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差距真的很大吗?

门后老夏


好的耳机固然有更好的听歌体验,但这也是建立在好的音频音质上面的吧。而对于音质方面来说,无损音质质量是要高于普通音质,但大部分普通听歌群众是感觉不到有什么大差异的,甚至来说听不出区别吧。我就是属于后者。

普通MP3音质音乐一般是128kbps的比特率,超高品质的MP3会来到320kbps比特率。像一些FLAC之类的无损音质,比特率一般多为891kbps。这点跟视频质量是相像的。它们所代表的都是单位时间内模拟信号转换数字信号后的二进制数据量。一般来说比特率越高则代表音频音质还原度越好品质越佳,体积也越大。

而在市面上我们所听到的音乐,其实基本都是从原始WAV格式压缩过而发布出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原始音频体积过大造成的传输不便问题。其次是被压缩过后的音频音质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至少人耳是不容易区分出来的。

而从比特率的不同,音频音质也被分成了N个等级。以常见的普通的MP3音频来说,它们采样率基本都是44.1KHZ。其实它已经是非常接近FLAC这类的无损音质了。而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异基本体现在高频部分,320kbps的音频被砍去了2万赫兹以上的部分。

但我们知道,人耳听觉范围是在20-2万赫兹之间。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能听到2万赫兹基本都是非常罕见的了。而且环境对人耳的损坏也是不能被忽略的,随着年龄增长人耳听觉灵敏度下降,听觉范围也在逐渐减小,这也是为什么小孩子的听觉会更加灵敏的原因。

当然了,能否听出区别还要看人,每个人的声音辨识能力差异性是存在的。一些专业和听觉灵敏的人可能会发现有差异吧,但对大部分的普通听众来说,其实普通MP3跟FLAC无损音质也没有区别,起码听起来没有感觉到差异吧。。


IT小众


普通音乐和无损音乐的差距真的很大吗?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楼上几位前辈回答的有点太专业了,小弟不才,稍微用简单的话语回答一下。

首先,音乐制作出来的时候必定就是无损的音质,它的文件大小也很大,通常在几十M,我们把这种格式的音乐称之为无损音乐,顾名思义,听众听到的音质其实和制作这首音乐的制作者一样。由于文件太大的原因,日子一会造成网络传递速率变慢,音乐的普及速度也由此变慢。其二,大容量的文件会消耗更多的磁盘内存,尤其是手机上,还要安装其他软件,照片,视频,所以一个音乐文件大家都希望越小越好。

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有了,普通音乐,也就是所谓的压缩过的音乐,它的作用就是把无损音乐中人耳听不见的所有内容删除掉,然而对于一些耳朵特别灵敏的人来说,也是听的出差别的。有了这项技术,那原本几十M的音频文件就被压缩成几M的文件了,对于人耳来说,那些不必要听不到的声音已经被删除了,我们只需要听到最想听到的部分。

这就是关于无损音乐与普通音乐差距的解释

总结:音质越差越说明文件被压缩处理过了,无损就说明当时制作这首音乐时候制作者听的内容。前者是为了减少音频大小,后者是为了感受最纯正的音质效果。





调音师亮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我也是一名音乐领域创作者,从小对于音乐就有一种独特的喜爱,目前也在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在这里发表一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的差别要从多方面来分析,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1,容量,容量越大音质越好,一般情况下是这样。但是也有个别的情况就是一些无聊的人会把普通的音乐转换成无损格式,也会导致容量很大但是声音吗,就会打折扣。

2,位深,现在一般接触到的16bits,24bits,32bits,其中16和24的音乐还是比较多。32bits的音乐文件不是很多,一般情况下cd抓轨为16bits,44100hz

3,采样率,就是指录音设备或者采集声音的时候对声音信号一秒钟的采样次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44100hz和48000hz。这个跟视频的帧率类似,一秒25帧,一秒50帧越高效果越好

4,格式,不用多说。你们也知道,mp3,flac,ape,wav,aac,dsd,dsf等,其中dsd和dsf要说一下,这两种音乐格式只能在sacd中通过软件转换或者说提取出来。音质很不错

5,比特率,指的是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说白了就是一秒传输多少千位的信息,一般情况下越大越好。但是听感上区别比较小

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问题的所有理解和看法,谢谢大家阅览,如果对小编的回答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最后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开心!事业有成!

