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農村“拉幫套的”,是一種什麼民俗現象?現在還存在嗎?

農嫂話農事


,拉幫套那是生活的壓力所造成,也不是封建也不是社會制度,主要就是一個女人幾個孩子,無法生活下去,家裡頂樑柱塌了,是指自己的前男人,雖然男人還活著,但是身體不能動有重病的人,這樣的情況下,再找一個男人,擔當起這個家,主要就是勞動力呀!也包括愛和性生活。這樣的情況也可以說什麼都耽誤不了,孩子能養大成人,還能過夫妻生活,雖然名聲不好,那是女人生活無奈呀!在哪個年代?以我說這個辦法是最正確的。現在的女人就不一樣啦,她就離婚,重新找新的對象。




李廣眾66866


拉幫套這種風俗現象過去農村真不稀罕。

我來說鄰村一個拉幫套的故事。

16歲的王菊花出嫁了,丈夫叫趙祥子。家有公婆和幾畝薄地,日子過得將就。菊花心靈手巧,織布紡花家裡地裡的活計拿得起,放得下。心地善良伺候公婆都說好。過兩年生了個兒子叫順心。一家人過得歡歡喜喜。誰知就在順心三歲那年,公婆相繼去世,又過兩年丈夫祥子腿上害了不知什麼病,反正不能下床了。家裡一下子光剩下菊花一個能幹活的人。又要伺候丈夫和兒子,又有地裡活和家務活。常常不是顧不上種就是顧不上收。別人家的莊稼一尺高了,她們家的才三寸。別人家收割完了,她們家的穀子讓麻雀彈掉了一半。急得祥子在床上尋死覓活。

苐二年鄰居們介紹本村李老壯到他家邦工。老壯家只有父子二人,二畝地父親一人就行了。老壯身強力壯,人又勤快,這一年風調雨順。到了秋天,收割完畢。打下的糧食比原來祥子耕種時還多一石。樂得一家人高高興興。菊花心裡就更髙興了,除了給老壯工錢外,又給老壯父子都做了棉衣棉鞋。

快到春節了,老壯的老姑來給老壯提親。女方父母過來相親,都挺喜歡憨厚勤快的老壯。老壯在菊花家幫工一年又放不下菊花家的日子。就到菊花家去辭工。菊花聽了心裡十分著急,掰著指頭數再也找不著這樣的好後生來幫工。無奈之下就和祥子商量怎麼留下老壯。祥子看看自己的雙腿,又看看菊花和幼子。心裡象刀攪一樣,和菊花說,讓老壯來咱家和咱們一起過日子吧!

過了春節,老壯又回到了菊花家。這次他成了這個家庭的一員,成了這個家庭的主心骨。家裡地裡收拾的利利索索,菊花紡花織布,養豬養雞。把祥子照顧的無微不至。

後來老父親接來一起住,給父親養老送終。

後來又送順心去上私墊,長大了也當了老師。

後來菊花又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挺幸福。


朱增林呀


我今年68歲了,說一下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與“拉幫套”有關事情。1960年從關內老家,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到我家來了一家人,連續幾年自然災害,莊稼顆粒無收,老百姓都出外討飯,投親靠友。

來的這一家四口人是我爸年輕時的朋友,我叫五大爺,五大娘,還有二哥和二姐。一下子來了四口人,我家吃飯和睡覺的地方都成了問題,不到一個禮拜就差不多吃光了,我家一個月的口糧。

我爸我媽急壞了,和五大爺商量了一下,我讓我二姐嫁人,誰能管我二姐一家四口人吃飯,她就嫁給誰。我爸的朋友給介紹了鄉下一家人,這一家是哥三個都是光棍,老大四十歲,老二三十八歲,老三三十五歲。

這哥三個的意思,就是要娶我二姐一個人,一年二姐才17歲。當時在東北,還有拉幫套的風俗,二姐說啥也不同意,後來嫁給了老三,結婚的時候我和我爸去送親。

二姐嫁給了比自己大的男人,一家四口人落下了戶口,才沒有被餓死,現在拉幫套這種形式早就沒有了,這是60年前我親身經歷的往事,現在回想起來,就跟剛剛發生的一樣。


劉井隆


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況,說說黑龍江這邊吧。

拉幫套,這種事情解放前非常多,解放後基本沒有了。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為了生計要活下去,一個是當時男人多,女人少。

