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功勞與過錯是什麼?

小羅談世界和生活


李世民的功勞與過錯是什麼?

“玄武門之變”把李世民推上大唐舞臺。自古帝王多非議,何況人非完人。

縱觀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有功也難掩其過,但唯獨功過不可相抵。李世民在位期間,施以仁政,發展經濟,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但歷史功績總伴隨著歷史過錯相互依存。我們從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除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唐高祖李淵退位,隨即自己黃袍加身。李世民並非李淵的嫡子,他之所以能取代李淵,足見其足智多謀、膽識超群。概括來說,李世民的一生是為國為民的。

唐朝建立前後,他為了國家統一而征戰四方,其軍事指揮有勇有謀、戰功赫赫,在當時也留下了濃重筆墨。李世民先後解決了邊患危機,也平定了中原不和諧的幾股勢力,對大唐統一中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玄武門之變以後,他的功績主要體現在“貞觀之治”。我們知道,大唐的繁榮體現在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貞觀之治雖然不像開元盛世那樣達到盛世之頂峰,但如果說沒有貞觀之治的鋪墊,就不會有開元盛世的繁華。貞觀之治是李世民時期所表現出來的政治清明、經濟、文化繁榮的局面。

貞觀之治所表現出李世民的治國功績有:

政治上

實行三省六部制,加強了皇權的集中,政治穩定;

經濟上實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老百姓有田耕種而且能安定生產;

文化和經貿交流得到長足發展,國內民族間的往來變得頻繁,同時大唐還積極與亞洲其他國家建立良好外交關係;

朝政治理上,知人善任,任用一批諸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等治世能臣,他廣開言路、善於納諫;

農業上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倡導節儉,減輕老百姓負擔。

二、難以抹去的歷史過錯

翻開厚重的中國封建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皇權的至高無上往往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得溝壑難填,很多由此衍生的矛盾也會給一代明君的經世治國蒙上陰影、打上烙印。

李世民作為盛世的皇帝,他在大唐的功績已被載入史冊。但我們也知道,由於“家天下”的封建思想已經深入骨髓,所以究其一生為了“皇權”這把無尚之劍,往往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就會不自覺地帶來諸多負面影響。身在帝王家,一代君王不是信手拈來,何況他李世民呢。有功肯定也有過,李世民難掩之“過”究竟有哪些呢,試列舉一二。

首先,玄武門之變。撇開政治因素,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逼父退位就是大逆不道。在古代,篡位,本身就是不忠不孝,何況他滅了兄弟等家人過百,所以這等為了一己私利而不顧親情之人,也給後人留下口舌;

其次,“破例”。李世民有多次修改《起居注》和《實錄》之嫌,源於他怕自己淪陷在玄武門之變的輿論裡,怕自己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但此舉是破壞歷史規則來給自己正身,以至於很多史實變得失實,這也是讓他不齒的地方;

第三,始亂自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奪位,催生唐室禍亂的開始。李唐王室後來發生的長沙王、高陽公主之亂、安樂公主之亂及太平公主之亂等,都間接與李世民的惡劣影響有關,尤其是武則天時期,盡誅李唐王室,不免與唐太宗有一定的淵源;

第四,背逆人倫,淫亂之過。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霸佔兄弟李元吉之妻,他兒子唐高宗李治學他,也上了武則天,最後導致武則天奪了李唐。李治和武則天之孫李隆基,又上了自己的兒媳楊玉環,從而導致外戚擅權,接連發生了安祿山反叛和安史之亂。如此不倫,導致了大唐王室烏煙瘴氣,也動搖了唐朝百年基業。

第五,窮奢極欲。李世民後期大造宮殿,奢侈至極。貞觀十六年,他曾下詔,太子所用之物不得限制,從而導致了嚴重的浪費現象,而且他自己為了享受,也開始大修宮殿,不惜勞民傷財。

一代帝王的政治清明總與其胸懷和膽識密不可分,後期的李世民窮兵黷武、驕奢淫逸,不但剛愎自用而且不聽諫言、腐化墮落,所有的一切,都預示著李唐王室的岌岌可危。

三、歷史功過由你評說

李世民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也是大唐王朝的一段傳奇。不論從玄武門之變還是貞觀之治,以至於後來的開元盛世,從李世民的黃袍加身那刻起,就註定了大唐的政治瑰麗與不凡之世。

杜甫:“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李敖:“唐太宗是歷史上最有‘奇情’氣質的英雄人物,柔情俠骨,一應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鬥爭中,當然他有和人一樣的霹靂手段,但在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許多‘奇情’,使江山多彩,為人類增輝。”

毛澤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有人說李世民成就了大唐,有人說正是李世民的存在,才重啟了大唐的未來。您說呢?

