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家提议不要看畅销书,要看源头上的书!那什么书是畅销书,哪些书是源头上的书?

常路明作家的文学世界


看书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文化底蕴而订!什么专家!砖家!教授及叫兽都所谓。只要我愿意,从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阅读快感。想看啥书咱买啥书。何必呢?


沈铜匠


不要看畅销书,要看源头上的书!”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那道理在哪儿呢?


(1)

  • 我们可以想见畅销书,一定是文辞相对浅显的、易读的、篇幅短的,类似于鸡汤和快餐。

  • 而源头的书,无疑是指那些畅销书所摘抄、汇编、洗稿的母本,是那些蕴含着原汁原味知识的经典书籍。

  • 当然,前者的优点还有便宜、轻薄易携、装帧漂亮;后者则昂贵、厚重、装帧古板。

  • 例如,台湾好几个法师,都曾写过上百种关于佛学知识的书籍,由于他们名气特别大,以至他们的著作也十分畅销。但是在佛学界这几位法师的著作并不受待见,不仅因为他的说教浅显,还因为他的许多佛学观念并不纯正。


(2)

  • 那么,作为一个想了解佛学知识的读者,为什么不读佛的源头著作-佛经呢?

  • 因为我们通常会有一个习得的概念,和尚就是佛经的诠释者,而我们自己是无法读懂佛经的。其实我们错了,佛经并不难以读懂,相反佛经甚至更容易读懂,因为佛经的所有论述会紧紧围绕他要表达的主题。而许多解释佛学的畅销书为填满字数,云山雾罩胡扯扒拉,反而让人读完以后不知所云。




(3)

  • 类似的还有所谓成功学,厚黑学,人际关系学等等各种畅销书充斥图书市场,我觉得还是不读也罢。如果自己觉得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修养,那就应该选择源头经典书籍,譬如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等。




只有阅读正宗的、系统的、科学的经典知识,才能使自己读了之后有所收获又不走弯路。

闻道深般若


别听这些专家胡说八道。很多人就是为了标新立异来显示不同,不顾误人子弟。

第一,畅销书不一定不是好书

畅销书和好书并不冲突。如果稍微有点文学发展历程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四大名著、金庸小说、张恨水、张爱玲等人的作品都是畅销书,但并不妨碍它们是如今的经典作品。

《哈利波特》是不是精彩的故事?丹布朗的作品是不是绝对的畅销?这些书不好吗?很值得一读。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们在其他时代也能和读者产生共鸣。就像我们读鲁迅感觉深刻、读老舍感觉亲切是一样的。不能在其产生的时代畅销,说明并不能被当时所认可。那这些作品就很难成为后世的经典。

毕竟不能被其所处时代认可的作品,凭什么来反映、代表它们所处的时代呢?

第二,源头上的书,不建议直接阅读

很多人认为,想要了解《周易》就要去读原文,想要了解《道德经》、《论语》也要去看原文。如果这么做了,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看不看得懂。如果看不懂,除了浪费时间没有任何用处。莫不如去找几本简单介绍这类书的作品,或者找一些名家对这些作品的解读,这样对自己的收获会更大一点。

比如说想了解三国的历史,直接去读《三国志》可能会让人感觉有点困难,一来并不好懂,而来篇幅很大。那可以先去看看易中天的《品三国》一类的书,对这段历史有一个简单了解,搭建起来一个框架,再去阅读正史,除了更容易吸收之外,还会有更多的感悟。

如果想要了解古代文学,直接去读作品可能因为篇目庞杂,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那就先去找本文学史来读,形成一种完整的概念,再用原作品去填充。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第三,为什么有些专家总会去瞎说

因为通过几十年实践流传下来的正确读书方法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如果想要显得自己有更高深的学问,自然要去标新立异。

看看这些专家总是鼓吹要去从元典读起,从源头读起。但他们的读书方法肯定不是这种。元典重要,源头也重要,但是要考虑实际的可行性。

有些专家总是打着“经典”的幌子,宣传“经典原文”的重要,但并不去考虑是否容易读者理解与接受。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专家”宣传的东西确实有道理,经典原文确实很重要,也应该读,这就是被误导的原因。

源头上的书,不仅仅是翻过一遍,而是融会贯通,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的思考,这才是读书的目的。

先了解才能理解,还不会走就鼓励跑,这就是那些专家对普通读者的误导。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比方说,《XX解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运用XXX》,…,这些都可算作畅销书,但是《孙子兵法》的原本,就是源头上的书。

这种例子很多,《XX品儒学》、《某某读论语》之类,往往都是大白话,写成小说体故事体,让许多懒得动脑筋的人能看进去。

这种畅销书,虽然比较易懂,但是却属于二手思想,加入了许多作者个人臆想的成份,很容易偏离原著的轨道。

这事现在很普遍,毕竟《易经》《尚书》《论语》《孙子兵法》《史记》等等经典相对而言实在枯燥无味,能看进去的人不多,因此大多数人宁愿去读些简单的二手思想。

比如《红楼梦》,部头太大,好多人根本看不进去,但若是有人弄个《红楼梦故事会》出来,那去看的人就多上十倍百倍。

若论价值,当然是那些伟大人物写的原著好了,现代人二次加工的二手思想,易偏离原义不说,有时还会带歪了节奏。

所以说,读书要求甚解,要去读源头的书。

比如你想了解儒家,就要去读源头上的儒家经典,而不要去读今人加工的二手儒家思想。

大约就是这个意思了。


江左在线


其实,这个说法对也不对。看书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文化底蕴是不一样的,所以看书的选择也不相同。有些人就喜欢看玄幻架空,你让他抱本《辞源》肯定只能当枕头。


什么是畅销书?


