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戰敗後,整個日本社會陷入了怎樣的大黑暗?

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


首先是經濟蕭條,其次是民不了生的地步。就東京一個地方每天都餓死幾千人,當時盟軍司令麥克阿瑟發電報告訴美國總統:要嘛給我糧食,要嘛給我子彈。


愛你們1314


這個很多國家是差不多的。篇幅限制很難寫全,那些內容可以寫幾本書了。大概總結如下:

(1)美國軍隊駐紮後,造成為美軍服務的產業特別發達,如酒吧餐廳和聲色場所。為了生計,很多日本女星充當針對美軍服務的妓女和情人。這也是後來造成日本電影《草帽歌》悲劇的歷史原因之一。

(2)黑市盛行。戰後物資匱乏,很多腦子活、路子野的日本人借美軍的關係,倒賣各種物品,包括食品、衣服和醫藥。其中,不少是日軍退役軍官士兵,以及黑社會成員。

(3)山口組等日本黑社會逐漸登場,為之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各種思潮湧起,包括共產主義思想。民眾生活困苦,底層群眾對現實不滿,一度提出廢黜天皇。

(5)因為馬上爆發朝鮮戰爭,美國經濟委託豐田等廠家生產軍用卡車,雖然戰後拆分了很多日本大財閥,但靠朝鮮戰爭的後勤保障,也為日後日本多家企業集團的橫空出世打下了基礎,完成了原始積累。


姚耀1188


二戰日本戰敗以後確實過的挺慘,比如像被美國徹底佔領,大批美軍進駐,並因此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但是相比失敗前的慘狀來說,可以算黎明的曙光了,算不上大黑暗。

日本投降以後,麥克阿瑟就帶著大群的美軍開入了日本。美國還成立了一個以美方為主的“盟軍最高統帥總司令部”,徹底控制了日本的內政。美國通過“盟軍最高統帥總司令部”解散了日本的所有軍事機構,並要求日本政府解散財閥,進行土地改革,修訂憲法,徹底瓦解了日本原來的政治體系。此時的日本政府不過是美國的一個傳聲筒而已,而麥克阿瑟則成了日本的太上皇,此時的日本毫無尊嚴可言,和當年的殖民地沒有什麼區別。

至於幾十萬美軍湧入帶來的社會問題就更不要說了,涉及美軍的搶劫、強姦甚至殺人案件時有發生。日本政府根本不敢去管美軍,因此只能成立了一個慰安協會,組織一些生活無依的婦女去為美國士兵提供某些特殊服務,以減少美軍的犯罪行為。

這一時期的日本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確實很黑暗。不過和日本投降前相比,已經好的多了。

在日本投降以前,由於長期的戰爭、美國的戰略轟炸和長期封鎖,日本國內的工業和農業都遭到了致命打擊,假如說工業的崩潰使得日本失去了繼續戰爭的能力,那麼農業的奔潰就讓每一個日本人都面臨著絕境。

在日本投降前,日本的普通居民每個成人每天只能領到配給澱粉類食物300克,蔬菜等副食品只有戰時定量的1/3,油和糖更是絕跡。很多人因為食物不足死於營養不良,剩下的也面黃肌瘦,苟延殘喘。

在投降以後,美國雖然對日本實行了全面佔領,不過大方的美國人也帶來了大量的救濟食品。幾百萬噸糧食被運到日本並下發,上千萬在死亡邊緣掙扎的日本人得以活了下來。

所以對日本人來說,真要說黑暗,在投降前那段時間才是最黑暗的時刻。而美國人的佔領給他們帶來了活下去的希望,更不要說瓦解了日本軍國主義以後帶來的好處。和戰前相比,這完全可以算一片曙光了。


