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主見又愛管手管腳的父母,培養不出有主見的孩子,有道理嗎?

農在天涯


就我自身的經歷覺得非常有道理,沒有主見又愛管手管腳的父母,是培養不出有主見的孩子。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以前最常對倆孩子說的就是

“你倆多吃點,不然等下會餓的。”

“天冷,多穿點,不然等下感冒又要打針吃藥了。”

“你倆做的什麼,還是我幹吧”

“這樣做不可以,你們得……”

“你們倆看書沒?作業寫沒?就知道玩。”

我女兒在與弟弟討論問題時,她總是不敢堅持自己的觀點,有時明明覺得自己是正確的,也常常懷疑自己的答案或觀點,總覺得弟弟學習成績好,弟弟的做法或想法應該是對的。\u000b 慢慢的我發現這樣下去不好,特別是我女兒學習中,越來越不願動腦,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對,自己想不出來。我反覆想為什麼這樣,明明兩個孩子一起,為什麼一個學習成績好,一個學不好。

我想我天天跟他們後問他們餓不餓,冷不冷,難道他們不知道冷餓嗎?同樣,我每天督促他倆學習,他倆就是不會自己督促自己學習了,特別是我女兒,學習過程中做不來就問弟弟,反正弟弟會做,她想的不一定是正確的,慢慢的我女兒學習自然而然少了自主性。

以前他倆做什麼都要先問我,什麼事情都得我點頭才可以去做,我發現這樣並不好,倆人雖然看起特別聽話,但是也少了獨立性,做什麼都喜歡問人,從來都不喜歡自己動腦,還說這樣就不會讓媽媽生氣,他們也少捱罵。

我知道自己做法不對後,慢慢引導他倆自己做主,打比方,放學後,他們想先玩一會再寫作業,換成以前我必須讓他們先寫作業,現在我把問題丟給他們,作業要寫多長時間?能保證寫沒嗎?休息多久?\u000b  有時自己換立場想,他們上學學習有點累,適當玩一下休息一下,有何不可,帶著受壓制的不良情緒去完成的作業,寫的作業會完成的很好嗎?\u000b  現在我經常積極地鼓勵他倆自己做決定,慢慢發現他倆孩子思維越來越活躍,在生活中、學習過程中也慢慢學會了獨立思考。\u000b  那麼家長要怎樣幫助自己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呢?\u000b  1、學習准許孩子做決定。

例如讓孩子安排自己假期的學習和娛樂活動,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能接受孩子的意見,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u000b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選擇課外興趣班,和孩子,起分析其優劣,最後選擇應當尊重孩於本人的決定。\u000b  2、孩子的決定錯誤不要急於反對

如果孩子的決定有可能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反正,要保持足夠冷靜慢慢同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看法,指出自己的意見和孩子的不足。\u000b  3、幫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們年齡小,道德觀念尚未形成,判斷是非標準還很模糊,他們都是按自己喜愛和厭惡的情緒來判斷人物和事物。孩子模仿能力強,控制能力差,難免會有些不當的言行。對此,我們家長既不能忽視也不可懲罰。要有耐心地正面引導,糾正,從而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品質。\u000b  孩子沒什麼主見,家長也不必著急,只要有耐心地採取一些恰當方法,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媽媽們多給孩子講:“哦!媽媽也拿不定主意,你可告訴媽媽怎麼做嗎?”“媽媽也挺為難的,你先告訴媽媽你想怎麼做好嗎?”



小舅媽育兒


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這要看孩子自身的性格和後天的感染,比如我家二丫頭,從小就是有主見的孩子,長大了還是有主意,無論做什麼都是她自己做決定,從4、5歲就自己梳頭髮,自己洗頭,洗澡,我就感覺太小了,而且還洗不乾淨,就幫她洗,可是她不讓,只要把水給她弄好,什麼都不用管了


若夢聆聽


人的性格在孃胎裡已經註定了,不反抗不代表接受。也許是還沒有真正的成長,認為父母說的做的都是對的。如果一個成年人還被父母管手管腳,儘管自己不願意還不敢反抗,我認為是懦弱的表現

哈哈,有點跑題了,父母只是生養你的人,性格和脾氣每個人都不一樣的!這不是管教就能培養出來的,千人千種吧


界線等地


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也不是絕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對象,家長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再影響著孩子,所以我們經常會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給予孩子約束過多,從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和阻礙孩子思維的發散和主管意識的判斷,同時會影響到孩子對於是非曲直等行為和結果的判斷!但是也會有個體出現,比如有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強,或者自我認知意識及評判意識很強,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反而會“越挫越勇”,因為作為教育對象來說,是有個體差異的。


幼教男人陽陽老師


沒有主見又愛管手管腳的父母,培養不出有主見的孩子,有道理嗎?

有道理。

什麼樣的父母,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千真萬確。

父母都沒主見,而且還愛管手管腳,孩子怎麼可能有主見?