在头条渡过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谢谢!


福斯娱乐王


我很奇怪一个事情就是,为什么没有人质疑问题本身。无损音乐,普通音乐。这两个名词可以说都不是同一个属性分类,怎么比较?别说我咬文嚼字。事实就是这样。这样比较相当于,男人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区别?或者灵长类动物和普通动物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怎么回答?

无损音乐难道不是普通音乐的?很特殊嘛?

如果说无损音乐和有损或者压缩音乐比较,那只能说,必须要设备的质量某种意义上高于音频质量才能分辨出来,起码播放器和耳机都得达到一定的价位。千元是少不了的。越是压缩,损失越大,跟无损的区别就越是明显。跟无损最接近的mp3是320k。频谱上对比只要是高频损失明显。其他频段其实也都有,但是不明显。而好的播放器加耳机是能听得出来区别的,包括题主说到的播放器,配上好的耳机一定能听得出来区别声音稍稍没那么透亮。如果听不出来,那只能说,你是木头耳朵了。这样对比区别,讲真确实也不大,对于普通人来说,甚至没有区别。但是我们经过长期听力训练和在调音混音这个音频领域里来说,区别就不算很小了。

至于现在很多网络播放器,什么QQ网易的那些体积压缩得比320k更加小的音频文件,那跟无损的区别,只要设备不是几十块的垃圾。基本上稍微好点的手机都能听得出来区别。

至于dsd跟无损比的话,我算是真听不出来区别了,有时候状态好的话,会感觉体感有些不同,或者用工作室的设备听也是只有在low-end和top-end有一丢丢非常不明显的区别。


混音师天职TimChan


题主所称的普通音乐应该指的是MP3,正确的称法应为无损音乐和有损音乐。

无损音乐和有损音乐均由WAV压缩得来,WAV使用的是标准CD使用的脉冲编码调制(PCM)和滤波技术,WAV的获取是从CD格式的ISO文件提取而来。



有损音乐的压缩与无损音乐的压缩区别在于有损音乐压缩丢失的是声音的细节部分,而无损压缩是由WAV压缩而来,体积缩小到WAV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小,但却依旧保持了WAV的原汁原味。

拿无损音乐还原回WAV可以发现频谱与原WAV一模一样。

无损的代表格式有FLAC和APE,有损的代表格式有著名的MP3和WMA。

DSD格式其实也是一种无损压缩,DSD由SACD(超级CD)而来,SACD使用(DSD)直接索尼所有的数据流技术录音,为实现直接录音,DSD将模拟声波转换成1Bit的信号,它使用无损压缩以及2.8MHz的采样率来提高声音复杂度及真实感,是很奇特的音乐格式。



DSD与WAV从单纯立体声听感上来说,除体积较WAV增大外(二至三倍),未发现有任何明显的区别,除提供提供5.1环绕声和双声道立体声外包含了许多音乐本身以外的东西。

至于题主所说的分别不出无损和有损的区别问题,个人觉得存在器材和个人对声音的敏感度等多种因素,首先器材要上档次,至少需千元以上的DAC耳放作为前端,在保证其性能参数满足的前提下,推力应作为首选,推力不足声音会发暗。

其次是耳塞,价格是决定耳塞素质的基础,一副好的耳塞可以高达数千甚至万元以上,这个应该按个人的经济能力选购。在耳塞类型的选择方面,喜欢电音的可以选择动圈,喜欢均衡的可以选择圈铁,喜欢人声的可以选择动铁,换耳塞线期望提升听音素质我个人觉得有些玄学。

最后就是个人对声音的敏感度,在音响发烧界有木耳、金耳之说,金耳不必解释,而木耳对于再好的器材和音源也会分辨不出听感的好坏,对于木耳来说,要尝试试听各种不同类型的前端、耳机和音源进行听感锻炼,多听多总结,多与音乐发烧界人士沟通取经,经过一定时间的听感锻炼后,相信木耳也能提高一定的听音水平。


