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送亲要小,接亲要老”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老俗话


“送亲要小,接亲要老”,这是针对部分农村的婚嫁礼俗中,接送新娘的人员年纪来说的。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我们且把它掰开来看下。

一、送亲要小

在农村许多地方,嫁女儿时,送亲的人选,母亲是第一个排除的,然后姨妈这一类的长辈也不在列。一般会选用年轻女子相伴新娘子出嫁。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新娘子出嫁,悲伤不舍莫过于母亲,其他长辈也同理,人上了年纪心慈,在送嫁队伍中哭哭啼啼,殊为不美。选些年轻不知愁滋味的女性伴送,显得喜庆。

有书君还认为,这个“送亲要小”的传统,似有一点古代陪嫁丫环媵妾的遗影。

在古代,王公贵族嫁女,一般会配送丫环,若对方门第高,还会陪送同宗姐妹作为媵妾,譬如《芈月传》中的芈月,当初就作为媵妾跟随嫡姐出嫁的。

因此,有书君认为,“送亲要小”中所要求的女性年龄,可能是由古代婚嫁中陪嫁丫环媵妾的习俗传下来的。时日久了,人们已经不清楚其最初的目的,单纯地模仿继承了送亲的形式。

同时送亲时出于避免离愁的目的,又将母亲等一干长辈排除在送亲之列。故尔送亲的女性队伍中,以“小”为主。而送亲的男性,似无年龄约束。

二、接亲要老

为何又说“接亲要老”呢?这是因为女方嫁女时,为表矜持,设置了许多规矩与礼仪来为难男方。

在这个重要时刻,男方切不可乱了规矩,得罪女方,否则很可能会使亲家翻脸,不把女儿嫁出来。

有书君的家乡,就曾有过险些结不成亲的例子。

有一家男方送亲时,给女方去的猪肉不合要求,被女方愤怒地扔出来,扬言不开大门不嫁女了,最后还是男方一位长辈好说歹说,又派人赶紧重新送礼来,才免了这一场风波。

接亲的过程中,不仅不能乱规矩,还要注意不要让男方失去太多面子与里子——既要合乎规矩,又不能太吃亏。这时,就需要一位懂规矩、情商高、有威望的人了。

所以,这个接亲的人必定是上了年纪的人才能担当。即所谓“接亲要老”。

在有书君的家乡,这个风俗又略有不同。在送亲的人里,除了母亲不送嫁外,其余人等,不论大小男女,只要关系较近,都可以去送。男的谓之“男上客”,女的谓之“女上客”,去这么多人,一是为壮声威,为新娘撑腰,二也是为认亲,到了个新地方,双方厮见,结为亲戚,日后好走动。

这是女方送亲。

男方接亲呢?

也有一点区别,除开有一位管全场的长辈外(谓之押礼人),另还要选四个以上(均为偶数,图吉利)的年轻女性去迎亲。

为什么还要另选年轻女性迎亲?据老一辈的说法是为了解除新娘子的羞涩与孤独,路上有年纪相当的人陪伴不拘束。呵呵,想得还挺周到啊。

这样看来,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也自有它的道理。我们若到了不同的地方,遇上这类事情,还是尽量入乡随俗,宾主尽欢的好。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过去农村举办婚礼是有很多讲究的,人们常说“姑姑不娶、姨姨不送”,这只是一种说法,说法还很多,过去女方父母婚礼之日,是忌讳到男方家的,爷爷、伯伯也忌讳去送亲,送亲的一般是同辈的或年轻些的叔叔,象我们这里一般是6个成年人,而且属相还不能同新郎新娘的属相相克相犯,除了8个成年人,还要有2个压轿的,压轿的2个人必须是孩童,而且需是童年童女。之所以讲究年龄大的长辈不去送亲,这也是有原因的,长辈特别是父母从看着闺女长大,要出嫁了,心中难免不是滋味,有时还会产生一些伤感,到了男方家,情绪不好把控,不利于大喜的日子,因而长辈一般就不去送亲了。

送亲队伍走了,过去我们这里的习俗是,还要去“送饭”,送饭时一般家族的人和近亲的人都要去,带去娘家陪嫁的财物,亲戚们也会带些礼物过去。

第二天要回门,回门就是把出嫁的闺女和女婿接回娘家,到娘家住几天,也让女婿认认家族的人和亲戚,最重要的是让女婿改改口,叫声“爹、娘”,从此一个女婿半个儿。这就需要二位懂礼节的长辈前去。因为接闺女女婿回娘家,是代表女方父母而去的,自应是懂礼数的长辈前往。

