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阻止自己家的孩子和“坏小孩玩”?

人兜虚伪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李娜(头条号 爱孩子的李老师):


李 娜,多伦多国际心理中心认证的情绪管理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情绪管理师,高级家庭教育导师,正面管教家长课高级导师;从事儿童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十余年,全国进行线上、线下数百场家庭教育讲座,让数万家庭受益。

孩子的交友确时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在幼年时期,还是中小学时期,朋友、伙伴的吸引与影响力量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面对玩劣的孩子,家长也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区分。

一、0-6岁的幼年时期

此时期的孩子没有本质上的好与坏,一些在我们成人眼中看到的那些爱打人、咬人、推人的孩子,并不是什么坏孩子。家长要有这个认识,既不要轻易给自己的孩子贴负面标签,更不要轻易的给别人的孩子贴这种标签,这会影响孩子的错误认知。

就像很多青少年时期爱打仗的孩子,大部分在幼年时期都是被家长认为是受欺负的角色。每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都会有过激的反应不但不安慰孩子还会训斥孩子无能,不懂反抗,没出息等等的话。那些孩子的行为也被家长定义为坏孩子,严禁孩子与他们往来。这样做反而对孩子起到了负强化的作用,他们更加留心观察这些孩子的行为,慢慢进行了效法,对一些动作也有防御性的反应,长大后就形成了攻击性的行为模式。

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坏小孩子,只是他们的自我意识与自我保护过强、过激。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要故意欺负别人的想法,只是单纯的想得到对方所占有的东西而已。这期间,如果家长敢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处理的话,不失为一次很好的社会交往的机会。家长只要适当的给予一些指导就好,凡是被抢过东西的孩子,他们下次再见到对方时都会马上将东西藏起来,有的会交给大人,有的会要求交换等等,他们也会动用自己的小脑袋去想办法来保护自已的东西。

二、小学期间

在小学期间,家长往往会将那些学习不好的一些孩子视为坏孩子,其实这也不是很公平。有些孩子玩心重,一直就没有在学习的状态上,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此时正是好动时期,精力旺盛,这些都会导致他们的成绩下滑。

此时要教会孩子进行一分为二的看事物的方法,教给孩子如何看对方优点,教给孩子如何去欣赏对方的长处,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热心助人的品质。此时的孩子都很愿意当别人的老师,若让他们去帮助谁,他们就会不自觉的要求自己做的更好,目的是给对方树立榜样。从而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的管理别人的能力和领导力。

三、中学期间

在中学期间,孩子的是非观与价值基本形成,但还不是很清晰,还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对于好坏他们已经有了一些评判标准,但还不是非常的严谨。性格品质也基本形成,但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加上他们正逢叛逆期,他们对家长与老师的管教都会存心叛逆。他们会与家长老师疏远,会将很多秘密与心里话喜欢对朋友说,所以要让孩子结识一些品质优秀的孩子会对他们起到积极向上的影响作用。

所以这时就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识别一个人的品质,对那些品质不端的孩子就要果断的让孩子进行隔离,经常会有一些优秀的孩子会被坏孩子带入歧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



不能强行阻止,要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孩子还小,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许他是看到那个孩子的强势,把他当作英雄。可以和孩子聊聊,为什么喜欢和他在一起玩,如果真的是崇拜,就要想办法,改变一下孩子的认知。


首先,给孩子讲些有关英雄事迹,或通过绘本和视频资料让孩子知道英雄是什么样的。是扶贫帮弱的,不是欺负弱小,以显示自己威风。

其次,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在班级举办语言美评比,对不说脏话,懂得文明礼貌的小朋友提出表扬和奖励,号召小朋友们都和懂礼貌的小朋友交朋友。让孩子知道随便说脏话是不对的,是不受大家欢迎的。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没有所谓的“坏小孩”,只是在他生长的环境中受到了不好的影响,才会出现言行上的问题。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给孩子做好榜样,严于律己,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成为不受欢迎的孩子。