就像很多答主說的一樣,一個家庭的男人,因為生病或者幹活時受傷,比如林區伐木工人,放樹的時候,被砸到腰,不能下地幹活了,家還是要過下去,就找一個身強力壯的光棍(本地人主要是家裡男的多窮得娶不起媳婦的,外地人一般是一個人闖關東過來孤孤單單的),一起過日子。有點類似於找了一個長工,但這個長工不要工錢,吃住一起,主人家解決了勞力的問題,長工解決了生活,即使和女人生了孩子,也都隨主家姓。

拉幫套這個詞,主要是和民國時期東北的馬車有關。當時能有馬車的人家,至少是地主家庭,一般人家養不起馬車。或者也有專門以養馬車拉腳(搞運輸的,現在的說法就是物流)。

那時的馬車也叫膠皮軲轆(因為車胎是橡膠的,清代的時候,中國的馬車都是木輪的),馬車論掛,一掛馬車,不叫一輛馬車。標準的一掛馬車,最低配是一個轅馬,一個套馬,轅馬就是把車架起來,負責穩定性和方向,套馬主要是拉車的。條件好的,或者要拉重載,可能不止一個套馬,我小時見過最多可以有三套。遇到不好走的路,或者泥濘路溝坎之類的,過不去了,就要找別的馬過來幫著拉,這個幫著拉的,就叫拉幫套。

東北方言裡這個拉幫套,用來形容上面那種情況,非常形象。

拉幫套的其實不太受待見。因為基本上這樣的人都是娶不起媳婦的窮人。但也有後來居上,時間長了,最後把男主人給踢了的。

這樣的情況現在基本沒有了。

說回到東北的馬車,我小時生產隊還沒有解散,隊裡有五六掛馬車,每掛車是四匹馬,一個駕轅馬,三個套馬,每個馬車有一個頭兒,也叫車老闆,是坐在馬車左前方,負責揮鞭駕車,相當於司機,算技術工種,在生產隊裡的身份地位是很高的;還有一個人,叫“跟包的”,坐在馬車右後方,類似車老闆的小夥計,學徒之類的,幫著套馬啊,餵馬啊,裝貨卸貨之類的。


拾字接頭


“拉幫套”的意思是指,老公身體不行喪失勞動能力的女人,因為男人無法給自己更多的幫助,於是通過以非婚的形式另外再找一個單身男人到家裡,主要是幫助承擔起養家的重任,同時女人通過自己的先天優勢,以非婚的方式在一起,兩男一女共同生活在一起,雖然老公不情願,但也沒有辦法,只能默認這種無奈的方式。這種現象以前相對多一些,特別在東北地區,描寫這種生活的影視作品也不少。

我上學的時候,有個初中同學家裡即是如此,同學的父親開拖拉機把腰撞斷了,從此癱在床上,那時候剛剛從生產隊到包產到戶,男人是家裡絕對的勞動力,男人倒下了意味著家裡的天就塌了,一個女人很難撐起家庭。這個同學的母親就找了一個外地的男人,對外稱是自己的遠方表哥,說沒地方住就住在他們家。

我以前不懂事,看不明白這些事,只是偶爾聽大人在傳這個事兒,後來想想其實就是拉幫套,我同學考上大學之後,很少回家,尤其他父母死後,他在城裡落戶後幾乎不回家,有時回家給父親上墳,就在鄉里飯店吃個飯,家也不回。村裡人也在背後議論,感覺他做的不對,雖然母親做的不對,但在那個年代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不然怎麼把他養大考上大學呢。

