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了,农村却还是冷冷清清,连农村也没年味了,啥原因?

新大风歌


很多农村现在也不让放鞭炮了。而且很多农村的人过年也不回农村过。农村人越来越少。所以过年越来越冷清。


金丽雅画院


我们村一样没年味了,今天小年夜,我八点多就洗澡躺在床上玩手机,我爸妈他们在一楼和邻居打麻将玩。

现在农村人有了一点钱,田已经基本上荒废了,家家户户都建了新房子,也只有过年时年轻人才回家陪老人一趟。

现在也不准放鞭炮了,有一点钱的父母都把孩子带到城市上学,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农村安静的可怕。

由于全球变暖,我们这里已经好多年没下雪了,有了手机以后大家也不愿意串门了。

其实,有时候我会莫名的感到伤感。

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明年我想呆在农村养鸡鸭,还想养一头猪,好过年杀,我家现在有三头牛,二十多只土鸡,生蛋的母鸡有几只,鸭也有十多只,想着明年就用他们当本,只是家里人可能不会同意。

我的存款也没多少,如果他们不支持,那我明年还得打几个月工赚钱之后再回来干。


无名之之


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样,我老家也是农村的,我们那里过年还是很热闹的,亲戚朋友从外面打工都回来了,回家准备年货买一套猪下水猪头,洗干净用大铁锅卤猪头肉吃,非常好吃的一道美味!自己动手去做美味很有成就感!我现在就在火车站等车,马上就要回家了!还是很高兴的!



小满的vlog


现在不少农村人在城里上班,他们不像农民工一样假期长,往往都是按法定的假期,这样一来过年只有7天的假,时间非常短,别说小年了,再过几天也回到村子里。今年春节法定假期从除夕当天才开始放假,到正月初七就要上班了。短短的7天假期,还要包括从城里到家里路上往返的时间,以及过年走亲戚的时间。因此,现在的假期不仅短,还放假晚,导致村子里眼看该过年了,却没多少人,人少自然也就不热闹了。况且这部分人大多还是年轻人,是衬托过年气氛的“主力军”。

鞭炮是很多农村人过年,第一个想到的东西,当村子里经常听到鞭炮声,就意味着要过年了。农村人过去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几挂鞭炮,小年的傍晚要放一挂,意味着年要开始过了;大年三十傍晚再放一挂,“辞旧岁”的;大年初一一大早,甚至半夜0点放一挂,意思是迎新年;等到正月十五最后放一挂,这个年就算过完了。除了这种成挂的鞭炮,农村小孩子们还喜欢玩各种小炮,比如火柴炮、摔炮、“窜天猴”等等,一到年底,村子里到处都是孩子们放炮的声音。

到了现在,尤其是近几年,原本只在城市实施的“禁炮”,却蔓延到了农村,很多地方都要求农村也要像城市一样过年期间禁止放炮,这样一来,不仅没人放鞭炮了,连孩子们也不能再玩各种炮了。少了鞭炮、花炮的点缀、烘托,农村就更显得冷清,没有过年的气氛了。

过去农村没啥娱乐活动,在家里孩子们除了看电视也没啥玩的,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出去,在村子里找别人一起玩,每天村子里街上都是成群跑的孩子、一二十岁的年轻小伙。但现在呢?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像城里人一样,整天抱着手机一抱就是大半天。玩手机、玩电脑的多了,出门的就少了,因此总感觉农村的大街上没啥人,显得冷清。

你们村子里,现在这几天感觉有年味吗?对于农村年味一年比一年淡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持若平凡


为什么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很简单,这小时候不常吃的,你现在是天天吃都吃腻了,小时候不常穿的,你现在是挑着穿,都不新鲜了,小时候,不常见的,你混了这么多年,啥没见过呢,都审美疲劳了,所以说不是年味淡了,是你经历多了心淡而已,同意的点赞,关注,



