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的人过60岁了,继续练字还能有发展前途吗?

益龙民


我不知道楼主所说的前途指的什么,下面浅谈本人的观点。

60岁已经达到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对于普通人来说应该是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此时更应该注意的是保养身体。

客观来说步入老年后,身体机能各方面已经逐渐衰弱,即使你之前有高超的造诣,此时眼力,手的灵活程度有所下降,对笔的使转控制减弱,可以参考历史书法家巅峰时期和自身老年时期的作品对比,绝大部分笔力下降,使转幅度由大变小。如果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造诣勉力为之,实属不明智。

同时,练字也有好处,写出自己满意的字可以产生愉快的感觉,起到调养身心,延年益寿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写一段时间要起来活动,不要废寝忘食影响了身体健康。

个人愚见,60岁后的老年人最好把练字当成生活中的一种兴趣爱好。


阿春学书


练书法的人,目的有二,一是修身养性,二是有所造诣。年过60继续练字,可以说对修身养性是最好的方式。若有所追求,想获得一定书法造诣,也是很有可能的。书法一方面的修炼在笔头功夫,一方面在生活阅历。

60岁后,人生丰富的经历,加上老练的眼光,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对书法都是非常有裨益的。再说,历史上古稀成名的书法家、艺术家比比皆是,比如说林散之就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典型。他一生历经很多磨难,出名时就已经76岁高龄了,然而最终成就了“当代草圣”。

林散之的前半生,生活社会环境恶劣,寒灯苦雨,他依然坚持读书、创作,无一日懈怠。1963临近退休之际,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师,这才踏上专业书画创作之路。

可没过几年,十年浩劫开始,老妻病逝,69岁的他,双耳失聪,孤灯相照。1970年农历除夕,在乌江洗澡时又不慎跌入开水池,全身烫伤,手臂、右手致残,五指粘并。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终于能用三个手指握笔挥毫,因自号“半残老人”。

1973年《人民中国》画报第一期刊登中国书法专辑,首页位置赫然刊登林散之草书条幅《东方欲晓》,这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时他已76岁高龄。

林散之自言:“六十岁前,我游骋于法度之中。六十岁后稍稍有数,就不拘于法。”观其作品,前期作品,虽格调、意韵甚好,但用笔与结字均在高度的理性把握之中。六十岁后所书循法度而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从而有天趣流露,此即其所谓“不拘于法”。

大约七十岁后所书,强调个性、追求天趣成为其审美的主导倾向,创作中用笔大为放开。八十岁后进入自由之境,作书时已无法度意识,落笔皆随意、随兴为之,出神入化,意趣天成。

“大器晚成”的林散之,以其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楷模。所以说,60岁继续练习书法,为时不晚!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漫漫书法路,加我不孤独!


麓风轩


谁知道!

先说一个与书法无关的小故事。晋代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他对抚琴一窍不通,却在家中备了一张琴。说是琴,仅仅是一个琴架子,因为上面没有琴弦。每当酒酣性起之时,便坐于琴前比划一番。尝作诗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假如你是二十岁开始练习的,六十岁时就是四十年的书法功底。说不定一个偶然的机会,凭借你四十年的功底,厚积薄发,一飞冲天,也不是不可能。这样的例子在书法家中很常见。原因是书法不可能速成,要取得成就,除了自身的学习努力外,还有很多外在因素。机缘巧合,时来运转,贵人提携。这都是排除自己钻营炒作,顺其自然的等待。


如果你说的是六十岁开始练习书法,耳顺之年,对前途的追求,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六十岁开始学习书法,当以消遣闲暇时间而为。名利之心就不要存有了。人的机体衰退,不可避免的让手脚不如年轻人灵便。对于需要精细技巧的书法而言,不可能如年轻人一样的进行精准临习。应摆平心态,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好坏放一边,尽性就好。

六十岁的人,当报以陶渊明旷然的心,但识书中趣,何必问功名。尽性尽情,怡然自得。不亦是一快事!



子衿书法


练字的人过六十岁,继续把字练下去,只要用心,只要专注,只要有悟性,没有大成,小成应该还是有的。至于前途嘛,还是顺其自然吧!