所谓畅销书,就是指在一个时代,或者说时间段,非常受欢迎的书。比如说我们经常在书店中看到的畅销榜单,那些稳居前几名的都是畅销书。这个词,原本是美国人发明的,符合当下人的阅读特点,就很可能是畅销书。这个说法,有点类似自媒体写作时候,出现的爆文,那就是畅销书。

但是,畅销书,不一定就是经典,但是如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畅销书就有可能成为经典。比如说,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他就是一本畅销书,但同时也是成功学的经典著作。


什么是源头上的书?


源头指的是水源的最上游,发源地。而书籍的源头就是指某一领域或专业中最基础最经典的书。比如说学习金融学,那么《 经济学原理》和《金融学基础》等等就是基础书籍。物理学的基础比如《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这些都是学科的源头。


要想做学问,肯定要打基础,要把源头书籍读懂读精读深,只有把基础打牢,后续才能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这种做法无疑是对的。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未必能把源头书籍读的下去。这就要看个人的选择。


予言茶事


不同的人,对读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很多专家提议不要看畅销书,要看源头上的书,这些话,我觉得是针对部分人群说的。什么是畅销书和源头上的书呢,我的理解如下,供题主参考。

一、源头上的书是指各个领域首创的书

把经典书简单地理解成源头上的书,这个概念是不太准确的,比如很多经典书都是畅销书。大部分的经典书,当初都是畅销书,畅销了很多年,然后就成了经典书。

我觉得,源头上的书是指各个领域首创的书,有开创性的思想,比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或者创造了新的风格和类型,比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这些具有首创性的书,无疑都是经典,但不一定畅销,至少当时不一定畅销。

专家说,要看源头上的书,主要是针对在专业上有追求、想去追根溯源的读书人。要了解某种思想流派或者某种写作形式和风格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当然要看源头上的书,这样才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只看别人的解读当然是不够的。

二、畅销书值得读吗?

畅销书的概念起源于美国,除了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某一个时段销售量最高的书),还有一些商业营销的味道(畅销书排行榜)。

畅销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阅读的偏好,是大众阅读的选择。大部分的畅销书,对于普通的读书者来说,都是值得一读的。既然畅销,都有畅销的道理,总有一些地方是能打动普通读者的。

当然大部分的畅销书,是很难持续畅销的。比如我印象中的《谁动了我的乳酪》霸榜了很多年,然后突然就不畅销了,这样的例子很多。

有些书商和电商,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制造一些所谓的图书排行榜,其实是为了营销。有些畅销书书,打着经典的幌子,内容只是简单的解读,在学术上可能都存在错误,但是鸡汤味十足,只为满足当下读者的焦虑。更有甚者,为了跟风,跟热点,编造一些所谓的畅销书,然后进行宣传,导致畅销书的水准越来越低,读者对所谓的畅销书和排行榜越来越反感。专家提议大家不要看畅销书,是在这个前提之下的,那种通过营销制造出来的畅销书,确实不值得看。

三,普通读者应该怎样选书

对于专业读者来说,当然是要看经典的、源头上的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源头上的书,如果不是经典,其实也没有必要读,一是不一定感兴趣,二是不一定读得懂。

我个人觉得,大部分畅销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当然,这里的畅销书是指真正由大众选择出来的,评分比较高的畅销书,那些通过营销出来的、评分低的畅销书,还是不要浪费时间的好。

我读书也是属于大众阅读,各个领域,只要感兴趣,都会去读一读。我读书基本也不参考畅销书排行榜,我一般读一本书,觉得好,我会找一些类似的书继续读,这些书很可能就是刚刚读过的书中提到的,或者就是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是这种类型的书中其他比较经典的作品。从一本书开始,找到下一本,然后找到多本书,就像浏览网页一样,只要感兴趣就会不断地链接下去,这样很有连贯性,读到好书的几率会更大。不用看排行榜,也不用听专家的话,自己的阅读自己掌控。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虎子的理想之路:做最理想的自己,写最想写的文章,希望你也能够喜欢。


虎子的理想之路


我认为以上说的有相当的道理,为什么我们读书要读源头的书?

