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对联为什么一直没人对出下联?个人认为不是太难,只要从实景出发也不难对出,大家怎么看?

用户3570746096502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征联的难处在于下联要融入其景点,并要有诗情画意。但其景点所用字词符合平水韵、联律通则的又寥寥无几,再加上观字和山字的双用和妥帖整合,“观音山上观山水”的空间定位、景象定位和意境牵引,等等联律难度;这几乎是个绝联!但,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巧借词性的活用(如名词作动词、数量词作动词等等),来解决观字、山字的巧对!为此,我试作一联,以期抛砖引玉——

观音山上观山水

一线岭中一岭南

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个景点是“一线天”,那么,它所在的山可称为“一线岭”,而且山中有多个重要景点,且处于森林公园的至高、至幽处,是其森林风光的耀眼明珠,特别是耀佛丛林、感恩湖等山水景点,正好契合“观音山上观山水”的意境牵引!

而第二个一字,可理解为“我看到那一线岭中涵盖了岭南的所有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时代特色”,具有动词的特性!可附对观字!

而岭南,则意境深厚了,包括岭南风光,包括岭南人文,包括岭南历史,包括岭南特色等等自然和人文内涵!岭南,狭义可专指广东,通俗的狭义也可包括广西;广义的可涵盖湖南、湖北,甚至越南(宋代及以前)等等区域!

岭南的外延,多多借用为岭南风光和岭南人文的代名词!

因此,此联达成了一定的诗情画意和人文底蕴!一字的使用可做借鉴!


碧润曦霞


我看楼主说的很对,从实景出发不一定就一字不错的把观音山上的景点名称死搬硬套,拿来主义。这样做永远也对不出合适的下联来,这样做作者就完全走进了死胡同中,更加坐实了“观音山上观山水”上联是一副绝对。就算是出联人邹继海先生也无力对出让自己满意的下联来。那结果就只有一个,最终得出的下联是:

观音山上观山水,

继海对前继对联。

爱好楹联的亿万观众那就年复一年,子子孙孙的继续对下去吧。我想这决不是观音山征联办最终所想要的结果,有日出就有日落,有矛就有盾,如果大家能走出这个死胡同,那将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只要我们熟悉了东莞观音山所有景点后,我们发现从实景出发可分为“广义对”与“狭义对”两种下联。所谓“广义对”就是指观音山周边的大景点,比如仙宫岭,耀佛岭,三圣堂,观音山整个人文山水画轴,看来大景点就这么几个了。那么有人就问了:“三圣堂不是个小景点吗?你怎么把它归为大景点呢?”问的好!因为这是从人文的角度或者叫视角来看问题的,即然下联要求要应观音山景点,那么谁能和观音相对呢?那只有三圣堂中的佛圣,道圣,儒圣拿出来才行呀。这三圣中符合条件的就是道圣一个,道字是名动两用词,儒圣,可又称文圣,文字也是名动两用词,佛圣又称释迦如来,释字也是名动两用词了。这样一来只要你的下联用三圣的那一位开头对,大家一下子就想到了三圣堂景点,即便你没提到“三圣堂”也是应三圣堂之景所作。如果说这样做不算数,那上联就是个文字坑,那就算了吧,别再费脑子对下联了,该干吗干吗去。因此从广义对的视角看对好上联的突破口就在三圣堂,这也是下联的联眼点晴之处!所谓“狭义对”就是指的观音山上的小景点,如承露台,观瀑台,魁星台等等。先对狭义对:比如观音山上有景点“古树博物馆”,可看观音山岁月流淌的痕迹,品大千世界造物古朴与神奇,我的下联为:

观音山上观山水,

盘古树旁盘树轮。

当然了这个下联只能挂在东莞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大门口,却上不了广东观音山国家森公园入山大门门楼,因为它是一副狭义对。那么广义对我也写了两副,今日拿出来献丑了。亲爱的网友,你看后觉得那一副下联会更好些呢?

