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何田田”里的“田田”是什么意思?

徐阳明1


“莲叶何田田”,来自于汉代乐府诗《江南》当中的一句。这首诗的全文是: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简单的但画面感和动感很强也很有意境的一首诗,很接地气。这首诗本身也很好理解,表现的是采莲的过程当中所看到的大自然美好的景色和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莲蓬成熟的时候,江南水乡是个采莲的好去处,一望无际的莲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微风吹来绿波荡漾。莲下的水塘里,鱼儿欢快的在莲叶的周围戏耍,一会儿游到莲叶的这边一会儿游到莲叶的那边。

这首诗让这个情景在字里行间“动了起来”。这是这首诗的妙处所在。

在这首诗里,描写莲叶的茂密和婀娜用了“田田”一词,这种描写,造就了莲叶独特的文字形象,成为茂盛的,婀娜的,错落有致的莲叶的“专有比喻”。

著名的散文家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在他的那篇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当中,描写到莲叶的时候,就用了“田田一词”: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朱自清对“田田的叶子”做了后续的描写,可以看成是对叶子(莲叶)的那个“田田”的状态的注解: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田田”就是一种只能意会,心觉不远就是意境。

其实,很多的诗词,如果不是因为“用典”而需要专门注释“典出何处”或者“用典的含义”的话,翻译诗词,的确不是一个好的主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这才是诗词追求的“知音境界”。


步武堂


“莲叶何田田”出自乐府诗《江南》,是由汉乐府即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从民间收集来的民间诗歌。

要了解“田田”的意思,有书君先带大家从整首诗看起,这首诗全文是这样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整首诗读起来轻松明快,像是一首民风淳朴的歌谣,实际上,《江南》在民间就是采莲人采莲时唱的采莲民谣。

其意思是:又到了江南采摘莲蓬的时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我们来看一下“田”的解释,田是一个象形字,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的甲骨字形特别多。

有的甲骨文“田”字四周的线就是圆形的,与荷叶的外形特别相似。

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一片片如盖的荷叶犹如甲骨文的圆形“田”字一样,层层叠叠,挤挤挨挨,像一方方农田似的。

这也符合注释中的“田田”的意思,即是说荷叶层层叠叠,生长茂盛的样子,说明了荷叶数量很多。

其实,这首诗运用了双关手法,明写荷塘,实则象征爱情, “莲”通“怜”,暗喻青年男女互相爱恋。

“田田”明写荷叶茂盛相连,实则暗喻采莲姑娘们人数众多,姿态丰美。

而最后的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则暗喻了众多的采莲男女们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欢乐场景。

以上就是有书君对“田田”意思的两种解释,《江南》全诗活泼有趣,一语双关,把男女欢愉求爱之意寄予景物之中,写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又不落俗套。

读起来朗朗上口,清新自然。

江南荷塘采莲时一派生机盎然、欢快热闹的场景如同在眼前一般,清新欢快的氛围扑面而来。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莲叶何田田”出自汉乐府《江南》,这是一首描述江南地区老百姓采莲场景的诗歌,格调十分欢快,全诗如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在“莲叶何田田”这句诗里,“田田”是形容莲叶茂盛,重重叠叠,非常茂密的样子。另外,关于“田田”还有一种解释,这是一种象形说法,形容莲叶就像“田”字一个样,也是非常大,非常旺盛的样子。

因为这首诗的缘故,“田田”后来经常被用在诗文中,形容莲叶之茂密。民国著名文学家和学者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描述了月色下的清华园荷塘景色,其中有这样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里的田田就是《江南曲》中“莲叶何田田”的现成词语,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我曾去过清华园的荷塘,能够体会到田田的样子。



民国年间那些事


“荷叶何田田”,典出《汉乐府·江南》。所谓“汉乐府”,就是汉朝时期宫廷搜集整理,配有音律,用来吟唱的一些诗词总结。而且设置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负责祭祀、集会、巡行等的仪仗、礼乐安排。

毫无疑问,《江南》这首小诗,就是皇家乐府机构从民间搜集整理,编撰成册的诗歌之一。全诗如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翻译过来,就是江南到了适合采莲的季节,莲叶重重叠叠,非常茂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游去,忽左忽右,忽东忽西,最后不知道游到哪儿去了。

