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大家認為如何?

如是我聞姑妄聽之


毛主席的《沁園春 長沙》這首詩詞,在詩壇上也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這首詩與《沁園春 雪》可稱為姊妹篇,這首詩反映出毛主席從初出茅廬,到《沁園春 雪》毛主席在政治、軍事上爐火純青,相呼相應。詩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到《沁園春 雪》的回答“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前後呼應,天衣無縫。也反映出毛主席年青時代胸有大志腹有良謀,到成為領袖導師的過程。


雲華7027


問題:《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大家認為如何?


前言

主席的詞作中,《沁園春·雪》我以為可排在第一位,這首詞可排在第二位。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一、詩人與長沙

創作這首詞的時候,大約在一九二五年秋,此時作者32歲左右。

7月間,因在韶山地區組織領導農民運動,被湖南省長趙恆惕隨即下令通緝逮捕,因此詩人輾轉來到了長沙 。

詩人從1911年到1925年,曾經幾次在長沙學習、工作 。詩人在1913年至1918年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1918年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在這裡開始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當年他的同學們蔡和森、何叔衡等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立志救國,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二、 詩詞簡析

上闋前面寫景: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在結尾處,提出了豪氣干雲的問題: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下闋停止寫景開始抒情,“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後面接著“憶往昔”三個字,開始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在回憶中,同時也婉轉回答了上闋的問題:“誰主沉浮?”

中流擊水,用祖逖擊楫中流的典故。詩人不直言“誰主沉浮?”,但是把自己和同學們比喻為恢復天下的志士,寫出了同學少年的風采,力圖在列強的環伺之下重振華夏的雄風。

三、《沁園春·雪》勝過《沁園春·長沙》的主要原因

從章法上看,這首詞比較簡單。上闋寫眼前景,下闋回憶抒情。上闋提問,下闋回答,但是回答的很巧妙。

這首詞其實《沁園春·雪》非常 相似,雖然相隔了二十年,大家可以比較一下。《沁園春·雪》上闋完全寫景,下闋抒情,相對比《沁園春·長沙》簡單一些。但是《沁園春·雪》令人感覺更加厚重。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厚重的原因主要是所用典故中的人物,幾乎個個都是雄才偉略的開國英雄,僅有的一個非開國皇帝還是漢武帝。

結尾處一句“還看今朝”,遠勝於當年的“糞土當年萬戶侯”。

唐宗宋祖這一類背景板如此強大,卻不是普通詩人能夠使用的,時過境遷,詩人的社會腳色也發生了變化,這是《沁園春·雪》勝過《沁園春·長沙》的主要原因。

結束語

詩人的優劣不在於地位,而在於詩詞本身的魅力。優秀的詩人如曹操、李世民、趙匡胤等都有這些非我其誰氣魄的作品,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讀一讀。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沁園春•長沙》一詞是毛主席作於一九二五年,一九五七年發表於《詩刊》的作品,屬於毛主席詩詞的開卷之作。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註釋:(1)“百侶”“同學少年”指毛主席青年時代於1914至1918年在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時的革命好友。(2)“橘子洲

”指長沙市西湘江中的一個狹長小島,是長沙市一個著名景點,其西面靠近著名景區嶽麓山。(3)“萬類霜天競自由”指眾多生靈在深秋靜謐環境中自由活動。(4)“誰主沉浮”是毛主席豪氣的向天之問,在這軍閥混戰統治下的中國到底應該由誰來主宰國家的興衰和人民禍福的命運呢。答案不言而喻是人民。(5)“揮斥”指奔放。(6)“方遒”指強勁。(7)“揮斥方遒”指熱情奔放,勁頭正盛(8)“擊水”詞中指游泳;出自毛主席《西行漫記•七古殘句》中“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賞析:中國古典詩詞寫秋大都悲秋,而此詞亦寫秋但歌秋贊秋。是一首對自由的讚歌,對風華少年意氣風華積極投身革命豪邁情懷的讚歌。精讀毛主席眾詩詞秋都是主旋律,似乎對秋天情有獨鍾。也許是秋的寥廓,蒼茫,大氣與革命戰士的博大胸襟和英雄氣概相吻合吧。


