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議恢復傳統漢服與繁體字,對此你怎麼看?

沐譯


堅決不同意,漢字的演變都是為了適應當時的社會現狀,這都是歷史演變的結果。恢復繁體字那意味著,只有恢復甲骨文才是最終正確的。然而歷史是不會倒退的,開歷史倒車那是對當代社會的一種否定,嚴重影響人民的歷史認知,對當代社會的穩定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所以,誰提出繁體字,那就讓他自己學,他全家都學


鯨落冥淵


是啊,有人提出恢復繁體字,還有繁文禮節,還有孔老二……去掉“中醫”,去掉“魯迅”……

好啊,非常好的。有一天恢復到“甲骨文”時代是不是更是中華之文明呢?

有句名言叫“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知道那些提出這些建議的人是否懂得?

人類的發展是從落後向進步發展的,而不是倒退的!復古?不可笑嗎?

不說了,沒意思……


衛興潤


漢服穿與不穿,我認為這要根據每個人的性挌,喜愛,欣嘗,興趣來決定,不能強求。

二,簡化漢字己有幾十年了,也使用了幾十年,在人們心中己紮下了根,特別是在七八十年代以後中,青,少人更是如此。因此我認為沒必要改回去,改來改去,容易造成混亂。

如要繼承繁體字,可以在書法等方面傳承。


徐老大


有容乃大,海納百川,兼收幷蓄,乃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國正在興起為強國,中國文化也要復興。就服裝而言,人們由於工作和世界大環境的需要,很多女人不可能再穿漢服。在民國時期,曾對我們的服裝有過不錯的探討和改進,比如男人穿的中山裝、女人穿的旗袍等,都是很不錯的民族服裝,解放後我們的解放鞋、解放帽等也很不錯,有的如解放鞋已經走出了國門。文化復興過程也是創新發展的過程,就服裝而言,我們不妨把唐裝、漢服、中山裝、旗袍、解放鞋等等,與西裝類服裝加以糅合,開發出具有時代意義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出來。僅僅停留在仿古或崇洋上的文化絕對不是好文化。文化的復興並不是穿一件漢服或唐裝就能決定的。中國的漢字就是中華文明的最好傳承,而漢字卻是從甲骨文發展而來的,我們不可能把漢字恢復到甲骨文時代。中國的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戲曲文化、武術文化,以及中華各民族的節日文化、多神教文化、吃苦耐勞的精神等等,都是中國文化的魁寶,已經被我們傳承了下來。我們不提倡復古,倡導的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提倡的是創新發展。我們推崇漢服,但不能一股腦兒的照抄照搬古人的做法,要推陳出新,只有這樣中華文化復興才有前途。





myn8


繁體字是否應恢復,還是可以討論的問題;漢服這種糟粕,有什麼可恢復的?

先說說繁體字的問題。首先我的態度是:

繁體字沒有恢復的必要,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還是簡體字更便利於大家使用。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們的國民人口大多數都是文盲。而古代的繁體字過於繁瑣,是不利於展開掃盲運動的,正是靠著簡體字的普及,才使老百姓都識了字。

因此,簡體字本身是有利於民生、民用的。但是,現行的漢字簡化方案確實也不完美。

這點我們也應該承認——古代存在不能互相替換的異體字,簡體字把這些異體字全部等同起來,這其實是不利於理解文字含義的。

總而言之,未來可以對簡體字進行局部的修正,但總體上漢字簡化是趨勢,不能逆轉潮流。

漢服的情況則不同。

首先,這種衣服沒有任何的實用性,純粹是商業炒作的結果,現代社會不需要這種衣服。

其次,古代沒有漢服的說法。古人穿戴的衣服,是講究禮儀規則的,皇帝穿的衣服,大臣官員們不能穿,大臣官員們能穿的衣服,老百姓不能穿,這就是所謂的“禮不下庶人”。

現今流行的所謂漢服,基本都是模仿古代達官貴人的衣服,而非平民老百姓的衣服。這種衣服本身代表著等級制度的文化糟粕,和人人平等的精神相背離。

因此,以上的提議純屬多餘,是吃飽了撐的才恢復。


HuiNanHistory


請問有些人,你的父母去世後,你有沒有在你父母墓前守孝三年?當你做計算時有沒有使用算盤?沒有就別張口恢復傳統文化、閉口保留傳統文化,什麼丟了傳統文化就是背叛祖宗。傳統文化裡有精華也有糟粕、有合時宜的也有不合時宜的。糟粕必須丟棄、精華而不合時宜的也自然會消失,只有那麼優秀而有時代生命力的傳統文化才會流傳下去併發揚光大。而那些整天張口恢復傳統文化、閉口發揚傳統文化的人,不信大家觀察,他們要塞給人們的,往往是傳統文化裡糟粕的東西。


