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用户4474589971


朱元璋的确是靠郭子兴发的家,而且,朱元璋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姑娘,即大名鼎鼎的马皇后。还不止如此,朱元璋还把郭子兴的另外一个亲生女儿也给娶了,封为了惠妃。当然,郭惠妃跟后来的郭宁妃不是一个人,郭宁妃的哥哥叫郭兴,弟弟叫郭英,跟郭子兴没太大关系。

不管怎么样,郭子兴都是朱元璋的岳父呀,那朱元璋对自己的大舅子、小舅子应该很好才对呀。可是,朱元璋却让郭子兴绝后了。这事,我们要从头开始说。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之前,在皇觉寺做和尚。郭子兴攻取了濠州,汤和就写信劝朱元璋投军。朱元璋赶到濠州城时,差点被郭子兴当做奸细给杀了。好在,朱元璋早已阅尽了世间沧桑,镇定坦然,这让郭子兴立刻就对他刮目相看。

朱元璋详细的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且说是汤和推荐。郭子兴听完,放心了,就将朱元璋任命为了亲兵,很快升为了亲兵长。朱元璋作战有勇有谋,而且处事冷静,深思远虑,也从不贪图财物。郭子兴一高兴,就将自己的养女马姑娘许配给了朱元璋。

有时候,过于优秀,也是一种“罪”呀。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朱元璋不但比郭子兴手下的那些将领表现的优秀,还很明显的比郭子兴能力也要强很多。这就让郭子兴开始讨厌朱元璋了。

郭子兴成不了大事,也是应该的。看看当年刘邦,虽然自己很挫,可是会御人呀,把一批当世名将、巨谋全笼络在了自己手下,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郭子兴讨厌朱元璋,郭子兴的儿子们看朱元璋比他们优秀,自然也开始讨厌朱元璋。郭子兴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很早就战死了,连姓名都没能留下。郭子兴的次子郭天舒,幼子郭天爵,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时,还都在世。

一次,郭子兴受人挑拨,将朱元璋给关了禁闭。郭天舒、郭天爵兄弟,趁机落井下石,交代看守朱元璋的人,不准给饭吃。还好,马姑娘心疼自己的老公,就在家中烙了大饼,趁热藏在怀中,带给朱元璋吃。马皇后因此胸口经常被烫伤。

好在,郭子兴不想杀朱元璋,而马皇后又将自己的金银首饰,送给干娘,总算把朱元璋给救了出来。正是这次事件,朱元璋觉得不能长期跟随郭子兴,就请命独立带兵征战,直到后来带着包括徐达、汤和、周德兴在内的淮西二十四将,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我们前面说过了,郭子兴格局有限,容不下优秀人才,他自己就成了队伍的天花板,那么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郭子兴和同阵营的孙德崖、赵均用等人内斗不断,最后被赶出了濠州。还好,朱元璋并非一个完全无情无义之人,主动将自己攻下的滁州让给了郭子兴,而自己去了和州。占领了濠州的孙德崖,原本在濠州兵多粮足,可是,他看不惯朱元璋得和州,就说要找朱元璋借口饭吃。郭子兴被赶出了濠州,正有气呢,也带兵数万跑到和州,要打孙德崖。

之后的事情么,三路人马,十几万大军齐聚一个小县城,人挤人,人挨人,想打架都抬不起手呀。孙德崖一看,打起来自己不一定能捞到好处呀,毕竟对方是翁婿。好吧,那就走呗。于是,孙德崖入城告辞,而朱元璋也出城犒劳孙德崖的士兵。结果,郭子兴不乐意了,直接把数次侮辱他的孙德崖给抓了。朱元璋还在城外,孙德崖的士兵一看,嘿,抓我老大,也把你抓了。

最后的结果是,徐达出城换回了朱元璋,朱元璋回城放了孙德崖,孙德崖回去,又把徐达给送了回来。折腾来,折腾去,大家白忙活一场。

事情总算解决了,郭子兴那个气呀,又让孙德崖给跑了。从此,老郭得了心病,一个月后,竟然病死了。千万不要跟自己生闷气呀,太伤身,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才好。

