗称"垫将"。

遇到对方炮"将军"时,除以上"应将"的办法外,还可以把已方被当作炮架子的棋子撤开。如遇马"将军"时,还可以用已方的棋子蹩住马腿。

(三)将死: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将死"。

(四)困毙:轮到走棋的一方,帅(将)虽然没有被"将军"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同时已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动,就算被"困毙"。

(五)河界线: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

(六)巡河:一方棋子在已方"河界线"上时,称为"巡河"。

(七)骑河:一方棋子在对方"河界线"上时,称为"骑河"。

(八)中线:棋盘中第5条竖线,通常用"五"(红方)或"5"(黑方)来代表。

(九)肋道:棋盘中第4,6两条竖线,通常用"四"、"六"(红方)或"4"、"6"(黑方)来代表。

(十)兵行线(卒行线):棋盘中"河界线"下面的第一条横线,兵、卒就摆在这条线上。

(十一)宫顶线:兵行线(卒行线)下面的那条横线,因是"九宫"的顶线,故得名。

(十二)底线:棋盘两端的第一条横线。

(十三)对局:双方下棋称"对局",弈叫"对弈"。

(十四)全局:指对局的全部过程。包括"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

(十五)局面: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分布的状态。通常包括"先手"、"后手"、"优势"、"平稳"、"对攻"、"复杂"、"均势"等等。

(十六)起着:开局第一着。

(十七)胜势: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十八)胜定:对局中,一方多子并占优势,另一方少子,又无手段反击和变化,形成必败的局势。其多子并占优势的一方称此棋局为"胜定"。

(十九)绝杀:对局中,一方下一着要将死对方,而对方又无法解救,称"绝杀"。

(二十)羊角士:把士支在九宫上角,称"羊角士"、是防守的一种方法。

(二十一)花士象:或花仕相。指对局中双士象或双仕相,在中线联防时左右分开的一种形式。

(二十二)单缺士(仕):对局中,有双象(相)而缺一士(仕),称"单缺士(仕)"。

(二十三)单缺象(相):对局中,有双士(仕)而缺一象(相)。

(二十四)闲着: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目的在于等待时机。

(二十五)空着:毫无作用的一着棋,容易贻误战机,导致输棋。

1)棋盘和棋子:

国际象棋棋盘是个正方形,由横纵各8格、颜色一深一浅交错排列的64个小方格组成。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棋子就放在这些格子中移动。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黑白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六种:

王(1)、后(1)、车(2)、象(2)、马(2)、兵(8)

在正式比赛中,国际象棋棋子采用立体棋子,非正式比赛中可以采用平面图案的棋子。

2)行棋规则:

王: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着限走一步。

后:横、直、斜都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它是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子。

车:横、竖均可以走,不能斜走。一般情况下不能越子。

象:只能斜走。格数不限,不能越子。每方有两象,一个占白格,一个占黑格。

马:每步棋先横走或直走一格,然后再斜走一格,可以越子,也没有“中国象棋”中“蹩马腿”的限制。

兵:只能向前直走,每着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时,可以最多直进两格。兵的吃子方法与行棋方向不一样,它是直进斜吃,即如果兵的斜进一格内有对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据该格。

3)特殊走法:

除了上面所有棋子的一般着法外,国际象棋中存在下面三种特殊着法:

吃过路兵:如果对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进两格,刚好形成本方有兵与其横向紧贴并列,则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进,把对方的兵吃掉。这个动作必须立刻进行,缓着后无效。

兵的升变:任何一个兵直进达到对方底线时,即可升变为除“王”和“兵”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

王车易位:每局棋中,双方各有一次机会,让王朝车的方向移动两格,然后车越过王,放在与王紧邻的一格上。王车易位根据左右分为“长易位”和“短易位”。在下面四种情况下,王车易位不允许:

王或车已经移动过;

王和车之间有其他棋子阻隔;

王正被对方“将军”;

王经过或达到的位置受对方棋子的攻击。

4)胜、负、和:

国际象棋的对局目的是把对方的王将死。比赛规定:一方的王受到对方棋子攻击时,成为王被照将,攻击方称为“将军”,此时被攻击方必须立即“应将”,如果无法避开将军,王即被将死。除“将死”外,还有“超时判负”与“和局”。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一方轮走时,提议作和,对方同意;

双方都无法将死对方王时,叛和;

一方连续不断将军,对方王却无法避开将军时,成为“长将和”;

轮到一方走棋,王没有被将军,但却无路可走,成为“逼和”;

对局中同一局面出现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同一方走的,判为和局。

5)记分方法:

国际象棋的记分方式实行级别、积分制。级别分别是无级别、30-1级。每个级别需要积累100分。有关输赢后积分的详细计算方法如下(注意:输方扣分等于赢方得分):

和局:双方现有积分相差10分以内,无积分;相差10-99分,则分低方得(10+差分/10)/2;相差100分以上,分低方得差分/4。

低级别方赢:双方现有积分相差100分以上,则得差分/2;相差10-99分,得10+差分/10;相差10分以内,得10分。

高级别方赢:双方现有积分相差200分以上,无积分;相差100-199分,得2分;相差10-99分,得10-差分/12.5;相差10分以内,得10分。

下过50盘以后得分/失分会趋于稳定。



摔球娱乐


第一种问法就是中国象棋的通常玩法:就是

马走“日”字、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小卒子一去不回头、将帅不出九宫格、仕子围着老将转

第二种问法就是把棋盘对折,留下一半,然后把全部的子反着放到所有空格里面,然后一个一个返回来,每个子只能动一次,每次一格,最后只有兵和帅可以吃将。这是第二种玩法,可以叫作‘半面暗棋’。第三种玩法是

按照第一种玩法似得像通常一样摆:

车马象士将士象马车

炮┼炮┤

卒┼卒┼卒┼卒┼卒

兵┼兵┼兵┼兵┼兵

炮┼炮┤

车马相仕帅仕相马车

但是!在这样摆之前,先把将帅取出,把黑子和红子分开,然后全部反过来,再洗子。把盖住的棋子依据正规象棋摆子的位置放。只有将帅是开着的,黑子全部摆在将方,红子摆在帅方。然后不知道那个子是车,那个子是马,只能按照原来马走“日”相 走“田”走子之后就把子翻过来。翻过来之后就知道这个子是什么,然后这个子就按照以前这样玩法了

将帅不可出九宫,其它棋子就没有这个限制。就是说,士相可以满盘走,马不可以卧槽将,会被士吃掉。开始时还真不习惯。初阶段,开到炮最好,一盘棋已经赢了一半。打将,对方得应,上士、相,开到车就直接换掉。若是遇不到,可以打双车。再没有,就打相。总之,炮的优势明显。这种玩法可以称为‘满面暗棋’。


足球分析师丶


这个问题我曾想过:

我们先假设盘面上无任何其他子(包括红方子和黑方子)的限制,那么,每个子的最多走法为:

车和炮:横向8,纵向9。每个子最多17个走法,2车2炮就是68个走法;

马:单个马最多8个走法,2马就是16个走法;

兵:最多3个走法(此处假设兵已过河),5个兵就是15个走法;

象:最多4个走法,2个象就是8个走法;

士:最多4个走法,2个士就是8个走法;

帅:在9宫内最多4个走法,考虑到帅将不碰面,假设碰面的话,按帅直接过河吃将的情况,另有3个走法,最多就是7个走法。

那么任何一个局面,对于单方来说,理论上最多是68+16+15+8+8+7=122个走法。当然,实际情况,由于自身子和对手子的限制和规则的限制(兵未过河前只能前进),某一局面下的走法要远少于122。例如刚开局时,仅有44个走法(2车各2,2马各2,2炮各12,5兵各1,2象各2,2士各1,帅1)。

如果每步按理论最多的122个走法,按照象棋的亚洲规则:每局棋最多200个回合(双方加起来就是400步),那么一局棋最多的走法会是122的400次方。

在实际情况中,考虑到双方子和规则的限制,平均按照每步棋有50个走法、每局棋按照90回合计算,其结果也是很惊人的:50的180次方。


史奴比


我少算一点

一盘棋有20回合,也就是40步,每步10种变化

一共的变化数是10的40次方

这个数足够大了,就是1后面跟着40个0

如果要把这些棋谱全部记录下来

以每千分之一秒记录1亿个棋谱的速度 需要3000000000000亿年



袁先生i


一盘棋有20回合,也就是40步,每步10种变化

一共的变化数是10的40次方

这个数足够大了,就是1后面跟着40个0

如果要把这些棋谱全部记录下来

以每千分之一秒记录1亿个棋谱的速度

如果非要时间来计算,那我觉得是3000000000000亿年


我爱球球


我少算一点

一盘棋有20回合,也就是40步,每步10种变化

一共的变化数是10的40次方

这个数足够大了,就是1后面跟着40个0

如果要把这些棋谱全部记录下来

以每千分之一秒记录1亿个棋谱的速度 需要亿年


城南嘉森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先手开局就有中炮,士角炮,飞象,仙人指路等,后手应对主要顺炮,列手炮,反攻马,屏风马等等,不细分也的有几十种下法吧。


杨海军706


两种,一种常规杀法,还有一种翻棋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