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定期一年,如果5年沒有取出來,怎麼算利息?

徐唐畢


這種情況沒有明確說明到期後的轉存方式,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可能性:

①沒有設置自動轉存,按活期計算利息;

②設置了本息自動轉存,利息按轉存日的一年期掛牌利率可能上浮,也可能不上浮;

③設置了本金自動轉存,利息繼續留在定存賬戶上。

第一種,沒有設置自動轉存

這樣算的話你的損失就大了,可以說錢幾乎白白給銀行使用了五年。

以10000塊為例,一年定期存款利率2.1%,一年就是210元利息;

如果到期後沒有設置本息自動轉存,那麼10210元就完全按活期計算利息,活期利率0.35%,一個年的活期利息35.735元。即使這樣複利計算下去,五年總利息也不超過200元。

一般情況下客戶定期存款,我們都會問客戶到期後是否自動轉存,一方面是想留住存款,另一方面真的是為了客戶利息最大化著想。很多客戶有多張存單,難免哪一張到期後忘記到銀行辦理轉存,想起來後已是幾個月之後了,白白損失幾個月利息。

設置了自動轉存,有本息和本金自動轉存兩種。

雖說有本金自動轉存和本息自動轉存兩種轉存方式,但是一旦客戶表明要自動轉存,我們都默認是本息自動轉存。

在本息自動轉存這種方式中,到期後利率是按照銀行掛牌利率上浮,還是不上浮主要看銀行在系統內的設置。一般來說是不上浮的,也就是說國家掛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1.5%,有的銀行上浮後會達到1.9%,甚至更高的2.1%。區別也是非常大的,一萬塊錢一年的差別就是60塊錢,如果錢數比較大,再加上利率的存在,損失就比較多了。

這裡要和大家說明一下:很多銀行有自動靠檔計息的定期存款,他和大額存單產品一樣屬於定期存款產品裡面的一個分支。

靠檔計息定期存款有其自身的優勢,對於臨時有急用的客戶,將未到期的定期存單取出可以按就近的低檔期限計算利息,最大限度的減少利息損失。

但是,靠檔計息存單產品是不支持到期自動轉存的,到期後一定要記住到櫃面辦理轉存業務,大額存單產品也是不支持到期自動轉存的。


財經札記


這裡存在兩種情況:一種到期後自動轉存;另一種到期後未轉存,以活期計息。

在2004年左右,我老媽在郵政儲蓄銀行存了一筆一年定期存款,然後就沒理它了。到2008年去取的時候本以為後面三年以活期計息,結果卻是自動轉存了——對當時是否勾選了自動轉存沒有印象。

一般情況下,銀行為了保有存款,讓儲戶產生“厭惡損失”的心理,通常會自動轉存。比如你存定期一年,結果卻忘了,在一年半想取出來做別的投資,但回去一看,存的還是定期。也就是說,如果提前支取會喪失半年定期利息,為了那半年的利息,儲戶往往願意再存半年。然後的然後,又忘了時間,也就一直存下去了。

這就好如一個新手買股票,賺了百分之二三就賣出,而虧了百分之二三十卻不知止損。一個人進了賭場,贏了走完全沒有心理障礙,而一旦虧了會連內褲都虧完。

所以通常情況下,銀行存款往往是自動轉存的。那麼算利息就是本金乘以一年期利率(利率要看當時的執行標準,每年都可能存在差異),再乘以5年期限。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自動轉存產生的利息部分是不能自動轉存的,即利息部分會以活期每個季度結息,然後產生活期計息的複利。

當然,如果你沒有勾選自動轉存或者銀行沒有給你自動轉存,那麼一年到期以後存款會變成活期,以活期計息。而活期是存在複利的,以每個季度結息後產生以活期計息的複利。

因此,怎麼計息還要看具體情況——銀行是否自動轉存。如轉存,則本金部分以定期利率計息,其它以活期計息。如非轉存,則一年以後全部以活期計息。


三人聚眾


這個取決你1年到期後自動轉存的方式是什麼,舉個例子10萬塊錢,1年定期利率1.5%

1、存款時到期沒有設置自動轉存

那這個吃大虧了,那5年的利息等於1年定期的收益+4年活期的收益,1年定期的利息=1500,4年活期的利息=10.15萬*0.35%*4=1421元,5年總共利息2921元。

2、存款時到期本金自動轉存

到期本金轉存,相當於是5年的定期存款,5年到期利息=10萬*1.5%*4=6000元

3、存款到期設置本息自動轉存

到期本息轉存,相當於1年定期產品存5年的複利,5年到期本息為

10萬*(1+1.5%)^5次方-10萬=7728元,是本金轉存利息的1.29倍。

如果存5年定期,按照5年期的基準利率2.75%算,5年本息13750,是上面三種最多的接近兩倍,所以大家去銀行存款一定要記得兩條:(1)開始的時候就要規劃好存幾年,不要一年一年的存 (2)到期記得取出來,不要放在銀行吃活期利息


互金圈


這個是現實中,很多人會遇到的情況,存了定期後,由於各類原因把這筆存款給忘了,直到幾年後的某天才想起來,那麼對於這類存款,銀行會如何計息呢?