“田田”两个字,在诗中是作为形容词来理解的。在这里,是指荷叶紧紧挨在一起,异常茂盛的意思。莲叶重重叠叠,取的是“田田”两个字的“形”,而非“义”,也非“音”。

汉字最初,是由象形字发展而来的。在甲骨文中,“田”字最原始的本义是指成方块土地。古代,尤其是周朝时期一直到秦汉时期,土地管理都是“井田制”,户籍管理制度也是根据井田制发展而来。

一块一块的“田地”聚在一起,在形象上与一块一块的荷叶聚在一起,非常相像。所以在乐府诗中,才会用“田田”二字来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

当然,用“田田”来形容植物的叶片茂盛,也不是只有乐府诗《江南》这一个孤例,宋代苏轼也在《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中写道:

“飞絮满空春不尽,新荷帖水已田田。”

不过,这里的“田田”也是指新的荷叶长势茂盛的意思。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这实际上是一首古代的民间小曲,离现在差不多将近两千年了。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属于乐府诗,老百姓劳动的歌。

乐府,自秦时,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称这一机构为乐府,负责制作乐曲或者搜集民间歌谣,供统治者娱乐,这些诗词歌赋便是乐府诗,流行于汉魏六朝。至唐时,元白倡导“新乐府运动”,沿用旧乐府比较自由的诗歌形式,内容却是讽喻时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比如《秦中吟》。

这首诗清新自然,浅显有趣,是口头流传的小曲,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的《宋书 乐志》。宋人郭茂倩将流传的乐府诗编辑成《乐府诗集》,这是最全的乐府诗集,此曲也被收入《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中。

1 为何江南喜采莲?

种莲,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

《诗经国风》有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屈原《湘夫人》有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自屈原起,咏荷言志便成诗词常见的主题,莲,“出淤泥而不染”,是君子洁身自好的精神象征。又谐音“怜”,多了一层悲天悯人,忆苦思甜,怜爱多情的内涵。

而江南,采莲是盛行的风俗,一般都在立秋前后。

梁元帝萧绎有《采莲赋》,将这一习俗描绘得诗情画意,情趣盎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歌采莲于江渚。”

《古诗十九首》又有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芙蓉是送恋人的。

  • 可见,采莲,不仅是民俗,劳动收获的快乐,也是男女传情,芳心暗许的互动。

2 为何深受人喜欢?

这首小曲,内容很简单,自南北朝流传至今一千多年,还是口齿生津,回味无穷。

它是一幅美丽的画。

江南水乡,荷花绽放,莲叶摇曳,微风徐徐,水波潋滟,明媚多姿的采莲女荡着扁舟,摇着橹儿,唱着采莲的歌儿,惹得岸上的小伙儿,驻足途望,情窦初开...

这是江南常见的景,清新自然,活泼热闹,足以让所有的人都望见美好,而生隐逸闲适之心。

“菱叶萦波荷毡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

简单纯粹,单纯快乐。

与什么都无关,只是简单的传递一种最自然的劳动方式与情感,一种最淳朴的民风。

不断重复的字词,看似啰嗦,却是一种快乐自在的情感的反复吟唱,“鱼戏莲叶间”,甚至“东南西北”,悠游自得,怡然自乐,一种热爱生活的美好气息。

  • 歌颂劳动的快乐与生活的美好,传递人与人之间质朴的感情。

还有类似的江南民歌《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不光是写采莲的乐趣,还在赞美采莲姑娘纯真烂漫的美好形象。

3 “田田”的含义

很多人都解释为“荷叶繁茂的样子”,这是一种最容易想到的理解,但我有不同看法。

莲子成熟时,其实已过了荷叶最盛的时节。等到采藕时,莲叶基本上都残败不堪了。

形容荷叶何等繁茂,层层叠叠,就不可能清晰可见“鱼戏莲叶间”。

应从“田”字着手,从字形、字意上联想。

字形上,

《说文解字》:“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

“田”,象形,纵横交错,从形状上看,是类似圆圆荷叶的,荷茎纵横。

  • “莲叶何田田”,遥看层层的莲叶,是否犹如一片片缩小的圆满的田字,高高舒展于空中,随风摇曳,自然生趣。

比如,龚翔麟有诗《菩萨蛮》:“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这里显然不是繁茂的荷叶,而是初生刚抽芽的莲叶,圆萌的娇态。

字意上,

田,种谷之用。田田,就含有遍布的意思,一望无际,田田相连。

江南采莲是民俗,莲田应处处,一望无边。

李白《子吴夜歌》:“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

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莲叶何田田”,应该形容莲田何等地无边,何等的多,莲叶一望无际,绿意盎然的盛况了。