漫漫育儿路


婷妈有话说:其实“好”与“坏”也没有绝对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家长眼里,亮亮欺负别的小朋友,讲话不文明,是个“坏”孩子,可是童童能看到亮亮勇敢的一面。所以我们做为家长或者老师的,要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如果能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孩子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孩子在感觉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其实孩子在做一些错误的行为的时,很多是为了寻求过度关注。只是因为孩子的解释能力很弱,在行动时采取了错误的行动,以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到同学、老师或者家长的关注。如果我们能多关注一下孩子的需求,适时给孩子鼓励,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得到提升,自然不会再采取那些错误的行为来寻求关注了。

对于童童来说,我们也可以适时的引导孩子,跟亮亮玩可以(孩子的童年需要有玩伴),但是讲话不文明,这些不要学。可以通过讲故事或玩游戏的方式,慢慢帮童童建立一些是非观念。

我是婷妈,一个七岁女孩的妈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努力践行不惩罚、不娇纵的有效管教孩子。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关注“婷妈育儿笔记”,一起聊聊孩子的那些事。

婷妈育儿笔记


首先,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应该给孩子贴上标签。

楼主所说的“

坏孩子”亮亮很明显就是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的孩子。实际上,每一个被贴了标签的坏孩子本意并不是愿意做坏孩子的。每一个坏孩子成为坏孩子,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儿,也不要轻易打击孩子的信心。

第二,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和各种小朋友都能够有相关的接触。

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小伙伴儿。一味的家长做干涉来固定孩子的朋友圈,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并不利。孩子是社会人,终究要走向社会,进入社会化过程,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尽量的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对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影响是非常有利的。正是因为孩子年龄小,所以他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过程是可控的,家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做适当的正面的引导。

第三,针对孩子回家学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应该冷静处理。

当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了一些自身家庭不太接受的言语或者是行为时,家长的处理方法最好是冷静处理。在孩子第一次说或者是做这些不恰当的言行时家长不要有任何过激的行为或者是举动,反而是漠视他,无视他,这样很快孩子就会发现这些他觉得稀奇的或者是新鲜的言行,在自己的家庭中并不会换来一定的关注,从而忘记,或者是放弃。同时,家长也需要在孩子的这个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实际上孩子是希望通过这些新鲜的言行来唤起家长的关注的,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给予积极的应对。

第四,既然童童是赞赏笑笑的勇敢的,那么建议家长做适当的鼓励和影响。

楼主所说童童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几乎不会惹爸妈生气,说明童童自身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而调皮的笑笑身上所爆发出来的气质类型,正是吸引童童的原因。建议童童爸爸应该多陪伴孩子的成长,在周末,在空余时间,多陪伴孩子,参与勇敢的游戏,这样用父亲自身的勇敢来吸引孩子,从而达到童童爸爸妈妈所希望的乖孩子的样子。

在幼儿园鼓励孩子正常和小朋友玩耍,反对告诉童童说不要和笑笑玩耍这样的话!

我是宸妈,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懂点教育,懂点心理,懂点艺术,喜欢我的头条欢迎关注。

宸妈碎碎念


谢谢题主给我们提供了如此细致的场景描述,让我们能感受到童童在这一阶段面临的情况。从您的描述里可以看出,亮亮是幼儿园里出了名的爱欺负人的小朋友,还经常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可是童童却很喜欢跟他玩,说他很勇敢。作为童童的妈妈,我想:

第一,强行劝阻甚至是强制隔离是没有用的。因为吸引童童的,是“勇敢”这一项品质。所以,我想,妈妈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绘本等,告诉童童,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勇敢和淘气之间又有什么区别等。只有当童童明白了这项品质的内涵,并真正认可时,才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决定和选择。

第二,教会童童自我保护。孩子之间有时会分不清轻重,在一起玩耍时造成给他人的无心伤害。所以,童妈一定要提醒童童,如果亮亮脾气很暴躁时,要保持安全距离;如果亮亮在做一些危险动作时,不要随便跟风和模仿。

第三,给童童一些时间,让他在接触中去学会判断和选择。在这期间,要告诉他,哪些话是好话,哪些话不应该学等等。

简而言之,童童还是个孩子,需要家长给予引导。但也不建议一刀切,给他展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世界,也是有必要的。最重要的是,让他有感受,有认知,最后再慢慢做出选择。