不沉的經遠


二戰日本戰敗後,進入了一段黑暗時期,但時間不是太長。具體說:一是由於盟軍對本土的轟炸,基礎設施被破壞,特別是黃島、長崎遭到美軍原子彈的轟炸,幾年間寸草不生。二是物資匱乏,由於連年征戰,出現了人與畜生搶食的現象。三是精神恐慌,擔心盟軍的報復,惶惶不可終日,特別是美軍駐紮後,政府專門組織慰安婦供美軍享樂,使日本婦女人身和精神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四是戰爭直接導致男女數量失去平衡,女人過剩,政府只有組織婦女輸出勞務,而這些女性在它國大多從事性交易活動,歸國後向政府繳納稅金得以在本土生存。政府靠這些賣身錢大力發展科技事業,所以日本的工業水平、科技水平至今領先於世界。


納蘭紫雲1


37年之前,他們一家雖說和日本其它平民一樣,吃不上什麼肉,洗澡用水都困難。但生活總還算太平,一家還是過得其樂融融,充滿生機,當時。作者父親作為家中的小兒子可以上學、學下棋、看歌舞伎、下戲院看武打戲,每週還看兩次電影。作為一個成績不好的中學生,甚至也開始關注報紙上的國際新聞,比如西班牙內戰一類。

  而且當時日本經濟繁榮,東京大街上開滿了各類食品店、生活服務店。作者父親家雖是貧民,卻因為經濟景氣帶來日本社會升學率大大提升的好處,也能上得起中學,交昂貴的學費。

  但從1938年(昭和13年)開始,東京等城市街頭就開始漸漸看看不到出租車了。他們一家是開日本飯店-----炸“天婦羅”(日式炸魚)維生的,可是很快就難買到汽油以生火了,只能用焦炭。

  到1939年,連炸天婦羅的食用油與魚都很難買到了。他們街上的商店,連紅豆湯也買不到。39年(昭和十四)年10月,日本政府公佈了《價格等統制令》。除了政府規定的約十萬種商品的公定價格外,只能由“業者組合”商議並通過官方許可設定協定價格,販賣者不得自行設定價格。11月,全國開始強制配給制,連衣服、稻米、木炭都配給,

1940年更從日本首都開始,連火柴都要配給! 可因為物資極缺,加上有限的汽油大量消耗在中國戰場,日本國內的物流基本已垮,日本民眾即使持有配給卡,去官方設的配給所也經常無物可配。“就算持有配給票或米穀存摺,到配給所卻無物可供配給,這樣的事情頻頻發生”。而且開店的,要與同行業的冤家一起,被政府強制加入區域性的“行業組合”,比如他們家開天婦羅店,就要加入“天婦羅組合”。

  回到家呢?做為居民,在家庭生活的消費方面,還必須與鄰居們一起被強制加入“町內會”或“鄰組”,否則“就無法獲得配給”。

但是即使如此,“與實際家戶數相比,配給量往往不足,而且也發生許多需要的物資無法取得、卻配給了不需要的物資的供需失衡狀況”

  物資本來就不足,而戰爭加劇了日本社會的全面腐敗,有關係的人,特別是軍方關係的人,與鄰組長或組合長勾結,將有限物資中的相當大一部分拉到黑市賣高價牟利。平民卻求告無門。

  它們“大肆進行物資買賣。這種情況更招來人們的強烈不滿,街頭巷尾甚至流傳著‘這世道有星星(陸軍)有船錨(海軍)有關係就有頭有臉,只有笨蛋們才需要排隊’這樣的川柳(川柳,日本的一種文藝形式)”

  該年,作者家的店子徹底關門歇業,因為啥都買不到。“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商店都倒閉了”。作者所在街區,只有賣棕刷與掃把的店子才不倒閉------而在侵華戰爭前,他家附近開滿了各類“蔬果店、豆腐店、煤炭店、藥店、澡堂”以及“洗衣店、壽司店、咖啡館、書店等”等等! 而且,30年代初東京每16戶居民就有1家蛋糕店。

因為中國軍民的浴血奮戰和英勇抵抗,日本國力大衰,東京這些店子全被一掃而光!

