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除了桂王、唐王、鲁王、福王还出现了哪些政权?都是怎么灭亡的?

外卖小哥金小欠


南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对于南明的概念,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上的南明指的是从朱由检在北京殉国后,由一些残余的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权。主要的有福王建立的弘光政权,唐王建立的隆武政权,桂王建立的永历政权,以及由鲁王建立的“鲁监国”政权。当然这些政权都是南明当中比较大,存在的时间相对比较长的政权。这些政权除了鲁王朱以海称监国外,其他的三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都称皇帝,而且都有自己的庙号和谥号。在钱海岳先生的纪传体《南明史》当中,这几个政权的统治者的事迹都以本纪的体例书写。

当然,在明朝灭亡的那个时期,各方势力混战,因此在这几个主流政权外,还有一些非主流的南明政权:


一、绍武政权

绍武政权的建立要追溯到隆武政权覆灭。因为郑芝龙的出卖,清军进入福建,隆武政权灭亡。南明的广西巡抚瞿式耜与两广总督丁魁楚拥立在广东避难的桂王朱由榔担任南明的监国。但清军的铁蹄并未停止进攻。在攻灭隆武政权后,清军一路南下,攻破了赣州,准备向广东发起进攻。懦弱胆小的朱由榔见状撒腿就跑,抛下拥立他的广东军民逃到了广西梧州。

广东军民见到朱由榔这幅德行,就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了。但必须得找一个明朝的宗室来组织大家抗清。这个时候原隆武政权的大学士苏观生联合广东一些官员以兄终弟及的名义,拥立来此避难的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监国。这是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朱聿鐭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接受了苏观生等人的拥立。而且朱聿鐭在当监国三天后,就急急忙忙地称帝,改元绍武。绍武政权正式建立。

绍武政权建立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抵抗满清的进攻,而是与南明的另一个政权永历政权内战。绍武政权建立的消息传到梧州后,朱由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率领他的支持者来到广东肇庆,在此即皇帝位,改元永历。这下在广东就有了两个皇帝。

先称帝的朱聿鐭和苏观生等人自然不能容忍这种事情。于是苏观生让手下大将率军队进攻肇庆。面对绍武政权的进攻,永历政权的人也不甘示弱,同样组织起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迎击。双方在广东三水县城附近交战,绍武政权的军队大败。永历政权的军队本想趁此一举消灭绍武政权,但途中中了埋伏,全军覆没。永历帝见状,又赶忙率领百官逃到了湖南。

就在绍武政权取得大胜之际,清军的铁蹄已经进入了广东。1646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伪装成南明军队,进入广州。等到绍武帝等人发现是清军之时,已经为时已晚。广州很快就被清军攻陷,维持了一个多月的绍武政权灭亡。绍武帝朱聿鐭被清军俘虏,自缢身亡。


二、潞王监国政权

在弘光政权覆灭之时,弘光朝的大学士马士英带着弘光皇帝的母亲邹太后逃到了杭州。马士英本想等着弘光帝朱由崧成功突围,但没想到却等来朱由崧以及诸多明朝藩王被清军俘虏的消息。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马士英就让太后下懿旨,让前来杭州的潞王朱常淓任监国。

朱常淓这监国的位置还没坐多久,清军就就杀到了浙江。贪生怕死的朱常淓决定向清军投降。1645年6月14日,清军兵不血刃地进入杭州,潞王监国政权灭亡。朱常淓与其他被俘虏的明朝藩王一起被清军带到了北京。第二年,清朝政府以在京的明朝藩王企图拥立朱常淓造反为名,将朱常淓等诸多明朝藩王处斩。


三、靖江王监国政权

在潞王监国政权覆灭后,明朝的一些支系藩王开始跃跃欲试,准备过一把皇帝的瘾,靖江王朱亨嘉就是这样一位藩王。从名字上来看,朱亨嘉和其他的一些明朝藩王不同,他的名字里并没有金木水火土这样的元素在里面。因为他并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而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后裔。按照皇位的继承顺序来说,除非太祖的子孙都死光了,否则绝不可能轮到朱亨嘉继承大统。偏偏朱亨嘉又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弘光政权覆灭后,朱亨嘉认为自己当皇帝的机会来了。

