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本來一管血可以檢測多項指標,為何總是每天重複抽血?

勝龍50


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地方往往是我們雖不想去,又不得不去的地方,比如醫院。但一旦有頭痛發燒什麼的,症狀比較重了,還是不得不去醫院就診。經歷掛號、問診後,往往就是抽血化驗。在經過“心理掙扎”後,眼睜睜地看到美麗可愛的護士小姐姐將針頭穿過皮膚,扎入血管中,隨後那鮮紅色的液體汩汩的進入採血管中。

一管採集完畢,剛要鬆一口氣,只見小姐姐又拿出各種顏色的採血管,一管又一管。難免會有疑問:為什麼要抽取幾管血?而且住院的患者,有時會每天重複抽血呢?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抽血化驗要抽取幾管血?

事實上,去醫院就診時,醫護人員會根據具體檢查項目抽取適當容量的血液裝入不同顏色管子中,一般來說每支管子會抽2到5毫升不等的量。會有人很好奇,對血液進行成分檢測只需要一管血就可以了,為什麼要抽取幾管血?

這是因為血液成分的複雜性,有些生理指標僅僅只需要對血清進行檢測,便可以得到想要的參數指標,但是有些疾病病理現象更為複雜,需要對血液進行全血檢測。只是檢測的類型不同(如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糖尿病、血脂、乙肝、梅毒、丙肝等),簡單來說為方便檢測,節約檢測時間,抽取幾管血液同時進行參數化指標的檢測,能夠極大程度上縮短檢測的時間,為後續相關疾病治療提供支持。

為何總是每天重複抽血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正規醫院不會讓患者抽血做沒有意義的檢查。而且有些情況,確實不需要每天抽血的,比如骨折等情況。但是對於很多疾病,需要根據病情變化,決定是否需要重複抽血,如果病情有變化,病情危重,需要實時監測一些指標,監測病情是否有好轉或加重,這個環節至關重要,也是對患者的負責。比如感染比較嚴重的患者,為及時判斷感染是否加重,有可能每天監測血象、PCT、C-反應蛋白,如果指標趨向好轉,說明治療方案有效,反之,治療效果不佳,就要考慮更換藥物了。

有的危重患者,不僅是天天抽血,甚至有可能一天抽好幾管的血液。如一個外科術後患者,若懷疑有出血,就需要實時監測血紅蛋白的變化,若持續有出血,血紅蛋白會持續下降,則需要及時抽血複查血常規,必要時再次手術。

有人忐忑,抽這麼多管的血,會不會導致貧血?

可以明確的說,不會。因為一次化驗所需的血量一般都不超過5毫升,就算抽了幾管,一般也很少超過20毫升。可見,化驗抽去的血量對機體是微不足道的。即使是嚴重貧血的患者,也不至於會因抽去20毫升左右的血液而加重貧血。而且人體有貯存血量。當機體需要時,貯血庫內的血液可以釋放出來補充循環血量,以維持機體的需要。即使在一個月內進行多次抽血化驗,其失去的少量血液也能迅速得到貯存血量的補充。

總之,醫院抽血的目的是監測病情進展需要,並非是有些人誤解的那樣,用於獻血目的,這是不可能的,同時,要知道,機體有很強的造血功能,而且機體能根據需血情況適當增強造血功能,失去的少量血液很快就能再生。


藥師方健


一管血確實可以檢測多項指標,例如抽血查生化全套,只需要幾毫升的血液,可以檢查幾十個指標,例如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電解質等等。

但是,抽血查生化的血液,不能用來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腫瘤指標、乙肝或者艾滋病等指標,這些項目,需要另外來抽血,採用不同的採血管,裡面添加的抗凝劑或者其他製劑是不一樣的。

所以,儘管抽一管血可以查很多項目,但是這些項目是同一類別的,不同類型的抽血化驗,需要另外來抽血,例如血常規、生化、凝血功能、乙肝五項、腫瘤指標、甲狀腺功能等等,每一種檢查,需要一管血。

為什麼需要每天抽血?