  “想上街吃頓飯幾乎不可能”。   甚至人們“一聽到消息說哪裡的商店進貨了,大家的眼睛瞬間都亮了起來”

  而日本社會原本大量的活躍的私人企業,也幾乎全軍覆沒:“非軍需企業不是轉業就是倒閉,而財閥系統的軍需企業,則朝著整並與統合邁進”

  39年秋,日本越來越依賴外來進口米,甚至進口日本人吃不慣的東南亞的長米。即使這樣米也不夠吃,只好吃小米和小麥。 最可怕的是,日本國內什麼都得靠“關係”,沒有陸軍、海軍等軍方關係的平民,在配給所往往遇到這種情況“我不認識你,所以不能賣米給你“

書中進一步寫出日本國內經濟各方面瀕臨的絕境:“都會區除了糧食不足,也缺乏運輸能力,各地方的物產往往只能留在產地,無法流通”。

  除了吃飯困難,中國的抗戰還沉重打擊了日本富人的生活,因戰況僵持不下,日本兵力奇缺,所以勞力越發緊張,國內勞力被強制重新配置,最後搞到因沒有勞力,日本的咖啡館與洗衣店也倒閉了,一切為大城市中產階級服務的商店全部消失了。因為這樣的變遷,作者一家,家庭成員紛紛病亡,從佐呂間送來東京的兄妹四人,有三人病死。死因呢?作者認為除了工作緊張,"戰爭體制下的營養不足與生活不安定(破產、失業)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他們死亡的原因"。 --------------綜上所述,日本國內的經濟民生因侵華戰爭持續,發生怎樣的慘劇,如果戰爭繼續,日本不垮還能撐多久?

日本人自己的《大東亞補給戰》一書承認“基礎國力還在不斷下降,國家計劃沒到日中戰爭第三年就開始破產”。 我國研究者也引用方資料稱,日本國力在39年開始,以每年10%的駭人速度下降。 就算世上沒有美國,靠日本自己,能維持幾年侵華?日本絕大多數國力消耗在中國戰場:以昭和14年度(1939年4月1日~1940年3月31日)預算案為例,既要維持在華戰爭、準備與中蘇同時作戰,又要對抗英美造艦競賽的日本,全年總預算卻不過89. 6億日元。其中對華戰費46億日元,而所謂陸對蘇聯、海對英美的兩大國防計劃則僅有區區6. 7億日元  雖然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戰場陷入絕境,而在後方,日本社會也瀕於災難性衰退,日本民眾嘗受著自作自受的慘劇。  中華民族的軍人們,揹負著近代沉淪落後的巨大國力差距,揹負著同胞蒙受巨大的苦難與空前絕後、無以復加的民族凌辱,但仍然沒有放棄浴血奮戰,以貧弱國力將日本逼到絕境。  在國力巨大的差距下,將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成果與日本上升趨勢完全埋葬。

 “日本與美國開戰是日中戰爭所不可避免的結果。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是近代日本從未經歷過的長期的大規模的戰爭,而且是看不到終點的使日本陷入泥潭的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兵力與軍需品消耗嚴重,國內經濟衰退,國民生活日益貧困。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試圖通過侵略東南亞掠奪資源,以打破這場戰爭的僵局,因此日美戰爭是日中戰爭的擴大”

  ----------藤原彰

“日本的力量究竟還有多大?外強中乾是我國今日的寫照。時間一長就維持不住了,畑陸相也是這樣認為的。”“加重了中央統帥部首腦的痛苦和壓力”-------39年10月就任陸軍參謀次長澤田茂的困惑

(日)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卷三第一分冊P96,中華書局1981年版。

此後,日軍參謀本部更感到“依靠武力解決中國事變的做法是沒有出路的”---------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卷三第一分冊P97,中華書局1981年版。

“從昭和14(1939)年秋天到15(1940)年春天,日本的國力窮困急劇表面化了,”“日本為突然表面化的國力窮困狀態而苦惱著。寄以極大希望的擴充生產力計劃已正式開始執行,而實際完成情況僅僅為計劃數的80%。電力不足、嚴重的米荒一齊襲來。”

“在東京各警察署管區內,許多人家的米穀保存量降到平常需要保存量的一半以下。警察署長親自和糧商一同為買米而奔走,並採取了每次出售限制在二升以下的辦法。”

39年在東京和大阪等城市,糧荒表現的尤為嚴重,市民每次的購買量被限制在二升以下。糧食問題造成民心極度不安,發展成為阿部內閣倒臺的最大因素,接著組閣的米內內閣任然為此問題而苦惱,直到1940年5月,每次內閣的閣議仍“總是議論米的問題”