(親愛的朋友,對此有何見解呢?歡迎留下您的評述,歡迎關注@山城小哲,一起聊聊李世民的盛世與繁華。)


山城小哲


唐太宗的功過如下:

1、功: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2、過:

(1)修改歷史疑雲: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 雖史書記載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書其事”,但已引來種種推想並舉證,認為李世民曾修改兩書。

(2)  晚年過度奢侈糜爛 ,如始皇帝一般吞服丹藥,迷信長生,最後死於吞金;重名聲而輕實利,和親入藏,傳入了大量先進的技術,吐蕃成唐朝大患,終唐一代,到宋,掠奪財富子民無數。


民商法徐律師


李世民是大唐開疆裂土的創始人之一,以卓越的軍事才能與大唐的建立立下了不朽之功。比及元吉建成元霸,軍功要卓越的多。也會網絡人才,知人善任。徐茂功有張良之謀,秦瓊敬德有萬夫不當之勇。滅隋建唐,掃滅十八路反王。才使大唐疆土得以鞏固,黎民擺脫戰亂,得以修身養息。因不滿元吉建成的荒庸無能,怕得之不易的江山移姓更名,百姓再次陷入戰火離亂之中。於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在房玄林杜如晦的謀劃下,上書老爹李淵。要召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宮議事。暗中在玄武門佈置武力,令敬德等心腹將官伏於後門。候元吉和建成從玄武門而進。當建成元吉進入玄武門,去咸池覲見老爸李淵時,李世民從臨湖殿突然閃出。搭弓一箭射穿建成當胸。敬德隨後轉出,斬元吉於馬下。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事件落下帷幕。

李世民玄武門事件雖然有些不地道,甚至有違人倫綱常。但從國家發展大局出發,似乎也不為怪。他登基之後,廣開言路,能納忠諫,任賢用能,體恤民苦,常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而教育子孫。聖君仁愛之形炳耀千古。又能勤政愛民,發展農桑。在位二十三年,勵精圖制,開創了歷史上又一盛世"貞觀之治"。



竹影臨風


李世民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之一。他的文治武功都是後代君主難以望其項背的。後世學者稱其為“千古一帝”甚為恰當。

年僅18歲的李世民勸說其父太原適時起兵,成就了帝業。太原起兵和霍邑一役,李世民能洞察局勢,把一動一止都同爭奪天下的全局相聯繫,其胸懷謀略不僅在高祖李淵之上,而且也在李密等其他草莽英雄之上。

在同群雄逐鹿的統一戰爭中,李世民用兵如神,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用兵之道。在戰略上,他每遇強敵,都是先守不攻,挫其銳氣,然後一攻即勝。在戰術上,他“每觀敵陣,則知其強弱,常以吾弱當其強,強當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過數百步;若乘其弱,必出其陣後,反而擊之,無不潰敗。”正是採用這一套卓越的軍事戰略戰術,他西攻薛舉,東平劉武周,再敗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另外,李世民還善能安撫敵將,為我所用;又能身先士卒,鼓舞士氣,馭軍有術。因此偉人讚譽他:“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坐上皇位後,作為最高統治者,李世民以隋朝二世而亡為教訓,留心治道政術,以古為鏡,以人為鏡,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進行改革,用人唯賢,虛懷納諫,使國家得到治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被後世譽為封建帝王的典範。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好的時期之一。李世民與“貞觀之治”在歷史的蒼穹中閃爍著異常的光芒,探究其政治主旨,可用開明、開放四字來概括。

在勵精圖治中,唐太宗還形成了一套臨朝執政的風格,其禮部侍郞李百藥在貞觀二年對此作了概括,即:平定四方,用懷柔政策,不急功近利,勞民損兵;不貪圖遊樂,每早視朝,用心聽取各種意見,出言周密;罷朝之後,和大臣們推心置腹討論歷代王朝興替之理、帝王是非與治國之道;閒暇之中,則孜孜不倦地學習經典。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李世民也有一些失誤和不足之處,如在早年冤殺名將盛彥師,尤其是在立嗣問題上優柔寡斷,“聰明一世,懵懂一時。至於玄武門之變、私生活的不檢點、吃丹藥貪圖長壽而致早死歷來都有爭議。觀人觀大節,略小故可也。






張正才中醫健康講師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

1、社會秩序空前安定 ;

2、開放國境 ;

3、政治清平 ;

4、分權制度 ;

5、商業發達 ;

唐太宗李世民的過:

1、修改歷史疑雲

終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

2、晚年過度奢侈糜爛

貞觀後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貞觀十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錯誤的開始。

不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認為他的功大於過!