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決定是否需要重複抽血,如果病情有變化,病情危重,需要實時監測一些指標,有的危重的病人,不僅是天天抽血,而且有可能一天抽好幾次的血液。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例如一個外科手術後的患者,如果懷疑有出血,我們需要實時監測血紅蛋白的變化,如果持續有出血,血紅蛋白會持續的下降,我們需要及時的抽血複查血常規,必要時再次手術。

我們反對不必要的檢查,但是,為了病情的需要,該抽血複查的就應該複查,不該查的,堅決不要抽血複查。


普外科曾醫生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很多朋友到了醫院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同樣是抽血化驗,要抽很多管血?而且還要過幾天再重新抽血?有些疑惑,甚至有些反感,但是還不好意思或者不敢問醫生或者護士,今天張大夫就和大家講一講這個話題,相信您讀了這篇科普短文,一定能夠非常明白的。

為什麼一天抽幾管血?只抽一管血不可以嗎?

這個問題裡面包含了幾種可能,下面張大夫分別和大家說一下。

1. 患者做的檢查項目不同,而每種檢查項目對採集的要求不同。例如我們常說的肝腎功能,它需要空腹採血,採集血液需要用促凝劑和分離膠(這是因為我們需要用的是患者的血清,當然也可以沒有分離膠);而我們做血常規的時候,可以不空腹,但是採集血液需要用抗凝劑(化驗需要使用的是全血)。如果大家還不明白,大家可以看看採血管的顏色是不一樣的,顏色不一樣,說明裡面含有的化學物質不一樣,也就是為了滿足不同的採集要求。

2. 患者的血液可能要送到不同的實驗室化驗,可能您的血液樣本會被送到檢驗科、核醫學科等等,不同的實驗室,一定要使用自己獨立的樣本。

3. 您做的化驗項目有時間或者體位的要求。例如,我們常說的糖耐量實驗(包括血糖、胰島素和C肽等),您可能在不同的時間被要求採血,例如空腹、餐後30分鐘、餐後1小時、餐後2小時和餐後3小時,因此,你需要採血5次,至少5管血。

為什麼要過幾天再重新抽血?

這也是大家熟悉的情況,我想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您的化驗指標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在經過治療後,需要觀察治療的效果,而第一次採血化驗只反映了抽血當時的情況,不能知道現在的情況,因此需要重複採血;第二點,有可能第一次化驗血的項目不夠完全,需要加做一部分化驗。

我想大家關於化驗最主要的疑問,我已經回答的比較清楚,希望大家能夠知曉。


張之瀛大夫


以前郭德綱說了句話。他和火箭專家討論火箭燃料,那個專家看了他一眼都算專家輸。


AnacondaMoa


一管血可以檢查很多的項目,為什麼醫院要抽四管血?病人血虛虛汗出,明知道病人少血為什麼醫院不管還抽那麼多血呢?醫院只管自己的利益而不顧患者的死活真的是太不道德了。對醫院的憎恨真的不是空穴來風。真的很懷念以前的醫院和救死扶傷的醫生。


鄧錫成1


不是一管血就可以檢測多項指標的,像血常規就只能用指定顏色的抗凝管才能抽取,而且抽取的時候要輕輕搖晃,保證抽好的血不溶血不凝血。但是像檢測肝功能,腎功能,空腹血糖這種用的是乾燥管,不用搖晃那麼麻煩,這幾個項目也可以一起做,就抽一個管子。但是像查HIV,乙肝兩對半這種就是要分開做,抽的就是兩根管子。太多項目了,而且每個項目管子顏色也有區別,總之就是能一起檢查的項目都是隻抽一個管子的。如果是每天都抽血的話,說明你檢測的項目指標有異常才會重複抽。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30223821


本來就不是一管血可以檢測所有指標,不同的檢驗項目得用不同的方法保存血樣。偷換概念,誤導讀者,問這樣的問題,道德不好。


隨風213523957


直白的講,你見過雞血鴨血豬血嗎?

你見過自己小外傷出的血嗎?

流出來不就就會凝固成血豆腐。

血豆腐還怎麼做檢驗?

給你抽的每一管血,試管內都是加了不同料得,血放進去,與這些物質作用,才適合做不同的體檢項目。


桃子芒果木瓜


本來生一個孩子就能養老,為何還生二胎三胎??


嘎啦頭兒


一管血可以化驗很多項目和每天重複抽血沒有邏輯關係。我可以教你這樣問:一管血可以檢測好多項目,為啥一次要抽好幾管血?或者說,每天重複抽血化驗有必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