Da爱小袁


经济来源主体不来源于老家,现在当家的都是三四十岁的群体,属于八零后的一个主体时代,大多数都在县城或者所在的工作城市购买了房子,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又快,压力又大,一般也就一个多星期的休息时间,拖家带口回趟老家还要清理老家各种卫生或者破损的房屋浪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在县城或者更大的城市过年,购物生活啥的也会更加方便快捷,仅以我老家为例子,原来过年都会回老家,然后亲戚在家里吃团圆饭,确实一个村都是人声鼎沸,热热闹闹,现在父母年纪也大了做团圆饭都比较花精力,年轻人也想的开都是慢慢的在县城定个酒店吃个团圆饭,然后各回各家,到了正月串串门,拜个年,这年就过完了,说句文艺点的,因为我们都长大了,过年是孩子们的过年,是老人们的回忆和牵挂,作为中间一代,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


西元小石头


都听说过城里单元楼彼此邻居都不认识,不交往吧,那是因为各家都不需要巴结别人,不需要别人帮忙。现在的农村一样的,更有甚的就是农村有的人眼光相对比较短浅,都害怕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害怕别人家孩子比自己家的有出息,所以嫉妒心特别强。但是呢,有都是一个村一个组的,不说话说不上,但是不像以前那样,走动的比较勤,见着面了发个哈哈就过了。同时,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了,人手一个,都抱着手机看视频,玩自拍,自娱自乐的,也就顾不上找别人玩了。我就是农村人,出来也几十年了,但是也经常回老家,经常不见,见了面相对来说比较的热情的。


名家书画作品百树成林


我就是那个没回老家过年的…二胎近期生不适合奔波,再者…我过年唯一的乐趣就是在院子里烧火玩…还有鞭炮也不让放了,所以干脆和家人在城里过…渐渐的我更习惯在城里过了,不知道是不是忘本了,长在农村,许是留守儿童的经历,留给我温暖的片段极少…[捂脸]如今在城里安家,父母也跟着自己,老家倒显得不如城里新家自在了[捂脸]


闲不住的段公子


小年有些在城里工作的年青人还没回去,到了腊月二十八九,该回去的大部分都抵达了。

人多串起门来才热闹,大家都有天南海北的故事来分享。

我们老家现在还要以放鞭炮,到了初一凌晨,鞭炮声几乎响到天亮,不热闹也会热闹起来。


楚小乔


一个美丽自然的地方~农村;一个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农村;一个有着纯朴纯真的的地方~农村!

但农村的人只剩下一微少部分老人小孩,这是为什么?

第一:农村的配套设施与生活条件越来越无法与城市对比,人是群居动物!

第二:从世界观来说也是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

第三:农村没有收入,种田种菜本身就亏本,但现在的生活成本很高!

第四:购物难,看病难,交通不是很便利,特别是年青人在家静不下来;

农村有着太多的吸引点,太多的原生态的物产,有着太多的风土民俗,有很多人想去农村体验,我觉得农村的改变需要更多的企业下乡,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需要银行对企业支持等:

第一:改变乡村,民宿担当!把人吸引过去就有了市场,民宿也改变了乡村的面貌,也让一群有钱的城里人体验到农村的自然风貌与风土民俗!

第二:有机的疏菜,原味的果园是城市里人的追求,让更多的城里人在城市赚钱,去乡村体验消费是中国的发展必经之路!民宿与田园的结合成了农村的主流发展趋势!

第三:企业一旦下乡就增加就业,留下来的年青人越来越多,生活的配套设施与生活品质得到了质的提升!

第四:土特产的增值,以前种的菜需要挑到市场去卖,而面对低价的大棚菜没有优势!而现在那是两个世界,城市里的人看到了原生态的菜就看到了健康!更看到了人类的希望,所有的本地特产会翻上几倍,也促进了产销的产业链!

第五:农村的美不是政府的新农村,农村的美是勤劳的人民,是遍山的农作物与花花草草,是农村的传统民俗得到传承!是每一样的人与物互连互生!

贫穷会限制您的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