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门口怎么分左右?

管委会518


贴对联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活动,那对联如何区分左右呢?

按照脸背对着大门时的方向为大家来解释贴对右,正常而言,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也就是最后一个的发音是三四声的为上联,比如“九州瑞气迎春到”。

贴对联是要遵从古人观念的,过去一般以左为大,因此,贴对联选择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

具体操作方法:

①、先分清门口的上首和下首,面对大门右手为上首,左手为下首。

②、区分对联的上下联:根据音调平仄区分,最后一个字为仄音即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即下联。一声二声平,三声四声仄。

③、按因果关系区分,因是上联,果是下联。凡事先有因后有果。

④、按事情大小划分,大在后、小在前。

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区分,时间靠前的即上联,时间靠后的即下联。遇到属相按照属相排序划分。

按照以上方法,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同理,对联门口上联为左,下联为右,左上右下。





分享经典文化


对联左右按照横批字序顺序分,如果横批字序是从右到左,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如果横批字序为从左到右,则上联在左,右联在右;

上联一般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声和四声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和二声)。

古人写对联一般横批是从右到左读,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今天大部分为了顺应阅读习惯,横批选择了从左到右,上联也就在左,下联也就放在了右。

对联比诗词要求严格,在押韵的基础上,讲究对仗工整,所谓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严格按照平仄关系拟对联!

过春节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国人必须有的节日习俗!对联一般是表达喜庆和快乐的气氛!当然有些文人骚客也喜欢将自己的故事和心情写进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如今人们写对联已经不是那么严谨,意思对了,大体工整即可!上下联也不严格执行平仄关系,以意思表达为主!

我一生基本上是自己写对联,也建议大家自己拟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快乐,买来红纸和笔墨自己写对联,很有意义!











郭建兰文旅大视野


对联究竟是左边为上联还是右边为上联,意见不统一。有人说,古籍从右边往左读,右边为上联;有的说,现在都是从左往右读,左边为上联。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我以为,这样解决为好:看横批是怎么写的,如果是从右往左读,那右边就是上联;如果从左往右读,那左边就是上联。

还要区分一点,对联尾字是“仄声”(三四声)的,为上联;尾字是“平声”(一二声)的为下联。


心浪海洋A


春节越来越近了,家家户户也在准备春联了,有点选择印刷体的春联,有的喜欢书法家或者书法爱好者用万年红书写的春联,对联写好了拿回家怎么区分上联和下联或者怎么区分左右呢?那就是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这个字的拼音是三声和四声就是门口的右面;一声和二声是门口的右面。





汇林书艺


对联的左右或者说上下联位置,是按照大门来说的,也就是大门的左边是上联的位置、大门的右边是下联的位置,如果人面对大门的话就是人的右手边是上联、左手边是下联。有人说上下联按照横批的写法确定,横批是从左往右上联是在左手边、横批是从右往左上联是在右手边。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古代传统的写法横批都是从右往左的,只是近代人们习惯从左往右了,不管是从右往左还是从左往右写横批,上联始终是在大门的左边也就是人对着大门时在人的右手边,因为这是根据民俗讲“左为上、右为下”的说法来的。





捻须翁


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下联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阅读者芳菲


对联分左右,一般是按人面对门,来分上下联。右手边的门上贴上联,左手边的门上贴下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按照横枇来划分,如果横枇字是从右往左来读的话,那么对联,人面对门,就右为上联,左为下联;如果横枇字是从左往右来读的话,那么对联,人面对门,就左为上联,右为下联。

其实对联左右分不难,难在分上下联。那么怎样分呢?有以下几种方法:1,仄平来分,如果最后一个字为仄音,那么这就是上联。仄音就是第一,二声。平音就是第三,四。

2,因果关系来分,也就是说,前因后果,即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3,小大关系来分,小的一面为上联,大的一面为下联。

4,前后关系来分,靠前面为上联,后面为下联。


新星满满


很快就要过年了,很多家庭会有贴对联的习俗,其实不仅是过年,我们平常办各种酒席的时候也会用到对联。对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我们当然不能不了解它的知识:

1/7

可能现在大家最担心的应该是给你一幅对联,竟分不清上联与下联,这搞错了也挺囧的。那么到底该怎样区分呢,我们知道知道对联讲究的是“仄起平收”,仄既是三、四声,平既是一、二声。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的大都是上联,一、二声的大都是下联,看图,这一幅还比较好区分一些,根据常识可能也知道哪个是上下联了。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2/7

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幅:

“夕阳西下塞燕来,小径红稀芳蕉绿”

大家根据现代的习惯可能会念成“夕阳西下······”,可是在仔细斟酌,好像意思又不大对劲是不是,没错啦,其实这幅对联的上联是右边那句,也可以根据我们上面说的方法区分。

3/7

这里给大家欣赏一些名家写的对联

1.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

2.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3. 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

可以看出,这些都是根据前面说的来写的

4/7

现在大部分的对联也是按照这个来的,这样的对联读起来确实朗朗上口,有趣。

“玉兔传音年年歌大有,神龙降瑞岁岁送新康”

5/7

但是其实也不乏一些不按照这个要求来写的对联,但是读起来也还可以接受。

“万紫千红永开花,一年四季春常在”

6/7

我们知道,古人写对联是习惯从右往左的 ,当然现代也有很多人偏爱这种写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7/7

说了这么多关于对联的知识,我们现在来看看怎样贴吧。这个主要是看对联横批的,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写的,那么上联在左就行了,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的,上联在右就可以了,贴对联的时候主要的还是看横批的格式。





古城不倒翁


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的最后一个是三声和四声的话,那就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的话,那就是平声。张贴方法区分,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古代人写字都是从右往左写的。含义方法区分,普遍把含义深刻的放在下联。时间关系区分,旧时在前面的是上联,新时在后面的是下联,在春联上有体现。



xiaoxiao生活妙招


买回来的对联怎么贴呢?怎么区分上下联?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这样贴对联正确吗

这里按脸背对着大门时的时候来说左右。

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我们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

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就是现在各级重大会议上领导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从左至右为序的(报纸上所标方位的“左”“右”是以读者为观点的)。

我们现在贴对联也应该遵循这个顺序: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这里所说的上联联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比如“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的“新年纳余庆”是上联,“佳节号长春”是下联。

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里有一副毛泽东生前手书的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

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可能是别人从毛泽东通篇手书中摘出作联的,也可能是毛泽东自己从王勃名篇中摘来作联的。另当别论。但是,同样在滕王阁,还有其他所有对联都是以古时的“左”为大位的。

其实,过去人写东西,先右后左,也是这个意思。从书自己的方向来看,是从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所以按面对大门方向来看,上联要在右边。

看横批: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遵造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补充:

首先说一说什么是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由两个互相对偶的句子组成: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其要求是既“对”又“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一致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互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