以上说的是女方,“接亲要老”,不但指女方,更主要说的是男方,过去的农村,儿女亲家虽然多是邻村,相距的并不远,但由于过去是相对封闭的小农经济,“三里不音、五里不同

俗”,不同的风俗习惯,就需要见多识广的长辈前往迎亲,但爷爷、姑姑是不去的,一般是伯伯、叔叔、舅舅前往,但这并不是说,迎亲的队伍都是老人,其实迎亲的队伍,大多还是年轻人,只是带队的需要一位或几位长辈老人罢了。同样,属相不合者不可前往迎亲。





春日之虎


婚姻嫁娶是人生大事,许多人都很重视,婚嫁仪式都办得很隆重,特别讲究礼节,其中有多规矩,送亲要小,迎亲要老,就是其中一点。

送亲要小,是指出嫁的女方,女方送亲要小,这小有两层意,一是辈分小,一是年龄小。这送亲主要是伴娘,是要玉女为最好。姑姨那怕年龄小,但辈分大,又有忌讳是不适宜的。为取好意头,送亲人是有点讲究的,有的地方,如果伴娘,那怕年龄小,辈分小,但是被人知道不是玉女了,也是不好的,男方会不满意的,从为是对男方不尊重。婚礼仪式,迎送,是很讲长幼尊卑的,也有许多不成文的潜规矩,不要轻易违背。

接亲要老,这是指男方娶迎说的,老一指辈分一老,一指年龄老,这老不仅仅是辈分年龄大些,还指其人的知识技能,名誉地位等等也不差,能应付的卓卓有余,这样才体现出男对女方的尊重有礼,讨得女方欢迎。

婚嫁有许多讲究,各地习俗有所不同,一则不讲,大家不论,一讲就要礼尚往来,互相尊重。有些就是不懂而忽略轻视了,弄得有些不愉快,甚至矛盾百出,纷争四起,无法过好日子,所以,不要忽略轻视小节,尽量思考周全,不忽略细小好。





树德汉硕


在农村结婚都是要送亲接亲的,很多都还保留着传统的习俗,还是比较有讲究的,比如就有姑不接姨不送的说法,新郎方姑姑不接亲,新娘方姨不送亲。那么“送亲要小,接亲要老”这句话又是怎么理解呢,今年就来说说这句话。

农村老话说“送亲要小,接亲要老”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要说为什么送亲要小,主要还是考虑着有一些特殊的身体不能够去送亲的,比如说女方家的姨是不能够送亲的,还有的地方是姐姐也不能够送的,还有父母也不会去送亲,毕竟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了,是送不得的。

当然还有离婚、再婚、丧偶的人士尽量不去,因为觉得这样是不吉利的,毕竟是结婚,感觉这样的人会带新婚还来不好的运气。所以说送亲最好就是要小,因为小的话就说明都是未婚的,这样正是送亲的首选。尤其是伴娘们都是要未婚女,一句送亲要小也是总结出来了送亲人群的特点了,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至于为何说接亲要老,因为长辈是需要安排在接亲人员里面的,可以提醒有哪些习俗需要遵守。同时新郎的嫂子或者是一个女性的长辈陪同,叫做接亲太太。一般还安排的长辈亲人都是叔叔、伯伯、舅舅等比较亲的人去帮忙,当然要避开姑姑这些亲戚,毕竟有姑不接姨不送这个说法的。

可以说送亲要小,接亲要老是总结出来了农村结婚的一些习俗了,按照这个说法去做就可以很好进行下去了。当然有一些比较特殊身体的亲戚就不能够去了,毕竟结婚是大事,还是希望能够吉利一些的。

不知道大家还怎么理解这句话呢,都说说吧。


深山老农民


农村老话说“送亲要小,接亲要老”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婚姻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在结婚以后,不管婚前有多放纵,婚后都必须要把心收回来,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在结婚的时候都一定要有接亲或者送亲的人,老辈人就流传了一句俗语“送亲要小,接亲要老”,意思很简单,在女方家庭送亲的人中,一定要让小辈人去送,但是在接亲的时候,男方家庭大多都会选择老辈人去送,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送亲要小”,在送亲的时候,一般都是选择年纪小的,因为选择老辈人的话,害怕老人看到自己的女儿外嫁不开心,影响结婚喜庆的氛围。年纪相对小点的话,就不存在这些情况了,大多都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也能够和男方的家人接触。“接亲要老”,在接亲的时候,男方要选择年龄大的人,因为这样能够让女方家庭看到男方对于这个婚姻的重视,再就是,如果婚姻当中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也能够更加快速的做出决断。

在现代的婚姻当中,这种习俗已经很少了,也很少有人再关注这些,送亲的组成队伍也没有这么讲究了。作为男方的家庭,一定要给予女方一定的重视,毕竟人家把女儿养这么大;作为女方的家庭,也一定不要为难男方家庭,毕竟自己的女儿未来要在人家生活,“送亲要小,接亲要老”,你觉得是这样吗?


