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人年龄越大越喜欢种地?

灵子


我生活在农村,我了解农民,我赞扬农民伟大!

如果你经历过人民公社,生产队,大集体那个年代,就知道当时农民多受苦。大集体搞形式,把农民搞得没有吃喝,自己偷偷开片荒坡,还要挨批斗。土地大包干,换发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很短时间内,农民解决了全国人的吃饭问题。农民对土地的情怀深似海呀,这些人就是现在农村中的老人。

我采访过一位农民大妈,已经八十岁了,伊川县吕店镇孙瑶村的。大妈儿子是个大包工头,在洛阳有两套独家小院。本来儿子要接大妈去洛阳住,可大妈说啥不去,一定坚持在家种地。没办法,为了表示孝顺,儿子化了八十三万元,在村子里为大妈建了一栋别墅,人们称为“孝顺楼”。大妈种着三亩地,小麦收后,种谷子,剃谷苗、锄草,都是大妈一个人干。收获时,儿子在城里的大部队都回来帮忙了。

勤劳的本性,对土地深沉的爱,想让农民清闲地歇着,没那一天。


万安大谷


流芳觉得谈不上喜欢,您看到这个现象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贫穷。流芳这边就有大多数老人,七十多岁了仍然在种地养猪、羊、牛,虽然他们动作微有迟缓,不过身体却很是硬朗。

在农村老人的待遇不像城里那样,退休后一个月会有还算是一份满意的退休金,还可以全国各地去旅游。而农村的老人固然是有些补贴,但是对于日常生活的开销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农村的老人要想生活下去就必须得有收入,种地自然而然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可能有的人会说难道没有子女吗?要子女干嘛?

其实,在农村只要是老人能干得动,就没有几个是会去麻烦子女的。流芳家旁边那个爷爷就是这样的情况,自己平时种点蔬菜种点粮食,等收获了粮食用来自己吃,菜则是早上用背篼拿到集市上卖点钱,然后买点生活日用品之类的。

在农村一大把年纪了还要种地,实属无奈,同时也是生活所逼。这些老人一般都有三四个儿女,去投靠任何一个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偏见,再说老人也是不会去,所以很多老人就趁着自己还能动,种点地攒点小钱。

另外,他们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土地有着无法割舍的浓厚感情,让他们放弃土地就像是放弃自己的生命,简直“太难了”。所以种地就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有些朋友喜欢美食,喜欢健身一样。

流芳觉得在农村虽然累,不过幸福也是肯定的。因为土地不仅能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食物和收入,还能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也算是一种苦中作乐吧,或许只有土地才能读懂他们的心。

现在农村的老人基本靠种地维持生活,卖掉粮食卖点菜,这就是主要也是唯一的收入。


农人顾流芳


岁数大了,做工没有人要,只能种田,如果是没有土地流转的话(租金,)这些人将是老家的香悖悖,因为土地你只要一季不种,草能长到人高,我记得80年代未,那时只要你帮我种田,免弗,不荒了就行,我66年马,有些人不相信拉倒?


溱湖早茶


我三弟今年58岁,做了四次手术,一次小肠间质瘤,两次脑垂体瘤,一次眼睛,而且时间在两年之中。

前天下午一点,我打电话问他吃饭没有,他说还没有,在地里还有一点事沒做完,他说快了,我听了眼泪直流。

58岁这个年龄在农村不算老,但是毕竟四次手术的人,清明节回家看到他脸上全是浮肿。

不是农村老年人喜欢种地,那是一种无奈,毕竟人要生存,要吃饭。

三弟三个孩子都沒成家,老大三十多岁,弟媳常说只有他死了,否则儿子不会找到媳妇。

现在种地都是60岁以上老人,或许三年五载这些人不在了,就不会看到老人种地了。


王老歪49681976


我今年快60了!到明年我已经联系好了几个老哥们儿,打算去云南广南县承包一些荒山和土地,种点菜和果树,养殖点土鸡和鱼🐟,再养点林蛙,去过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我现在正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许可证。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对土地有着永远不变的眷恋和情怀。所以我们选择了老年后重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代表其他人。有和我一样想法的朋友,希望能支持我,谢谢了!