观音山上观山水,

道圣宇中道宇寰。

观音山上观山水,

赏客画中赏画图。

还有一副最佳下联,是头条号《温柔相待黄芳》原创力作,征得作者同意,在此一并举荐给大家鉴赏:

观音山上观山水,

释老圣旁释圣人。

或者:

观音山上观山水,

释老圣前释圣人。

一一作者黄芳

亲爱的网友,如果您有什么好对,那就写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吧,尽量合律原创呀。



翠蜻蜓


观音山上观山水,普萨凡间度凡人。

横批:天上人间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普萨[祈祷]



饮水思源NR


破解下联的关键在于思路!

【一】关于观音山征联活动的基本看法:

1、瑕不掩疵:轻轻地给下联范围划了个圈,仅限于观音山景区,其中的商业气息喷薄欲出,本身也失去了征联活动的意义;再考虑到上联的韵味不足,想要出名联,来个歪打正着式反转,确实难!但瑕不掩疵,在中国传统文化日渐漠视的背景下,出重金征联,也不失弘扬传统文化之壮举。

2、思路第一:本次下联征集活动,由于重重限制,才华的比拼自然居于幕后,思路的争艳悄然现于幕前。我认为破解下联的关键在于思路!合适的景区地上没有,咱天上找吗!

【一】我最满意的一个下联

上联: 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 织女阁中织阁桥

我的基本思路:本地实景对本地实景,地上没有天上找!

1、 强调结构上的统一!在观音山上俯视人间山水,在观音山上仰望天上彩虹(或抬手织一座彩虹阁桥)!

2、 强调意境上的统一!观音山上的山水和彩虹,从地上建设的,到天上形成的,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另外彩虹也不算是虚景,山上雨后经常会有彩虹的!完全符合观音山景区对本地实景的要求!下面游客拍的观音山彩虹图可以为证。

3、 强调机巧的对应!观音===织女专用名词的完美对应,观音山====织女阁专有名词的完美对应,神话和神话的完美对应;另外也符合上联的机巧,可以说织女在织女阁中织阁桥,也可以说我(游客)在织女阁中织阁桥。

4、 强调上下联的升华!上联富含机巧,只可惜文化韵味略显苍白,下联用一个“织”,添加了无穷的文化韵味和实打实的神话气息,也是对上联的升华和丰富。

5、强调游客的心理期望和满足感!游客沉浸美好山水其中,再抬头亲自织一座彩虹桥,满满的成就感、神话感、美好爱情期待感(牛郎织女鹊桥会)。

6、严格联律上的对应,下联符合通仄平平通仄平(阁字现韵为平,古韵为仄)

7、强调山水===阁桥的并列上的对应。附实际上的阁桥图:

8、对织字的特别解释:织女是编织云雾的女神,云锦天衣出她手,彩虹云霞为她织;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详细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她一双巧夺天工的技艺,也是乞巧节的由来。所以织桥虹、织桥阁这样的字眼不但说得通,而且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神化气息。

【三】已经投稿的所有16个下联,经家人提醒和参与,把其它与织女相关的下联进行编辑后,在征联活动第二天时,分别以家人的名字投过稿了(请尊重劳动成果噢),主要形成五个系列:织女桥,织女河,织女星,织女阁,织女馆。

上联: 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1-3: 织女桥下织桥虹(阁、楼)(我认为最上口,但联律稍差)

下联4-8: 织女河中织河川(桥、云、天、星)(我认为比较上口,但联律稍差)

下联9-12:织女星中织星宫(空、辰、河)(我认为比较上口,但联律稍差)

下联13-14:织女阁中织阁桥(楼)(最满意的,完全符合要求)

备注:织女阁可以理解为织女的闺楼;也可以理解为彩虹为桥,桥上有阁,织女阁为织女教学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织女织成的桥阁!