全詞詩人愛國,憂國,思心報國

的情懷躍然紙上。與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以身許國一脈相承。氣勢豪邁,大氣磅礴,志存高遠。抒發了詩人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樂觀主義精神及終生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同時浸潤著對祖國大好河山逐漸沉淪暗淡的憂慮。

上片寫景抒情,通過動靜結合,明麗色彩,遠近交叉,上下對比等手法寫出了詩人“今日故地重遊”時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

下片情景交融,通過回憶往昔志同道合同學戰友一起抨擊時政,激濁揚清,藐視黑暗統治之軍閥如糞土寫出了詩人“昔日勝遊”時不畏強權,不懼犧牲積極投身革命的英雄氣概。

下片“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激情昂揚回答了上片“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之天問。上下照應真是“

千古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讀之思之餘猶難盡,回味無窮。其藝術水平堪與《沁園春•雪》媲美。您說呢。


一朵芙蓉著秋雨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沁園春,雙調,共一百一十四字,平韻,一韻到底。

此詞寫於一九二五年秋天,這時是大革命前夕。毛主席在黨中央工作,一九二四年底從上海返湖南。一九二五年上半年毛主席在湖南組織了二十多個農民協會。秋回到長沙,寫下了這首詞。

上闕開頭三句,點出了來遊的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寒秋",地點是"橘子洲","獨立"又點明是作者一個人在遊,而所遊的地方,正是過去"攜來百侶曾遊"的地方。現在,個人舊地重遊,自然會想起當年的同學少年。"獨立"和"百侶曾遊"前後映襯。這樣上下闕的開頭!就很自然地聯繫起來了。

接著就寫獨立時的所見。"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毛主席在"寒秋"的湘江上為我們展開了一副色彩瑰麗的圖畫。但作者的眼光並不停止在壯麗的山河上,接著給我們描繪了一片更有深意的景象。"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鷹擊"寫天上所見,"魚翔"寫水中所視。"長空""淺底"也與"寒秋"切合,足見主席觀察事物的精細和用詞的準確、形象、生動,簡直不可移易。"萬類霜天競自由",總寫所見的一切。這是"獨立寒秋"時所得到的總印象,也是高度的概括。但這絕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用"鷹擊"和"魚翔"來講做人的道理。意思是說,自然界的萬物都在競爭著自由,然而中國人民呢?在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壓迫之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是多麼不合理啊!這裡抒發了作者的愛國情感以及爭取自由解放的決心。

正是這種崇高的情感,面對祖國美麗的河山,想到當時人民的苦難,毛主席便對廣闊的宇宙發問。寫出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言外之意是,中華大地該由革命的人民來主宰,由人民作它的主人。這一強有力的發問,表現了毛主席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切關懷。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二句,是下闕的總寫,點明以下所寫的是追憶往昔來遊的事情,那就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道。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追憶來遊的同學,正值青春年少,才華煥發,意氣奔放,在一起評論國事,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的軍閥看作和糞土一樣。最後三句進一步抒發了主席的豪情。"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寫得生動活潑。

本詞上闕用色彩絢爛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和姿態生動的深秋江上圖,下闕追憶同學少年的豪情壯志。表現了毛主席與自己青年時代的戰友變革舊世界的偉大理想和抱負以及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夕陽紅155908541


答,巜沁園春.長沙》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1925年寫的,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詞毛澤東主席,寫的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激人奮進,百讀不厭,激力著每一位中華兒女,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沁園春,雪一樣都是我最喜歡的,總而言之毛澤東主席這首詞可以說是千古名篇。


