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有一支300人精銳部隊,實力不亞於關東軍,下場如何?

林也程


溥儀的人生經歷非常慘淡,所以溥儀對於自己的狀態很不滿意,加上他退位之後,滿清的遺老遺少總是在他耳邊叮囑復國的事情,這使得溥儀的野心日益增長。



溥儀手裡並沒有軍隊,被困在紫禁城的溥儀確實沒有足夠的實力拉起一支軍隊,但是隨著張勳復辟的鬧劇告終之後,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這個時候的溥儀接觸到了日本的勢力。

此後,日本人引誘的條件確實對溥儀存在極大的誘惑,日本人許下的諾言是什麼呢?當時日本人許諾,只要溥儀跟他們一起去東北,那麼就給溥儀一個重新登基做他的宣統皇帝的機會,溥儀哪裡受得了這種誘惑,於是屁顛屁顛的跑到東北去了。

到了東北之後溥儀才發現自己上了惡當,日本人真的是不守諾言,說好的宣統皇帝沒了,自己只撈了個什麼康德皇帝,而且大清國也沒了,復了個什麼勞什子滿洲國,溥儀覺得自己被騙了,但是此時已經騎虎難下了,無奈的溥儀只得做最後一次嘗試,硬著頭皮穿著光緒皇帝的龍袍去登基,在溥儀看來,這是他最後的尊嚴與底線了,沒想到,日本人毫不猶豫地衝著他一頓狂噴。


溥儀鬱悶極了,這樣的棋子日子可真不好過,可是沒有辦法,路是自己選的,如今日本人已然得勢,自己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但是要說溥儀心如死灰那也不是,至少不全是。

溥儀還抱有最後一絲幻想,那就是組建自己的軍事力量,從而達到和日本人扳手腕的目的。為達到這一目標,溥儀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遲疑,馬上組織人手,就以自己的保鏢班子為基礎骨幹,招收訓練三百滿蒙貴族子弟。

對於這支來之不易的武裝力量,溥儀非常珍惜:給他們安排最好的訓練場地和軍事教育,並且還從宗室裡面挑選合適人選送往日本學習先進軍事理論,以期望他們這些人日後可以作為骨幹,繼而可以組建成一支規模可觀的軍事力量。於是在保鏢班子的大力訓練下,這幫三百人的隊伍很快就有聲有色起來了。


這支軍隊其實是屬於私人武裝性質的,在溥儀看來,他需要一支靠譜的能夠支持自己的軍事武裝,溥儀對這三百人很滿意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與溥儀相對的是日本人的態度,日本人很不滿意,在日本人看來,這三百人的存在就是溥儀的不合作態度,必須要把溥儀的最後一絲幻想給狠狠掐滅,讓他以後對日本的要求服服帖帖、畢恭畢敬的做一個傀儡,而不是總想著做夢。

就這樣,日本關東軍的陰謀慢慢就朝著夢想正在開花結果的溥儀和他的三百護軍襲來。日本首先採取了軟刀子的攻勢——用金銀珠寶、嬌妻美妾來收買三百護軍,但是日本人沒有料到,這三百護軍都是被溥儀心腹親自挑選的滿蒙貴族子弟,忠心耿耿的他們對日本人的收買不屑一顧,惱羞成怒的關東軍繼而採取了監控的方法,卻沒有想到,這些滿蒙貴族子弟心很齊且受過高等教育,精通本民族語言並且還知道日語,一律使用本民族語言交談,日本關東軍的話反而被他們聽去不少。關東軍更加氣憤,打算來點硬的。

溥儀的三百護軍個個由於是保鏢班子訓練的,所以武藝高強,在一次例行假期中,在一處公園裡面放鬆心情的護軍們遭到了來自關東軍士兵的羞辱與挑釁,血氣方剛的護軍們於是大展神威,痛打了一頓關東軍士兵,關東軍軍部抓住這個機會,逼迫溥儀將三百護軍全部槍決,溥儀難得的硬氣了一回,據理力爭,最後改成了遣散三百護軍。溥儀自此之後,真正的成為了孤家寡人——日本人的橡皮圖章。


夏目歷史君


題主說的應該是溥儀手下那支三百多人的護軍,不過這支部隊既不能算精銳,實力也差關東軍十萬八千里,要說這些人最後的下場,當然是全部離開了溥儀。其中幾個頭目,比如名氣最大的康德保鏢霍殿閣,對溥儀失望後辭職到天津隱居,沒過幾年就積憤成疾,鬱郁辭世。

曾擔任統領的蒙族上校郭文林,於1938年9月被調任,參與了對蘇諾門罕戰役,憑藉對關東軍的賣力表現,一直晉升偽滿第十軍管區中將司令官,在日寇窮途末路後,郭文林於1945年8月11日反正,襲擊了部隊內的日軍軍官,向蘇軍投降,加速了日本軍隊在呼倫貝爾地區的崩潰。