逝水無痕12253092


戰爭最後兩年,盟軍對日本98座城市進行轟炸。日本剛剛初步完成現代化的城市地區,有40%被炸燬。東京、大阪、名古屋,分別有65%、57%、89%被轟炸損毀。縱然如此,軍國主義分子仍然窮兵黷武,不斷將國民拖入更加兇險的境地。日本平民、大學生、婦女甚至中學生,相繼走上戰場,成為炮灰。學生與婦女成炮灰,陣亡特攻隊員七八成為學生,1943年開始,由於兵力不足,日本動員20歲以上的文科學生,實行“學徒出陣”。


漫天秋意


1945年是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天皇在這一年宣佈投降,數百萬的日軍只能就地繳械投降,然後被遣送回國。美國軍隊也趁機駐紮進了日本。因為麥克阿瑟的設計,讓日本人在投降之後,精神也受到了重創,同時,日本還面臨著物質上極度匱乏,一下子陷入了十分艱難的生存困境中。

美國人剛來日本的時候,日本人因為堅信天皇是不會輸的,所以堅持認為投降只是軍隊投降而不是日本投降。對此,美國士兵就非常不爽了,看到這樣的日本人就非常生氣,看到了就直接揍,而且美國人人高馬大的,日本男人根本不敢反抗。

再加上駐日本的時間越來越長,美國人也很想念家鄉,心中就很是憋悶,日本人就成了美國人的出氣筒。因為日本政府的約束,日本人根本不敢反抗,只能逆來順受。

在戰爭時期,因為戰線被拉長,日本在國內大量徵兵,此時被遣返之後,不僅沒有為國爭光的榮耀感,作為戰敗國並且是侵略國,這些士兵一下子成為了日本的累贅。而當時的日本經濟已經崩潰,又回來這麼多士兵,很多還是傷殘兵根本無力照顧自己的生活,最後流落街頭,以乞討度日。

因為美國駐軍日本,不是戰時,軍紀就有些鬆弛,加之日本國是發起戰爭的侵略國,軍隊沒有強力約束,所以出現了很多強姦搶劫的事,而一些日本女子為生活所迫也願意跟美軍親近,於是日本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混血兒。日本的第一代黑人也是這個時候誕生的。

在戰後,日本物資匱乏,糧食按人分配,但是每個人能分配的數量極少,導致日本國人長期都是出於飢餓的狀態。為了活下去,一些男人就去給美國做打掃衛生之類的雜活,而女人則是做招待或者慰問。

日本人曾在別的國家大量設置慰安婦,在戰時就在自己國家給女性洗腦,讓她們去慰安。戰敗之後,為了招待美軍,官方也設立了慰安所,不得不說,這是民族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劇。


XXH大吉大利


其實並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昏暗,因為畢竟當時在日本戰敗之後呢,當時很快就可以說是被美國全權接管了,美國呢也是幫助日本復興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當然了,這是也有一定的美國為了謀求自己的利益的這樣一點因素在裡面,所以二戰戰敗後的日本其實並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歡,二範兒在美國的幫助下,可以說對日後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的這個發達國家做出了一定的這個奠定的基礎。當時為什麼說日本他很快就復甦了呢?就是由於美國的幫助,還有就是國內他一向對天王有一定的精神支柱的作用,所以他們並沒有改變日本的政體,而是變成了一個君主立憲制,在美國保護下的日本,可以說自身的利益還是經濟發展,都可以說是。不僅沒有多大的破壞,反而很快就復甦了。


宜山閒者出版社


日本二戰時期由於野心太大,東南亞國家基本上遭受侵略,戰爭給各國帶來災難,也使得本國經濟衰退,民不聊生,加上美國向長崎廣島投下兩枚原子彈,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以及工業毀滅,可以說二戰後日本屬於半癱瘓狀態。


駿馬奔騰73143951


二戰時期日本戰敗後是:社會亂七八糟黑暗丶妻離子散、內外交困、民不聊生、人間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