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人年齡越大越喜歡種地?

靈子


我生活在農村,我瞭解農民,我讚揚農民偉大!

如果你經歷過人民公社,生產隊,大集體那個年代,就知道當時農民多受苦。大集體搞形式,把農民搞得沒有吃喝,自己偷偷開片荒坡,還要挨批鬥。土地大包乾,換髮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很短時間內,農民解決了全國人的吃飯問題。農民對土地的情懷深似海呀,這些人就是現在農村中的老人。

我採訪過一位農民大媽,已經八十歲了,伊川縣呂店鎮孫瑤村的。大媽兒子是個大包工頭,在洛陽有兩套獨家小院。本來兒子要接大媽去洛陽住,可大媽說啥不去,一定堅持在家種地。沒辦法,為了表示孝順,兒子化了八十三萬元,在村子裡為大媽建了一棟別墅,人們稱為“孝順樓”。大媽種著三畝地,小麥收後,種穀子,剃穀苗、鋤草,都是大媽一個人幹。收穫時,兒子在城裡的大部隊都回來幫忙了。

勤勞的本性,對土地深沉的愛,想讓農民清閒地歇著,沒那一天。


萬安大谷


流芳覺得談不上喜歡,您看到這個現象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但最主要的還是貧窮。流芳這邊就有大多數老人,七十多歲了仍然在種地養豬、羊、牛,雖然他們動作微有遲緩,不過身體卻很是硬朗。

在農村老人的待遇不像城裡那樣,退休後一個月會有還算是一份滿意的退休金,還可以全國各地去旅遊。而農村的老人固然是有些補貼,但是對於日常生活的開銷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農村的老人要想生活下去就必須得有收入,種地自然而然就成了唯一的選擇,可能有的人會說難道沒有子女嗎?要子女幹嘛?

其實,在農村只要是老人能幹得動,就沒有幾個是會去麻煩子女的。流芳家旁邊那個爺爺就是這樣的情況,自己平時種點蔬菜種點糧食,等收穫了糧食用來自己吃,菜則是早上用背篼拿到集市上賣點錢,然後買點生活日用品之類的。

在農村一大把年紀了還要種地,實屬無奈,同時也是生活所逼。這些老人一般都有三四個兒女,去投靠任何一個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偏見,再說老人也是不會去,所以很多老人就趁著自己還能動,種點地攢點小錢。

另外,他們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對土地有著無法割捨的濃厚感情,讓他們放棄土地就像是放棄自己的生命,簡直“太難了”。所以種地就成了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有些朋友喜歡美食,喜歡健身一樣。

流芳覺得在農村雖然累,不過幸福也是肯定的。因為土地不僅能夠為他們提供必要的食物和收入,還能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也算是一種苦中作樂吧,或許只有土地才能讀懂他們的心。

現在農村的老人基本靠種地維持生活,賣掉糧食賣點菜,這就是主要也是唯一的收入。


農人顧流芳


歲數大了,做工沒有人要,只能種田,如果是沒有土地流轉的話(租金,)這些人將是老家的香悖悖,因為土地你只要一季不種,草能長到人高,我記得80年代未,那時只要你幫我種田,免弗,不荒了就行,我66年馬,有些人不相信拉倒?


溱湖早茶


我三弟今年58歲,做了四次手術,一次小腸間質瘤,兩次腦垂體瘤,一次眼睛,而且時間在兩年之中。

前天下午一點,我打電話問他吃飯沒有,他說還沒有,在地裡還有一點事沒做完,他說快了,我聽了眼淚直流。

58歲這個年齡在農村不算老,但是畢竟四次手術的人,清明節回家看到他臉上全是浮腫。

不是農村老年人喜歡種地,那是一種無奈,畢竟人要生存,要吃飯。

三弟三個孩子都沒成家,老大三十多歲,弟媳常說只有他死了,否則兒子不會找到媳婦。

現在種地都是60歲以上老人,或許三年五載這些人不在了,就不會看到老人種地了。


王老歪49681976


我今年快60了!到明年我已經聯繫好了幾個老哥們兒,打算去雲南廣南縣承包一些荒山和土地,種點菜和果樹,養殖點土雞和魚🐟,再養點林蛙,去過自食其力的田園生活。我現在正在辦理野生動物馴養許可證。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對土地有著永遠不變的眷戀和情懷。所以我們選擇了老年後重歸田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不代表其他人。有和我一樣想法的朋友,希望能支持我,謝謝了!