1955年,郭子兴死了,郭子兴的军队,地盘被朱元璋拿走了一部分。这就惹恼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郭天舒、郭天爵兄弟。在两兄弟心中,朱元璋是投奔他郭家才发迹的,朱元璋的一切都是他郭家给的,结果,现在倒是抢了他郭家,那是越想越不忿。他们就一直阴谋要除掉朱元璋。

人呢,有时候就要掂量好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如果不足以撼动对方,那最好还是暂时隐忍,韬光养晦,积聚力量。结果,两兄弟并没有这么做,他们也希望尽快壮大自己的势力,以便和朱元璋决一雌雄。这就是越努力,死的越快了。

1356年,郭天舒被小明王韩林儿任命为都元帅,率军攻打江南重镇集庆府,结果,被叛徒出卖阵亡。郭子兴的长子和次子,都战死沙场了,仅剩下了小儿子郭天爵。当时郭天舒是都元帅,郭天舒的舅舅张天祐是右副元帅,而朱元璋是左副元帅,郭天舒、张天祐都死了,而朱元璋占了大便宜,这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郭天舒死后,集庆还是被朱元璋和郭天爵攻了下来。郭天爵被小明王册封为中书右丞,地位仅在朱元璋之下。这也给了郭天爵信心,他觉得自己是郭子兴唯一在世的亲儿子,理应继承郭子兴留下的一切,开始阴谋除掉朱元璋。当然了,朱元璋是不会给他机会的。

1357年,郭天爵的阴谋败露,被朱元璋所杀。

自此之后,朱元璋有了“杀尽恩人之子,娶尽恩人之女”的评价。也许,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毕竟是个生死一线间的斗争,也不能都怪明太祖。

郭子兴的三个儿子都死了,可是马皇后、郭惠妃还在,都是郭子兴的女儿,朱元璋还是要做个门面的。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建庙祭祀。因为郭子兴已经没有后人,所以,朱元璋就免除了郭子兴邻居宥氏一族的赋税、劳役,命其世世代代为郭子兴守墓,奉祀。朱元璋还亲自为郭子兴题写了墓志,并立碑纪念,明确记载了郭子兴后嗣已绝之事。

按照《明史》记载,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还有人自认是郭子兴第四子后人,要求奉祀滁阳王墓。不过,因为太祖朱元璋立得碑文还在,被定为了冒牌货,给赶走了。看来,朱元璋是真的让郭子兴绝后了。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明史》。


奕天读历史


首先,郭子兴的后人并不是被朱元璋被斩尽杀绝。

按照《明史》记录,郭子兴一共有三子一女一养女,其中养女马氏最为显贵,嫁给朱元璋,就是著名的马皇后。女儿郭氏被封惠妃,与朱元璋生三子,分别封为蜀、谷、代三王。

而郭子兴的儿子中,长子早年即战没,名无法考证,后明末王士贞考证应为郭大舍。二子郭天叙奉小明王韩林儿之令攻打元朝集庆时,与舅舅张天佑被部将陈野先杀害,真正死在朱元璋手上的是三儿子郭天爵。 郭天爵的死因,明史的记载为“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本来应最为详细的《明太祖实录》则语焉不详,估计这类事情朱元璋也不想多讲。总之,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找了个借口把他杀掉罢了。

那么郭子兴真的绝后了吗?答案是不能确定。 我们可以从浩如烟云的史料中寻找可能的真相。 根据嘉靖年的《定远县志》记载,一位叫郭老舍的“以滁阳之故”,又称郭老舍的后代郭琥为“滁阳王玄孙”。县志还有一条记载“丙午宣德元年正月己亥孔颜孟三氏子孙孔克勤等及滁阳王后人郭畀等来朝。 赐钞遣还 ”。也就是说,郭子兴还有一个儿子,名字叫郭老舍。 让我们回到洪武年,根据各种史料,大致还原郭老舍的经历,可谓是非常的坎坷。