雲住青山


提到漢服,就離不開90後。現在漢服已經是一個十億級的市場。不容小覷!“走,穿漢服上街去!”是90後的日常。再加上熱門影視劇IP的影響,希望也能體驗一把劇中人物。

也源於90後不那麼崇洋媚外,從潮流國貨的偏愛度上就可以看出,所以這一代人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東方服飾文化優越感超過西方,流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日本人有和服,西方人有西裝,在日本,任何一個日本女人穿著和服踩著木屐走在街上,行人都不會側目。在蘇格蘭,一個男人穿著蘇格蘭短裙也不會讓人驚訝。而在中國,穿著漢服上街,總會有長者的不解和路人的指點,從頭到腳透露著格格不入。中國,像是一個丟失了傳統服裝的民族。

且不說漢服市場地位的高低和擁躉者的多寡,如果在某些特定的場合,特殊的節日裡,能夠用漢服喚起一種莊重典雅的儀式感,讓傳統節日重新煥發光彩,那它就是文化的復興,就值得肯定!

想象一下,每逢中國的傳統節日時,我們都可以鄭重其事地換上自己民族的傳統漢服,做一些充滿儀式感的傳統習俗。那將是漢服最美麗的歸宿,最嶄新的啟程。

穿漢服,不是為了回到過去,是為了找回我們民族曾經美麗的東西。

那一片片薄紗、一段段褶擺,並不是繁瑣的復古,而是流轉在衣物之上的中華歲月,是對天地的敬重,亦是對生活的感悟。只有我們中國人敬重自己的文化和服飾,外國人才會尊重我們的傳統文化。從他們對李子柒的驚訝和好奇上就可見一斑。

獨特不是錯,趨同才乏味。


魔教萌主


中華民族是發展的民族,進步的民族。在不同朝代,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特質、特徵和時代印跡。漢服和繁體字也如此,它們都是要發展變化的。漢服作為文化符號,歷史的見證,我們有理由讓漢服在傳承中更有生命力,但是不能全面恢復,只應在某些特定場合、舞臺演出等情況下著漢服,不能搞全面恢復。當然,在服裝設計上,吸收漢服元素,推陳出新是必要的。再有,關於恢復繁體字問題,我個人認為,我們簡體字已全面使用,沒必要放棄簡體字,打倒車開始學繁體字,因為簡體字我們已經用得很"深入人心”了。如果要對繁體字提些想法,我建議讓極少數人掌握就夠了。





渺星人


假如要恢復全民穿漢服和重新啟用繁體字,筆者以為,此舉不妥,為什麼要把簡單的生活方式搞得複雜紛亂呢?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社會變革成了倒施逆行,必將導致各行各業要反其道而行之,不知道要花多少的冤枉錢,這注定是一場異想天開的不可為之的復古行為,談何容易。

首先,如果一個人喜歡穿漢服可以去古裝店盡情選購,而且賣家非常歡迎你,當你穿上了它,店商會讚口不絕地讚美你,說你很有生活品味,象一位謙謙君子或窈窕淑女。

其次,如果你愛寫繁體字,可以隨心所欲,儘自己個人興致去書寫,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要強加給每個人你做得到嗎?

愚以為,如果這兩種愚蠢行為要普及成為國家舉措,那就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了”。

人是最複雜的個體,雖然東西南北文化有差異,但各人所接受的外界事物和審美觀卻大相徑庭,如果不被人們接受的事物即,即便採取某種福利措施或制定地方實施細則,復古的事情也肯定不可能被人接受。

建議題主就在自己的家族中做示範吧,把你的這兩個想法用三年時間去做,看看能不能落實到每個家族成員中。

是的,書法愛好者,他們也常常使用繁體字,如果在一幅作品中,字的繁簡能合理搭配,在書法藝術上可以使作品的美得到昇華並相得益彰,收到一定藝術美的效果。

關於漢服著裝問題,我認為只能作為舞臺上演出做服飾來用,與現代人的現實生活已經相距甚遠了,如果要普及純屬頭腦發熱之舉,切不可為之。

附圖三筆者拍寫:





千山奇松


中國人喜歡禮儀和傳統,每件事都是推敲很久才行成。

漢服其實挺好看的,只是自從學習了騎服短射之後,貼身的衣服更加實用,

至於繁體字該不該恢復,這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改革。

誠然,我們每天吐槽親已不見,愛已無心,這是社會風氣問題,只是湊巧趕上了這個發展迅速的年代,才提現了世態炎涼。

在這兩個問題真正想解決的前提,我想請老師先回答我"要不要全部扔了電腦手機碳素筆,我們能不能先學習使用毛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