小公主变形计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任何强制性的阻止都会破坏孩子自我心灵的正常构建,会使孩子们产生对抗心理。要读懂孩子,给孩子科学的爱。在了解成长规律的情况下,给孩子们充分的爱、自由、和选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童童,为何从懂事变成了对抗父母的孩子。

1.是否存在以往的生活中,孩子充满探索的欲望经常被破坏。

在面对同伴的这种“勇气”时,仿佛感受到压抑在心里的不满得到了发泄,获得了一种快乐,把同伴树立为自我心中的“英雄”。

通过阅读问题的经过发现,童童从小特别懂事,很少惹爸妈生气。表面上看这样的孩子被教育得很好,实际上对于一位不到四岁的孩子来说,很有可能是在权威的要求和规则下才变得听话的。

有过育儿体验的父母都知道,如果成人在孩子三岁前充分满足宝宝的需要,让孩子去探索,就会碰到父母的认识与孩子行为相矛盾的时候,比如宝贝想自己爬到柜子上去玩,宝贝用舌头舔玻璃,成人会认为有危险、脏而阻止宝贝,慢慢宝贝就会减少尝试而变得听从权威。

殊不知,这正是宝宝感官敏感期,他们是通过触觉去了解周围的事物,通过潜意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如果父母在此时过多的干预孩子就会破坏孩子发育的正常秩序。就会造成孩子性格的偏差,会把比自己‘厉害’的人树为榜样,喜欢跟他们玩。

2.自我意识建立时遭到破坏。

在孩子一岁半到三岁时,是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如,孩子不许别人拿他的东西,还强调:“这是我的,不给你”。大人们会认为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

会劝导孩子:“宝宝最有礼貌,给小伙伴一起玩好吗?”其实,孩子在这时表现出的霸道、不分享,并没有想到伤害别人,而是在维护自己,这正是自我意识的构建期,有了自我与外界的区别,从而产生了界线。

如果能平稳度过这一时期,孩子就会发展出专注和独立两个品格。人们天生都爱按自己的意识做自己的事,如果没被打挠就会形成,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看世界,独立便随之而来,不容易受被人影响,如果孩子的独立性被破坏,独立意识不够强烈,就希望通过他人来获得认可。

其次,来了解一下“坏孩子”产生的原因

申明一下,我不喜欢轻易给孩子贴标签,而是为了本问题做个区分。

1.缺乏关注。

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喜欢搞破坏,欺负别人。原因之一是这类孩子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四岁前他们的道德和是非观念还未建立,所以我们不能以坏或邪恶来给孩子定性。

2.在孩子手部功能敏感期遭到了破坏。

儿童心理学研究,如果三岁前的孩子,手喜欢到处摸、捏、抓的时候被成人阻止,手部功能没被唤醒,那么到上幼儿园后,孩子就会通过打、推小朋友来唤醒手部功能的发育。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孩子嘴里的脏话,四岁孩子的认知水平是不能分辨出好与坏,他们只是模仿身边的人习得的,有时候甚至觉得好玩跟着说。

最后,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

1.作为家长一定不要着急,不要斥责孩子,把事情扩大化。要本着遇到问题,理性的解决问题。

如果案例中童童的妈妈,不命令孩子别跟小伙伴玩,不暗示孩子与小伙伴玩会变成坏孩子,那么童童是不会与父母对抗的。

如果父母换成一种平静的心态,理解孩子模仿只是为了好玩的心里,跟孩子聊聊,他喜欢小朋友的原因。问孩子如果打他人,别人会是什么感觉;什么词语叫脏话,是骂人的,如果你被骂,会有什么样的心情。通过孩子自己的感受来认识对错。

2.当然还可以通过讲相关故事,从认知上让孩子了解怎样做才是有礼貌的行为。

3.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让孩子理解社会规范,礼貌行为,从亲身体验中去慢慢积累。

总之,家长不能强行阻止孩子不跟谁玩,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家长可以适当引导,以免导致孩子日后出现社交障碍和没有主见。