在朱元璋称帝后,洪武四年曾下过一份近乎于白话文的圣旨给一位叫郭老舍的人,圣旨上这样说的:“說與郭老舍,再三留你不住,實要回鄉守祖。你舊有二所庄田,我就賜與你耕種,教戶部官開除糧草。”而这个郭老舍,即是郭子兴二夫人李氏所生的儿子郭老舍。(《今言》李夫人生郭老舍) 而这个郭老舍,在回乡后又倒霉透顶,洪武十一年的时候,邻人拐卖小孩,把郭老舍拐卖到贵州,这一拐走就被拐了十七年。好容易长大后的郭老舍从贵州逃出来回家,又被人押送到黑窖打黑工,最后这事被一位官员得知,告诉朱元璋后才得以放还回家(老舍還鄉,為費謙所發,解黑窑場做工。上面諭放回,令一年一朝京師。老舍卒,諭葬立石。)

在郭老舍失踪的期间,朱元璋在洪武十六年“亲藁滁阳王事实”并召太常司丞张来仪撰写碑文,令郭子兴的邻居宥氏首率而祀之。洪武十七年三月,明朝为郭子兴封王、建庙、定庙祀、立碑石、建坟与享堂等一系列程序得以完成,郭子兴的祭祀规范化,钦定的郭子兴事迹由此出炉。 而这个期间,郭老舍还远在贵州。等其回家乡时,已经是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了。

而今天我们看到郭子兴的史料,主要是以明史为主,而明史郭子兴的记录,又主要以洪武十六年张来仪所撰写的碑文为主,当时郭老舍生死不明,所以史料言郭子兴是绝后。通过其他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出郭子兴可能并未绝后。 郭子兴四子郭老舍的后人,在后来年因祭祀的问题,与朱元璋指定的宥氏后人发生了争执,引发了另外一段明朝著名的公案,此案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涉及多位皇帝及内阁大学士,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辩,最终郭氏失利,被判非滁阳王后人,不许干预滁王郭子兴的祀事。这是后话。 王士贞对郭老舍进行考证,认为从年龄上郭老舍不应该是郭子兴的儿子。这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碳圈中的人


朱元璋当初确实受到了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提拔。

事情是这样的:元朝的暴虐无道,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韩山童和刘福通打算利用谶语发动起义。

二人在挖河的河道里,提前预埋了一只眼的石人。因为民间早就流传着一句谶语:“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

挖河民工一看,石人果然出现了,加上韩山童和刘福通的鼓动,二人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

也就是说,红军的总领袖是韩山童和刘福通。



△韩山童和刘福通红巾军起义

就在韩、刘造反的时候,江淮地区出现了五股人马呼应起义,其中一路人马就是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郭子兴自任江淮地区红巾军元帅。

此时的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当和尚,他的好朋友汤和已经参加了红巾军,于是写信让朱元璋也加入进来。

汤和在信中说:“你头脑比我好使,将来一定会出人头。”

此时寺院在战火中已经举步维艰,和尚们食不果腹,于是朱元璋选择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有道是:“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老朱当兵后,被郭子兴任命为十夫长,之后由于作战表现勇敢和机智,被调任郭子兴的警卫班班长。

别看官职不高,但直接和领导打交道,这为他以后的升迁打下了基础。



△郭子兴和朱元璋

据史书记载,郭子兴有两个老婆,大老婆生了三个儿子,二老婆没生育,收养了一个养女马秀英。

二老婆有点文化,平时喜爱相面算卦的书,她见朱元璋面相富贵,于是说服郭子兴,把养女嫁给了朱,目的就是拉拢朱元璋。

从此后,郭子兴成了朱元璋的老丈人,再后来,马秀英成了朱元璋的马皇后。

老朱摇身一变成了郭子兴的亲信,从这点来看,老朱之后能迅速上位,郭子兴起了关键作用。 郭子兴可谓是朱元璋的伯乐。

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郭子兴能关照我一时,不能关照我一世,还得凭自己的本事打天下。”老朱是这么想的。

接下来的局面出现了逆转。

朱元璋凭自己的能力,逐渐取得了士兵们的信任,再加上战绩突出,很快升为统领一方的高级将领。而在随后的日子里,郭子兴却受到了另外四路元帅的打压和排挤。

有一次,另外四个元帅联合起来发动了政变,活捉了郭子兴,打算砍了他。朱元璋此时在外带兵打仗,听到消息后,马上带领人马把郭子兴救了出来。

经此一吓,郭子兴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朱元璋

之后郭子兴的家底大部分被老朱继承了。 怎么会这样呢?