老农民说事


首先说“送亲要小”

送亲那肯定女儿是出嫁了,如果父母长辈去送亲,女儿肯定会舍不得离开,父母也会很伤心,毕竟是大喜的日子,如果有很多人哭也不是很吉利的。

“接亲要老”接新娘子到男方家,必定要男方长辈们出面,为了体现男方家人对新娘子和女方家人的尊重,在一个长辈相对于新郎新娘对婚礼一些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可以比较妥善的处理一些事情。


精彩推送


结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其中有很多的风俗习惯和婚嫁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还保留着很多古人遗留下来的传统。尤其是在结婚当天,在送亲和接亲人数以及年龄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规矩。老话说的好,送亲要小,接亲要老。

送亲要小

在茶人老七老家,女孩出嫁的时候,一般是由弟弟背出家门。如果没有亲弟弟的话,也可以是堂兄弟,但一般来说要比出嫁的新娘年龄小一些才行。而新娘的父母留守家中,是不会跟着送亲队伍去到男方家中的。当然在女方的送亲队伍中,一般也会配有叔伯或者娘舅等长辈,但是背出门的时候必须是有年龄小的弟弟来执行。这就是所谓的送亲要小。

接亲要老

而男方家庭中派来接亲的队伍中,男方父母也不会亲自来,因为需要在家中招待宾客,一般会派出家中的长辈作为代表前来接亲。这既是显示男方对于女方的尊重,也是在有突发情况后,能够站出来说话,表明态度,主持大局。而且在接亲过程中肯定有很多的规矩,如果男方派出的都是小年轻,很多人都不懂怎么去弄,这样会让女方家庭感到不满。而在接亲队伍中有一个年长的长辈坐镇,就不容易出差错造成混乱。所以接亲要老。

这两句俗语,是农村地区操办婚姻大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对于指导现代农村地区年轻人结婚,尊重传统风俗有着重要的作用。


止茶


农村老话说“送亲要小,接亲要老”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每年到了年底的时候,农村的办酒席就迎来了高峰期,有时候一天要去好几个地方喝喜酒,其中主要是以结婚和乔迁的居多。尤其是在临近过年那几天,天天都是“好日子”,有时候半夜的鞭炮声不断,会一直持续到天快亮。之所以临近过年办喜事的扎堆,其中一方面是在年底的时候,大家伙都回来了,方便大家伙来喝喜酒。二来是在年底办喜酒的习俗由来已久了,何况在年底办喜酒所购买的一些食材也不容易坏。

农村里办酒席讲究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结婚这样的大喜事,虽然现在年轻人好多不懂了,但是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守的,不然是会被让人说闲话的。在不少的地方现在还有着“接亲”、“送亲”的习俗,而在接亲、送亲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老辈人就常说“送亲要小,接亲要老”,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老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女方家送姑娘出嫁的时候送亲的代表最好是年纪偏小一点好一些。而男方家去接亲的时候,就得找一个年纪相对来说比较大的人来当代表,这样显得男方家对这门亲事的重视。为什么有“送亲要小,接亲要老”这种说法呢?有道理吗?

送亲要小

听村里的老辈人说,在以前送亲的时候,有钱人家都是让丫鬟来送亲,而普通人家的话,则普遍是让新娘的弟弟来送亲,像比新娘辈分大的是不会送亲的。这一点,我们从一些影视剧中也可以看到,即便是皇帝嫁女了也是如此的。这是因为古人一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谁,父母及家中长辈不参与送亲,就是要让闺女断了念头,从此以后娘家就是亲人了,而婆家才是自己的家。

接亲要老

新郎去新娘家接新娘子的时候,之所以要安排一个辈分大、年纪大的人来当代表,这个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一来辈分大的人,这样说话有分量,也显得男方对这个事情的重视,这样女方家也比较放心。二来是年纪大的人所经历的事情比较多,对于很多的规矩也比较清楚,如此一来就不会出什么差错。如果是一个毛头小子,那不懂规矩就会闹笑话的。何况在以前结婚要讲究的规矩太多了,结婚这样的大事,亲朋好友都在场,没有一个靠谱的人来主持大局,是很容易慌手脚的。

其实,关于结婚的习俗还有很多的,在有的地方还有着“姑不接、姨不送”的说法,意思是接新娘的时候,新郎的姑姑不能在场,而送新娘的时候,新娘的姨妈是不能在场的,不然这样婚后两人的感情会不合。虽然这个未必有道理,但是既然古人流传下来了,那就要入乡随俗吧。还有的地方即便是夫妻两人回娘家了,也是不能同房睡觉的哦。所以,马上就要过年了,如果当地有这个习俗,大家还是需要注意一点哦,不然会惹岳父、岳母不高兴的哦!


农夫也疯狂


打发丫头,这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做父母的都要认真对待,该讲究的风俗都讲究的。送亲小可能是尽量带着一种喜悦的气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