星星伴月亮


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軍事強盛,文化燦爛,商業發達,民族融合,乍聽這些詞語以為是說的現代某個發達國家,但是我講的卻是封建社會時期的中國,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提到李世民,受隋唐演義和電視節目的傳播,最被人熟知的是他如何率領秦瓊尉遲恭程咬金他們打敗隋煬帝,平定四方割據政權,然後依靠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奪得皇位,以及他和武媚孃的風流韻事,那麼他是如何努力,將動亂的王朝恢復成超級帝國,讓四方拜服呢?

李世民的發展史

李世民,出生於貴族地主家庭,他的父親李淵是隋王朝的官員,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李淵和隋煬帝是姨表兄弟的關係,隋末,由於隋煬帝好大喜功,勞民傷財,導致各地農民起義,李淵開始也派兵鎮壓,後來發現鎮壓不下去,而且政局混亂,再三考慮之下起兵造反,史書記載是李世民鼓動李淵起兵造反,總之是反了,李世民從小善騎射,並且聰明果斷,毛澤東曾經評價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雖然歷史上沒有無敵的弟弟李元霸,但是憑藉他的打仗本領以及用人手段,一樣可以掃平四方。

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親自參與四場大戰役。

其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其二,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

其四,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班師返京時,受到長安軍民的隆重歡迎。公元621年(武德四年)農曆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李世民藉此招攬四方賢才為己用,和東宮太子府矛盾越來越大。

李世民想要這個太子的位置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太原起兵時,他曾經和李淵商量過,這個起兵的想法是李世民的,等將來李淵登基後就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後來立了長子李建成,李世民前期忙著翦除四方梟雄,如今外面的敵人消滅了,是時候拿回他認為屬於他的東西了。

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威信日盛後太子李建成也發覺了,開始打壓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在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發動了政變,他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辦事速率之快,想讓我們認為李世民是臨時起意被迫發動政變的都沒人信,三年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我們可以從道德上攻擊李世民,如他殺兄屠弟,他還把李元吉的老婆納入後宮,為他生下曹王李明,他還娶了他表叔楊廣的女兒為妃,破壞倫理綱常,架空李淵,逼迫他禪讓帝位,玄武門之變就是他人生的汙點,他後來曾經強烈要求翻看記錄唐的史書,至於有沒有修改,沒人知道,但是以當時的情況,李建成是威脅不到李世民的,他發動政變完全是奪權,沒什麼好遮掩的。只是自己想給自己找塊遮羞布罷了。

登基為帝及貞觀之治

李世民在位23年,登基後,任人唯賢,虛心納諫,他吸取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隋朝滅亡有個很大的原因是隋煬帝大業年間圍繞封爵勳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滿,激化貴族之間的矛盾,導致軍閥叛變和農民起義。李世民親眼看到了農民戰爭瓦解隋朝的過程,認識到了世家大族和廣大農民對封建統治穩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基於此,唐太宗確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強政治”的治國思想,並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實踐去實現。首先,唐太宗認識到了統治者與人民是“舟與水”的關係,通過土地賦稅制度的調整以“安百姓”。二是認識到了重用人才,虛懷納諫的意義,知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三是加強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以鞏固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擴大統治基礎。

用人和納諫,既是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又是貞觀之治的重要表現。春秋和戰國時君臣之間的界限還沒那麼清晰,臣子可以當面頂撞君王,但是自秦漢以後,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皇帝就是天,說什麼都是對的,臣子即使想提醒,也要變著法,拐很多彎提醒,不然皇帝殺你也是你罪有應得。但是李世民在納諫方面以及寬宏氣度方面真的是讓人佩服,最出名的就是魏徵,他曾經多次出言頂撞李世民,記得當初玄武門之變後,魏徵身為太子李建成的謀臣,成為了李世民的階下囚,有人告發魏徵曾經勸說李建成殺害秦王李世民。李世民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魏徵見了李世民,李世民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左右的大臣聽李世民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徵卻大意凜然、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李世民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史書記載:貞觀年間“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鬥三四錢。