前面说了,郭子兴的大老婆为老郭生了三个儿子,虽然郭去世了,但他还有儿子,怎么也轮不到老朱来继承他的家底吧?

郭子兴确实有三个儿子,不过大儿子早就战死了,死在了老子前面。

二儿子郭天叙在老爸去世后,当初是继承了老爸的大部分遗产,并被当时有名无实的小明王韩林儿封为正元帅,朱元璋为副元帅。

但是郭天叙不如朱元璋有手段、有计谋,他这个小舅子玩不过姐夫。为了保住家底,郭天叙联合舅舅张天佑对付老朱,期间也给老朱制造了一些麻烦,老朱为了顾全大局隐忍了下来。

想想也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本来是自己的家底,却被一个干姐夫横刀夺爱。 其实这都是有才能的人被人嫉妒的表现。

老天选择了老朱,那么就不能让郭天叙成功,史书记载,郭天叙和舅舅张天佑在攻打集庆府时,被叛徒陈埜出卖而牺牲了。


△郭天爵

讲真郭子兴最有能耐的最数小儿子郭天爵,但是很不幸,上天同样没选择他。

1356年,郭子兴次子郭天叙在攻打集庆府的时候被叛徒出卖而被杀,破城后,小明王韩林儿册封郭天爵为中书右丞,朱元璋为中书左丞,权利在朱元璋之下。

郭天爵认为自己是郭子兴的接班人,家底应该自己来继承,于是企图除掉朱元璋夺回权利。 但是他的智商和手腕不比老朱,最终反被朱元璋处死。

综上所述,郭子兴的三个儿子,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就死了。

老朱是在1368年,40岁时在南京称帝的,这时郭子兴的儿子已经死去12年了,郭子兴的儿子无疑成了老朱称帝前的炮灰,成了“为人作嫁”的怨妇。


秉烛读春秋


当年朱元璋初次投靠起义军的时候,投在郭子兴帐下,很得郭子兴的器重。郭子兴每逢大事都要与朱元璋善良,甚至将自己的养女都嫁给了朱元璋,可以说朱元璋成功路上的第一桶金是郭子兴给他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

后来随着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再加上郭子兴的几个儿子怕朱元璋会取代他们继承父亲的兵权,天天在郭子兴耳边说朱元璋坏话,弄得郭子兴也想方设法的压制朱元璋,但毕竟是自己的恩人,朱元璋也没好说什么。

等到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差不多也开始了对郭家的反攻倒算,尤其是他的儿子们。郭子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年跟谁郭子兴征战南北,不幸身亡,郭子兴只留下次子郭天叙和小儿子郭天爵。

在接管郭子兴残部的时候,朱元璋为了以绝后患,索性来了一招“斩草除根”,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都给杀害了。

当年小明王被推选为天下义军共主,郭天叙是元帅,朱元璋是副元帅。为了夺得郭天叙手上的兵权和人马,朱元璋联合陈野,在元军攻打集庆的时候,陈野给了郭天叙致命一招,置他于死地。而郭子兴的另一个儿子郭天爵虽然没有兵权,但朱元璋依旧没有放过。


围知历史


郭子兴没有嫡系后裔。


按照《明史》记录,郭子兴一共有三子一女一养女。三子分别是长子郭某某(具体名字不知道,明末王士贞考证为郭大舍),次子郭天叙以及三子郭天爵。

一女是郭惠妃,一养女是马皇后。

三子之中,郭子兴的长子是战死的。不过因史料匮乏,他什么时候战死的,不知道。但跟朱元璋没关系。

次子郭天叙(?~1356年)也是战死的,也跟朱元璋没关系。他是在郭子兴死后,奉小明王韩林儿之令攻打元朝的南京时,与舅舅张天佑被叛徒陈野先出卖而被杀害的。

当然了,也有人说导致郭天叙之死的幕后黑手是朱元璋。这个说法来自明初野史《记事录》的记载。

记载的大致内容就是说郭子兴死后,郭天叙和朱元璋争老大,因为滁阳以及和州等地被朱元璋控制了,郭天叙为了对抗朱元璋就跑去攻打南京。一来,打下南京可以获得属于他自己的根据地,二来,凭借此功也可以稳固他的统帅地位。不过郭天叙打了两次都没成功,最后因此还丢了命。

