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空城”,城市學校“學位”難求,城鄉教育如何發展?

農村學校“空城”,城市學校“學位”難求,城鄉教育如何發展?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動,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農村學校人數減少,孩子上學全擠到縣城現象成為一種熱潮,農村學生紛湧入城導致城市學位緊張,教育問題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熱題”。

是何原因導致農村學校學生人數急劇減少?

據瞭解,我國從1949年,我國城市僅有132個,城市非農人口2740萬人,城市化水平為5.1%,到2018年城市人口增加到83137萬人,城市化率為59.58%。這組數據說我國人口已經有60%以上在城市居住。也就是說我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提速很快。什麼“城市化”?城市化指農業人口不斷轉變為非農業人口的過程。也指社會經濟變化過程,包括農業人口非農業化、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張,城市用地不斷向郊區擴展,城市數量不斷增加以及城市社會、經濟、技術變革進入鄉村的過程。

為什麼近幾年鄉村人口急劇減少?甚至處於“空城”狀態。究其原因:一是農業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機械化導致農村用工人數減少,農民進城務工人數增加;二是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導致城市用工增加。農村人口進城務工人數的增加,導致前幾年鄉村村莊一般是一些“3860部隊(”“38”指婦女,“60”指老人),近些年,一些夫妻紛紛外出打工,鄉村只留下了“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而近幾年隨著我國人均經濟收入增加,外出務工人員紛紛在城市購房,讓老人帶著孩子進城上學,導致了農村學校學生人數急劇減少,而城區學校則人滿為患,城市學校“學位”難求,城市學校出現了“大班額”現象,家長、老師均苦不堪言。

農村學校“空城”,城市學校“學位”難求,城鄉教育如何發展?

城市學校為何“學位”難求?

一是因為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農村孩子紛紛湧入縣城學校就讀,導致農村學校學生人數逐年減少,而城區學校的學生人數每年劇增,城區學校的“大班額”現象愈演愈烈,七、八十個學生一個班現象成為城區普遍,有的學校甚至出現了“百人”大班。

二是因為近幾年,農村務工人員的孩子為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紛紛轉入城區學校學習,縣城學校人數一增多,一些縣城工職人員和成功人士的孩子因為“大班額”問題和讓孩子享受更優質教育資源,又紛紛轉學進入大城市名校就讀,城市學校“學位”難求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三是這幾年城市化進程發展加快,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張,城市用地不斷向郊區擴展,但對於城區教育的發展規劃不協調,城區擴張的同時學校數量增加不匹配是導致學校學位緊張的重要原因。學校的教學設施不夠,師資力量不足是導致城區學位緊張的另一原因。

如何破解城區“學位”難求,促進城鄉教育公平?

近年來,學校的“大班額”問題已讓很多的家長和老師苦不堪言,一是大班額問題導致學校管理難度加大,學校的一些教育設施不能適應學生教育的需要,導致一些課程都不能正常開設,比如說:計算機課、實驗課等;二是“大班額”導致教室擁擠不堪,教師的授課讓後面座位的學生聽不清、看不見,導致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三是“大班額”問題讓老師的工作量加大,批改的作業量是正常班額的一倍以上。

如何化解城區學校的“大班額”問題?近年來,教育部門的採取了多種措施化解學校的“大班額”問題,一是新建學校,增加城區學位,緩解學位緊張問題;二是現有學校儘可能的“擴班”,把以前的“百人”大班一分為二,化解大班額問題;三是“控流”,利用戶口、房產等問題限制農村學校學生轉入縣城學校學習;教育系統調控同城轉學,避免城區學校的“大班額”。

雖然採取的這些措施有效的緩解了城區學校“學位”緊張問題,但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是城市擴張時規劃新建學校的數量不夠;二是新建學校的速度和房地產發展不匹配。據瞭解,一些城市已要求在房地產開發時,根據小區樓盤的容積,在開發的同時先建好學校,以解決數量不夠和建設速度問題。二是教師師資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是近年教育技術發展和管理需要導致教師編制的配置比不適應目前教育的需要,二是教師編制問題解決速度不適應需求,導致很多學校又出現了“代課教師”。三是教育經費緊張,導致設施的配置需求不能適應目前教育的發展需求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四是鄉村學校人數雖然減少,但農村孩子就近入學問題仍然存在,關於農村學校加大投入教育設施建設問題和師資力量增加問題急需解決。加大城市和鄉村教育人才的交流,讓農村孩子享受教育優質資源是促進城鄉教育公平。

農村學校“空城”,城市學校“學位”難求,城鄉教育如何發展?

後記: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導致出現發展中的不協調問題,特別是城鄉教育的發展,希望大家能關注這一社會普遍問題,有什麼意見歡迎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