首先我们说一下畅销书,对畅销书,我们不该不能一概而论,说它都是精神快餐。但是畅销书往往是针对当时的一些热点或者一些热点事件所著,畅销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因为有些很热门的东西,往往过了几年之后,回头再来看,反倒显得很平淡,这是畅销书最大的软肋。

而源头的这些书,无一例外都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比如我们说,孔子、老子、庄子的书,苏格拉底、柏拉图的书,释迦牟尼的书,这些都是经过了2000多年的检验。而且不仅在我们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得到了相当的传播。

另外,我们说读书一定要读源头的书,是因为读者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人们往往说,即使同一本书,100个读者就可以有100种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别人的任何认识和感受都会与你不同,都不能代替你的阅读。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西谚也有此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所以当我们去读人类源头的这些书,我们才能真正知道,我们的祖先在2000年前,他们在面对社会,面对人生,他们的一些认识和感受,这才是第一手的著作。当你读这些人类精神源头的书籍的时候,你一定会读到很多让你心动不已的章节。

当代著名学者陈寅恪年轻时候,曾经很自负的或者开玩笑的说中国的书他已经读完了。别人很不以为然,说中国文化几千年,中国的书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你怎么能说读完了?陈先生却回答说,确实中国的书有那么多,但是大部分的书都是在为圣人做注释,真正有价值的书也就是源头的那些那几本,比如说周易,比如说论语,比如说老子,比如说庄子等等等等,把这些最源头的书读完,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把中国的书也就读完了,因为后人写了那么多但他们的书都是在给圣人的书来作注释。

我的建议是:多读人类文明人类精神源头的书,一定可以让你体验到更精彩文明篇章。





老立


很多专家提议不要看畅销书,要看源头上的书!那什么书是畅销书,哪些书是源头上的书?

先说下自己的看法:专家说:“不要看畅销书,要看源头上的书”,某种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有时又是不对的。存在即有道理,在这个专家遍地的年代,不能全信专家,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是最重要的。


(1)、解释一下什么叫畅销书、什么叫源头书

畅销书:一段时间内热销的书,内容特别火的书。比如亚马逊书籍畅销排行榜、当当书籍畅销榜等各类排行榜。分时间阶段,这一段时间特别火,特别好卖,隔一段时间可能就不好卖了。

源头书:源头原指水发源地。源头书一般代表有公共权威性,源远流长的书籍。比如《史记》、《资治通鉴》、《字典》、《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有没有即是畅销书又是源头书的,有。但是非常稀少,而且也有时效性。比如一段时间国人崇尚古典文化,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古代权威典籍就很好卖,这种情况很少,但存在。



(2)为什么说看畅销书也是对的

这个问题就比如我们穿衣服一样,每个人的审美和颜色爱好都不一样,如果要求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想想真是一个单调的世界,非常枯燥。所以说存在即有道理。


畅销书为什么一段时间会非常好卖?


答案是有很大的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场。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专业程度都不一样,源头书大部分都是枯燥无趣的,专业人士才能理解研究。很多灵活的作者就针对这部分用户,写了很多科普知识,用平易近人的语句写出来。我们看了,才发现,噢我的天,原来是这个意思,一下子豁然开朗,多了很多感悟。



畅销书好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近一段时间社会的热点,或者能解决最近遇到的问题。多数人都是比较注重眼前的问题而忽视长远的目标。

比如:最近工作很累,烦心事情很多,干什么事情总是静不下心来。如果有一篇文章或书籍一下子引起我们共鸣或能提出一套方法让我们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就会好好读一下这本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会去看枯燥无趣的源头书了,因为本就很无趣了,再看更无趣的书籍,会无法忍受。


(3)

朝闻道,夕可死矣。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读书可能和金钱无关,好的书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更美好,生活更有意义。存在即有道理有道理,不用去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为自己活着,活出精彩,谢谢!


在下依然


专家的提议是很有道理的,少看不看畅销书,多看源头上的书。畅销书,顾名思义,当下销售的非常火爆的书;源头上的书,是指基础知识含量高、价值高、有内涵的、有深度的书。



最有价值的书就是教科书了,是源头上的书之中的代表。从启蒙读物《拼音表》、《三字经》,到高等教育,所有的教材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代代的人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学业有成之后参加工作,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源头上的书,价值非凡,读书令人成长。



畅销书,当下销售的非常的火爆的书,相比于源头上的书,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也没有什么真材实料。很多粗制滥造的书,因为一些原因销量好,或者蹭了社会的热点,或者制造一些噱头、编造假消息欺骗群众,诱导群众盲目购买。当然,畅销书里也有货真价实的书,只不过占的比例很小。

好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有文化有内涵有深度的人。



祝所有努力生活的正常人开心快乐!


凡尘云仙


我一直主张做什么事都要先从战略的高度统筹思考,先构建完整的框架,然后再从战术上执行具体的操作。在读书的选择方面其实也不例外。


你先要明确自己要读,或者想读什么书。这里,分享下关于类型的选择建议:


首先,是不是要读读宗教、神学?我觉得一定要。读神学著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个人读不懂,暂不考虑)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第五,文学不可不读。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

比如村上春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有人把他视为通俗作家中的摇滚乐手,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实际上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

第六,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