而朱元璋对陈野先的叛变早已得知密报,但他就是故意不说,最终让郭天叙丧命。

不过这只是传说,具体是不是,不知道。即便是的,那也是郭天叙自己要作死。跟朱元璋没直接关系。



第三子郭天爵(?~1357年)确切是死在朱元璋手上的。

郭天叙死后,郭氏的嫡系人马就归附到了郭天爵旗下。他跟朱元璋当时是有矛盾的。具体的说,就是谁吞并谁的矛盾。

郭天爵的死因,明史的记载为“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

记载的很简略,语焉不详。应该是朱元璋不想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不想多讲,找了个借口把郭天爵杀掉了。

郭天爵死后,正史记载的郭子兴的嫡系后裔就死绝了。

另外,根据嘉靖年的《定远县志》记载,郭子兴貌似还有一个儿子叫郭老舍。不过明朝官方貌似并不承认。

比如明孝宗弘治年中,有一个叫郭琥的人自称是滁阳王(郭子兴)的第四个儿子郭老舍的曾孙,要求朝廷允许他为郭子兴奉祀。但当时的礼官却说:滁阳王的祀典是太祖钦定的,滁阳王没有后代,庙碑上已经刻得很清楚了,因此老舍不是滁阳王的儿子。郭老舍的后裔也没资格为郭子兴奉祀。

这个案子在明武宗、明世宗时期又两度被翻出来炒现饭,涉及多位内阁大学士,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辩,最终郭老舍后裔失利,被判非滁阳王后人,不许干预郭子兴的祀事。

如果这个人是真正郭子兴的后裔,那只能说明朝对郭子兴的后裔不怎么样了。


虽说郭子兴没有亲孙子和亲孙女,但他有外孙和外孙女。

马皇后因为是养女,不多说了。郭惠妃是郭子兴亲生女儿,要讲一下。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娶了郭惠妃。后来郭惠妃给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三个儿子分别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两个女儿是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儿子中混的最好的几个儿子之一,建文帝削藩时,没牵连到他。朱元璋掀起靖难之役,他没支持朱棣,朱棣后来也没有追究他。朱椿死后,蜀王一脉又传承了14代,一直到南明灭亡才绝嗣。

代王朱桂、谷王朱橞就不如朱椿了。建文帝削藩时,代王朱桂是第一批被削的藩王,朱桂被废黜为庶民。后来朱棣靖难成功,朱桂才又重新恢复藩王身份。代王一脉在朱桂死后又传承了十代,明朝灭亡时,随大明一起灭亡。

谷王朱橞是个奇葩,典型的骑墙派。他的封地在现在河北张家口的宣化和怀来,离朱棣的封地最近。朱棣造反时,朱橞明确表示了反对朱棣。命人将宣化城门堵死,防备朱棣偷袭。而他自己则带三千人马以勤王救驾的名义逃到了南京投奔建文帝。

四年后,眼见建文帝大势已去,谷王朱橞和纨绔子弟李景隆一起开门迎降,又成了拥立朱棣登基的功臣。

又过了十五年,朱橞被自己的同母哥哥蜀王告发谋反,被朱棣削爵为民,终生囚禁。谷王爵位也被废除。



最后是两个外孙女,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永嘉公主于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给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汝阳公主下嫁给了明朝开国将领谢彦的儿子谢达。她两人都很长寿,尤其是永嘉公主,一直活到了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才去世。她是当时代宗皇帝的曾祖姑母。

另外,代王朱桂也很长寿,他死于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享年73岁。

如果不考虑谷王那个作死奇葩,郭子兴的外孙和外孙女都是比较长寿的。


Mer86


老朱很黑的。

前期把郭子兴是自己的恩人,自然隐忍,况且郭子兴还把自己的义女嫁给了自己,肯定不会亏待自己,若不是郭子兴,朱元璋根本就难有这般成就;他对朱元璋可谓是有再造和救命的恩情。

但是后期的朱元璋可不这么想,郭子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年跟随自己作战,很早就阵亡了,最后就只剩下郭天叙和郭天爵两个孩子陪伴左右,在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为了夺得郭子兴所有兵力,竟然杀害了这两个儿子。