護軍的實際管轄人,溥儀的心腹佟濟煦,滿族鑲黃旗人,在護軍事件發生後,被行政處分,改任溥儀的近身侍衛長,於1942年退休,1943年病逝。

這要從溥儀初到長春的時候開始說起。

溥儀從天津到達長春後,雖然完全在日本控制之下,但在開始日本人多少還是給溥儀一點面子,溥儀在某些事務上還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一些事情,這支護軍就是那時候的產物。

要知道,溥儀帶著土肥圓賢二的承諾來到東北,土肥圓是這麼對他保證的:日本一定會尊重這個國家的領土主權,一切都可以由你自主。並且保證用武力援助溥儀,請他放心。但溥儀萬萬沒想到的是,來到東北以後,日本要幫助他成立的不是大清國,而是而是包括滿、漢、蒙、日、朝多個民族組成的“滿洲國”,這與溥儀的設想相差極大,然而在日本的壓力下,溥儀不得不答應條件。

由於手中幾乎沒有一兵一卒,心懷不滿的溥儀開始設法組建忠於自己的力量,班底是他從天津帶去的十幾名保鏢,這些保鏢都是練武之人,其中不乏當時的武林高手,比如有名的霍殿閣。以這些人為班底,溥儀私下拿出錢財,從北京、蒙古等地招來了以滿族和蒙古族為主的三百來名青年,其中不少是前清遺老和滿蒙貴族的子弟親屬,他甚至還挑選了十個人去日本士官學校留學,以備日後之用,其中包括他弟弟溥傑和妹夫潤麟。

溥儀將招來的三百多人編為三個隊,配備了步槍、輕機槍等武器,但也僅此而已,並沒有重機槍和大炮等重火力,在訓練上,由忠於他的蒙古族偽上校軍官郭文林統領,隊長等職務也都由親信擔任,按照正規陸軍的訓練方式進行訓練。

不過沒多久,一次護軍假期出營遊玩的時候,在公園內與日本人發生了衝突,護軍不甘受辱,踢死了日軍放出的警犬,甚至打傷了其中的關東軍參謀。回到宮內,就遭到日軍逮捕,嚴刑審訊,護軍人少,沒有實力反抗,只能被日本人凌辱。

此事發生後,溥儀在日本人壓力下撤換了負責人,並把參與者驅逐出境,並向關東軍道歉,企圖息事寧人。日軍當然不會滿足,先是收繳了護軍的步槍機槍,只配給手槍,然後把所有軍官換成日本人,最後把士兵逐步替換掉,這支護軍就此被消滅在萌芽之中。


小院之觀


這300人的精銳部隊,名義上是溥儀的“護軍”。其實,是溥儀暗地裡培養出來的軍隊骨幹!裡面的每一位士兵,都是按照軍官的標準進行訓練!

這隻護軍正式成軍於1934年,溥儀正式在偽滿洲稱帝哪一年。其兵員主要來自三部分:從天津靜園帶來的舊護衛,這些人多是滄州子弟,原來是大內侍衛;從原來的東北軍挑選的一些精銳士兵;以及,從京津和內蒙地區選拔的青壯年。

這些人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本身體格就好。另外,溥儀還從滄州聘請了“十大武術名人之一”的霍殿閣,為護軍武術教官。這些護軍士兵單兵戰鬥力真不是一般關東軍能比的。在武器裝備上,偽滿洲“軍政部”受關東軍控制,不聽溥儀皇帝的,不給溥儀護軍裝備。溥儀只能從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購買武器裝備,供養護軍的一切開支。所以,這隻護軍就是溥儀私人部隊,跟偽滿洲政府其實沒什麼關係。

溥儀自己建立私人軍隊,讓關東軍很忌諱。關東軍策劃了一場鬥毆,以此為藉口裁撤了溥儀的護軍。在一個星期日裡,護軍的幾個士兵到大同公園遊玩。(溥儀曾去這個公園遊玩,結果,被關東軍抓回去了。自此以後,溥儀基本上再也沒出過門。)管理公園的朝鮮人不買票給護軍,引起雙方衝突。在此時,埋伏在周圍的日本便衣帶著狼狗對護軍士兵進行毆打。不過,護軍“武藝高強”,在人數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痛揍了日本人和朝鮮人,並把那隻狼狗也給打死了。

事後,關東軍憲兵衝進護軍營地,抓走了打架的護軍。日本人對護軍士兵進行嚴刑拷打,並逼迫他們裸體跳舞取樂。最終,在日本人逼迫下,護軍承認有“反滿抗日”的計劃。

事後,溥儀害怕了,讓警衛處處長兼護軍總隊長佟濟煦親自去給日本人賠禮道歉,並“閹割”了護軍。護軍總隊長換成了日本人;將參與打架的護軍士兵逐出東北;並縮減護軍編制;護軍所裝備的長槍一律被日本人收繳了,只留下幾把手槍。