用户薛传祥41


我今年67岁了,早在82年就离开了那只生活不能发财的—亩3分地,入城做苦工,由苦工干起,慢慢变成个体户,全额买了养老保险,现在什么都不干了,有养老金虽不多,但靠有门面出租,厂里有股份,月收入1万多,虽然比不上别人,但自己能平淡度日,虽不富有,但得安然。若当时不舍得离开农村,可能不会有今日,作为农村人,必须当机立断,靠自己改变自己,树移死,人移活,这句古言不错,整天讲大道理,或伸手,不如自己付之于行动,当然,现在的老人,已经错过了当年的机遇,我们村也有些与我同年龄的同村兄弟,他们当年不願出门,在家里有木头卖,当时日子过的也不错,但是他们—但有点钱,就混到赌桌上,当年他们还笑我不会享受,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才明白我的选择。


—针见血


为什么在农村大部分都是年龄大的人在家种地?

1、生活习惯;年龄大的农村人对土地有很深感情,让他们放弃土地去城市生活,他们会非常不习惯。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每年还回农村老家几趟,周围很多亲戚、同龄小伙伴的父母还是一直生活在老家,虽然他们的儿女都有能力在城市里赡养他们。

在农村老家,清晨下地劳作一会,回家和老街坊邻居拉呱侃大山,晚上喝一壶小酒早早休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延年益寿。

而在城里呢,对面邻居不相识,出了小区就迷路,想种植点蔬菜没地方,想养个小猫小狗怕伤着邻里,比起自由自在的农村,老人们觉得在城里生活就是受罪。

2、社会发展;现在社会空前重视教育,年轻人学业有成之后一般都会留在城市里发展,闯荡一番,去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虽然农村也有不少机会,但大部分的年轻人还是会选择机会更多的城市,去创业、娶妻生子,而为了给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必须努力拼搏,扎根城市,所以农村种地的就只能是年龄大的人了。

3、经济效益;农村种地不挣钱,这是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事,咱们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可耕地面积很少,无法进行欧美国家农场机械化种植、收割作业,没有规模效益。

在城里打工一年的收入,顶在家种二亩麦子收入好几年的,而如果有机会创业成功,光宗耀祖,实现财务自由,所以年轻人怎么可能留在农村种地呢?

以上就是为什么在农村大部分都是年龄大的人在家种地的原因。


大江东刘


农村出生,,乡土情结,年龄大了,心归何处?只有土地不嫌弃爱他的老朋友。也只有在土地里,才能发挥余热,找到乐趣,看到付出会有收获,是一体令人高兴的事。我女儿深知老年人的情结,昨天还为我们老俩口买下一栋有院子的房子,明年交房,让我们搬迁到那去住,老伴爱种花种树,为此兴奋了一晚。女儿讲,过几年她年纪大了也回来陪我们住呢,也免了我们年老无人照顾的忧虑。😃


兰花花4722


作为曾经是农村人,父母还是农村人的我当然知道。

曾经有人说了一个比较深沉的话:村子里去世了一位老人,需要找八位抬棺木的,找了三个村子才找到,而且还是五十多岁的人!

现在回到老家看看,到处是荒草,脏水横流,碰到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偶尔有几个稍微年轻一点的也是因为家里需要老人或者小孩照顾而无法离开的中年人和很少的年轻女子。整个村子一片荒凉,真的是让人唏嘘。眼前显现的是当年在家事的一片情景:那时候那里都是人,尤其吃饭的时候,一群人端着各自的饭碗,聚在一起有说有笑,那种情景似乎还在眼前……

随着现在各种行业的发展,当初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已经适应不了现在人们的需求,当初要求吃饱穿暖的日子已经过去,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要,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出去打工而不留在农村的原因。

好在现在国家又提倡了农村土地的承包,是空闲的土地得以利用。





心似莲花开好运自然来


除了承包田地的人,农村确实很多是年纪大的,照顾老人,娃娃的人在种田。其他的人基本出来打工了。我家是农村的,人员五个,父母我跟老公娃娃。一家五个人,只要水田2.3亩,能种烤烟跟稻谷。父母年纪大,基本做不了。然后算上人工,化肥其他,一年的收成不够半年用。还是在老人没病,娃娃费用少的情况下。就说烤烟,栽好卖不上好价钱,烤火费都不够付,别说剩余,人累得要死。我们村种田地的,栽菜的,除了大面积承包的,基本家家都差不多。以前家里种稻谷,基本米都不够吃。现在不种田,能出来打工的,现在家家都生活改善了。我家也是,以前穷得亲戚不敢来我家。现在虽然打工也累,但是至少不饿不冷。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只要身体健康,打工多少能攒点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