新中有數389


《沁園春•長沙》是毛主席的一首氣勢磅礴的作品,尤其是他手書的存稿,更是詩詞書法渾然一體,令人拜讀之餘,回味韻長。一九二五年是中國階級鬥爭異常激烈的年代。工農運動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國民黨右派勢力想篡奪領導權,排擠成立不久的中國共產黨,而黨內陳獨秀則認為革命必須由資產階級領導,提出了極其錯誤的主張,毛澤東則針鋒相對,堅決同國民黨右派勢力和黨內右傾機會主義進行鬥爭。因此,他從韶山來到長沙,重遊橘子洲,寫下了這篇關注國家命運,革命前途的著名詞章!其思想性和文化性都為不可多得。詞的首句"獨立寒秋"突出了詩人愛秋而不懼寒的卓然而立的形象。詞的未句"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詩人回憶了當年暢遊湘江的雄姿,也是毛澤東藐視困難,藐視敵人,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思想的藝術體現。據目前資料顯示毛主席一生寫過兩首沁園春詞,另一篇是一九三六年寫的《沁園春•雪》,被稱之為千古絕唱。毛主席的這首《沁園春•長沙》依然是我們高山仰止的篇章,我們永遠永運的懷念他!


秋風秋雨聽秋聲


《沁園春·長沙》是近代詩人毛澤東所寫的一首詞。該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全詞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全詩如下: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白話譯文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裡遊,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裡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 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飛舟?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於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時所作。其時,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詞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詞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詞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這一問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自然地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將無形的不平凡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概。“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這首詞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

全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表現了詞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納蘭自強


這是毛澤東寫的一首詞,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中國著名的詩人,他的詩詞以大氣磅礴著稱,並且毛澤東是豪放派詞人的傑出代表。

當然了他的詩詞之所以如此的大氣磅礴,可能和他的人生閱歷有關,畢竟他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

在新中國的建立的過程中,他當然有很多感觸了。

所以,他的這些感觸就都從詩詞裡表達出來了。

這也就是我們喜歡毛澤東詩詞的原因,他能寫出別人寫不出的感覺,正是因為他經歷了別人沒有的事。

下面我們看一下毛澤東寫的這首《沁園春 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的這個詞,寫的當然達到了中國最高水平了。無論是格局,還是意境,都已經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當時的毛澤東,剛走上革命道路不久,他重遊橘子洲頭的時候,因為有感想所以才寫下了這首詞的。

當然了那時候也是毛澤東最意氣風發的時候。就像他所說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當然是毛澤東,對革命前途的預估。以及對革命前途的樂觀期盼了。

還有通過“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通過這一句話,就可以看出當時毛澤東的抱負。

毛澤東參加革命就是想給人們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度,還人民一個太平的世界的。

正是因為他有這種想法,所以,最終他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中國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享受了民主,自由,獨立自強的權利的。

當然了毛澤東還有很多,大家比較熟悉的詩詞,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漢史趣聞


這是毛澤東主席青年時代的言志詩詞。彼時1925年,正是中國革命風起雲湧之際。詩人身處革命的洪流,基於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的關切,一經湘江學生時代的召喚,便碰撞出無邊激情。詩人通過一百多字的《沁園春》,回顧了早年求學的青蔥歲月,也展示了革命青年的飛揚意氣,更抒寫了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已任的遠大抱負。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詞將年青人追求的熱情和奔騰的豪逸揮灑得淋漓盡致。萬山紅遍的秋天,百侶曾遊的湖泊,指點江山的氣概,糞土萬戶侯的豪情,不僅有現代青年高喊的“我的青春我作主”,同時還有“我的青春山河為證”的氣度。上闋的蒼茫一嘆,已是千古之問,雄音宛在。

時代憂患、歷史使命與奮進青年的深度契合,使這首詞成為毛澤東詩詞最閃亮的名片之一。知名度不亞於《沁園春/雪》。

另附袁世凱早年詠志詩一首,可作參讀:

《懷古》

我今獨上雨花臺,萬古英雄付劫灰。

謂是孫策破劉處,相傳梅鍋屯兵來。

大江滾滾向東去,寸心鬱郁何時開。

只等毛羽一豐滿,飛下九天拯鴻哀。


詩詞桃花源


《沁園春-長沙》這首詩詞體現了偉大領袖毛主席愛國、憂國、思心報國的革命情懷,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超級霸氣,抒發出偉人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