現在,這種事情幾乎沒有了,特定年代特定情況下,也是下下策,不得已而為之。


元芳有看法


男人是馬,家庭是車。如果男人出了問題家庭不能運轉,就需要另外一個男人來幫忙,如同車前再加一匹馬,這就是拉幫套。小時候在農村見過一戶這樣的家庭。


那時候我上小學,放暑假基本都到農村的大舅家玩上十幾天。村子裡有一家人男主人姓徐,三十多歲,他妻子和他差不多大,家裡有兩個七、八歲的女兒。男人有一次在上山砍樹的時候出了事故,被樹木把腰砸折了,下半身癱瘓,只能在床上躺著。

記得剛出事的時候,村裡的人都去安慰這家人,還都帶些吃的用的東西。我跟著大舅去的時候,男主人在炕上躺著唉聲嘆氣的,女的說著說著就哭了,只有兩個小孩子出來進去的,好像不知道家裡出了什麼事!


後來有一天晚上,他們家的狗瘋狂的叫,然後整個村子的人都聽到,徐家的女人大聲哭喊著叫罵著,大舅也起來跑過去,想弄明白出了什麼事兒。後來大舅回來氣憤地跟大舅媽說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村裡一個二流子(不正經幹活,吃喝嫖賭的人),看男主人受傷了,想趁機勾引人家的老婆,半夜去爬牆頭,被那個女人罵跑了!

大舅媽當時嘆氣說:老徐家這日子,以後可怎麼過啊!

沒過幾天我就回城裡上學了,再去大舅家已經是第二年的暑假。徐家多出了一個男的四十多歲,平時和別人沒有多少話,不過和徐家的兩個小姑娘很親熱,那兩個孩子稱呼他“李大爺”。

聽大舅說,徐家男主人出事後,家裡一直就不安生,有些二流子總有事沒事的去他家閒逛,女主人的父母也經常來,勸女兒為以後的生活考慮,大概意思就是這個家已經不行了,得考慮改嫁了。


那個女的又捨不得孩子,也不忍心拋棄殘廢的丈夫,她要是改嫁了這個家也就散了!

後來村裡的老人都勸女主人,實在不行就招個人來家裡拉幫套吧!這個女的開始死活不同意,覺得對不起丈夫也讓別人看著笑話。再後來男主人也同意了,和老人們一起勸女主人。

男人失去了勞動能力,孩子還小,別人幫忙也只能是一世不能幫一輩子。考慮到日子能繼續過下去,女主人只能同意了!

後來就找了隔壁村的那位“李大爺”。他人老實本分,幹活也肯出力,就是因為家裡窮,沒人肯嫁給他,所以一直打光棍。

後來雙方在村裡的老人(東北稱為屯不錯,是有些文化還見過世面的人)見證下立了字據,姓李的男人把戶口都遷過來了,姓徐的男主人和女主人也辦理了離婚手續,他們一輩子都要生活在一起,任何時候都不能拋棄殘疾的男主人!

後來據說姓李飛男人和女主人又生了一個孩子,全家人生活的都很好。後來具體如何,就再沒問過了!

為了生存,一切都能理解!


李飛叨


關於拉幫套這件事,別以為東北農村現在就沒有了,我們吉林延邊琿春的農村,就是我們村,就有一家拉幫套的。二十多年了,村裡人都能理解和同情,沒人說他們的閒話。

為了尊重本人,這裡用化名代替。

老張是位農民,家中有妻子和一兒一女。二十年前,老張因偷生產隊的牛販賣而被刑拘,判了八年徒刑。

老張服刑蹲了監獄,家中妻子帶兩個孩子,根本種不了地,生活陷入絕境。本村的陳姓青年,就經常過來幫忙。一來二去,索性就和張家媳婦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八年。

八年後,老張刑滿釋放,又回來了。見到家裡有陳姓青年,面子上根本受不了。提出將陳姓青年攆出家門。可姓陳的沒有房子,無處可去,而這時張家媳婦勸說自己男人說,八年了,沒有陳姓男人,我們娘仨根本活不到今天,還是把他留下吧。老張也是個通情達理之人,問意了媳婦的意見,於是,一個媳婦,兩個男人的家庭,就這樣形成了。