吉比特电控


如果您使用的是专业设备,仍然听不出来区别,那么我可以断定,您是“木耳”,也就是所谓的木头耳朵。

音源—👉播放器—👉耳机🎧

音源直接决定了音乐的品质,音源差了你拿大奥都救不回来。



很多小白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买了好几千的设备就能听到真正的音乐了。

但耳机玄学的地方就在于,每一个厂商对于耳机的调校都有自己的门道,而每个人喜欢的音乐又不一样。

有些人喜欢古典,所以买铁三角这种高解析力的耳机;有些人喜欢重低音,所以买索尼;有些人追求性价比,所以买拜亚动力;有些人只为买一条好看的项链,所以买Beats


一个不经常戴耳机的人,或者是对音乐没有敏感度的人,即使是拿好耳机,也听不出区别。

比如电子音乐听的是层次、细节、鼓点,好耳机都能够良好的展现出来,但是大多数人听的都是旋律,所以其中可能会漏听很多细节。

比如,你要拿两幅耳机对比同一首歌,听的时候尽量避免只听旋律,要听它的声场,解析力,乐器,合成器音效,鼓点,三频等等。

你歌的旋律又不会改变,所以很多小白就听不出来区别,这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的。


如果你拿到的是一副新的高端耳机,那么你可能还需要“煲机”。



因为高端耳机都有很多机械零件,这些新的零件都太“稚嫩”,无法完全发挥它的实力,就会导致你会觉得这幅耳机怎么还有没有以前便宜的耳机好听。所以需要一个“煲机”的过程,

煲机就是通过播放无损音乐、白噪音、红噪音等方式使硬件快速老化,这样你的耳机才能将能力发挥到最大。就像新车也是需要磨合的。

  • 但实际上,几百块钱的耳机很多都不需要煲机,基本上第一耳朵什么感觉,以后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了。

但大亮认为,“煲机”不仅仅煲耳机,还在训练你的听感,你戴这幅耳机听的时间越长,你就更容易适应它的很多东西。

比如你用索尼听惯了重低音,忽然换成铁三角,低频都下不去,你很快就能意识到问题所在。你要是平时X宝39.9包邮耳机听惯了,突然听上千的耳机,你会觉得以前简直在折磨自己耳朵。

这是一个过程,你一开始买几十的,换了几百的觉得很好,换上几千的更好,到最后根本无法收拾。



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碰三样东西:

毒品,钓鱼,耳机


三次元大亮


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的差别要从多方面来分析,先来了解一下数据上的区别

最直观的能在播放器里看到的数据有,容量大小,位深,格式,采样率,比特率。

1,容量,容量越大音质越好,一般情况下是这样。但是也有个别的情况就是一些无聊的人会把普通的音乐转换成无损格式,也会导致容量很大但是声音吗,就会打折扣。

2,位深,现在一般接触到的16bits,24bits,32bits,其中16和24的音乐还是比较多。32bits的音乐文件不是很多,一般情况下cd抓轨为16bits,44100hz

3,采样率,就是指录音设备或者采集声音的时候对声音信号一秒钟的采样次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44100hz和48000hz。这个跟视频的帧率类似,一秒25帧,一秒50帧越高效果越好

4,格式,不用多说。你们也知道,mp3,flac,ape,wav,aac,dsd,dsf等,其中dsd和dsf要说一下,这两种音乐格式只能在sacd中通过软件转换或者说提取出来。音质很不错

5,比特率,指的是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说白了就是一秒传输多少千位的信息,一般情况下越大越好。但是听感上区别比较小

从cd抓轨Mp3,这种格式它的位深16bits,44100hz,320kbps。这种应该是mp3最好的数据了,就是有损格式

如果格式为wav或者flac,ape等同样也是16bits,44100hz,但是其中wav文件比特率可以达到1411kbps,其他格式可以达到700或700以上kbps就可以称为无损音乐格式。其实这样也是压缩以后。听感上,比如用普通的音频设备听不出太大的区别。

16bit和24bit

16bit能处理的最大声音与最小声音的倍数是96分贝(db),并不能记录实际所有的声音变化。

24bit最好可以达到144分贝。

这就是区别。越说越多,大概了解就行了

听觉上24bit的容量和细节要比16bit多,大。但是不代表就好听,耐听。听到的细节太多反而会感觉累。

Dsd(dsf)这种格式和其他的格式都不太一样,位深只有1bit,采样率能达到2.8224mhz是cd的64倍。如果是128dsd,采样率是cd的128倍。能体现出更多的细节,相对体积也大,一个曲目在200m左右

但是也需要专业的设备来听。听流行音乐实际区别不太大。如果是听交响乐,古典还是很不错的。








因为好听


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差距缩大也大说小也小,关键看你怎么用?