谢谢你的阅读与分享,欢迎一起讨论。


巧妙妈育儿


我会,但是要根据情况来决定如何阻止。

首先好与坏是相对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很有可能对这个人的一生也造成深深的影响,所以当如果说,我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小伙伴,那么我可能会,真的阻止我的孩子和她一起玩耍。

虽然这个“坏”,只是不符合我自己对孩子的成长要求,不符合我自己对道德底线的规范和标准,但是我觉得在教育小孩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到,遵守自己的教育底线,或者说叫道德底线。

所以一般来说我孩子身边有了一些小朋友,他的行为不符合我自己对于孩子教育的道德标准或者说底线的时候,我会用比较委婉的方式去劝阻孩子和他一起玩。

其次,适当远离,不强制“制止”。

一般来说,我当孩子身边出现这样的小朋友的时候,我都不会以强制的行为去阻止孩子和他这样的小朋友玩儿,我只是会让他适当的远离或者减少和他在一起玩的次数,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符合妈妈心目中的“好”小孩的底线的。

第三,正确引导,交给孩子是非观。

一般来说我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特别是当他身边的小朋友做了那些我们俩都认为不应该做的行为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你看他做的这种行为已经让你不舒服了,那么如果你去做这样的行为,你也会让别人不舒服,那么你觉得这样做好吗?这样的引导下的孩子一般都会觉得这样的行为确实是不应该出现的,所以她会自觉地从小朋友身上去学到怎么样分辨哪些行为该做,哪些行为不应该做,从而创建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

所以我个人觉得,当我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会适当的阻止他和这样的“坏”小孩玩儿。当然还是那句话,“好”与“坏”的标准都是相对的,这个看每个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底线,或者说对道德标准的一个衡量,这需要我们大人做好榜样,端正自己的是非观念。


一家人三座城


坏小孩都是大人给孩子标上的标签,其实孩子都是善良的,坏这𠆤词有点过了,最多是调皮捣蛋一点。而且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家长强加阻止,孩子反而会失去判断能力,缺乏自信,缺乏交际能力等。要相信,孩子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自然会交跟自己差不多性格的孩子,他自然会作出筛选,家长在一旁引导就可以了,不要阻止。


茵你而淳在


这是个很多父母都头痛的问题,大家也都想知道该不该阻止?

问这个问题的妈妈,遇到的可能已经不算该不该的问题,或许是能不能阻止的问题。

在幼儿园哪怕到了小学和中学,孩子都有可能遇到文中的亮亮这样的孩子。

本质上亮亮也不算是什么“坏孩子”,只能说是比较贪玩,爱欺负同学。多数男同学上小学或者中学都会有这样的习惯。

我们就遇到过一个孩子,在学校跟一帮学习不好的人天天混在一块。他们那边流行住宿,然后呢吃饭睡觉都要跟着一帮不爱学习的学生,这个孩子成绩也慢慢下降。

可是过了段时间,发现这个孩子觉得那帮不爱学习的孩子不“酷”了,他有重新开始好好学习,跟一帮成绩好的学生一块玩了。

所以,有时孩子纯粹是好奇,对于一些同学的行为感到很欣喜。他们会觉得:哇,这个同学好酷,好厉害,还敢跟老师顶嘴,上课睡觉什么的。

但那种好奇感过去之后,孩子还是回到自己价值判断的世界里。所谓的三观不一致,他们就很难玩到一块。

再回到问题,童童最近跟亮亮玩得近,学了亮亮的粗话,这时候强行干预,效果应该不大。父母也不用那么心急,孩子也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的。

最多可以引导童童明白哪些话可以说,哪些不能说。做好引导才是关键!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哦~


五福贝


个人认为不能强制性地阻止自家孩子与“坏小孩玩”,要知道,你越是阻止,孩子越是满怀好奇心地去接近“坏小孩”玩。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取长补短。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当然所谓“坏小孩”身上必定也有其闪光点,我们让孩子学习这些闪光点,对于不好的方面,我们要慢慢引导孩子去改正,并指岀这些坏毛病所带来的不好的后果,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意识到错误并引以为戒。希望会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