当时小明王被推举为共主,郭天叙成了新的元帅,朱元璋和郭天叙的舅舅担任左右副帅,所以说朱元璋的兵力不小,几乎能够和郭天叙抗衡了,可是朱元璋的野心不仅如此,他要郭子兴所有的兵力,而不是一半的兵力,为了达到目的,朱元璋使用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

合伙人就是陈野,他投靠了元朝,郭天叙和其舅舅就在陈野努力地窜到下,决定亲率大军进攻集庆。最后他们自然是落入朱元璋的圈套,被埋伏好的陈野给杀害了,就这样朱元璋得到了郭子兴所有的兵力,还有另外一个儿子郭天爵,虽说没有兵权。

可是朱元璋依然不想放过他,以造反罪名杀害了郭天爵,从此之后郭子兴的后人彻底没了,在建立了明朝后,朱元璋为了表示自己对郭子兴的尊重,不仅修建了祠堂,还前去祭拜,但是这一切又有何用呢?哪怕是想要报答曾经的恩人,连恩人的后人也全部被自己诛杀了。


风语者2号


元朝末年风起云涌,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但是此时的朱元璋尚在外地流浪,没有作为。

当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人起兵造反后,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在郭子兴等人的指挥下,起义军的地盘越来越大。也就是在郭子兴有起色之后,朱元璋才最终下定决心参加起义军,投靠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刚刚加入起义军时差点被误认为是元朝的奸细,幸好被郭子兴所阻拦,并被郭子兴留在身边成为郭子兴的护卫队。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朱元璋的命运开始有了转机。

虽然说郭子兴这个多疑易怒,在世期间与朱元璋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但是也正是因为郭子兴原因信任并且重用朱元璋,才使朱元璋最终成为起义军的领袖,并且建立后来的明朝。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郭子兴,便不会有后来的朱元璋。



但是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并没有善待他那幸存的几个儿子。

在郭子兴的几个儿子中,大儿子首先战死。老二因为能力不足又想挤兑朱元璋,最后中了朱元璋的借刀杀人之计,死于叛徒之手。郭子兴的小儿子则因为有职位却没有实权,对朱元璋不满,也被朱元璋杀掉。


也就是说,在郭子兴死后,老郭家没有一个儿子活下来。而老郭家断后的主要原因便在于朱元璋手段太狠。

当然,朱元璋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很有可能会被郭子兴的几个儿子扳倒。

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也就是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郭子兴为滁阳王,了却了郭子兴生前想自立为王的心愿。

权力斗争、政治斗争是险恶的。朱元璋虽然说继承了郭子兴的势力,但是也是凭借朱元璋自己的本事得到的。而郭子兴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尚存于世,朱元璋确实做的过分了一点。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朱元璋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白手起家的皇帝,他在元末混不下去了,才走上了造反这条路的,他最初去投奔的人就是郭子兴,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他对朱元璋的影响也非常大。

明太祖朱元璋

郭子兴和朱元璋完全是两类不同的人,郭子兴的家境非常富裕,还在没造反之前他就喜欢结交各路英雄,在公元1325年,郭子兴拉了一千多人的队伍造反了,这需要大笔的经费做支撑的。而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死的时候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为了求生朱元璋还去当过和尚。

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后,郭子兴还是比较赏识朱元璋的,他把自己的一个女儿,一个养女都全嫁给了朱元璋,郭子兴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他在关键的时刻很信赖朱元璋,但是也有意识的疏远朱元璋,还好朱元璋为人圆滑,总能妥善的应付郭子兴,郭子兴这个人气度不大,又在元末群雄混战中,不是很顺利最后抑郁而终。

郭子兴

如果说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关系还能用若即若离来形容,那么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后人就真是不太和睦了。郭子兴死后,小明王韩林儿势力最大,朱元璋等人都在他麾下,郭子兴有三个儿子,关于郭子兴长子的记载已经不可考证了,据说郭子兴的长子在战争中,随朱元璋一同出去打仗的时候战死了。

郭子兴的次子叫郭天叙,朱元璋在投奔了郭子兴之后,很快成为了郭子兴的得力干将,郭子兴在遇到重要抉择难以确定的时候,都是让朱元璋做自己的参谋,之后郭子兴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朱元璋,这让郭天叙产生了危机感,所以郭天叙一度想要除掉朱元璋,朱元璋在妻子马秀英的帮助下才逃脱一劫。在郭子兴死后,郭天叙担任都元帅,元军进攻集庆时,郭天叙被陈野出卖死在了集庆。