開放包容的大唐

唐朝給後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開放和包容,這是一種大國氣度,這是一種自信心,當時東羅馬帝國衰落,西方變得支離破碎,隋朝時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了,而唐帝國尤其是貞觀時期的唐朝更是當時世界唯一的文明最為強盛的大一統帝國,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各地民商來往不斷,就象今天的美國紐約一樣。那時的唐帝國是世界各國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陽光地帶”,各國的傑才俊士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往唐帝國跑。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紛紛讚歎唐朝的盛世,唐朝高度發展的文化,使來到唐朝的各國人,大多數以成為大唐人為榮。不僅首都長安,全國各地都有來自國外的“僑民”在當地定居,尤其是新興的商業城市,僅廣州一城的西洋僑民就有二十萬人以上。貞觀時期的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完全開放的王朝,比漢朝的僅限於貿易和傳教還要開放,以至於各國各地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來到唐朝一睹唐帝國的的風采,唐朝政府還設立流所(和現在的使館差不多),開放邊境和關口。極盡吸收外來文化和物質文明。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僅日本的官派的公費留學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幾百人。民間自費留學生則遠遠超過此數。這些日本留學生學成歸國後,在日本進行了第一次現代化運動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國化運動,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飾風俗,全部仿效當時的貞觀王朝,使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日本民族平空躍進了一千年。

日本民族並不高明,它只是善於學習而已。這個步子比別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個最大的優點――落後但不固執。當外來文明入侵時,它總是虛懷若谷地主動接受比本民族先進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使自己快速躍進到先進民族的行列。 一個民族落後並不可怕,固執才是最可怕的!

民族關係的融洽處理

開放包容,意味著就要處理好民族關係,這一點,太宗皇帝也做得很好,

任用少數民族人做官;准許少數民族內遷,定居長安,當時的突厥族就有萬家之多;採取和親政策,著名的就是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贊干布結婚;建立了州縣制度,仍然用少數民族領袖為官。在630年(貞觀四年),西北各族領袖共同請求為唐太宗上尊號“天可汗”,唐太宗同意了,後來就用“天可汗”的印璽向西北各族下詔書。到633年(貞觀七年)十二月,太上皇李淵和唐太宗宴請群臣,李淵讓頡利可汗起舞助興,又讓南方的蠻族領袖馮智戴詠詩,氣氛異常熱烈,李淵高興地說:“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後來,在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於翠微殿召見群臣時,問了大家一個問題:“自古以來,有很多帝王能平定漢族地區,但卻無法制服四周的少數民族,我的才幹並沒有超過古人,但做到了他們做不到的事,這是為什麼呢?”

大臣的答案都不能讓他滿意,最後還是他自己總結了五條經驗,最後一條是:“先前的帝王們只知道重視漢族,卻總輕視少數民族,只有我能像愛護漢族一樣愛護他們,因此他們才像父母一樣對待我。”唐太宗說的確實是實情,只有以誠相待,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族關係。

在民族關係融洽的同時,唐朝的疆域也異常廣闊,東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萬六千九百十八里。

唐太宗的過錯

是人就會犯錯,李世民當然也不例外,面對自己的文治武功,他似乎也傲嬌了,首先納諫不如貞觀早期積極,比如貞觀十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其次奢侈之風日重。不過晚年他還是能反省自己過度奢糜的錯誤。

李世民年輕時曾經嘲笑秦始皇,漢武帝等迷信方術的行為。但中年起,經歷二子爭嫡、伐高句麗未果,並有家族遺傳的“氣疾”之病,致健康大不如前,開始迷信古印度方士的長生藥。最後因為長期服用方藥,導致暴病不治,終年五十歲。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唐太宗下詔說,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不得限制,結果造成太子的嚴重浪費現象。唐太宗自己也開始修造宮殿,貞觀十一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宮。這些使唐太宗後期沒有前期勤儉,但是比玄宗,乾隆等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歷史評價

柳克述:“假如中國歷史上沒有李世民這樣一位卓越的天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華夏民族究竟會演變到怎樣的境地?綜數百年華夷亂離黑暗之局,成大一統的民族復興與新局面的開創,其版圖西至蔥嶺以東,南至中南半島,東臨大海,北被大漠。而國計民生之康裕,學術藝事之發達,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匯與創導,至使倭人販其餘緒以立國,歐西各國嚮往而慕化。其氣魄之大、業績之偉,無可媲美。推崇功業,數典不忘,我們豈能忘掉李世民!”


