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高曉鬆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到杭州的第二天,坐上地鐵2號線,直到終點。

出站後才發現四周荒無人煙,如果不是手機地圖還在提示,會覺得走錯了地方。

是的,我們沒走錯,但是也沒有走到真正的目的地,還得乘坐一趟公交車。好在地鐵站和公交站離得近,直接坐上公交過一站就到了。就是這,良渚文化藝術中心。


去了一趟高曉松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這個地方是由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整個建築外觀,本就是水泥灰的冰冷色調,各種幾何元素錯落有致。如今又沒趕上節假日、更不是旅遊旺季,所以人更少了。看著有點淒冷,卻沒那麼落寞,就像文人特有的孤傲。而高曉鬆開的曉書館就坐落其內,帶著曉松式的高冷和詼諧。

去了一趟高曉松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很多人來都是為了拍照,我沒趕上好季節,也沒能穿上漂亮衣服,自然拍不出賞心悅目的照片。不過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來拍照,打卡一個網紅圖書館,還需要理由麼?

雖然是個公益圖書館,但不是說來就能來,需要提前預約,憑身份證刷卡才能進入。而且不能攜帶相機等設備,當然,手機可以帶進去,只是不要太大聲就好,大家都是來看書的,文明一點,利人利己。


去了一趟高曉松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圖書館旁邊還有個存包處,走出去還能看到一個開放式場地,銷售文創類產品,還有很多家居用品,甚至還有酒。我看到了喜歡的本子、膠帶,就是有點貴。

去了一趟高曉松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館內有兩層,大大的落地書架,呼應大大的落地窗,能看到窗外安靜的池水,陽光照進來特暖和。

去了一趟高曉松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這裡沒有那麼多工具書暢銷書,有的是平時不太常見到的圖書種類。雖然也有人拿出手機拍照,但大家更願意拿本書坐在一旁,一邊享受初冬的陽光,一邊感受愜意的時光。


去了一趟高曉松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去了一趟高曉松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我也覺得那些工作、生活的煩心事離我更遠了。這個時間,這個地方,這個自己,難能可貴。

去了一趟高曉松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確切來說,我不算是個愛看書的人,只是喜歡被書圍繞的感覺。自從畢業以後,很難有機會去體會學習的氛圍,我只好經常跑省圖書館。五年前,吉林省圖書館新館落成,特別大,也很有現代感。我成了那的常客。可是成年人總是要工作的呀,不能總泡圖書館,慢慢地我更願意借一堆書回家。再後來,有了寶寶,被工作、孩子和家務佔用了全部精力,能留給讀書的時間基本沒有了。我又買了Kindle,努力用另一種方式來延續自己對書籍的渴望,也是徒然。

“我的生活越來越熱鬧,沒有時間彈琴看書,沒有時間享受孤獨。”

郝雲的這句歌詞,我時不時就會想起,順著哼上兩句。我們都太忙了,忙著掙錢,忙著應酬,忙著付房貸,忙著找對象結婚,忙著教育孩子,忙著應付生活中所有猝不及防。如果不是來到曉書館,我和你們一樣,很難能獲得一刻真正的安靜。我也不太想去安靜一會兒,那麼多事情要做,甚至坐地鐵都要帶上耳機編輯視頻,恨不得一天能有40小時才好。

愛讀書的人總是喜歡把讀書這件事神聖化,說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其實那都是以前學習資源匱乏的年代裡人們的自我安慰罷了。到這個時代,學習的途徑越來越多,書籍只是其中一種,而大多數人讀書並不是為了獲得知識,更多地是為了獲取心靈的重量。 生活會讓我們的身體負荷超重,如果心靈沒有重量,生活就會失衡,讀書是沉澱下來的最有效方式。相信高曉松創辦曉書館,也並不是為了僅僅提供知識服務場所。所以這個地方存在的意義便與眾不同。就憑這一點,它也值得來打卡。

去了一趟高曉松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走出曉書館,已經快到中午,陽光正暖。水池裡的水帶著微綠,波瀾不驚。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了,不知道下次來是什麼時候。

去了一趟高曉松的曉書館,這個地方,難能可貴

慢下來的生活有時看著是挺好,但不能總是這樣,我們還是要直面生活的匆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