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時候的人都大多活不到60歲?

香蕉吧拉


其實在古代很長一段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都超不過30歲,更別說活過60歲了。最大的原因一個是戰爭還有一個是疾病。打仗沒辦法,幾乎都是青年上戰場。疾病更不用說,古代的醫療也是非常落後。現代人之所以能提高壽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醫術的發展,很多病都可以被治療了。像在三國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只有25歲左右,但是官位比較高的人壽命就明顯長些,這些也都是非常直觀的因素。


博美大觀


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物質財富的豐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壽命逐漸延長。經濟水平對壽命有明顯影響。文獻報道,1975年世界各地人的平均壽命約有59歲,但在非洲極貧窮國家,壽命只有40歲左右;而在工業發達國家,人的平均壽命在70歲以上。

嬰兒死亡率與人口年均壽命密切相關:在比較貧窮的國家,嬰兒死亡率較高,因而平均壽命較短;比較富裕的國家,其嬰兒死亡率明顯降低,人的平均壽命較長。即使在一個國家因其經濟情況不同,壽命的差異也甚大。根據印度公共衛生學院1939年報告,英國本土的人平均壽命為63歲,而印度人的平均壽命僅為27歲。肺結核死亡率在倫敦是每10萬人中為87人;而加爾各答是每10萬人中為270人;美國黑人肺結核死亡率比白人高3倍,黑人男子平均壽命比白人少11.6歲,女子少13.3歲。

經濟水平與疾病有密切關係,在比較貧窮的國家主要致命的疾病是傳染病如痢疾、肺炎、結核病等。此外,營養不良食物缺乏熱量與蛋白質等,也可縮短人的壽命。經濟學者米高·沙斯頓認為:“營養不良和傳染病,是窮人的基本疾病,這些疾病引起貧窮國家兒童的死亡,佔兒童死亡總數的70~90%。而工業發達國家中,引起死亡較多的疾病則是兩種非傳染性疾病即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傳染病和營養不良現象則逐漸消除。在較富裕的國家中,心臟病約佔所有死亡原因的 l/3;心臟病與中風和癌症死亡的人則佔所有死亡者的2/3。

許多資料表明,由於經濟方面的發展,使人們的收入普遍增加,營養狀況大為改善,飲食與公共衛生設施也明顯好轉,從而減少了傳染病,增進了健康,導致人類壽命普遍延長。

醫療衛生水中的提高,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水平也不斷提高,這對維護人體健康,延長人類壽命也有一定的作用。如醫療設施的擴大與衛生防疫機構的普遍建立,衛生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預防接種的推廣,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處理等等。都有效地保護了人群健康,促進了人類壽命的延長。


民商律師徐無極


這個問題要回答,多重因素。之前看過有一些中醫黑拿這個數據黑中醫,說古代平均年齡很低,中醫根本沒扮演拯救者角色,但這個統計是怎麼來的,合理不合理,根本是很大漏洞的

1戰亂頻繁,中國歷史分分合合,槍桿子裡出政權。戰爭死亡人數是龐大的,遠的不說,清代嘉定屠城,死亡人數不亞於南京大屠殺的

2第二個因素就是大型瘟疫多次爆發,如東漢時候古人稱作“傷寒”的,根據後代傳染病歷史學家考證,這個傷寒可能是鼠疫,導致人口大量死亡

3中國歷史基本是以農民為基礎和底層的構成模式,一旦天災出現,沒有收成,吃都吃不飽,談何壽命?沒有袁隆平之前,這一直是一個致命問題


貓眼溜溜


古人存活平均年齡較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1,醫療水平低下,細菌,病毒無處不在,缺少抗生素,缺少疫苗,缺少靠譜的醫療單位,一個流感爆發就能讓古時候的平均壽命少一大截。

2,物質不夠豐富,雖然有唐宋的富足,但中國歷史大部分是捱餓史。

3,科學衛生觀念落後,喝開水是民國才普及的,


益長寶寶


對於現代人來說,60歲並不算高齡,依然可以幹很多事情。不過在古代,60歲絕對算是高齡了,古人的平均年齡只有40歲,能活到60歲以上的人屈指可數。為什麼古人的壽命這麼短呢,本人覺得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孩子存活率不高,容易夭折

由於古代的醫療技術不發達,能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完全聽天由命,而且嬰兒難產的幾率非常高,很多時候孕婦的命都保不住。

2、古代人生活條件差

就算是孩子能平安生下來,養大成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大多數家庭,人們首先要解決吃飽飯的問題,根本不可能考慮什麼東西健康營養。同時還不敢生病,生病沒錢治,有錢也不一定能治好,一場大病過後身體機能已經大不如前,壽命自然不會高。

3、古代戰爭頻繁

戰爭是自古以來人口降低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在戰爭來臨之際,符合年齡的男人要應徵入伍,在戰場上九死一生。一場戰爭下來,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生命。他們能做的,就是祈禱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了。


劉邦大哥


古時侯,醫療條件不是怎麼發達,瘟疫流行也時有發生,再說有些平民百姓溫飽,都很難解決,大部分都是餓死的,同時天災和人為災難也比較多,自然古人很多人就活不到60歲,但也有高壽的。


我是小甘


1、醫療條件差,醫學不發達,對疾病,尤其是傳染病不能有效預防,造成疾病死亡率高,特別是嬰兒死亡率高,不少人死於傳染病,使古人平均壽命縮短。

2、社會因素,如經濟、文化落後,不能抵禦自然災害,如洪災、旱災、瘟疫等,加上戰爭對人類的摧殘,也是使古人平均壽命縮短的重要原因。

3、古代大多數人因貧窮,造成營養不良,體質較差,壽命縮短;另外,即使有病也無力去治,造成壽命縮短。


臣墨


人的死亡方式有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我們分開來說:1非自然死亡,在古代,戰爭直接死亡,被俘處死,瘟疫肆虐,這是造成死亡的首要原因,這會極大的拉低古代人壽命的平均值。2自然死亡,旱災、水患,會導致農作物歉收,食物短缺,造成死亡,為帝王修建戰爭工事及陵墓疲勞致死,還有藥品匱乏,醫療水平差,正常生病得不到及時治療而死亡。自然死亡遠遠低於戰爭及疾病死亡。真實的古代壽命是平均值60或低於60。


湖泊上的雲


六十古來稀 放在以前是真的。

1.戰爭頻繁,戰爭帶來的恐慌和心靈創傷算一個原因

2.醫療不先進,一個傷寒感冒病都會死人的。

3.經濟水平差,百姓以農為天,無論貧富,遇到大荒大災之年,口糧都緊著年輕人吃,捱餓受飢過度透支生命力。

4.早婚早育。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大智平平


我認為古時候的人壽命短,大部分人,活不到六十歲,主要是營養跟不上,不管是主付食都沒有現在豐富;還有生存環境差,沒有電沒有機械化勞動工具,勞動強度大;另外小病得不到治療,大病缺衣少藥,有個傳染病什麼的,不知道隔離消殺,所以疫病傳染很快,對人的壽命影響很大。另外大部分勞動者,衛生條件極差,生存環境極差,都是造成壽命短,活不到六十歲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