世上的一些事,往往有很多不确定性。机会很重要!但是,关键是看你怎么去把握,如果大家都看到的机会,那还叫机会吗?六十多岁,已过花甲之年,应把练字的目的放在修身养性上,应把练字当成是一种享受,还是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一些难以做到的事情。人到老年,心态很重要,把一切看淡就好了。



(上图为龙开胜作品)

我认为,不管有没有前途,字,该练还得练。如果有机会,可以把你的作品投到省市级的书展上试试,说不定还能入展、获奖呢!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实力时,也可以向国展投稿。总之,对自己要有信心。

(上图为刘洪彪作品)

我的理解是,题主所说的前途应该是自己的作品能否入国展,或者是能否加入中书协,自己的作品能值多少钱且有没有人收藏,在全国的名气有多大,等等。关于这方面的前途,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实力。实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品;二是有贵人相帮;三是天时,地理,人和。若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那你就成功了,那你就有前途了!否则,一切回归为“零”。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各位网友留言,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六十岁以后练字有无发展前途先放一边!我们先说说它的弊端和好处!

弊端:

体力衰退,腰腿难支,臂力不及,腕力不足,手指僵硬,个人认为这是弊端,写字不是有手就行,最主要的是全身各个部位的协调运转,腰腿臂腕指协调互动,才能学有所成,才能写出风格!否则难有大的成就(个别经年累月,从年轻时代起就苦修苦练书法者除外!)这是它的弊端和缺陷!

好处:

可以调动周身的每一寸肌肉进行有氧运动,更利于健康养生!如果纯粹是为了健康,为了锻炼身体我个人认为是可以尝试可以学习的,如果单纯为了兴趣想练出和写出点什么名堂,我个人建议可以放弃!当然这仅限于我自己的个人建议,是否具有科学依据还有待那些身体构造学和养生运动学专家给以科学的测试和鉴定!建议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个人观点:

真正上乘的书法作品,比如《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应该就是在王羲之小酌之后全身得到彻底放松,心情非常愉悦,周身经脉血液得以正常小宇宙爆发的时候书写的!否则那种状态一过,人,还是王羲之;笔,还是那管毛笔;纸,还是那种宣纸;墨,还是砚池里的墨!对不起,已经不会再有《兰亭序》第二了!这就是我的观点!

建议:

所以说,年届花甲,想学习书法,纯娱乐消遣,作为茶余饭后的怡情养性,我认为是可以的,如果想有所成就,在书法上能走多远,我个人认为确实有一定难度!但也绝不是没有可能,这要看自身的学养、悟性和健康状况了!


冀之笔


提此类问题的人很多,比如“超过60岁了还能学国画吗、超过60岁了还能学乐器吗、60多了学摄影还能学好吗……”,估计都是刚退休的老哥老姐们,想充实下退休生活,给自己找点事做。

首先说这“前途”,怎么才算有前途?能得名得利还是成名成家?有这种想法也不为过,学什么都想学好,但只能作为动力,不能做为压力。

再说这“前途”,我觉得如果把“练字”当作充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位作为前途,才是智人之举!

人过天命之年,早已淡薄名利,唯修身养性、健康生活为真谛。

当然,不管练字还是其它,只要学就会有进步,只要有进步就会有成就感,就让生活充满了乐趣。

除了快乐生活,还管它什么东西南北风,哈,祝日子越过越快乐、越健康!

写的是一种心境、一种生活(图片来自网络)


南方之南


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一定要继续下去。

书画益寿!这个说法业界都认同,书法在东方艺术中有着至高的地位,临习书法,创作书法,是一种高境界的体力锻炼,也是一种脑力锻炼。从古到今的书法家的寿命,平均比做其他工作的人高。

清康熙帝很爱书法,他讲过:“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之与我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长寿,而身强健。凡人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以近现代书法家为例,赵朴初、董寿平、于安澜、启功都享年90岁以上。

只要努力,任何事都不会太晚。比如,你说的前途,是达到哪个高位?只要努力了,可以达到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没什么问题吧,如果持之以恒,达到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也并非不可能。

姜子牙暮年才得以施展才华,晋文公61岁即位。当代草圣林散之70岁才成名。

另外,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学书法能使人变得心平气和,心情旷达,从人的身心处于良好状态――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常言道: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当一个人的心灵处于宁静状态时,可发得到一个平安顺利的人生境界。