比如,戴复古《山村》:“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杨万里《过平望》:“小麦田田种,垂杨岸岸栽。”

显然都是形容田田皆是,绿意无边的景象。

“田田”,也有繁茂之意,应是荷花正盛的时节。

比如,

唐代诗人权德舆《侍从游后湖宴坐》:“田田绿叶映,艳艳红姿舒。”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些句子都是写荷花正盛,花开正艳的美景。

虽然有点儿咬文嚼字,但细细品味,“田田”,深有意境。


一绿浮芳


“田田”一词最可考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最初只是拟声词,模仿击打的声音。

《礼记•问丧》:“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陈澔集说:“田田,击之声也。”

指的是妇女在丧事中,因太过哀伤,捶胸顿足,击打自己身体发生的声音。但是之后,在“田田”的引申义中,基本都与莲叶或其他植物有关了。


莲叶盛密的样子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南朝齐谢朓《江上曲》:“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 朱自清《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之后“田田”由形容词演成代词,代指莲叶。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中黄发垂髫代指老人与小孩一样。


代指莲叶

五代齐己《湖上逸人》诗:“澹荡光中翡翠飞,田田初出柳丝丝。”

宋姜夔《念奴娇》词:“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野田田而虚翠,水湛湛而空碧。”

宋王安石《送吕望之》诗:“池散田田碧,台敷灼灼红。”

宋陈造《早夏》诗:“安石榴花猩血鲜,凉荷高叶碧田田。”

“田田”除了代指莲叶与莲叶的形态外,词义还发散引申为其他植被浓郁、鲜碧的样子。例如:

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野田田而虚翠,水湛湛而空碧。”

宋王安石《送吕望之》诗:“池散田田碧,台敷灼灼红。”

宋陈造《早夏》诗:“安石榴花猩血鲜,凉荷高叶碧田田。”

唐元稹《张旧蚊帱》诗:“昔透香田田,今无魂恻恻。”


这也是一种典型“叠词”引申,类似“田田”这类词语还有很多

例如:杨柳依依,桃之夭夭,半江瑟瑟半江红,飒飒秋风,盈盈楼上女,札扎弄机杼,芳草萋萋,潇潇雨歇等等。

这样的叠词不仅可以模仿声音,模仿颜色,模仿事物的形态韵致。不仅可以将景致刻画的惟妙惟肖,还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感。在准确描绘事物的同时,发散我们的联想,引人入胜。


文史之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

初衣解诗:又到了荷花满塘的季节。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非常的简单,但是越读越可爱。那就是汉乐府的《江南》。

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呢?像儿歌。江南可以采莲花了,莲叶一望无涯呀。有鱼儿嬉戏在荷叶间。

鱼戏荷叶东,鱼游到荷叶西,鱼游到荷叶南,鱼游到荷叶北。


很多人说这么简单的诗我也会做,云在天上东,云在天上西,云在天上北,云在天上南。但抱歉,这首初衣的诗,不会流传两天。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人共鸣。


汉惠帝的时代离现在已经2000年了。汉惠帝是一个非常仁厚的君主。在他父亲统一了天下之后,他主政的时期,非常注重人们的安定。于是有各种各样宫廷的采风官,去收集各地的民谣,来报告各地的民情和生活。然后这样一首起源在江南地区的歌谣,就进入了汉朝的宫廷。

江山稳定,安定辐射南北,这离京城很远的江南地带,人们依赖沼泽,种植粮食发展渔业,其中能代表江南特色的就是荷花和鱼。当荷花开放的季节,也是淡水鱼类最丰茂的时期。人们坐着着采莲船,边摘莲蓬,边养鱼打鱼,一派的安定喜乐。


这首民间的歌谣,其实颇有民间的特色,并没有更华丽的词藻,说的是莲蓬成熟,采摘莲蓬和荷花的时节,大自然给予了人类最美丽的视觉和物质的馈赠,一望无际的荷叶,象征着安定和富庶。而在其中穿梭往来的船只,上面有阵阵欢快的笑声。而显然和荷叶共生的,养殖或者野生的鱼类,此时也长大了,可以看见它们在清澈的荷塘里,摇头摆尾,来回嬉戏。而人们的小舟,不断的穿梭,歌声简单明快,是一种劳动和快乐的歌曲。


莲在古汉语中通“怜”,这是古代人表达感情的一种词语。比如说现在的可怜,这古代可不是单纯指境遇凄惨的意思,那可包含了一种主观慈爱的审美,带着楚楚动人,心意相通的意思。所以在民歌里,常常用“莲”,代表着感情。“莲子”,是谐音“怜子”,我爱你和心疼你的意思。