未轉存

如果你第一次在銀行辦理定期時,未約定自動轉存,那麼這筆資金一年後到期,則自動轉為活期,後續四年均以活期計息。


舉例:目前央行的活期利率為0.35%,一年期定期的利率為1.5%,如果說你的存款銀行實行的是基準利率上浮30%,那麼一年期的定期利率為1.95%,假設存1萬元,未轉存的情況下,你第一年的利息為:10000*1.95%=195元。

第二年至第五年則以活期計息:10195*(1+0.35%)^4=10338.5元,也就是說五年後你去取款本息共計可以取出來10338.5元。

自動轉存

自動轉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按原存入的利率轉存,另一種則是上浮比例下降的轉存。

1、原利率轉存:

除六大行(中農工建交+郵儲)外的其他銀行,基本均是按照原上浮比例轉存,假設這5年央行的基準利率都沒有變化,而你當初存入的上浮比例為30%,則1萬元五年後本息合計:10000*(1+1.95%)^5=11013.77元。

2、上浮比例下調:

六大行的基本都存在這種情況,以本地建行為例,你第一年在櫃面存入的利率為1.95%,到期如果沒有在櫃面再次轉存,那麼自動轉存的利率則變為1.75%,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你第一年的利息為:10000*1.95%=195元。

第二年至第五年則以1.75%計息:10195*(1+1.75%)^4=10927.6元,也就是說五年後你去取款本息共計可以取出來10927.6元。

總結

一般而言,存款到期的後的情況無非以上三種,具體看你當時存入與銀行的約定以及銀行自身的規定,隨著電腦的普及,目前大部分銀行都會自動默認約定轉存的(90年代及以前,因為電腦未普及,純手工記賬,則無法做到自動轉存)。


鯉行者


這個就看當時存款時候有沒有設定自動轉存了,沒有設定的話,恭喜你,等於多存了4年的活期;如果設定了自動轉存,那麼就是1年定期存款,其後轉存了4次!

第一種情況,未設定自動轉存

這個計算方式就很簡單了,如果5年都沒有取出來的話,相當於是1年的定期存款+4年的活期存款而已!為了便於計算,我們假定10萬元資金,1年定期存款利率為1.80%(基準上浮20%),活期存款利率為0.35%,並長期保持不變。那麼5年後,所得到的利息為:

  1. 定期1年,所得利息:10萬×1.8%=1800元;此時本金+利息共有101800元。

  2. 期滿後,未及時取出,資金按活期計息(單利),時間為4年,則活期總利息為:101800元×0.35%×4=1425.2元。

那麼,5年後取出時,所拿到的資金一共為103225.2元,其中3225.2元為所獲得的利息和!

第二種情況,設定自動轉存

如果存款時設定了自動轉存,每次一年期滿,則本金和利息都會自動轉存一次,相當於是“利滾利”了。我們還是按上面的條件,可以計算出相關的數據。

  1. 第1年,利息為1800元,本息和101800元。

  2. 第2年,第1次轉存後,所得利息為101800×1.8%=1832.4元,則此時本息和為103632.4元。

  3. 第3年,第2次轉存,利息約為1865.38元,本息和為105497.78元。依次類推,第4年,本息和為107396.74元;第5年為109329.88元。

而當5年後取出時,一共能拿到109329.88元,其中利息為9329.88元,比第一種情況利息要淨多出6104.68元。

因此,從上面的對比數據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如果去銀行定期存款,一定要勾選自動轉存。萬一,儲戶忘記了去銀行取款,自動轉存至少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我們儲戶的利益,能多拿點利息!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這是典型的閒置資金預估失敗。一個人的理財期限是根據自身資金的多少和閒置時間以及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等因素來決定,其中一條就是對閒置時間的預計,五年不用卻只存一年定期,這不虧大了嗎?

  未轉存

  如果你第一次在銀行辦理定期時,未約定自動轉存,那麼這筆資金一年後到期,則自動轉為活期,後續四年均以活期計息。

  舉例:目前央行的活期利率為0.35%,一年期定期的利率為1.5%,如果說你的存款銀行實行的是基準利率上浮30%,那麼一年期的定期利率為1.95%,假設存1萬元,未轉存的情況下,你第一年的利息為:10000*1.95%=195元。

  第二年至第五年則以活期計息:10195*(1+0.35%)^4=10338.5元,也就是說五年後你去取款本息共計可以取出來10338.5元。

  上浮比例下調:

  六大行的基本都存在這種情況,以本地建行為例,你第一年在櫃面存入的利率為1.95%,到期如果沒有在櫃面再次轉存,那麼自動轉存的利率則變為1.75%,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你第一年的利息為:10000*1.95%=195元。

  第二年至第五年則以1.75%計息:10195*(1+1.75%)^4=10927.6元,也就是說五年後你去取款本息共計可以取出來10927.6元。

  總結

  一般而言,存款到期的後的情況無非以上三種,具體看你當時存入與銀行的約定以及銀行自身的規定,隨著電腦的普及,目前大部分銀行都會自動默認約定轉存的(90年代及以前,因為電腦未普及,純手工記賬,則無法做到自動轉存)。


呈正圓


這是典型的閒置資金預估失敗。一個人的理財期限是根據自身資金的多少和閒置時間以及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等因素來決定,其中一條就是對閒置時間的預計,五年不用卻只存一年定期,這不虧大了嗎?