就這樣,溥儀想建立自己軍隊的夢想,被扼殺在搖籃裡!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這個事情還要從1934年說起。這一年,溥儀在長春正式舉行登基典禮,改稱皇帝,改國號為大滿洲帝國,改元“康德”,同時兼任滿洲帝國陸海空軍大元帥。

溥儀在登基成為皇帝后,一是為自己的安全考慮,二是想擺脫傀儡的身份,所以就開始籌備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

於是,溥儀就從蒙古、北京等處共招來約三百名身體強壯的八旗子弟,同時他還將從天津帶來的十幾名武功高強的“保鏢”也編入其中,從而組建成所謂的“護衛軍”。

這支護衛軍總共分為三隊,每隊士兵102人,外加正副班、排、隊長數名,合計共300餘人。雖然規模不大,但裝備卻非常精良,每個士兵都配備一支三八大蓋步槍、一把匣槍,及一把特製的大刀,另外每隊還配備有至少一挺輕機槍。

並且,這支護衛軍個個都是武術高手,尤其是原先那十幾位保鏢,都是八極拳頂級高手,他們的領頭人,是晚清著名武術家、中國八極拳第六代宗師霍殿閣,號稱是“清末第一保鏢”。



最初,日本人對溥儀身邊的這三百名護衛軍並未在意,但時間一久,日本人發現這些護衛軍嚴重影響到他們控制溥儀,於是便開始想方設法打擊這支護衛軍。很快,便發生了所謂的“滿鐵附屬地”事件。

當時,溥儀派這支護軍到車站迎接父親載灃,結果遭到日本關東軍的抗議,他們認為按照協議,除日軍以外的任何武裝不得進入鐵路兩側的“滿鐵附屬地”,因此,護軍進入車站是嚴重的犯規行為。

於是,他們便以此為藉口,開始對溥儀這支護衛軍進行裁處。他們先是將護衛軍的大刀全部給收繳,不允許護軍再使用大刀。接著又找藉口將護衛軍的三八大蓋槍、機槍、小鋼炮等大件武器都給收繳,只准每人隨身帶一把小匣槍。

與此同時,護衛軍站崗守衛的範圍也日漸縮小,先是縮小到只守衛中和門以內,接著日本人又取消了西花園炮樓和其他兩個護軍哨位。

最後,竟連衛中和門也不用護軍看管,只留給護軍一個緝熙樓及其周圍一小塊地方。同時,日本還不斷派遣劍道、空手道、柔道高手挑戰護衛軍,但好在都霍殿閣等人給擊敗。



日本人對護衛軍的這種種打擊,讓護衛軍都感覺非常不滿。於是,便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大同公園事件”。

這是在1937年6月27日,當時20多名護衛軍正在大同公園遊玩,恰好日本關東軍和偽滿民生部的日系官員等200餘人也在公園內開運動會、野餐。

這時五六個喝醉酒的日本人走到這些護衛軍面前,其中一人不問青紅皂白,對著某個護軍上手就是一巴掌。這名護軍雖然氣憤,但也沒有還手。於是,其他日本人以為護軍好欺負,便一起動起手來。

被打急了的護軍忍無可忍,便開始還手,其他日本官兵見此,便全部一擁而上,於是雙方開始大規模的群毆。雖然,日軍的人數遠遠多於護衛軍,但因為這些護軍都會一些拳腳功夫,所以儘管人少,仍把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不僅踢死一隻日軍軍犬,還打傷日本少校1人、日本關東軍參謀2人,日本憲兵數十人。

但可惜的是,護衛軍雖然以少勝多打了“勝仗”,但卻也闖下大禍。“大同公園事件”發生當天,日軍就將參與打架的這20名護衛軍逮捕入獄,然後對其嚴刑拷問,還給護衛軍硬扣上一個“反滿抗日”的帽子。

接著,日本關東軍以護衛軍涉嫌“反滿抗日”為藉口,開始大規模的逮捕護衛軍,溥儀見此,只好不斷向日本高層求情。最後,護衛軍被迫全面整改,兩名護軍排長和十多名護軍隊長都被趕出偽滿機構,護軍各層領導也都換成日本人。

其後,日本又不斷對護衛軍進行裁員,最終將其編制縮小到十人以內,改稱“皇宮近衛”,僅僅只負責溥儀的人身安全,其實也是對溥儀進行監視。至於原先由護衛軍所守衛的地方,全部由日本憲兵接替。自此,這支由溥儀精心打造的300人護衛軍,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我是趙帥鍋


偽滿洲國時期,溥儀在日本人的監視下確實建立了一支只效忠於他,且不用受關東軍指揮的護軍親衛隊。但是溥儀的這支護軍的戰鬥力跟關東軍完全不能比。後來這支護軍也是在關東軍的設計陷害下,被迫解散的。