下联15-16:织女馆中织馆桥(楼)(比较满意,完全符合要求)

备注:织女馆可以理解成织女教学的地方!

【四】结束语

从来佳联传佳话,如今仁者播仁心!仁者必寿!

这是我前一段时间给邹继海邹老七十述怀回复的贺语!用于感谢老人家提供的契机!我认为积极参与、凭兴学习、心怀感恩,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喝一次彩、鼓一次掌,捧一次场,皆为仁心善举!同时,何尝不是对自己身心的一次良好回馈呢!


听不烦的乡里乡亲


路过有感

滴水摇感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尽五年来一直为果,主要是联家出题刻克,要求十景点为一体,目的就是不让下联产生,即宣传了自己,又节约奖金,可为用心良苦。

要想产生匹配佳联必须打破常规,因此滴水偶感一联,可与观音山上观山水比美,彰显大气,尽享风水,有动有静。

观音山上观山水

风调雨顺风雨来

请众友欣赏



一滴水2915


观音山上观山水

望江楼上望江流



满江红xyf


这个出句在机巧联中,只算一般难度。

我原创的机关联出句有的比这个出句要难一万倍以上。

这个出句我早已对出下联绝对!只是: ①无人识货。②观音山景区没有匹配的景点名称相对;故是营销炒作。

难的不是出句本身,而是征联要求条件不合理。其中一条:须该景区景点名称。这一要求条件就已断绝了任何应征者得大奖的可能性。除非把对句“名称”要求条件放宽到全国。

按《联律通则》平仄一三五不论,这个出句不错。对句同样可以平仄一三五不论对之。下联绝对是::

上联: 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 弥勒市中弥市花。

注:①观音→弥勒,②观音山→弥勒市,③观音山上→弥勒市中,④观音山上看→弥勒市中弥,⑤山上看山水→市中弥市花,⑦山上看山(和)水→市中弥市(和)花。⑧观→弥:①多音,②形容词、副词、动词(弥渡、弥漫、弥留、弥望、弥撒、弥散、弥同弭:平息、消灭等)。⑨音→勒:名词、(动词)。10:山→市(名词)。11:水→花(名词)。12:市花:双意:①象征城市的代表花,②为城市形象代表的冠军美女。

下联是无可挑剔的绝对。本知道不是观音山风景区景点名称;即使是观音山景区再建一个与上联能相应的对句景点名称,也不可能与上联匹配;因为“山”的下联对句“词”应大于等于“山”。特别解释:“市”对“山”,下联才能镇得住上联。

不为征奖,只作文化联缘。



先生刘兴华


不是没有合对的对联,只是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炒作。炒的越久观音山就越火,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观音山上观山水”,难在征联方一开始就设置了严苛的条件:1.必须是观音山周围的景点;2.必须符合平仄规则。这两个条件把成千上万的应对联都否定了!依据这两个要求,下联的前三个字既要是景点又要是仄声的动词才行。如果抛开第一个条件,像“映月井中映井台”,“打谷场里打场粮”是符合平仄要求的,只是“映月景”不是观音山内的景点,“打谷场”也只是农民的收粮场。

真正有水平的文人大家们不屑于对,也不想掺乎进来,到是“一罐子不响半罐子叮当”的半文人们热衷于这样的机会,一股脑儿地参与进来,可是又都对不出合格要求的下联来,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对子成为了死对子。

如果一定要是观音山内景点,又要符合平仄要求,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死对,没有人能对出符合要求的下联,至少目前是这样。我可以给征联方提个主意,在观音山内新设一个景点,并取名“打虎场”,这样一来下联就有了,“打谷场里打场粮”既符合景点要求又符合平仄要求。


文一多


观音山对联儿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对出下联?

观音山上观山水;

枫树叶下枫叶红。


巴扎嘿57


覌音山上观山水,这是上联。其中,观音山是名词,观山水的观是动词,并且观与山都是重复字。我试对一下,请指教。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佛丛林中佛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