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爱好者,你如何用一首诗来形容艺术?

影影圈圈


或许艺术天生就给人神秘感,而人类又是天生就充满好奇心,这样一来,人们就更加觉得艺术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自艺术诞生开始,就不停的去探索研习,作为艺术爱好者们,更是用各种词语去描述艺术到底是什么样子,问题来了:作为艺术爱好者,你如何用一首诗来形容艺术?



用一首诗来形容艺术

首先要说明的是,诗词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只是受众的人或许相对少一些,人们已经习惯绘画、书法、音乐、摄影这样的艺术形式了,认为它们和我们的生活较贴近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容绘画艺术,


我们都知道,一幅画作的形成是要经过写生的过程,国画、油画都一样,外出对大自然进行写生,而大自然的风采就是给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这意境效果正是一幅画作所需要的,就好比,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奇幻感觉,

开篇也提到了,艺术既神秘又神奇,人们不停的对艺术进行探索研习,但最终都会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艺术虽然是化繁为简的过程,但这“简”并不是肤浅的简单,而依然是具有深层迹象的简约,艺术之美没有极致,人的艺术认知同样也没有极知,



在艺术面前,艺术家同样显得很渺小,与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倒不如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它有关万物哲理,艺术创作必定要对自然怀有敬畏及怜悯之心,这样才能将人的精神境界与艺术相通;又由于每个人对艺术的看法都各不一样,所以我们又可以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形容每个人对艺术的不同见解。


诗夜城主


我们说,诗美如画,画美如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就是这么来的。

唐代大诗人王维就是诗画俱佳的大家。我们读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心中会蓦然升起一幅非常幽美的中国山水画图景。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是一位集诗文书画之大成的杂家,他的咏西湖的诗“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前两句就像是一幅中国山水画,后两句就像是一幅西方人像油画。真是形容的惟妙惟肖。

绘画作为最古老的图象视觉艺术,之所以能延绵发展几千年日益繁盛,之所以能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喜爱,就在于它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人类社会的生活场景和自然风貌,愉悦人的精神,陶治人的情操,给人以心灵的共鸣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无论是国画中的山水,还是油画中的人物,都带有一种诗意的美。如国画宋人的《千里江山图》、当代的《江山如此多娇》等等。油画《入睡的维纳斯》、《心灵苏醒》等等。



灯影书画


天河星雨灿十一,点点纷纷落万方。

万方星斗万方烁,晦晦明明绚辉光。

巨者普照弱羲和,盈末细微比丹良。

玄晖熠燿各炫彩,万千星彩迸无梁。

以上,个人仅以对于艺术的理解,以及个人能力写出形容艺术的诗句。

对于艺术一词,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确切的定义可以形容或者概括。



在我个人看来,艺术犹如宇宙银河的光芒。可以从一个点开始,延伸出无数的点,犹如艺术创作的开始,从一到二到三直至无限。



而艺术就像宇宙一样,本身拥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都散发着这个点应有的光芒,好比音乐有音乐的光,舞蹈有舞蹈的光。虽然有的光芒可以暗淡日月星辰,有的光芒与萤火烛光相似。



但就是这些不同的光芒,相互交融而又独立,才使得他们即能汇合一起,又能分散各自闪耀光辉。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如此,下里巴人通俗易懂亦是如此。

我理解的艺术就是从同一个点开始时不断的发展到无数个小点,当小点汇聚一起是依然还是一个点,只不过可能更大了一些。


刘道严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

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

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追求名利,跟随潮流,让自己金光闪闪,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

一个真正自信的,有才华的人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内而外的。

所以。

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洒脱的人。

时光易逝,一生几十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怀。

这时去读一读李白,苏轼的诗,去品味诗中的洒脱人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们活得随性,没有为世俗所累,难道不是这样吗?人生短短数十载,如果不能活得充实洒脱尽兴,岂不可惜?让我们做一个洒脱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现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坚持,多了一份溜须拍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爱,多了一份自私的贪心。

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古诗,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期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细品读,这大概就是古诗的魅力吧!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

喜欢诗词,喜欢诗词的韵律美。

谁不曾陶醉于诗词的天籁中?谁不曾被诗词的音韵之美拨动心弦而乐以忘忧、喜笑颜开



铭福文化传播


《艺术:似与不似》

似与不似称艺术,

吃饭可以吃红薯。

黛玉能由晓旭扮,

焦大可让莽汉充。

(艺术的本质是虚构品,须在似与不似之间才能称艺术。不可否认,艺术不能把狗画作人或写成人,亦不能把人画成狗或写成狗。它必须遵循基本的生活真实。可是,艺术既然来源于生活,却又不能简单的照搬生活或亲录生活场景。如果可以实录,就非照相和摄影不可。但照相只能归为摄影,而不能算虚构的艺术。虚构的艺术需要有加工,有想象和有创造。于是可以设想一下,直观的照相允许你去虚拟和创造多余的元素吗?所以鲁迅先生说,文艺作品里面的人物,脸可以在南京,鼻子可以在杭卅或在上海,而身子不妨在北平。这就像我们吃饭,本来在家吃的不是饭,是红薯。可当有人问我们说,吃饭了吗,我们说,吃过了。红薯也是食物,人就不会细问你下文了。因为凡是能吃下肚子的,不是饭也是饭。艺术品就不消说了,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似像非象,又似又不似,便是艺术。)


李老根2017


艺术是按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现实状况的真实客观性。艺术是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人们形象的审美属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的审美意境,画中有诗的审美情感。



一、唐诗宋词能表现艺术的意境美,表达诗人的审美情感,抒发诗人美好理想的情怀。唐诗创作应是,写景,不求工细,抒情,不予直说,都要留有余地,以待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具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艺术气息。



二、王维的山水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描写了雨后秋凉的田园风光,朦胧的远山,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浣纱归来的少女甜美的笑声,渔舟划过荷花的波动,山水相应,有生有色,有静有动,通过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呈现出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三、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歌中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天空的白云,却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仿佛是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的画面。后两句众鸟飞云去之后,静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这首平淡恬静的诗犹如国画清幽平静的写意,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境界。


黄智637


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

你是美,你是爱,你是天地的情念

你是灯,你是塔,你是迷茫的指引

你是翼,带我飞,飞遍世界的繁华

你是笔,带我走,穿透未来的险阻

你是梦,带我迷,飘向宇宙的远方


hg170000


古法追踪探神奇,悟了前源方入情。

数十春秋勤躬行,千江水涌千江明!


松下雲池


台上舞者美,台下含泪水。

艺术汗水淌,换来掌声响。

精湛演技好,思想品味高。

万事开头难,意志定胜天。



孙黎35


形容艺术诗一:

艺术大美消悲伤,

艺术大妙言难讲;

艺术有神日让光,

艺术超真灵物样。

形容艺术诗二:

艺术生自匠心美,

美妙绝伦人赞赏。

人能传承艺传承,

艺术生命续世长。

艺术万千各有长,

行行都有状元郎。

艺术不同都求美,

万匠共塑世画廊。

艺术价值无尺量,

全看人们怎赞赏。

艺术瑰宝无终值,

人人都赏值涨涨。

艺术高超无止境,

代代提升更超强。

艺术传承无国界,

人类共有美名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