偽滿時期,溥儀不滿關東軍對他的壓制,便在關東軍的允許下,自掏腰包組建了一支由滿蒙武士組成,效忠於他的護軍。

首批組建的護軍共計三百餘人,以溥儀禁衛軍的身份駐守在偽滿皇宮內。這三百人都有受過特殊訓練,武藝超群,戰鬥力非凡。溥儀將他們分成三隊,每隊一百人,外加正副班長、排長、隊長。每個士兵配備一支日軍用的三八大蓋,還有一支短槍盒子炮,以及一把刀。另外每隊還配備一挺輕機槍。

後來,溥儀見關東軍對此沒有干涉,便擴大了護軍的規模。截止至1937時,這支護軍部隊的人數增加到了六百人,編為兩營。

護軍規模擴大後,引起了關東軍的警惕,於是關東軍便開始想方設法下套,逼溥儀主動交出護軍的指揮權。


經過關東軍高層的一番設計後,七七事變爆發前夕,即1937年6月底的一天,關東軍策劃了一起事件,並以此事件為藉口,逼迫溥儀裁撤掉了自己的護軍。

這起事件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

那是一個週末。護軍輪班休假,有四名護軍士兵相約到長春的大同公園(現在的長春兒童公園)遊玩。

到了公園後,他們見很多人都在公園的湖裡面划船玩,便也想花錢租了一條遊船,到湖上泛舟遊玩。但是不知怎麼回事,遊船管理人員扯各種理由就是不讓他們租船。他們追問管理員憑什麼,管理員始終不說原因,就是不讓他們租船。

由於當時很多人都可以租船,管理員卻只針對中國人,這可把四名護軍士兵氣慘了,認為管理員歧視他們,與其吵了起來。(管理員是朝鮮人)

然而這一吵就中了關東軍設計的陷進,導致後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發生。


就在四名護軍與朝鮮管理員吵架時,一群喝醉了的日本酒鬼偷偷圍了過來。這群日本酒鬼不分青紅皂白,也不問緣由,直接就對四名禁衛軍動起手來。

剛開始,四名護軍還想忍下這口氣算了,畢竟當時的偽滿洲國,日本人是爺,他們的偽皇帝溥儀都惹不起,他們哪惹得起?並且他們不想給溥儀找麻煩。

但是,他們不想惹事,那幾個日本醉漢卻存心想惹事。有一名酒鬼咄咄逼人,操起啤酒瓶砸在一名護軍士兵頭上。

酒瓶砸人,這個事情性質太惡劣了。四名護軍忍無可忍,便將砸人的日本醉漢一腳踢進了湖中,然後對其他幾個醉漢一通毆打,全部打倒在地。

打完架後,四名護軍準備離開。然而這一切早被監視了,就在護軍跑路時,一小隊日本關東軍憲兵圍了上來。

護軍看到關東軍憲兵來了,一開始還以為能跟他們講理,畢竟憲兵是講軍法的。但是這群日本憲兵很奇怪,上來不講軍法,而是也跟那群日本醉漢一樣,直接動手就打。

四名護軍剛捱了一頓打,現在又捱打,心裡非常不痛快,便直接跟憲兵打了起來。在群架過程中,數名關東軍憲兵被打傷,一條軍犬還被踢死。隨後,四名護軍匆匆離去,回到了偽滿皇宮。

前面說了,這起事件是日軍精心策劃的,所以護軍跑回偽滿皇帝不久後,關東軍的大批人馬就殺到了皇宮的外面。

當天,溥儀就接到了日本關東軍憲兵隊打來的電話,要求把參與打架的幾名禁衛軍送到憲兵隊“問問經過”。

溥儀不敢得罪日本人,只好照辦。參與打架的護軍被送到日本憲兵隊。而日本憲兵也遂即對參與打架的護軍展開嚴刑拷打。

一開始,溥儀以為這只是一起普通的打架鬥毆事件,他派人給關東軍賠禮道歉,這事應該就能瞭解了。但是,事態的發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期。

當天晚上,關東軍派給溥儀的顧問吉岡安直向溥儀轉達了關東軍憲兵處對四名護軍的審問結果——四人都是反滿抗日份子。

溥儀一聽,當時就被嚇壞了,畢竟打架鬥毆和反滿抗日的性質差別大了去了。抗日的帽子是不能隨便扣的。於是,驚魂未定的溥儀向吉岡安直苦苦哀求,請他幫自己解決這件棘手事。


一開始,吉岡安直當場各種推諉,說這個事情不好辦。但是他突然又話鋒一轉,說溥儀只要能答應他三個條件,他保證可以幫溥儀擺平這件事。

這三個條件是:撤護軍隊長,並由關東軍指派新隊長;將參與打架的護軍趕出滿洲,永遠不得入境;派人向被打的日本憲兵當面道歉,並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這三個條件對溥儀而言,後兩條都好說,最要命的是第一條。因為護軍軍的各層領導都換成了日本人,那麼這支護軍的領導權就落到了日本人的手裡,他自掏腰包,苦心經營幾年的心血便化為了泡影。

