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他是《鹿鼎記》中的鰲拜,《倚天屠龍記》中的金毛獅王,是銀幕上的粗獷硬漢和大惡人,也是生活裡感性細膩的“小綿羊”,被妻兒寵愛的“小公舉”。

他是演員徐錦江,也是藝術家徐錦江。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2015年11月21日,一場“徐徐丹青似錦江”的藝術展,讓他第一次作為藝術家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其實他畫畫遠比演戲要早,從小就跟著著名畫家關山月學習國畫,後來又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是正宗的科班生。

再後來,如你我所知,他走上了演藝道路,塑造了許多經典的銀幕形象。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重拾畫筆是在2012年關山月百年紀念展後,那天關山月的女兒關怡跟他說,繼續畫畫吧,在那裡找到你精神的寄託。彼時,他已經和躁鬱症對抗了十多年。

彷彿老友重逢,一切都很熟悉,他開始盡興地創作,畫自己說不出的情感,熱烈的,剋制的,孤獨的,不安的。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他的畫既有文人繪畫的沉靜含蓄,又有當代藝術的大膽直接,動靜之間,收放自如。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他還學會了做雕塑,這種用雙手直接接觸泥土,塑造出的具有衝擊力的藝術表達,似乎也在他與內心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我覺得它跟我更親近”。

這種親近感,讓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自己。

他做《萬物即我》,用一隻鷹的艱難蛻變和金毛獅王的“放下”,給自己演藝生涯之外,一個從零開始的“重生”。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他把原本完整的頭像打爛,創作了《荼蘼》,因為感覺沒有人是完整的,每個人都有殘缺,有看不到的另一面。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他接納了那個在人生選擇上兜兜轉轉,但始終隨心而行、依然真誠的自己,做了《我還是我》。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在藝術的世界裡,他隨性,盡興,像一個浪子,找到了靈魂棲息的一方天地。

這方天地,在今天已經有了一個具體的地方。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在蚌埠“湖上升明月”古名居博覽園裡,徐錦江藝術中心格外搶眼,古樹老屋,黑瓦白牆,簷角的瑞獸高高翹起,精巧繁複的斗拱結構和飽經歲月浸染的深紅色樑柱之間,精雕細刻著各種美好寓意的花紋。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這是清代福建一戶吳姓人家的老宅。幾年前被園區的主人馬國湘從推土機下搶救回來,復建於此。

四年前的臘月二十八,一個剛下過雨的晚上,徐錦江的車子在這棟矗立在爛泥地裡的老宅前停下來,決定把他的藝術中心落地在這裡。那之前他已經看了上海、重慶等七個城市,“看到這個房子,別的都不想考慮了,好像我們是千年之約,約定了在這裡相聚,它在等我給它一個新的生命。”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他也知道,這個三四線的小城更需要他的藝術中心,這裡的孩子更需要美的教育。

接下來,他不再接戲,一心撲在了藝術中心的建設中。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為了儘量多地保留老屋的美,他用玻璃框起外柱,這樣既增加了室內的採光,也讓古樸的樑柱和嶄新的白牆之間有了某種平衡。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屋內除了玻璃透進來的自然光,就只有打在作品上恰到好處的射燈。偏暗的環境讓人心靜,更能關注作品本身,也更能覺察到光影的美麗。你會看到一天中,光線怎樣從各個角度透進來,在房間裡安靜流轉。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或許因為美術出身,也因為常年在聚光燈下的緣故,他對光影非常敏感。每一件作品的燈都要自己調,旁邊螞蟻姐的咖啡館裡,燈是按不同的感覺來開的,開哪個關哪個都有講究。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見到他是在園區成立“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世界文化技藝交流中心”的儀式上,他作為主禮嘉賓,攜妻子螞蟻姐出席。那天晚上,也是一個雨天,我們到之前,他冒著雨又去調了調門口的樹燈。環衛工人總是在鋤草時不小心踢到,所以他每次回來都得調。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對於細節,他近乎苛刻。每一件東西都是他親自決定和擺放,窗簾的褶皺大小,花盆的擺放角度,樓梯上的鉚釘距離,衛生間的工具陳設,甚至螺絲釘的尺寸也不能差之分毫,在他眼裡,每一件東西都應該呈現最好的狀態,“有點不對就覺得不舒服。”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他不懂電腦,不懂工程數據,但他清楚自己想要的感覺。於是就在牆上、地上、樓梯上、工人的木工板上畫下自己的標準,跟工人一起,一點一點打磨著自己的藝術中心,花了近四年的時間。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對於藝術中心的構想,他用中心後面的一件雕塑回答了。那是一個張開雙臂,微微頷首有些謙卑的徐錦江。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為什麼沒有叫美術館,而叫藝術中心,因為我是演員,而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這裡將不只是他一個人的藝術中心,也是給年輕藝術家展示機會的舞臺,將不只有繪畫,雕塑,還會有音樂、舞蹈、時裝……

他要接納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形式的藝術,擁抱一切美的東西。

“我還是我”,演員徐錦江的藝術人生

剛好,古民居博覽園成立的“世界文化技藝交流中心”,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未來這裡會匯聚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手工匠人們,成為一個工藝與藝術的大“Party”。

他想,藝術中心最好能在四月開幕,那時,古民居博覽園遍野都是花,天氣也剛剛好,“我的嘉賓朋友們都可以漂漂亮亮地出席,每個人都帶著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玩,也許還會有魔術,現場變個鴿子出來,多搞笑,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