一、唯一不虧的存法

當下最流行的智能存款。不管民營銀行的還是城商行的或者村鎮銀行的,都在大力推行這款智能存款,存款時不約定定期期限,存取自由,客戶存進來以後,什麼時候想取款了就取,按照實際存款期限計息。超過三個月不足六個月就按照三個月的利率計息,超過五年以上就按五年利率計息,只要超過某一個定期期限就靠檔計息。

二、自動轉存的利息

自動轉存是為了防止存款到期、依然不想支取的情況,或者遺忘支取,可以本息到期繼續再轉存下一個週期。例如,存款定期一年的一萬元本金,到期五年未取,就一年到期本息自動轉存下一個一年週期,連續轉四年,利率按照定期一年的計息。

三、未約定自動轉存的利息

存款人若是沒有約定自動轉存,那就出於一個目的,想在到期後看看利率漲沒漲,銀行的禮品再來一份可好?續存有好處可能利大於弊,唯一的缺點無非就是去銀行再跑一趟浪費一點時間。但是一旦忘記這個事情,五年不取,那這個存法成為了最虧的。一年定期到期以後本息自動按照活期利率計息,每季度一結息,五年下來除了第一年按照定期一年利率計息,其餘全部按活期計息,活期利率才0.35%,利息低到家了。


在這裡也是充分看出了閒置資金充分的預估時間有多重要,本來就閒置一年不用的資金一下弄個三五年期限的理財,或者本來五年不用一下存個一年的,都是比較嚴重的偏差,都會造成理財的收益損失,所以說還是要充分地預估理財資金的閒置時間比較重要。


財富公元


這種情況沒有明確說明到期後的轉存方式,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可能性:

①沒有設置自動轉存,按活期計算利息;
②設置了本息自動轉存,利息按轉存日的一年期掛牌利率可能上浮,也可能不上浮;
③設置了本金自動轉存,利息繼續留在定存賬戶上。
第一種,沒有設置自動轉存
這樣算的話你的損失就大了,可以說錢幾乎白白給銀行使用了五年。
以10000塊為例,一年定期存款利率2.1%,一年就是210元利息;
如果到期後沒有設置本息自動轉存,那麼10210元就完全按活期計算利息,活期利率0.35%,一個年的活期利息35.735元。即使這樣複利計算下去,五年總利息也不超過200元。
一般情況下客戶定期存款,我們都會問客戶到期後是否自動轉存,一方面是想留住存款,另一方面真的是為了客戶利息最大化著想。很多客戶有多張存單,難免哪一張到期後忘記到銀行辦理轉存,想起來後已是幾個月之後了,白白損失幾個月利息
設置了自動轉存,有本息和本金自動轉存兩種。
雖說有本金自動轉存和本息自動轉存兩種轉存方式,但是一旦客戶表明要自動轉存,我們都默認是本息自動轉存。
在本息自動轉存這種方式中,到期後利率是按照銀行掛牌利率上浮,還是不上浮主要看銀行在系統內的設置。一般來說是不上浮的,也就是說國家掛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1.5%,有的銀行上浮後會達到1.9%,甚至更高的2.1%。區別也是非常大的,一萬塊錢一年的差別就是60塊錢,如果錢數比較大,再加上利率的存在,損失就比較多了。
這裡要和大家說明一下:很多銀行有自動靠檔計息的定期存款,他和大額存單產品一樣屬於定期存款產品裡面的一個分支。
靠檔計息定期存款有其自身的優勢,對於臨時有急用的客戶,將未到期的定期存單取出可以按就近的低檔期限計算利息,最大限度的減少利息損失。
但是,靠檔計息存單產品是不支持到期自動轉存的,到期後一定要記住到櫃面辦理轉存業務,大額存單產品也是不支持到期自動轉存的。

保大微課堂


如果存款時候設置了自動轉存,那就是五個一年期的利息。

第一個是存款時候的一年期利率,本金是存入額。

第二個是到期日也就是轉存日的一年期利率,本金是上一年的本利之和。

依次類推。。。

如果存款時候沒約定自動轉存,一年到期取得一年期定期利率後就變成了活期存款,後四年按照活期利率支付


老鷹2137


哎!一年定期,四年活期,私對公就這麼樣,如果你貨款一年定期五年不還那就是五年貸款,公私對調這麼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