溥儀不是傻子,從護軍給他的事件經過描述和吉岡安直向他提出的條件中,他隱隱猜到了這是關東軍設的計,其目的就是剝奪他對護軍的控制權。

然而,溥儀猜到了關東軍的心思,最終也不能改變什麼。他只是一個傀儡,沒有任何實權的傀儡。


關東軍接手護軍之後,果不出其然,第一步就壓縮了護軍的編制,連番裁員,導致這支六百人的隊伍,規模越來越小,到日本投降前,只剩幾十人。

並且,關東軍還改變了護軍的職責範圍,之前護軍只向溥儀效忠,駐紮在皇宮內。關東軍接手後,護軍改成了“皇宮近衛軍”,不再專門保護溥儀一人,而是保護皇宮。駐紮地也從宮裡轉移到了宮外。

對於這個變故,溥儀後來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曾有過當時的心理描述:“從前我為了建立自己的實力,曾送過幾批青年到日本去學陸軍,不想這些人回來之後,就連溥傑在內,都由軍政部派了差,根本不受我的支配。現在作為骨幹培養的護軍已完全掌握在日本人手裡,我便不再做這類可笑的美夢了。”


Mer86


這300多人的護衛隊是溥儀妄圖復國的資本,裝備精良,單兵作戰能力也很強,曾打的關東軍士兵滿地找牙。


1932年,末代皇帝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持下成立了偽滿洲國。雖然再次當上了皇帝,但溥儀深知他只不過是日本人的傀儡而已,在偽滿洲國的地界還是日本人說了算。

溥儀的夢想是堂堂正正地復辟大清,為了早日擺脫日本人的控制,他以“需要護衛”為名組建了一隻300多人的精銳部隊。

為啥稱它為精銳部隊呢?首先,這支隊伍是由溥儀的保鏢,武術大師霍殿閣的得意弟子們為骨幹組建而成,其餘人員都是滿清貴族子弟。

並由霍殿閣親自擔任少將武官,教授他們武功和刀法,可以說近戰水平非常高。


其次,溥儀把這支隊伍是按照精銳軍隊的標準打造的。他把護衛隊分成3個連,每個連一名少校連長,下轄3個排。一個排下轄3個班,一個連共計115人。

全連士兵標配是一支三八大蓋步槍,一把匣子槍,每人一把特製大刀。另外,每個連都配備輕重機槍等重武器,這裝備比當時的日本關東軍配製還要高。

另外,光這些還不夠,溥儀的理想很宏大,他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說過:“我當初送溥傑他們去日本陸軍學校學習,是想借此培養自己的軍事骨幹。

為建立自己所掌握的軍隊做準備,我這300多人的隊伍全部都是按照軍官標準訓練的。”

從組建護衛隊的規劃上來看,溥儀還有點軍事頭腦,但他政治上卻十分幼稚。很快他就因為護衛隊的事和關東軍鬧了矛盾。


有一次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去拜訪溥儀,溥儀為了顯示皇家威儀,安排了護衛軍扛著大刀列隊歡迎,這可把武藤信義嚇了一大跳。

溥儀到底想幹什麼呢?日本人產生了警惕,於是在武藤信義的“建議”下,大刀被沒收。

溥儀的老爹載灃去東北看望兒子,“太上皇”要來,自然不能怠慢,溥儀率領全副武裝的護衛隊去車站迎接。

結果和車站的日本士兵發生了衝突,這更加引起了關東軍不滿,於是他們就想找機會解散這支護衛隊。


1937年6月27日,有20多名護衛隊員到新京大同公園遊玩,恰好那一天也有不少日本士兵在公園遊玩。

當護衛隊員準備下水划船時,被公園管理人員以各種理由反覆阻攔。這幫小夥子就火了,憑什麼日本人能划船而他們卻不能?

正當他們理論時,狗仗人勢的管理員突然拿起一個酒瓶,砸向一名護衛隊員的頭。結果瓶破了,而頭沒事。管理員嚇傻了。

小夥子們忍無可忍,只得動手。很快日本士兵都圍過來加入了混戰。這20多個護衛隊員不虧是練家子,面對人多勢眾的“倭東瓜”毫無含糊,打得他們滿地找牙。


在偽滿洲國敢打鬼子,那絕對是個大新聞,而且是以少勝多,簡直是個超級勁爆的新聞。很快公園聚集了很多圍觀群眾,不過也引來了牽著狼狗的日本憲兵。

隨即日本憲兵和狼狗也加入了混戰,護衛隊員們踢死一條狼狗後,才發現不妙,此時已有200多個“倭冬瓜”。於是趕緊“扯乎”,經過一番激戰,護衛隊員們全身而退。

這可讓日本關東軍丟人丟到姥姥家了,但同時讓日本人找到了解散護衛隊的理由。

這本來是日本人的過錯,但溥儀壓根不敢找日本人理論,霍殿閣一氣之下也辭職離去,至此溥儀的“軍事復國夢想”破滅了,徹底淪為了日本人的傀儡。



花木童說史


溥儀雖然是一個傀儡皇帝,可是他也不傻,他也知道自己之所以處處受制於人是因為自己手裡沒有槍。

所以,他實際上一直在幻想著打造一支屬於他自己的軍隊,對於這一點,他倒是和他爹載灃很像。

1901年載灃被德國人指定為清政府代表赴德國道歉謝罪,載灃在德期間,看到了德國皇家近衛軍,頓時為之震撼,德國之所以這麼強,在於它的軍隊強,德國皇室之所以能夠鞏固自己的統治,在於它的近衛軍強。

