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行人乱穿马路,不听喇叭也就算了,还不看本车道的车辆?

StoneSea136


汽车与行人都要遵守交通法规,特别是行人,自己的生命安全,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想汽车会让你,万一司机错把油门当刹车,吃亏的还是行人。


祖国平安66


本人讲讲前几天的经历:

晚上6点多左右,从外面游玩回来,由于天黑的早,光线很暗。车灯已经打开,走的是最左边车道。路过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隐约看见一个人从车子左边出来过马路,急忙减速按喇叭提醒。路人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朝前走。喇叭急按,不停,向右变道,猛踩刹车。路人继续行走,来到中间车道。继续按住喇叭,刹车踩到底,向右猛变道。幸好最右边车道没有车,车完全停止,路人走到了我车正前面不到一米处,停了下来。整个过程,路人一直背对我车,没有停下过脚步,没有看我车子。简直就是故意朝车头走一样,吓得我一身冷汗。这次经历是我开车以来最危险的一次,真得太危险了!

这个路人不听喇叭,不看车子,以无所畏惧的态度朝车头走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只是苦了车主,开车上路,谨慎再谨慎!!


力力小车


这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从汽车发明出来之时就有了,与其它无关,不必联想太多。

这样做的人就是见识太少,比如一直在农村长大(没有地域黑或其它意思),从来就没看见过汽车更没看见过宽宽的马路,更不知道交通法规,敢自己过马路已经咬牙切齿冒必死的决心了。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从八十到十八的都有,过马路的时候突然抓住我都胳膊跟我一起过马路。

这样的人单独过马路是不敢往旁边看,只好自己两眼发直往前走,至于你按喇叭根本就没用,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处理,他只能走自己的路。

所以遇到这样的人让他一下,等他适应了就好了。


观上灵云


为什么多数非机动车与行人敢于忽视交通法规?

这一问题如严格分类应属于社会学或心理学范畴,但因涉及到道路交通安全法且主要针对机动车(汽车),所以作为汽车领域行业分析人员也有义务进行简单解析。对于这一现象的形成可以从用违法成本进行分析,关键词:弱势方。


对于强与弱的群体分类很难有科学的界定,比如以经济能力分级则会出现冲突;如果掌握财富比较多的人群总需要对掌握财富少的人做出各领域的让步,比如福利与路权,那么辛辛苦苦赚取的财富到底有没有提升生活品质呢?而掌握财富较少的人们总期望前者在各领域做出让步,因其能力强大理应懂得谦让,那么为了物质而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因为最终总要去做出让步,这似乎是有些“瓦岗山心态”了吧。(事实存在且普遍存在)

这种心态反馈到交通领域,直观表现出的现象则是汽车、非机动级车、行走三种状态的心里冲突。驾驶汽车的初期心态多为傲慢自大,然而随着国产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数以亿计之后;汽车已经不再是可以傲慢的筹码,汽车用户的心态也逐渐平和了很多。然而如玻璃大王曹先生的市场分析,国内具备汽车消费能力的人只是两亿左右,但中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

那么剩下的12亿左右的热门仍然没有汽车消费能力,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则多为两轮电动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于是心理上的不平衡则会出现,也就是上文所述的“瓦岗山心态”,当然在文明的社会中这种心里因素会被掌握的法律常识压制,但是在道德层面则可以尝试冲一冲破底线。重点是这类人群自认为个人处于弱势,同时也被社会整体定义为弱势;对于弱势则会出现规则上的让步,比如行走或骑行非机动车闯红灯或横穿马力不会被处罚(至少曾经是这样),这就是掌握的财富少反而带来的“优势”。

重点解析:道德层面决定了可以突破,且一旦这种突破形成共识则不会面对谴责;加之法律层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此类行为呈默认状态。那么在心里因素的催动下,面对规则选择去突破而不是选择遵守,以破坏规则的方式平衡掌握社会资源的不平等,以内心的满足争取到更多的路权,这就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倾斜实现的心里满足。

这种倾斜理论上并不是错,因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需要以这种方式稳定社会各层级人们的情绪;但是这对于全民素质的提升,对于激发年轻人奋发图强是绝对“利空”的。所以随着消费升级、工业发展需求等各种因素,“中国式过马路”即将成为过去式;不论行走还是骑行,只要违反交通法规则要接受同样严格的处罚,且信息已然关联个人征信。这就是社会的进步与全民的进步,是利用规则创造素质的正确方式。

番外篇:荀子的的人性本恶论很少有人能接受,作为行业分析师从起步到如今经历的数年内,从贫穷到可以不错的生活,每一个阶段对于自己的分析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因为人很难承认自己的不足,然而在看透心理与性格形成的影响与因素之后,这一理论则再也不能否认。

很多人认为欧美日韩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产,全民素质似乎出奇的高,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日本为例,该国行人与非机动车违法交通规则要接受相当严格的处罚,并且需要通过社会服务等方式处理;汽车驾驶证只有六分,违章的处罚成本是国内12分制的数倍。没有先天高素质的群体,只有在严苛规则的约束下才能体现出高素质。

重点解读:非机动车或行人违章导致与机动车发生事故-定责与处理标准

参考《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6条第二款解释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没有过错,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有证据正面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存在过错,根据过渡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承担的责任。
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承担不超过百分之一的责任。(不合理心态的规则化)
重点: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这四条说明了三方之间的事故定责标准,汽车在处理过程中仍然处于弱势,不过无责的10%赔偿会有交强险和三者险承担,实际损失的主要是连续多年车险保费的损失。但理论上如果事故由非机动车或行人,因主观上的横穿马路或违反信号灯指示通行,这行为应定性为“故意碰撞”;所以10%的无责赔偿是否应该承担是有待商榷的,但随着规则的越发人性化,驾驶汽车通勤不再会是“高危出行方式”了。




天和Auto


这样的人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过马路总认为汽车会让他,却没想到汽车只是一个可以行走工具,由操作人员操纵的,行走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没有一位司机愿意碰撞行人,但是操作不当,误动作,汽车性能故障都有可能出现失误,而失误的代价是不可弥补的,所以过马路行人也得做到驻足观望,汽车没有明显停驻动作,不要和汽车抢道,哪怕是行人绿灯,这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风岩乱雨


开车的应该原谅这些行人,第一,他所生活的环境基本上没车,所以他对车没有概念。第二,他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他做事一般都很急,所以一个用生命捍卫脾气的人,开车的人必须要让着点。


天马行空16980


一个人的素养问题吧,还表现在其他方面,爱占小便宜,不守规则,斤斤计较,做什么事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这种人往往文化程度不高,目光短浅,生活质量低下。


追梦人144888756


啥叫自由?为啥人要让车?各行各道有错吗?


褪色174836968


人者为大,弱者更大,卖老者更更大,碰瓷者更更更大,有歪理惯纵他们谁怕谁,


清闲62175665


自从买了高额的人身保险,过马路都不需要看红绿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