普通音乐就是我们在普通网站上听到的MP3格式,或者是在手机上听到的MP3格式,一般音乐的大小是3到5m左右,无水音乐通常都是20m起步。

那么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的差距大吗?其实大的,不过你要通过专业设备好的耳机音响,你才能听得出来,你使用正常的耳机,你是听不出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之间的差距了。毕竟就算是再好的音乐,你也要用好的设备来去录和听。

所以很多朋友听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就会发现其实好像没什么差别,不是么?什么差别?是因为你的设备不够级别!

我是暗夜精灵夜视,更多科技领域可以关注我哦1

暗夜精灵夜视


无损音乐一般指的是我们听的音乐的音质,不同的音质听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个大家都明白吧。

通常我们购买的整版CD碟是CD音质,网上正规渠道下载的无损音质就是我们说的无损音质,剩下的就是我们通常在各个网站上下载的MP3 320K音质。

这三种音质各不相同,甚至还有很多山寨的各种音质,使得我们听同一个人唱的同一首歌有时会听到不同的效果。为了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分,我做了一个验证,我在付费的正规渠道下载了一首叶倩文的《曾经心痛》,然后用系统自带WMP播放器,森海塞尔HD201封闭式大耳冒来听,得到以以下几种结果

1.正版CD音质人声和背景音听感是很舒服被包围 人声广阔听得到口水声很有穿透感、声场宽敞有深度、低音厚重

正规下载的无损音质人声和背景音听感是震撼 人声直接可以听到口水声、低音非常厚重

2.多米的MP3 320K 人声广阔听得到口水声、声场宽敞又深度、低音非常焖感厚重、有一点点的杂音(比较接近CD音质)

3.酷狗MP3 320K 整体比较焖感、有点丝丝声(比较接近无损)

4.QQMP3 320K 人声穿透力高、背景音比人声低、有杂音高音上不去

5.网易MP3 320K(其实也虾米资源) 很舒服、有点怀旧式音乐回到卡带的感觉、有杂音高音上不去

5.百度MP3 320K 人声宽敞穿透力强可听到口水声,背景音比人声大偏封闭式音乐、无杂音无端层没有高音上不去。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外界条件影响太多,格式,播放器,音响等等都会对音质有影响,但是同等条件下肯定无损音质的音乐声音更好。题主问的电音摇滚属于噪音摇滚的一种,个人觉得耳机或者音响可能更为很重要。


摇滚的回锅肉


我个人感觉;觉得是有点差距的,但是差距应该不会特别大,无损音乐音质会比普通音质好一点果说无损音乐和有损或者压缩音乐比较,那只能说,必须要设备的质量某种意义上高于音频质量才能分辨出来,起码播放器和耳机都得达到一定的价位。越是压缩,损失越大,跟无损的区别就越是明显。跟无损最接近的mp3是320k一个不经常戴耳机的人,或者是对音乐没有敏感度的人,即使是拿好耳机,也听不出区别。

所以现在有了,普通音乐,也就是所谓的压缩过的音乐,它的作用就是把无损音乐中人耳听不见的所有内容删除掉,然而对于一些耳朵特别灵敏的人来说,也是听的出差别的。有了这项技术,那原本几十M的音频文件就被压缩成几M的文件了,对于人耳来说,那些不必要听不到的声音已经被删除了,我们只需要听到最想听到的部分。

一个不经常戴耳机的人,或者对音乐不敏感的人,即使他把耳机握得很好,他也不能识别出不同。至少播放器和耳机必须达到一定的价格,无损音乐才能被区分。压缩越多,损失越大,与无损的区别就越明显。但是大多数人听旋律,所以很多细节可能会被错过。您需要将两个耳机与同一首歌进行比较。听的时候,你应该尽量避免只听旋律。你应该听听它的声场,分析能力,乐器,合成器声音效果,鼓节拍,

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有不同的压缩和编码方法。

当人们将歌手的歌曲录制到数字音乐的原始文件中时,此时的音乐文件非常大,所以不容易存储,于是人们便把它进行压缩。现在几乎所有流行的数字音乐格式都是压缩的,

就像MP3、aac、ogg包括flac.APE等。只是它们的压缩和编码方法是不同的。无损音乐是无损压缩,而普通音乐的MP3等小格式是有损压缩。差距应该是懂音乐的人觉得很大吧,其他人是感觉不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