用戶薛傳祥41


我今年67歲了,早在82年就離開了那隻生活不能發財的—畝3分地,入城做苦工,由苦工幹起,慢慢變成個體戶,全額買了養老保險,現在什麼都不幹了,有養老金雖不多,但靠有門面出租,廠裡有股份,月收入1萬多,雖然比不上別人,但自己能平淡度日,雖不富有,但得安然。若當時不捨得離開農村,可能不會有今日,作為農村人,必須當機立斷,靠自己改變自己,樹移死,人移活,這句古言不錯,整天講大道理,或伸手,不如自己付之於行動,當然,現在的老人,已經錯過了當年的機遇,我們村也有些與我同年齡的同村兄弟,他們當年不願出門,在家裡有木頭賣,當時日子過的也不錯,但是他們—但有點錢,就混到賭桌上,當年他們還笑我不會享受,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才明白我的選擇。


—針見血


為什麼在農村大部分都是年齡大的人在家種地?

1、生活習慣;年齡大的農村人對土地有很深感情,讓他們放棄土地去城市生活,他們會非常不習慣。

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每年還回農村老家幾趟,周圍很多親戚、同齡小夥伴的父母還是一直生活在老家,雖然他們的兒女都有能力在城市裡贍養他們。

在農村老家,清晨下地勞作一會,回家和老街坊鄰居拉呱侃大山,晚上喝一壺小酒早早休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延年益壽。

而在城裡呢,對面鄰居不相識,出了小區就迷路,想種植點蔬菜沒地方,想養個小貓小狗怕傷著鄰里,比起自由自在的農村,老人們覺得在城裡生活就是受罪。

2、社會發展;現在社會空前重視教育,年輕人學業有成之後一般都會留在城市裡發展,闖蕩一番,去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雖然農村也有不少機會,但大部分的年輕人還是會選擇機會更多的城市,去創業、娶妻生子,而為了給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必須努力拼搏,紮根城市,所以農村種地的就只能是年齡大的人了。

3、經濟效益;農村種地不掙錢,這是個中國人都知道的事,咱們中國人口眾多,人均可耕地面積很少,無法進行歐美國家農場機械化種植、收割作業,沒有規模效益。

在城裡打工一年的收入,頂在家種二畝麥子收入好幾年的,而如果有機會創業成功,光宗耀祖,實現財務自由,所以年輕人怎麼可能留在農村種地呢?

以上就是為什麼在農村大部分都是年齡大的人在家種地的原因。


大江東劉


農村出生,,鄉土情結,年齡大了,心歸何處?只有土地不嫌棄愛他的老朋友。也只有在土地裡,才能發揮餘熱,找到樂趣,看到付出會有收穫,是一體令人高興的事。我女兒深知老年人的情結,昨天還為我們老倆口買下一棟有院子的房子,明年交房,讓我們搬遷到那去住,老伴愛種花種樹,為此興奮了一晚。女兒講,過幾年她年紀大了也回來陪我們住呢,也免了我們年老無人照顧的憂慮。😃


蘭花花4722


作為曾經是農村人,父母還是農村人的我當然知道。

曾經有人說了一個比較深沉的話:村子裡去世了一位老人,需要找八位抬棺木的,找了三個村子才找到,而且還是五十多歲的人!

現在回到老家看看,到處是荒草,髒水橫流,碰到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偶爾有幾個稍微年輕一點的也是因為家裡需要老人或者小孩照顧而無法離開的中年人和很少的年輕女子。整個村子一片荒涼,真的是讓人唏噓。眼前顯現的是當年在家事的一片情景:那時候那裡都是人,尤其吃飯的時候,一群人端著各自的飯碗,聚在一起有說有笑,那種情景似乎還在眼前……

隨著現在各種行業的發展,當初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已經適應不了現在人們的需求,當初要求吃飽穿暖的日子已經過去,人們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要,這就造成了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出去打工而不留在農村的原因。

好在現在國家又提倡了農村土地的承包,是空閒的土地得以利用。





心似蓮花開好運自然來


除了承包田地的人,農村確實很多是年紀大的,照顧老人,娃娃的人在種田。其他的人基本出來打工了。我家是農村的,人員五個,父母我跟老公娃娃。一家五個人,只要水田2.3畝,能種烤煙跟稻穀。父母年紀大,基本做不了。然後算上人工,化肥其他,一年的收成不夠半年用。還是在老人沒病,娃娃費用少的情況下。就說烤煙,栽好賣不上好價錢,烤火費都不夠付,別說剩餘,人累得要死。我們村種田地的,栽菜的,除了大面積承包的,基本家家都差不多。以前家裡種稻谷,基本米都不夠吃。現在不種田,能出來打工的,現在家家都生活改善了。我家也是,以前窮得親戚不敢來我家。現在雖然打工也累,但是至少不餓不冷。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只要身體健康,打工多少能攢點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