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孩子下晚自习玩手机玩到深夜,现在开始对父母大呼小叫的谁说都不管用,该怎么办?

风涅重生


在该立规矩的时候没立规矩,在该定边界的时候没定边界,青春期集中爆发“恶习”是免不了的。

您要是问我,现在立规矩、定边界能行吗?用对策略、用对方法才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的精神世界是这样子的:

  • 幼年阶段敞开了任人描画。
  • 童年阶段任人踩踏,心里却暗戳戳萌生各种种子(念头和想法)。
  • 青少年阶段受欲求驱使“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您现在感觉到①孩子已经15岁了②下晚自习玩手机到深夜③回应父母管教,态度不好(大呼小叫)④谁说都不听

唠叨、说教、打骂三种方式是传统家长管教孩子的优选“三板斧”,类似于隋唐演义里程咬金战场上的活命必杀技,说管用也管用,对手弱,程咬金胜;对手强,程咬金只能使出最后一招→打不过赶紧跑。当然家长没地儿跑,“三板斧”用尽了只能受着。

我给您比划比划“新三板斧”。

回归角色,把自己本分做好。父母的社会角色是各自的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先是夫妻,后是父母,孩子之所以没大没小不懂尊重,是因为家庭成员定位不明确。

反省自己言行,不给孩子提任何要求,家长规律作息、生活工作,不迁就孩子,不溺爱孩子,不包办代替孩子应做之事。比如吃饭不等,饭凉不热,学习不催。家长要有底气坚持做对的事,给孩子反思自醒的机会。

这个时间短不了,熬得住,就赢了,耐不住必输无疑,神仙也救不了。

管住指责孩子的行为和抱怨孩子的语言,对优点及时表扬,对不足之处点到为止。激发孩子内心仍然存在的责任感、上进心、爱心。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更不是“惯”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身体上吃饱穿暖,精神上同样需要“吃饱穿暖”,手机游戏类似于精神鸦片,为了享受快感孩子才沉浸其中,一下子“断舍离”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抽丝剥茧的方式一点一点用良性的习惯取代不良习惯,家长得多点“温和坚持”正面言行的耐心和勇气。

最好的教育是唤醒,最快的成长是自燃。我是[阿娥你好],一个传播能量、乐于分享的妈妈,[关注]我的原创内容,和孩子一起进步,见证彼此的成长。


阿娥你好


我的孩子也是15岁刚刚初中毕业,因为考上市重点高中要求奖励,就是在暑假的这段时间里给他手机,条件讲好了可是手机一到他手里所有讲好的要求都没用了,说好晚上十点过交手机不交了,说好的学习计划也没有用了,书不看字也不练,家务也不做了成天抱着手机不离手,眼看不到十天就要开学还是不肯放下手机,前两天连哄带骗终于答应23号交手机,临了又变卦了,说手机不会交放他那里他要听歌,说好吃过午饭交,可是吃过午饭仍然玩不愿意交也不愿意学习,最后我也欺骗他说我要用一下他的手机他信了,我终于成功缴获并告诉他不会再给他,他说我说话不算话我告诉他跟他学的。要想毁掉孩子最好的工具就是给他一部手机一点都不假,自从给他手机后我发现原本孝顺懂事的孩子不见了,活脱脱的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得让我都不认识了。趁开学之际缴获手机在高中毕业前坚决拒绝再给他手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知足常乐666666888888


早上,儿子和她妈妈吵了一架。她妈说他磨唧唧的上学快迟到了。他就不愿意了,嫌弃他妈整天啰里啰嗦。青春期的孩子真的不好管。

其实,我们都说管孩子,可是这个年纪的孩子不服管。你越说,他越无所谓。惹毛的时候,你冲他叫,他比你声音还大。这段时间,我一有时间就陪他。总体来说,对于我这个爹,他还认。说话还比较客气。

我觉得,孩子叛逆期体内荷尔蒙分泌旺盛,整天又在学习中度过,有点烦躁是正常的。这个阶段家长就要细心了,触碰底线的事,明确告诉他,不可能。有些生活上的小细节,其实我觉得可以让他自己管理自己。孩子不能靠管长大,他自己也有主张。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让他学者管理自己。你发飙非要和他论个是非曲折,他心里面有没有当回事?即使他错了,你和他非要说明白道理,他反而认为你态度不好,什么事情都唧唧歪歪。孩子大了,有些事情一两句点明态度就够了。

我朋友家儿子,现在上大学了。初中的时候也和她妈妈顶着干,他妈妈经常被气的半死,觉得这孩子白养了。现在好多了

,知道关心妈妈,知道疼人了,也愿意和家人沟通聊天了。他们聊到那时候的事情,孩子还向妈妈道歉,说那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听妈妈啰嗦就想气气她,妈妈生气越狠他越高兴。这可能就是叫叛逆吧。