郭天叙

郭子兴的三子叫郭天爵,郭天叙在集庆遇害后,小明王韩林儿册封郭天爵为中书右丞,朱元璋是左副元帅,郭天爵的位置在朱元璋之下,郭天爵是郭子兴唯一的继承人,所以郭天爵的心里就不太平衡,想要设计除掉朱元璋,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但是事情败露后,反被朱元璋处死了。

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这个时候郭子兴的后人只有女儿和养女还活着,他的三个儿子早在大明建立之前死光了,更谈不上什么待遇了。

郭子兴的养女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大明王朝的奠基者-滁阳王郭子兴

要说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对他有所帮助的人有很多,但是元末红巾军的首领郭子兴,绝对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人。

在朱元璋历经漂泊,又一次回到皇觉寺准备继续当和尚这个伟大事业的时候,幼时的伙伴汤和的一封信,改变了朱元璋的一生。信中提到汤和现在参加了起义军,并且在军中混得不错,已经是一个千户,诚邀朱元璋一起共事。而汤和所在的军队首领,正是郭子兴。

朱元璋达到军队后,差点被当做奸细杀掉,幸得郭子兴救下,看这个和尚身材魁梧,目光有神,便收下当了个亲兵。之后,朱元璋身先士卒,无论是外出打仗,还是内部人事关系,搞得相当不错,加上朱元璋略通文墨,很快郭子兴便升他当了秦兵队长。这之后更是兢兢业业,在郭子兴的红巾军中,功劳颇多,威望极高。

这个时候,郭子兴惯用的一招就来了,为了拉拢这个能干的朱元璋,便收朱元璋为义子,其实这个义子,估计在郭子兴那里有很多,平时施以小恩小惠,关键时刻是用来顶雷的,所以,收朱元璋为义子,并不见得就是对他有多亲近,只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方式而已。

之后,随着朱元璋越来越重要,就把故友的女儿马姑娘许配给朱元璋,这马姑娘的父亲是郭子兴以前的老朋友,战死后,将女儿托付给郭子兴,郭子兴便让马姑娘在夫人身边当个丫鬟使唤,看朱元璋也算是青年才俊,便成人之美,撮合了这段姻缘。

朱元璋之后的经历,在郭子兴的基础下,一路艰辛困苦,历经险阻,最终打下了天下,成为一代开国皇帝,而马姑娘,就是我们熟悉的马皇后。而郭子兴以及他的后人,结局如何呢?

郭子兴

在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时,郭子兴已经是一方小诸侯,手下掌握着数万军队,当时正逢元末,各路势力云集,郭子兴只是其中小小的一支,而郭老板本人也没有多大的志向,心想着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军队就可以了。他本人也是一个侠义之人,只是这个侠义之人心胸过于狭窄,且易怒多疑,这在对朱元璋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郭子兴在被孙德崖绑架后,被朱元璋以交换人质的方式,给换了回来,本想对孙德崖报仇,奈何实力不足,最终抑郁而终。

洪武3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给他建庙,派他曾经的邻居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这郭子兴,也算是死后得到了殊荣。

郭子兴的后人

郭子兴共育有三男一女,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只有二子、三子和女儿,长子在早年间一次作战中,战死在沙场,名字已经无从考证,倒是二子与三子,对朱元璋的影响颇大。

二子郭天叙,在郭子兴死后,军队的指挥权归他。并且当时红巾军所奉的韩宋政权,在郭子兴死后,册封郭天叙为军队元帅,张天佑(郭子兴妻弟)为副元帅,而功劳显著的朱元璋为左幅元帅。要知道,如果不是朱元璋舍命把郭子兴救了回来,可能这个军队就散了。况且当时军队里面,朱元璋其实就是除郭子兴之外的第一负责人。这下就让朱元璋与郭天舒的矛盾更为激化。