載灃也自此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將來一定要為愛新覺羅家編練一支如同德國皇家禁衛軍一樣的只忠於皇室的軍隊。

於是,便有了禁衛軍。

1931年,日本蓄意製造了“九一八”事變,張家的少帥一則因為年輕,二則被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給嚇慘了,所以日本人一打過來,他便灰不溜秋地夾著尾巴跑了。

張家少帥一跑,東三省自然便等於是拱手讓給了日本人。日本人拿到了東三省後,為了最快地控制這塊地盤,讓它能夠最快地“返利”,決定給它找一個既有足夠高的影響力,又能夠名正言順的“主人”,說白了也就是溥儀。

滿清發家於東三省,所以東三省也被視為滿清的老巢,自入關後便對關東實行了封禁政策,幾乎不允許關中的漢人去關東謀生,這也是清末出現“闖關東”這一人口遷移現象的原因。

不過,滿清皇族即便在清朝滅亡後,對關東仍然具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所以,日本人想要在東北扶植一個傀儡政權,溥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日本人實際上一開始是讓溥儀到偽滿任執政,但是,溥儀一心想要復國稱帝,所以和板垣徵四郎磨了很久的嘴皮子,這才換來了日本人的鬆口——所謂執政,不過是過渡而已,將來在成立議會之後,通過憲法恢復帝制。

這算是溥儀和日本人的一個約定,他一見日本人答應了,便又激動又開心又忐忑地跟著日本人去了東北,當起了偽滿洲國的執政。

溥儀當了兩年的執政之後,終於於1934年3月在日本人的扶持下登基稱帝,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溥儀只是一個傀儡。

載灃也曾直言不諱地說溥儀只是日本人的一個“兒皇帝”。

當然了,溥儀也早防著日本人會將他架空,讓他當一個乖乖聽話的傀儡皇帝,任何一個之上正常的人都能夠想到這一點,溥儀的政治視野、能力和手腕雖然不如載灃,可到底也能夠看得明白這一點。

所以,他也和父親載灃一樣將著眼點放在了“軍隊”這兩個字上,只有手上有一支拿得出手的軍隊,他才能夠不受日本人的控制,才有機會恢復祖宗的江山和榮光。

於是,溥儀自己掏錢培養和訓練了一支所謂的“護軍”,是聽命於他的私人警衛部隊。

對於為什麼會訓練這支三百人的護軍,溥儀晚年也坦言:“我當初建立它,不單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跟我當初送溥傑他們去日本學陸軍的動機一樣,想借此培養我自己的軍事骨幹,為建立自己所掌握的軍隊做準備。”

溥儀一直想要擁有一支自己的軍隊,所以他不斷地送人去日本學習專業的軍事知識,與此同時,還利用訓練護軍的機會培養自己的心腹親信,以便將來他建立軍隊後能夠將他們當成中下層軍官撒到軍隊裡。

為了保證將來把護軍撒到軍隊後,能夠讓他們發揮作用,他對這支三百人的護軍的要求也很高很嚴格,用的是培養軍官的標準去訓練他們。

溥儀對這支三百人的護軍也很滿意,被他視為將來複國的基石。

但是,護軍統領佟濟煦卻充滿了擔憂,他心神不寧地對溥儀說:“咱們的護軍,好像很遭關東軍的忌。”

溥儀當然也明白佟濟煦的擔憂,卻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寄希望於日本人不要打護軍的主意。

不過,後來發生的兩件事還是讓護軍沒有逃過被日本人徹底打壓這一劫。

1936年,溥儀在將自己的妹妹韞嫻許配給偽滿洲國興安北分省生長凌升的兒子後不久,日本人便突然逮捕了凌升,然後處決了。

對於溥儀為什麼將妹妹韞嫻許配給凌升的兒子,目的顯然路人皆知,自然也為日本人所忌,日本人怎麼可能允許他拉攏別人,從而培養自己的勢力?