当发现家里的乖宝宝不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夫妻间也得互相谦让。爱吵架的夫妻,特别当着孩子面吵。时间久了,这个孩子通常很难管,一不小心就走上歪路。这个时候,夫妻要相濡以沫,言语间要给孩子正能量的东西。除此之外,孩子情绪好的时候要多沟通,多讲道理。心平气和的和他聊他还会听,命令说教的口吻,通常他们只当做五谷杂粮之气放了。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强,从小就没有吃过苦。我们那个年代,有脾气架不住父亲的巴掌。跟妈妈还敢顶顶,跟父亲是不敢的。新时代的青春少年,打不得,骂不得。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讲方法,讲战术,帮孩子顺利怼过青春期。

青春年华易逝,不疯狂不青春。做爹娘的,注意言行,好好引导。


征人路长


双休日给他手机,还要限制他玩手机的时间,其它时间都不要给他手机,我家一直都是这样,孩子从小就要管,让他养成习惯,像你家十五岁,现在管有点难度,好好跟他沟通,让他主动把手机交给你,到休息天你也主动把手机交给他,我家老大上高二的时候就主动交给我(高二之前她住校)今年下半学期上大二,老二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现在(马上要上初一),孩子越小越好管。


玲子138400883


很同情这位家长的遭遇。不可否认,网络游戏毒害很多青少年已经是普遍现象,决不是个例。



早在2018年6月18日,游戏成瘾就被世卫组织(WHO)列为精神疾病。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

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

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WHO称,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也表明,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孩子15岁,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又遇到游戏成瘾的问题,解决起来真是难上加难。

硬碰硬的方法肯定不可行,只能引起亲子关系不断恶化。

协商解决也许能管上几天,但孩子游戏瘾一上来非常容易失控,常常说话不算数。

腾讯未成年人客服的游戏监管形同虚设,孩子总有办法逃脱监管。

心理咨询解决成效缓慢,而且孩子不愿意接受咨询。

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力量帮助孩子,如果成瘾严重,也不会起效果。



深挖成瘾原因,基本上有以下原因。

1、家庭教育问题

对孩子溺爱、严苛都容易造成孩子游戏成瘾。

2、学校的原因

受同年龄孩子影响,自控力差的孩子禁不住玩游戏的诱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3、应试教育

小升初、中考及高考的压力,一分一操场,题海战术、让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热高压学习生活中,心理健康不被关注,有的出现厌学现象,选择逃避现实,在游戏世界里寻找成就感。

4、社会大环境

网络时代提供便利生活,同时给很多青少年带来灾难性毁灭,一些游戏开发商得不到应有的监管,开发的游戏篡改历史、充斥着暴力和色情,毒害青少年。

要想改变游戏成瘾的孩子,家长需要改变强硬态度。对孩子的学习预期也要降低,因为压力越大,孩子越容易逃避现实,出现抑郁或躁郁情绪。

只有改善亲子关系,才有希望把孩子从深渊里拉出来。但孩子什么时候能走出来,或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家长应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假期尽可能带他们出去旅行;带孩子去孤儿院或贫困山区受受教育也很好。

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该坚持原则,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掌握。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祝题主的孩子早日从游戏世界走出来,回归正常生活和学习。希望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游戏成瘾的孩子,也希望国家早日对游戏开发商和游戏平台实施监管,绝不允许他们肆意坑害青少年。


京芮儿


孩子已经15岁了,这个问题办起来还真是有不少难度。

不少家庭对于孩子玩手机并不太介意,直到发现孩子彻底变了才发慌,还真是太晚了。你的孩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手机上除了游戏,还有电影,戏曲,歌曲以及各类直播,聊天工具,趣味图片,各类新闻……,对于15岁的孩子来说,这些东西远比听课做作业有趣得多,只要孩子有一部手机在手,你想让他好好学习,还真是一厢情愿的事。

如果你的孩子抗挫力较强,家长的话对孩子有一定震慑作用,还真得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把手机收回来,即使他有一些儿反对的表示也不要去在乎,使其逐步回归正常。

如果你的孩子自幼是捧大的。情格脆弱又以自己为中心,大人的话根本不听,这麻烦就大多了。

对这样的孩子不能来硬的,以免发生意外。单靠讲道理几乎无效,因为你讲的道理他几乎都懂,只是不想按理去做罢了。

这里首先要做的,是家长要耐着性子,在网上找一些有关手机对青少年产生危害的文章,和颜悦色地与他一起看,争取由此产生共鸣,让孩子放下或交出手机。

如果不行就想办法找借口拆除家庭网络设备诸如路由器网线之类,使其无网可上。

家长需转变态度,对其冷落一段时间,并减少供给,使其无钱交话费。不再捧他。比如他晚上睡得晚,必然早上起不来,但家长须按时叫他起床,若起不来,吃饭不等,且收拾干净让他挨饿。多指使其做家务,不听话就加大泠落程度,让他产生生存危机感。

待其态度有所转变,直至交出手机,再慢慢缓和与其关系,回归常态。

要做好这件事,一是心要狠,态度要坚决。要认识到不戒除手机瘾孩子就废了。二是要有足够耐心,不可期望一蹴而就。三是要管控好情绪,乱发脾气与事无补。四是要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协助或许会容易些。

我是天凉好个秋A,关注我,分享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诚邀朋友评论、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


天凉好个秋A


谈到孩子,家长习惯性地用到的一个高频字“管”,着实令人思考!