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從小培養出來的。

沒有主見的父母,培養不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沒有獨立思考能力,自然就不會有主見。

以上解答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探討。


煙花燙


有道理。

一個人如果沒有主見,就會人云亦云,盲目從眾,隨波逐流。做任何事都不會有什麼獨到之處,不會有任何建樹,更不要說卓越優秀了。做人做事沒主見,會使自己越發得平凡、普通,甚至是卑微、平庸,也不可能成為孩子的精神榜樣和人生楷模。

作為沒有主見的父母,要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行為橫加干涉,管手管腳,讓孩子無所適從,做事放不開手腳,缺乏獨立意識和獨創的精神。不會創造,只會模仿,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久而久之會畏首畏尾,成為一個沒有個性,沒有主見,沒有出息的人。

孩子沒有出息,恐怕是為人父母最不想看到的結果。所以為人父母如果沒有主見,請放手。只要孩子不違法亂紀,就放手讓孩子去闖、去歷練。也許能鍛煉出孩子敢拼、勇毅的性格,對孩子今後的人生大有好處。





教壇一叟


題主說的問題好矛盾啊!一般來說父母要是沒有主見是不會對自己的孩子管手管腳的,那種掌控型的父母本身是非常有主見的,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子女的生活,有的甚至孩子穿什麼衣服都要管。

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有兩種類型:一種特別沒有主見,什麼事情都無所謂;另一種特別有主見,離開父母的掌控後,喜歡去掌控別人,容不得別人的半點意見。

沒有主見的父母,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某件事情該如何去做,又怎麼去管自己的孩子呢?在家庭教育種,父母用成人的視角去觀察和感受孩子的行為,通常都會覺得很幼稚,這時很多父母都會親不自禁的指手畫腳,去幹涉或者指正孩子的行為。這種行為只會扼殺孩子的主動性,自理能力差,什麼事情都要等著安排才會去做,其中就包括廣大家長最為頭疼的寫作業。

掌控型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大多都沒有主見,越早放手的家長,孩子越有主見。


homework


我覺得很有道理!

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如果這時候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已經有自己的主意而還在替孩子做決定,或者父母要強勢的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主意和決定而聽從自己的,久而久之,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一是孩子習慣了父母替自己做決定,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就產生了依賴的思想,不願意自己去拿主意而是等著父母替自己拿主意,時間久了,就像長不大的媽寶男一樣,永遠需要依賴自己的父母。

二是如果父母總是替孩子做決定,那時間長了,自然會影響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的主觀判斷能力,這時候他們往往猶豫不決,搖擺不定,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該怎麼辦,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父母!

但是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總有一天要自己去面對人生,那這種時候如果脫離了父母,他們該如何去面對呢?所以,父母要在可以放手的時候,儘早的放手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nancy1005


是的!

如果僅僅是父母沒有主見,但不限制孩子,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孩子一般比較有主見,但是缺乏正確的引導。

如果父母沒主見還喜歡各種事情干涉,孩子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缺乏自信,膽小怯懦;

2.不知道怎麼選擇,做事情優柔寡斷,畏首畏尾;

3.青春期叛逆的幾率特別大。


兔媽聊天室


答:我覺得這並非完全有道理。雖然父母沒有主見,也是有著對子女無可辯駁的監護管理權責。雖然父母有著這種監護管理責任,但也並不是說父母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問。也不是沒有主見卻又愛管手管腳的父母,就一定培養不出有主見的孩子。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一、一個人的主見,就是對一件或多件事物的看法。而對這個看法的堅持程度,就影響著一個人的主見。

人是思維層次千差萬別的動物,但所有這些思維或思想,反映到語言上就是自己的看法,然後再對這些看法加以佐證,就是找到論據和論證能夠證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的正確性,然後被人們所接納,那麼這種看法或觀點,才被人們認為是主見,而如果證明是錯誤而又不及時糾正則被認為是固執。從題主的問題中可以看出,如果父母本身沒有什麼主見,但又因自己的職責所繫,對子女不得不進行教育引導,那麼我感覺這也是應該的。比如:安全方面、衛生方面、飲食方面,這就是一些關愛,怎麼就不能善意地提醒或管教呢?再比如:思想品德方面、學習方面、尊重老師方面,這些也完全可以教育引導的。至於說主見方面,家長也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科學的辯論,誰正確就聽誰的,相反這正好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辯能力。最為重要的是,孩子的思想觀點或主見,也並非完全是由家庭教育一個方面影響而致。這正是:觀點主見來源多,家庭教育有一說。監護職責父母重,不可厭煩嫌囉嗦。

二、一個人的培養,就是用一種或多種手段的綜合,而對這個培養的綜合結果,就影響著一個人的素養。

有人說,一個人的素養、能力或前程,都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或一個社會甚至一個國家的濃縮培養的結果,這是有道理的。的確,一個人的培養正是各種綜合手段或多種資源的作用。當然,即便同等資源、同等條件下,也有其自身智能的不同而導致的不同結果。以前,我曾撰文對學生的培養,是要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發力作用的。無可置疑,好的家庭教育對學生肯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一個人的綜合素養和能力,還是有著其深厚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子。正如題主所說的主見這一重要品質的培養問題,我想如果父母這方面弱些的話,那麼學生就可以多方面地或有意識地增加一些學校或社會培養,但也不至於對父母的培養增加逆反,相反還要感恩父母的培養,因為子女本身還有個自我篩選的過程。這正是:

培養手段多樣化,綜合鍛鍊定不差。堅持主見要科學,手握真理闖天涯。

三、一個人的成功,就是借一事或多宗機緣的催化,而對這個成功的綜合促動,就影響著一個人的未來。

對於事物一系列或不間斷甚至大多數正確的看法,一定程度上會對自己的成功加碼。是這樣的,對事物正確的看法,往往對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除了對事物正確的認知外,還有機遇、機緣、人際、單位、就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一個人的觀點也會受著諸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任何對事物真正正確的看法,並不是一蹴而就,而一個實踐、認知、再實踐、再認知的過程,然後再綜合催化、能動發揮、符合本真、科學推論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是對一個人未來的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過程。這正是:

人人渴望都成功,科學規律握手中。前途光明路曲折,任爾東西南北風。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學者、朋友們批評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