白先生如是说


有志不在年高,学艺不在年老,年龄不是问题!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练字的人过60岁了,继续练字肯定会有用的,但是如果说发展前途,我觉得用词不是很恰当。


年老的人练习书法,并不是用于补贴生活和家用,纯粹就是一种兴趣爱好。书法练习不分年龄,只要想学,认真临帖,就没有任何问题。更何况是练过字的人,年过60,正好闲来无事,书法是最好的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很多年老的人,每天都很孤独,如果能在这个年龄坚持写书法,就会减轻自身的身心压力,放松自我,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在我身边就有很多年长的老人学习写书法,我和他们交流书法,也是一种学习进步!



年过60的人,坚持写字还可以改善生活水平!比如,有很多人现在不写书法,但是看到你在写,而且写的还不赖,就会慕名而来找你写字,这时候你可以定一个润格价,只要是字写的不错,价格也合理,找你写字的人会越来越多,名气也慢慢的越来越大!每年的春联婚联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我见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不是本地人,是河南的,他行走千里,来到我们老家那边,我们老家对书画很重视,所以做字画交易的人比较多,他在我老家卖了多年字画,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也算是一位小老名家了,哈哈!



和苗苗的平凡之路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有一个目的的。练字,有的人是为了当书法家,有的人是为了修身养性,有的人是为了锻炼身体,古代很多人是为了借此步入仕途。

过了60岁练学,想要成为书法家,不是说不可能,但一则心很累,与老年人应有的心态不相符。二则不太现实,虽有齐白石衰年变法,但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60岁以后练字,应抱老有所乐的心态,写一写快乐书法,娱悦身心,而不应有任何功利思想,去想获奖、成“家"。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组织老年人参加的书法大赛,就是抓住了部分老年人的功利思想,想方设法在赚他们的银子。

只要想清这个道理,任何时候学书法都不晚。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一我觉得有前途。人老了,依旧活到老学到老,能够看得到希望,就有前途。因为很多老年人,到了晚年以后,生活上面,没有太多的追求了,很多东西也都放弃了,在这种平淡的生活里面,如果还能坚持着写写字,画画,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写字画画,可以让一个人心静,得到很好的锻炼,能够让人留得住神,对于人的身体健康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写字画画,算是一种,低速的有氧运动,虽然不像运动员一样,或者年轻小伙子一样,在操场上跑跑跳跳,让自己在屋里面,安安静静写写字画画,也算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了,所以,只要有作用,就有前途,只要有前途就有希望,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身养性的,方式和方法。


二淡泊明志。写字和画画,很多人都赋予他了一些,外在的功利性的一些想法,就是很多写字画画的人都抱有一种要成名要赚钱,这样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学习的,我觉得这个从根本上的动机就是不纯正的,所以,他学不好是正常的,学的好是不正常的。学书画关键还是要靠兴趣,只要一个人,对这个,写字画画是真爱,我相信他会付出百倍的努力,但是如果一个人学写字画画,为了追求名与利,当他追求一段时间发现,他没有追求到她想要的名与利的时候,这时候他会很容易失去目标,很容易失去信心,从而放弃,我觉得这个最根本的是因为他的动机不纯,如果一个老年人,他到了60岁,还依旧有爱好,喜欢写字画画,无论他画的好与坏,就这一份精神,都要为他点赞,因为这是他的真爱。


三退休以后写字画画,比无所事事要好得多。经常听到,老年人在说,退休了没事干,瞬间就变老了,心态也跟不上的体力也,迅速下滑,为什么?因为人在一个没有追求的,生活里面,就会慢慢活得很绝望,但是如果退休以后,还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自己在不断的进行学习,这个是保持年轻心态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因为只要人还在,学习,无论学习是什么样的东西,都是在学习和探究未知领域的一些知识,这样的话仍旧抱有一颗非常好的心态,抱一颗像童年一样的好奇心,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和摸索,这样可以,让退休的,老年人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比无所事事,靠在墙根儿晒太阳要好得多。因为人到晚年,已经摒弃了,太多的名与利,也摒弃了太多的争与夺,回归平静,将这种积极的好的,一些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影响到家里面的晚辈,也是做了一件非常有前途的事情。

问题的回答来自于【国画雅集】,分享国画知识,传播传统文化,谢谢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