所以,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在凌升被處決後沒多久便去見溥儀,然後說了句:“這是殺一儆百,陛下,應該殺一儆百。”

植田謙吉“殺一儆百”這四個字,嚇得溥儀連續幾個晚上睡不著覺,植田謙吉的話擺明了是在告訴他,你要想活命,那便好好當你的傀儡皇帝,別想弄什麼小動作,更別想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勢力。

否則的話,溥儀只有一死。

這也是日本人對溥儀企圖建立自己的勢力的警覺和防範。

1937年,護軍的幾個士兵閒著沒事去逛大同公園,結果因為朝鮮人不肯賣票給他們而和日本人起了爭執和衝突。

護軍的訓練包括學習武術,所以這幾個士兵一和日本人、朝鮮人動手,便將對方揍得七葷八素的,連日本人豢養的一條狼狗也給踢死了。

日本人豈會吃這個虧?日本憲兵隊直接開了卡車到護軍將在公園狂揍日本人和朝鮮人的幾個士兵給強行帶走了,護軍敢怒不敢言,溥儀也不敢放一個屁。

日本人則藉此機會向護軍下手,他們向溥儀提出了幾個條件:

一是要求管理護軍的佟濟煦當面向被打的日本人賠禮道歉。

二是將在公園狂揍日本人的幾個護軍士兵逐出偽滿,並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三是縮減護軍的編制,本便只有300人,再一縮減,還剩多少?同時,收繳護軍的長武器,只允許使用短槍。

四是解除佟濟煦的警衛處長一職,由日本人接任。

佟濟煦是誰的警衛處長?是溥儀的!日本人免除了佟濟煦的警衛處長一職,讓日本人接任,這等於是由日本人接管護軍,對溥儀實行監視!

這麼一來,溥儀的護軍便沒了,他想通過護軍培養中下級軍官的想法也胎死腹中了。

所以,後來溥儀頗為感慨地說了一句:“我的建立實力的夢也不用再做了。”


寧糊塗


晚晴時期,溥儀當時也意識到自己必須未雨綢繆,建立一支精銳部隊來隨身保護自己的安全,這支精銳部隊就是溥儀身邊的“禁衛軍”。

“禁衛軍”最早是由八旗士兵組成的,清朝末年組建的禁衛軍雖然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組建的,但這支皇帝親君的裝備和體制全完全不一樣,他們全部效仿德國普魯士軍隊,等於就是一支現代化護衛隊。

戰鬥力強悍的精銳部隊

清朝這支精銳部隊的組建其實還是和醇親王載灃有關,他曾去歐洲訪問,當看到德國先進的部隊後,便提出組建一支精銳的部隊來隨時保護溥儀的安全。

溥儀經過考慮後覺得這個想法很好,於是便讓載灃著手辦理,原先是準備編一個師出來,所選的士兵由滿清八旗後裔、蒙古部落、河北、山東的漢人組成。

在組建好這支部隊後,他們享受了工資最高、裝備最好的待遇,僅僅300人的部隊裡面就配了多挺馬克沁重機槍。

因為其組建是為了保護溥儀的安全,所以這支部隊其實是由載灃統一指揮管理,一旦朝廷出現動亂,不求這支部隊能力挽狂瀾,但求能保護溥儀性命。但在史料中看,直到清朝滅亡,也沒見過這支部隊有什麼作為。

精銳部隊究竟遭遇了什麼?

清朝滅亡時,這支部隊並非不能戰鬥,而是當時的局勢和領導者出現了問題。武昌起義後,國內的局勢變動非常快,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15個生都相機宣佈脫離管理而自立。曾經龐大的清朝因為無法掌控當時的局勢,而讓溥儀自身也變得搖擺不定。

此時的載灃很想調動這支隊伍,但後來他發現自己無法調動,因為當時的袁項成竟然早已買通好這支隊伍了。袁項城跟他們講,如果你們繼續維護溥儀就無法天下太平,現在局勢變動的厲害,如果你們不反抗,清朝就能轉危為安。

聰明的袁項城在說服這些人後,就派人去南方與與革命軍談判推翻清朝的事宜,因為他知道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有多強,能夠不費一兵一卒拿下才是最完美的結局方案,而他是必須要當大總統的。

部隊領導權“轉送”袁項城

此時的載灃很想調動部隊感動袁項城,但部隊並沒有任何動作,而此時因為事情太多載灃無暇管理部隊,所以真正的領導者是溥儀的叔叔。誰知道此人膽小如鼠,他害怕打戰,於是便向袁提出辭去這支“禁衛軍”的統領一職。

袁高興壞了,立刻任命馮國璋為這支部隊的統領,至此清朝最後一支強大的精銳部隊就這樣拱手讓人了,從部隊的組建到結束,溥儀就沒親手指揮過這支部隊,也是夠悲哀的。

袁項城在於南方談妥後就開始逼溥儀退位,但這支部隊畢竟是清朝皇家建立的,說沒感情也不可能,一時間有政變的態勢。

馮國璋見此,編隊他們說到,江山易主後你們的房子、財產都會原封不動,並且現在的待遇也不會變動,在馮國璋的一番話下才穩住了軍心。這些士兵也因此跟著馮國璋賣命,在整個清朝滅亡的過程中,竟然沒有一人為清朝的覆滅而開一槍。

在馮國璋死後,這支部隊雖然戰鬥力強悍,但因為忠心與馮國璋,沒人敢要他們。直奉大戰後,這支部隊直接投降了直系,再後來這支部隊經歷改、編、撤的過程中慢慢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大國布衣