而“鱼”谐音“余”这个词一直是年年有余,至今这种寓意都没有改变。

而莲叶何田田的“田田”,是像田一样的广袤,后来直接两个字连用,代表着茂盛一望无涯的意思。而这个直接采自于民间的歌词,有着非凡的朴素的力量,你问荷叶都到什么程度?田连着田,田田无边。


所以这首词在歌舞的时候,有着非常生动的感情。看是非常的简单,重复吟诵,那种田园富庶,物质和精神的互相满足,都在这种循环如田田莲叶的美丽里。这是民间的美,和宫廷的需要相结合的一首民风歌,老百姓也喜欢,皇帝也喜欢。而里面的深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舞美歌唱抒情表现,所以音乐者也喜欢,诗人当然更喜欢。因为耐读耐品。


所以初衣的那首云在东南西北,就显然没有这种民间久远的力量,所以鉴定为胡诌。

在后世里来表现荷塘壮美的,竟然跳脱不开田田二字,竟然没有替代品。李商隐说,“碧池圆叶何田田“,欧阳修说“荷叶田田青照水”,范成大说“荷叶田田柳絮阑”。

初衣也想了很久,用陌陌,用漠漠,都不及“田田”明丽大气。如同香菱的感觉,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这就是中国古诗,以及古代民歌最动人的魅力。


这种重叠往复的运用,是民歌特有的,一般的文人和诗人学不来。学得最好的是清朝焦循的《秋江曲》“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

当然这种重复运用,也到达了非常完美的高度,但是比起汉乐府的江南来,境界虽然深邃,但是却没有汉乐府江南的浑然。


汉乐府江南一曲,可歌可舞。比如在最近的电视剧《甄嬛传》里,就有安陵容装扮采莲女,唱着江南歌的片段。


让我们重温这首汉乐府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李永忠


汉乐府《江南》中的诗句“莲叶何田田”里的“田田”是什么意思?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的夏天又到了可以采莲的时候,那碧绿艳丽的莲叶支在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非常茂盛的样子。在那如伞遮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悠闲地玩耍。一会儿游到东边,一会儿游到西边,一会儿游到南边,一会儿游到北边。

田,田是一个象形字。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的甲骨字形特别多,有的甲骨文“田”字外面就是圆形的,与荷叶的外形特别相似。所以,我认为“莲叶何田田”中的田字,比喻那密密层层、挤挤挨挨的荷叶,如同一方方农田成片好看。也可以理解成,那一片片美丽的荷叶简直就是一个个大写的甲骨文“田”字在水面迎风摇动。田田相叠,表示荷叶很多的意思。

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十二首。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通过这首诗我再来谈一谈自己对《江南》一诗的理解。我从小是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对江南一带的农村生活非常熟悉。江南的农民,既有以在土地上种田为生的农民,也有象洞庭湖、洪湖等湖区以养鱼、植菱植莲为生的“种水”农民。

所以,荷田与稻田在这里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是,稻田里所产的是稻谷,荷塘里所产的是莲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莲叶何田田”的田,就是农田的意思。这样一来,田田二字不仅有外形上的比喻,更是有内涵上的神似!我希望老师们,尤其是中学的老师们,在教学生这一首古诗的时候,很有必要将其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无力买田聊种水”一诗联系起来讲。

不知道我讲了这么多,是不是让大家对“莲叶何田田”有了更深或者说是更别样的理解呢?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或补充讨论。


山人的生活感悟


田田这词更多源于诗人的想像,荷叶平铺水面,向四周延伸,将字寓形,也是恰到好处






无为6777599135


汉乐府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可以采莲的时节,远望一众莲叶迎风招展,令人心旷神怡。众莲叶间鱼儿一会儿东边游戏,一会儿西边见到,一会儿南边显尾,一会儿又在北边戏水去了。层层莲叶之间真是鱼儿的天堂啊!

这里的“田田”是大方的样子。茂盛是想当然的说法。首先夸莲叶出水而忘侧不旁顾的落落大方,才使鱼儿忘情嬉戏的动态更有力衬托莲清傲的田田。

如果先入为主以层层叠叠茂盛一片的莲叶铺垫样子为田田,那么鱼儿们钻在缝下游来游去还反衬出什么来?全无诗意。莲叶茂盛阴暗之下,去描述鱼儿之戏还有诗情么?

田田,宽大而落落大方的样子。

2019.5.31.1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