就题主所说现象,其实在现在现实生活中,很是不少,很多家长深感无奈!并且一直抱怨孩子不听话、叛逆、不懂事,这种想法一点用处都没有。

古语有一句说:穷极思变,变则通。

是到了家长“思变”的时刻了!



怎么变?

很多家长在此时急于找方法,其实方法有很多,此时关键的还不是方法,而是家长的心思是否通了?

我自己小孩曾一度因为吃饭,和家人闹到关系紧张,老人还因此大发脾气,可一点好作用都没有,反而让关系更紧张。

其实,哪里是孩子和吃有什么仇恨,也不是孩子和家长对着干,而是孩子的年龄大了,有了自己审美的追求,有了自己更为健康的饮食观念,但是家庭一直以来的饮食观念是和她的饮食认识不一致的,可是对于每餐饭她又无法把控,家人又不把她的饮食要求当回儿事,她就有了一种被忽视被压制的感觉,这种负面情绪长时间的积压,引起了家庭关系的紧张。

在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我认真梳理自己的思想,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去看问题,对自己不懂的事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请教、学习,向专业人士、向年轻人去学习,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的意识也逐渐地和孩子取得了很多的一致性,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她不仅看到了我的态度,也逐渐地认同了我们的相处要求同存异,得到了认可和理解,人的情绪就会自然渐渐恢复平和,关系也自然逐渐缓和。关系的缓和,也就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父母也就有更多的影响孩子机会。

尽管题主的孩子是深夜玩手机,还对父母大呼小叫,这看似孩子很任性,可我想这不仅仅是孩子个人的问题,家长如果不先反思自己的言行,而是一味地想让孩子放下手机、对家长顺从,则是不可能的。

反思:

孩子下晚自习是为什么玩手机?

孩子对自己大呼小叫之前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



我都能想出来家长会怎么回答这两个问题,其实任何的回答都没有对错,只是家长的回答一定要是经过认真了解和思考之后的回答,才更能代表孩子的意识和思想。

很多家长看孩子玩手机,其实只是看到孩子拿着手机,但孩子用手机在干什么,家长并不一定清楚。就我自己孩子而言,每每看她使用手机,最初也有一种想干涉的焦虑,通过融合关系,对她更多的理解,加深了彼此的信任,对她的手机使用的焦虑基本不存在了,因为我知道她已经把手机做成了一个生活学习的工具。

这个过程真是需要家长竭尽心思。李玫瑾老师曾说过一个案例:

一个十五岁的男孩子迷恋手机,爸爸是警察,以前平时没时间陪孩子,父子关系很紧张。在李老师的指点下,这位爸爸向领导要求,这段时间需要多陪儿子,不能老加班了。周末,爸爸把儿子当成朋友时的约着去打球,父子俩全情投入,爸爸有意识地肯定了儿子的成长,经过几周的一起运动和交流,父子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变,儿子的情绪也随之改变,对手机的态度也随之有了一定的改变。

听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过我知道不是所有的爸爸都能做到,不过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招儿,只要家长是用心去做,先不必想会不会有效果,做了不一定有明显效果,毕竟有很多条件的限制,但不做一定不会有好效果。


快乐庭院


这……就是腾讯暴力网游的诱化结果,这……就是网游毒品魔力,网游扭曲少年的精神日夜与空虚为伴,脱离现实,封闭自我,树亲人为敌,不要前途,甚至生命,不问世事 ,表现为自私,任性,放纵,狂妄,懒惰,发展最后打骂父母及亲人,然而对生活无能,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网游上,直到无知地死去,多可怕,可恨的网游!我的孩子也这样,很多孩子都这样,很多家庭将毁灭于网游,网游胜于邪教!网游不费吹飞之力专杀童男童女,利用孩子无知,好玩,鉆了空子,从而杀伤中国无数家庭,危害国家安全!网游的设计目的就是要人沉迷以达到要命!


做好自己283761916


玩手机已经不是个例了,而是普遍存在的。这个问题的确是越早管越好。15岁的年级已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真的不好管,说轻了无关痛痒,说重了,和你对抗。你来武力,人家也不怕你,把门一甩,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夜不归,着急的还是家长……

个人认为,玩手机还是宜疏不宜堵。媒体上多少报道,因为孩子玩手机,家长一怒之下,摔手机孩子跳楼身亡的案例。我觉得,孩子们玩手机肯定都有原因的,把心静下来,别那么激动,一看孩子玩手机,就觉得跟天塌下来一样。平心静气的和孩子聊一聊,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对症下药,效果才会好。看过一篇报道,也是孩子玩手机成瘾,那个妈妈是陪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引导孩子,让孩子正确处理手机和学习的关系。

多和孩子交流一下,孩子们还是讲道理的,祝孩子早日回归正常作息!


凉凉LQS


和他一起玩,先顺再想办法引导,记住,可不能管,需要智取

还有家长记得不要看手机了,家里跳起来、唱起来、玩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