1645年八月初三,朱亨嘉自称监国,将桂林改成西京,至此朱亨嘉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在朱亨嘉建立政权的时候,唐王朱聿键和鲁王朱以海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相比于朱亨嘉,唐王与鲁王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因此许多的南明大臣都不把朱亨嘉这个监国放在眼里。于是朱亨嘉决定搞一个大新闻。当时的广西经济较为落后,不适合作为抗清的基地。于是朱亨嘉决定要进入广东发展。

就在朱亨嘉刚刚进入广东没多久,隆武帝就命两广总督丁魁楚从梧州发兵,打败了朱亨嘉的军队。朱亨嘉见状逃回桂林。这时广西的一些官员见此,纷纷发兵进攻桂林。很快桂林城破,朱亨嘉被俘,靖江王监国政权灭亡。之后朱亨嘉被隆武帝软禁于连江,不久被隆武帝派锦衣卫所杀。

(现存的广西靖江王府)


四、益阳王监国政权

在弘光政权覆灭之时,驻守抚州的明朝的益阳王朱慈炲在手下的拥护下,称监国,并且还任命了一批中央官职和地方官。但益阳王本人并没有什么治国治军的经验,军队基本上由保宁王所掌控。但偏偏这个保宁王暗地里已经投降了清朝。在李成栋率清军进攻江西之时,保宁王作为内应出卖了监国益阳王,致使益阳王监国政权覆灭。益阳王本人被赵怀民救走,之后为避风头,益阳王出家为僧。为避免被当地人认出,益阳王又逃到了尚处南明控制下的广州。广州被清军攻破之时,益阳王也被清军所杀。



广义上的南明还指的是朱由检在北京殉国后,一些继续打着明朝旗号,与清朝作战的政权。这些政权就不限于是明朝宗室建立的了。

一、明郑政权

在隆武政权崩溃后,不肯随父亲投降清朝的郑成功继续在厦门、金门等地继续坚持抗清。虽然郑成功在1649年就奉永历政权为正朔,但实际上郑成功并不听从永历政权的命令,很多时候郑成功都是自己独立作战。郑成功的军队作战能力也非常强大,最辉煌的时候,郑成功的势力范围遍及整个中国东南沿海。但因为郑成功与其他的抗清力量没有配合好,最后无奈被清军击败。


(郑成功雕像)

既然在大陆地区一时无法战胜清军,郑成功决定把目光放到更远的地方。正好这个时候,曾经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做通事的何斌前来投靠郑成功。何斌就向郑成功建议,收复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以此作为抗清的后方。郑成功听后采纳了何斌的建议。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前往台湾。经过几次激战,驻守台湾的荷兰军队向郑成功投降,至此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郑成功去世。郑成功之子郑经承袭了郑成功延平王的爵位。在永历皇帝被杀后,郑经将台湾改称东宁,自称为"东宁国王"。虽然郑经仍然保留永历的年号,但已经彻底与原来的南明政权脱离了关系,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郑经去世后,台湾的郑氏家族又陷入了内战。此时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平定了内部叛乱后,决定出兵台湾。1684年,清军占领澎湖,直逼台湾本岛。明郑最后一任君主郑克塽自知无力与清军对抗,向清军投降,明郑政权灭亡。


二、陕西农民军政权

陕西的农民政权源于李自成农民军的残部。李自成在被清军击败后,退回了自己的根据地陕西。但清军在投降明军的配合下,很快就杀入陕西。李自成主力被迫撤离陕西南下。当然有部分李自成的军队没有撤出,就留在了陕西,投降了清朝。1645年,清军调集主力南下与弘光政权作战,陕西的兵力空虚。原大顺军余部的贺珍等人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拥立原来明朝的秦王作为名义上的“君主”。但不到一年,这个政权就被清军剿灭。