溥儀在東北做傀儡皇帝的時候確實有三百人左右的私人武裝,歷史上稱之為偽滿洲國護衛軍。

不過,溥儀組建護衛軍,擁兵自立的謀劃很快就被日本軍方發現,立即找藉口把這支部隊全部解散和繳械。

為了讓溥儀死心,最後還把繳械的武器還給溥儀,可以說是羞辱,“恢復祖業”的美夢就這樣殘酷的破碎了,從此溥儀只能一心一意的做起了傀儡皇帝,受人擺佈。

1.護軍的組建

偽滿洲國護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溥儀在天津靜園時的護衛隊,這支護衛隊主要由溥儀的親信組成,有三種來源,一是八旗子弟,二是蒙古貴族和漢族遺老子弟,三是在天津時的護衛隊班底。

這些人都是經過嚴格的篩選,除了必要的身體條件外,還必須絕對忠於自己。武器裝備也都是溥儀自己提供,可謂精良,輕重機槍一應俱全,除了接受日常的軍事訓練之外,還邀請武術名家進行武術專項訓練,所以這支部隊雖然人數少,但是戰鬥力很強。

2.偽滿洲國的護軍

偽滿洲國的護軍已經初具規模,改稱禁衛步兵團,達到800多人。團部設在宮內府,下轄護軍和翊衛軍,共三個大隊,負責偽宮廷的警衛安全工作。

在偽滿洲國時期,軍事上關東軍絕對不會讓溥儀染指,因此溥儀要想掌握軍事權力可謂步履維艱,但是溥儀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通過掌握自己的宮廷禁衛軍,層層擴大自己的軍事權力。

3.大同公園事件

大同公園事件的發生為日軍解除這支禁衛軍的武裝提供了藉口,1937年6月27日,護軍第一、二兩隊放假,一部分人結隊去大同公園遊玩,熟料與醉酒的日本浪人發生爭執,最後演變為集體群毆。由於護衛軍有武術功底,佔了便宜就跑了。但關東軍不依不饒,要溥儀交人,最後不得不妥協。

後來這支部隊規模不斷被壓縮,人事權也徹底被關東軍把持了。1939年,警衛處被撤銷,溥儀也只好聽之任之。偽滿垮臺後,當然是“樹倒猢猻散”。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秦右史


溥儀回到東北長春之後,當上了在偽滿洲國的皇帝,由於其祖上就是從白山黑水之中發起和壯大的,所以,再一次回到長春,他在內心深處藏著復清的願望,一方面出於這種考慮,另一方面他也看到日本人對其的威脅,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溥儀成立了一支護軍。

溥儀將成立護衛軍的工作交給了國丈榮源,而榮源在挑選護軍成員的時候,針對之前在京貴族子弟已不復祖先的勇猛的實際情況,從黑龍江達斡爾貴族後代中挑選,而為了便於管理,人選多半是自己家族和親戚子弟,而達斡爾旗兵在乾隆時期就因為平定叛亂而已勇猛著稱,同時又多是皇后親戚,所以對溥儀無比忠誠,日本人各種分化瓦解措施根本不起作用。同時,達斡爾與與日語很相近,他們都熟練掌握了日語,對於日本人所講所言都能夠聽得懂,而他們的語言日本人卻很難聽得懂,所欲,對於增強溥儀的自身實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作為溥儀的獨有武裝力量,他們的配備可以說是非常精良的,除了長槍之外,還配有匣槍,人手一把特製的大刀,同時還配有輕機槍,同時溥儀還聘請著名武學家霍殿閣作為教導,可以說,這隻護軍是中西合璧之作,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大。

隨著溥儀護衛軍實力的強大,日本人自然不可能任其發展,在大同公元事件之前,護軍與日本關東軍之間已經發生過多次摩擦,而大同公園事件是最終導致護軍被解散的重要事件。

皇后婉容在護軍的陪護下去大同公園賞花,正好趕上日本軍官和士兵幾百人也在公園裡野餐遊玩,因日本士兵對婉容皇后不禮貌,護軍與日本憲兵發生衝突,以護軍的素質,日本憲兵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在矛盾衝突中日本憲兵有人員傷亡。

大同公園

事件發生後,日本方面非常的生氣,大為惱火,要求溥儀將護軍全部擊斃,這當然是非常嚴重的,於是各路親戚朋友都湧入偽滿皇宮找溥儀求情,畢竟這些護軍都是自己家人和親戚,如果殺掉護軍也就是給溥儀一計重重的耳光。而溥儀也看到,日軍之所以提出如此要求,也是衝著自己來的。

最終,在兩方面調和下,護軍被關了一陣子之後就被放了出來,溥儀給他們一些路費遣散回家。而這些護軍並沒有回家,而是來到海拉爾投奔郭布羅家族駐防司令郭文林處,後來這些人有些人戰死,有的做著普通的工作一輩子,卻頂著一輩子漢奸的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