現在,這個拉幫套的家庭,己過了二十多年,在村裡,己是習以為常了。對此,村裡人都表示了同情和理解。


琿春徐飛768


拉邦套並不完全是因為生活困難,

有的是一個女人喜歡上了另一個男人,

或者是自家男人那方面不行。

這個女人就找一個男人。

自己的男人知道了,

也不說破,

和這個男人還稱兄道弟,

一塊坐炕上喝酒,

女人高高興興地在灶間炒菜。

那個男人也不時往這個女人家拿點東西。

大家和和睦睦,

都不破壞對方的家庭,

大家心照不宣。

一般來說,

這個女人在家裡是強勢地位,

老公不敢說什麼,

只當沒看見。

自家人都不說什麼,

旁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或者還很羨慕這個女人有本事,

沒有本事是擺不平這種事的,

東北地區人性淳樸,

這事看得開,

只當是調劑生活,

不會和道德啦什麼的瞎聯繫。

這種事還是不少的。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早年我就聽說過“拉幫套”。據老年人說,我們這一帶在東北有給人“拉幫套”的。去東北,我們這裡叫“下關外”,其實就是現在的“打工”。而“拉幫套”則是一種很特殊的“打工”。


老年人講的是改革開放以前:我們這裡的光棍兒,三四十歲了,在家也娶不了媳婦兒,生活又苦,就“下關外”的農村“發展”。找一戶老爺們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家安頓下來,有吃有住。白天給人家幹活兒,夜晚可以睡人家的娘們兒。據說有了孩子還能夠“分”一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拉幫套”就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拉幫套的人幫助人家幹活兒,給人家照料家,就像一匹馬幫助另外的馬拉車一樣,受苦受累。



大家看看,這“拉幫套”其實就是一種畸形的婚戀,這樣的婚戀可能出現三種不同的結果:

一、“一家人”貌似非常“和諧”,然而時間一長,“後遺症”就來了,輕則不歡而散,重則引發血案。


二、起初還好,過一段時間男主人心生憋屈,把“拉幫套”的趕走。

三、也有女主人和拉幫套的人日久生情的,男人一死,就成永久夫妻了。這是“拉幫套”最好的結果。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北方農村“拉幫套”的,是一種什麼民俗現象?現在還存在嗎?

所謂的“拉幫套”不是民俗,而是一種婚姻家庭的特殊情況。現在的90後、00後,甚至80後對“拉幫套”這個詞都不是太理解,今天就來說道說道。“拉幫套”原意是,比如3匹馬拉1臺車很吃力,就再拴上1匹馬來拉這臺車,就很輕鬆了。在民間則是隱指在一個正常家庭裡,增加一個外來的男人,多以男人的朋友身份加入的,並與男主人“兄弟”相稱,一般稱女主人為“嫂子”,並且在這個家庭中承擔主要勞動力角色,至於和女主人存不存在曖昧關係,只有當事人才曉得,不過在在村中人們的街頭巷議裡,就很難說得清了。



記得在七、八歲的時候,村裡有劉姓人家,男主人40多歲,腿腳不好,不能幹重活,有一天村裡來個也是40左右單身男人,說是劉某的一個遠房親戚,沒地方落腳,就在劉某家安頓了下來,這一住就是十幾年,期間發生什麼故事就不得而知了。後來大家議論,說根本不是什麼親戚,是一個“拉幫套”的,當時又不懂什麼意思,問大人“拉幫套”啥意思?大人說,小孩子別啥都問!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那種情況應該是一個特定時期的產物,一個家庭人口多,生產隊掙工分賺錢少,如果就一個勞動力幹活,生活會很困難,如果男主人身體再不好,生活就會更加難以維持,需要一個經濟上的支持。同時,有些40、50歲的老光棍娶不上媳婦,成家無望,還需要家的溫暖,在這種各取所需的情況下,這種“拉幫套”現象就出現了。



那麼現在存不存在“拉幫套”這種現象了呢?由於目前農村的經濟狀況也變得非常好了,60、70年代“拉幫套”現象已經不存在了,看不到哪個家庭裡多個毫不相干的“外人”。但是,也有女人帶著病夫嫁人的現象出現,還有就是不排除存在變相的“拉幫套”問題,這麼說吧,誰如果想資助誰點錢的話,微信、支付寶可以秒到,大家說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