三、夔东十三家农民政权

夔东十三家源于李自成农民军残部。李自成被杀后,其大顺军余部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原先李自成手下的李来亨和郝摇旗等人决定联合南明政权,共同抗清。但因为李来亨等人在南明政权内部被排挤,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单干。经过多年的征战,李来亨等人在四川和湖北交界的茅麓山,以此为基地进行抗清运动。

在基本剿灭了永历政权后,清军决定对夔东十三家农民政权发起总攻。康熙元年,清廷下诏四川、湖广和陕西三省长官,令他们组织军队,包围了茅麓山地区,准备对夔东十三家发起总攻。李来亨等夔东十三家的将领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并没有胆怯,而是组织军队从容作战。但无奈敌众我寡,加上弹尽粮绝,茅麓山在康熙三年被清军攻占。李来亨父子及其他一些义军将领壮烈牺牲,余下的部分将士被迫投降清朝。至此,夔东十三家农民政权覆灭。夔东十三家农民政权的覆灭,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公开以恢复明朝统治为旗号的抗清运动结束。因此,南明史研究专家顾诚将夔东十三家的灭亡,作为南明覆灭的标志。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政权,南明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政权,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从南明内部有非常多的政权,但这些政权之间并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联合作战机制,导致了被清军各个击破。回望这段历史,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卜客思


南明政权自1644年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开始,到1681年清军攻取台湾而告终。普遍认为,南明政权历经“四帝一王”,即除了问题中提到的福王弘光帝鲁王监国唐王隆武帝桂王永历帝之外,还有唐王之弟绍武帝,以及在台湾监国被奉为明朝正统象征的宁靖王朱术桂。下面简要讲一下。

第一个政权是崇祯十七年年(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马世英和东南四镇拥戴下在南京建立的政权,年号弘光,史称“弘光政权”或“福王政权”。这个政权为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和阉党、兵部尚书阮大铖所垄断,内部矛盾重重。民族英雄史可法受排斥,以督师之名驻守江北扬州。弘光政权仅坚持了八个月,就在1645年4月,清军豫亲王多铎兵临南京城下,史可法殉国,福王被俘,被送往北京处死,弘光政权灭亡。

南明第二个政权是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戴下于顺治二年(1645年)在福州建立的,年号隆武,史称“隆武政权”或“唐王政权”。次年,清军入福建,他向南逃亡,在汀州(今福建龙岩市长汀县)被俘不屈绝食殉国。

南明第三个政权是桂王朱由榔于顺治三年(1646年)在广东肇庆建立的,年号永历,史称“永历政权”。这个政权后来退守云、贵一带,后与张献忠和李自成余部孙可望李定国合作,曾一度形势大好,特别是晋王李定国先后击毙汉奸平南王孔有德和满清亲王尼堪。但随着孙可望背叛永历政权投靠清军,形势开始恶化,被迫退入缅甸,后在“咒水之难”被俘送至吴三桂处,于1662年在昆明被杀。

南明第四个政权是唐王朱聿键之弟朱聿澳在广州建立的,年号绍武,在位仅40天,史称“绍武政权”,后被清军俘获自缢身亡。

此外,鲁王朱以海曾在浙江绍兴监国,后去除监国投奔郑成功,最后在金门病逝。

最后,说一下郑成功退守台湾后的宁靖王朱术桂,其在隆武帝时期,受封宁靖王,南明时期先后在方国安、郑鸿逵、郑成功军中任监军。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朱术桂前往台湾,郑经礼遇其为南明永历正统的象征,以其为监国。公元1681年,施琅攻取台湾,郑克塽降清时,朱术桂自杀殉国,后人建庙祀之。

宁靖王朱术桂


沧海拾遗录


先简单介绍一下题主所说的几个政权:

福王政权是指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大概在1644年五月到1645年五月之间;

唐王政权是指唐王朱聿键建立的隆武政权,大致在1645年闰六月到1646年八月;

桂王政权是指桂王朱由榔的永历政权,大致在1646年到1662年;

鲁王政权则是指鲁王朱以海在浙东地区建立的鲁王监国政权,朱以海并未称帝,而且他的鲁王监国政权和隆武政权是并列存在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个比较正式的政权外,南明还有几个值得一提的政权,不管他们有没有得到过历史的承认,但是他们都真实存在过。