于是,朱元璋就开始采取行动,当时红巾军正在攻打集庆(南京),由于元军众多,首攻失利,于是就改变策略,开始将集庆周围的城镇逐步打下,郭天叙为向朱元璋立威,冲在最前面,从而吸引了大量元军的火力。这个时候,一个叛徒的出现,加速了郭天叙的死亡。这个叛徒叫做陈埜先,此人原是元军部下,先是投奔朱元璋,后又投奔郭天叙,做了个三面间谍。他先是诓骗朱元璋,说自己已经将元军的首领引到了城外,请朱元璋前去捉拿,朱元璋哪里会上当。找了个借口没去。之后此人见朱元璋不上当就找郭天叙,同样的理由,郭天叙上当了,兴高采烈的前去捉拿,却被人包了饺子,到地方就被杀掉。

这样,朱元璋借他人之手,消灭掉了自己最大的一个敌人,从而为自己的大业,去掉了一个障碍。

三子郭天爵,在二哥郭天叙死后,郭天爵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中书右丞,而朱元璋,当时是平章政事。地位不相上下,而这个郭天爵,对于当时的情形很是不满意。当然,换谁也不会满意,原本这个朱元璋只是自己父亲手下的一个将领,现在倒好,和自己平起平坐,这谁能心平气和。在他看来,这些权势和地位,都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既然被朱元璋拿走,就要想办法拿回来。

在郭天爵还没有动手之前,朱元璋出手了。《明史》中记载“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也就是说,不管什么原因吧,公开承认了郭天爵是朱元璋杀死的。

郭子兴的儿子们至此,全军覆没。而仅有的一个女儿,却是不同的结局。郭子兴的女儿受到了朱元璋的善待。朱元璋为了照顾好自己这位干妹妹,直接把郭氏纳入自己的后宫,封为郭惠妃,她为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封为蜀、谷、代三王。

无论怎样,朱元璋是在郭子兴的基础上才发扬光大,建立明朝政权的,所以说,郭子兴是朱元璋以及明朝的奠基人一点都不为过。


史晓生


郭子兴没有朱氏家族能生,他的后代不多,两只手都数的过来。

他的后代组成,首先是3个儿子。

长子无名待考,《明史·郭子兴传》引述为“子兴三子,长子前战死”,不过这倒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怎么会连名字都没有记录下来。

我想郭子兴的这个大儿子应该是他还没有发迹之前就已经在起义中战死了,史学家大概偷了一个懒,也就没有去考证他的大儿子叫什么名字,大概是对郭子兴不够重视。

他的二儿子叫郭天叙。

太祖渡江,天叙、天祐引兵攻集庆,陈野先叛,俱被杀。

郭子兴病逝后,小明王韩林儿就收编了他的部队,把郭天叙任命为都元帅,把郭子兴的妻弟张天佑封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后来朱元璋渡过长江攻打采石,郭天叙和张天佑去攻打集庆的时候,这两人遭到叛徒陈埜的背叛,两人双双死在战事中。

太祖渡江,天叙、天祐引兵攻集庆,陈野先叛,俱被杀

郭子兴的第三个儿子郭天爵。

郭天叙死了以后,集庆被朱元璋攻破,韩林儿于是把郭天爵册封为中书右丞,把朱元璋册封为平章政事,在级别上这个郭天爵要低朱元璋一级。

这就引发了郭天爵的不满,因此想把朱元璋手中的权力夺过来,他认为自己是郭子兴的儿子,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结果当然就是被朱元璋给砍了。

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子兴后遂绝。

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因为传宗接代主要是男性的任务,所以郭子兴的三个儿子都死了以后,《明史》就说他“后遂绝”,其实郭子兴还有一个女儿郭氏嫁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的正室马皇后是郭子兴的养女,这个郭氏是郭子兴的亲生女儿,后来被朱元璋封为惠妃,为朱元璋生下了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所以从血缘关系上来看,郭子兴并没有绝后,相反按照明朝皇子们没事就生孩子的生活来看,郭子兴的子孙们还是挺多的。

郭子兴虽然死了,但朱元璋对他死后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不仅把他追封为滁阳王,还给他建庙竖碑,刻传祭祀,还找了一个家庭专门给他看墓,也算不枉来这人间一趟了。

洪武三年追封子兴为滁阳王,诏有司建庙,用中牢祀,复其邻宥氏,世世守王墓。十六年,太祖手书子兴事迹,命太常丞张来仪文其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