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作品,只有四句,句句精彩

《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作品,只有四句,句句精彩

这几天,《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重燃战火。虽然主持人由董卿变成了龙洋,但熟悉的味道并没有改变。伴随我们度过了五年时间的诗词大会中,到底哪首诗是出场频率最多的?小珏没有看到官方的数据,但个人观察,得出并不权威的结论,那就是颜真卿的这首《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作品,只有四句,句句精彩

中国人历来重视文化,尊重读书人,更是开科举取士之先河。因此,读书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放眼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我们这样极端重视读书,历来劝学之作层出不穷。

然而,荀子的《劝学》虽然理论性强,但并不容易让人记诵,它更像是学术论文,高不可攀。宋真宗的《劝学诗》与颜真卿的诗同名,流传度也很广,但不免失之庸俗。对于读书人来说,千钟粟、黄金屋、车马、颜如玉当然是梦寐以求的,但却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颜真卿的作品,应当是学堂之中最正牌的劝学诗,这大概也是它在《中国诗词大会》屡屡出现的原因。

《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作品,只有四句,句句精彩

这首诗的开篇,就构建了勤学苦读的,热火朝天的场面。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即两小时。三更大约是在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间,五更则是在凌晨3点到5点之间。诗人的意思是,抓住人生的分分秒秒来读书,在三更天还不懈怠,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又要早早起床,开始第二天的学业。

这个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让我感到汗颜。作为现代人,玩到凌晨1点是家常便饭,随便看看手机发发微信就超过这个点了。至于说凌晨5点起床,则是想都不敢想的。这也可以看出,普通人与颜真卿这样的大神级人物,差距有多么大。

《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作品,只有四句,句句精彩

第二句“正是男儿读书时”显然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颜真卿所处的唐朝,虽然女子地位不低,远胜宋朝。但是,当时的人还是认为,读书明理,毕竟是男子的事情。现在,男女平等,女孩子读书的能力水平,完全不逊于男孩子,这句话大家都可以借鉴。

第三、四句则是用了假设的语气,如果小时候不懂得珍惜时光,好好读书,等到老了悔恨也就迟了。句中的“黑发”和“白首”都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指的是年轻和老年。通过对比,给人以极强的冲击力,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作品,只有四句,句句精彩

这首诗的辞藻并不华丽,也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和小道理,但它却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且以深入浅出方式,自然流畅的笔法,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所以能够传诵千古,力压各类劝学的诗文。

能够写得如此打动人心,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颜真卿三岁就丧父,家道中落,穷困不堪。但他的母亲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因此特别发奋,以25岁中进士,终成一代名臣。即便是在七十六岁的高龄,被派往李希烈叛军宣谕时,也表现了铮铮铁骨的气节,为万世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