第一个是潞王朱常淓建立的潞王监国政权。

朱常淓是第二代潞王,他的父亲第一代潞王朱翊镠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弟弟,封地在河南卫辉。老潞王于1618年去世,朱常淓当年袭封潞王。1644年二月份,闯军逼近卫辉,朱常淓决定弃城逃跑,逃到了淮安。


原本,1644年五月,南京政府第一次拥立皇帝的时候就考虑过潞王,当时皇位继承人在潞王和福王朱由崧之间二选一,但是最终福王取得了军阀的支持,得以继位称帝。仅仅一年之后,1645年五月南京城破,弘光皇帝出逃,最终在安徽被叛徒献给清军。明朝又一次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于是大臣们又想拥立逃到杭州的潞王监国。

此时的形势更加恶化,潞王不傻,他不想干,但是没办法,大臣们劝进,还有朱由崧的嫡母邹太后的懿旨,朱常淓不得不“勉为其难地”于1645年六月初八日监国,但是朱常淓一点抵抗的意思都没有,监国之后即派人与清军商议投降之事,六天之后,潞王朱常淓即宣布投降,杭州城失,城内和杭州附近一众明朝藩王均被俘,潞王监国仅仅七天,也没有正式登上皇位。


第二个是隆武帝的弟弟建立的绍武政权。


1646年八月,在福州登基的隆武帝在福建汀州被俘,随后绝食自尽,大明朝又一次陷入了无主的境地,但是却不缺乏继承人,这次一下子又出了两个,一个是隆武帝的弟弟唐王朱聿鐭,另一个则是神宗万历皇帝的嫡孙、崇祯皇帝的堂弟桂王朱由榔。


虽然从法理上来说,桂王朱由榔更具备登基的合法性,但是朱聿鐭却不愿意,他认为隆武帝已经登上了皇位,自己可以引用“兄终弟及”的原则登上大明的皇位,过一把皇帝瘾。

昔日福建内阁大学士苏观生曾经与拥立永历帝的朝臣丁魁楚联系,希望自己也能够参与到永历帝的拥立序列中,但是丁魁楚向来与苏观生不和,不出意外苏观生被拒绝了。

苏观生返回广州,恰好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经海路来到了广州,于是苏观生联合布政使顾元镜、总兵林察等在广州拥立朱聿鐭为帝,史称绍武帝,与肇庆的永历帝唱起了对台戏,两个政权之间互相争斗,都认为自己是正统,双方只顾着内斗,反而置从福建尾追而来的清军于不顾。

绍武军仗着军势强大,对永历朝发起了进攻,双方在广东三水相遇,最终永历军先胜后败,最终全军覆没,身在肇庆的永历帝闻讯大惊,生怕自己被绍武帝的军队一鼓作气的消灭掉,收拾行李准备逃跑。

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绍武军在前线内战中奏捷之时,绍武朝的大后方广州就被佟养甲、李成栋率领的清军攻破了,正在广州的绍武帝化妆逃跑却被清军抓获,不过绍武帝和他哥哥一样有骨气,被俘之后并没有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自缢,算是保持了最后的尊严。


除了这两个可以被历史承认的政权外,还有一些诸如朱元璋侄子的后代、靖江王朱亨嘉建立的监国政权、庆藩宗室朱帅(钅炊)假托“济王”之名建立的山东地方政权,这些都不太被历史所承认。


天涯看点历史号


崇祯十七年,皇帝吊死煤山,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不到一年,被清军逮往北京杀死,年号弘光。

其后潞王常汸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鲁王以海于绍兴监国,凡八年去监国号,奉表汉中,又八年薨于金门。

顺治二年,唐王以聿键立于福州,改元隆武,只一年,被俘,绝食死,生前曾有言,桂王可以继位。

顺治三年,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继位,凡十六年在昆明被吴三桂绞死。其间尚有一绍武皇帝,未及一月败死。

以海死于海,以键死于建,桂王死于吴三桂之手,亦一奇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