臣墨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

1.社會秩序空前安定

李世民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2.開放國境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僅日本的官派的公費留學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幾百人。

3.政治清平

在李世民統治下的中國,皇帝率先垂範,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汙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

4.分權制度

貞觀王朝的三省職權劃分則初步體現了現代化政治特徵――分權原則。

5.商業發達

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了李世民的高瞻遠矚之處。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城市象雨後春筍般地興起。

唐太宗李世民的過:

1.修改歷史疑雲

終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雖史書記載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書其事”,但已引來種種推想並舉證,認為李世民曾修改兩書。

2.晚年過度奢侈糜爛

貞觀後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貞觀十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錯誤的開始。

擴展資料:

李世民的歷史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鬥爭中起著領導作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AAA馬冠玉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

1.社會秩序空前安定

李世民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2.開放國境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僅日本的官派的公費留學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幾百人。

3.政治清平

在李世民統治下的中國,皇帝率先垂範,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汙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

4.分權制度

貞觀王朝的三省職權劃分則初步體現了現代化政治特徵――分權原則。

5.商業發達

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了李世民的高瞻遠矚之處。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城市象雨後春筍般地興起。

唐太宗李世民的過:

1.修改歷史疑雲

終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雖史書記載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書其事”,但已引來種種推想並舉證,認為李世民曾修改兩書。

2.晚年過度奢侈糜爛

貞觀後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貞觀十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錯誤的開始。


沒有雨傘的人要努力


唐太宗李世民,一個被稱為“天可汗”的男人,但他的履歷中卻始終有一個抹不去的黑點,那就是玄武門之變。“黑李世民”這個詞一出,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玄武門之變,弒兄囚父的事實幾乎是無可爭辯的,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聊聊玄武門之變。

唐朝剛一建立,李建成就被立為太子,李淵完全是按照接班人的標準培養李建成。可以說李世民通過常規手段扳倒太子李建成的機會非常小,這時野心勃勃的李世民並沒有放棄,而是時時刻刻發展自己的實力,等待著機會。

首先,坐天下是需要人才的,李世民很清楚這一點,開辦文學館就是一個明顯的舉措。唐朝剛剛建立,各地官員不足,秦王府有很多文武官員被調到外地做官,這就讓李世民感到非常不安。這時候一批優秀的下屬在自己身邊,這是誰也不敢忽視的硬實力啊,這些人被分開以後給予李世民的幫助就要小很多,對李世民的勢力也是一種削弱。

李建成也非常清楚這一點,曾經直接向李淵建議將房玄齡,杜如晦逐出秦王府,並且把程知節調到康州任刺史。這裡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杜如晦,《舊唐書·杜如晦傳》記載:“杜如晦聰明識達,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無所用之;必欲經營四方,非此人莫可。”這段話是房玄齡在杜如晦被調走後對李世民說的,這裡明確指出杜如晦的作用,就是為李世民當皇上準備的。李世民想到這一層,馬上想辦法將已經被任命為陝州府長史的杜如晦調回秦王府。

其次,李世民也很重視朝廷之外的勢力,平定洛陽後李世民感覺洛陽這地方不錯,就把洛陽當成了自己的根據地。李元吉曾對李淵說,李 世民“初平東都之日,……分散錢帛,以樹私惠”,這要是坐實了,放在當時穩穩地謀反罪。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可能真不是李元吉誣陷李世民,洛陽就是李世民給自己準備的後手。

李世民為了磨平玄武門之變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在之後下了不少功夫,當上皇帝以後可以說是勵精圖治,兢兢業業。之後的貞觀之治,尤其是對周圍少數民族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要說黑李世民的原因,除了玄武門帶來的影響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李世民對史書的篡改。李世民可能是認為自己的功績不足以抵消玄武門之變帶來的罪過,讓房玄齡等人在史書中圍繞玄武門之變做出了一系列改動。一是誇大了李世民在唐朝建立過程中的功績,同時貶低或迴避了李建成為建立唐朝做出的貢獻。二是篡改了李淵的態度,說李建成無德無才,李世民取而代之是天經地義的。三是玄武門之變被改成是李世民遭到迫害,為了自衛被迫發動的政變。

站在歷史的角度,沒有功過相抵的說法,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不應過於量化,最後算出這個人物的形象是黑還是白。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把李世民的功與過看清楚,就不會出現“黑”歷史人物的情況了。


澤宇明志


縱觀李世民一身的功與過

1、社會秩序空前安定 ;

2、開放國境 ;

3、政治清平 ;

4、分權制度 ;

5、商業發達 ;

1、修改歷史疑雲

終李世民一生,都擔心日後史家如何評論“玄武門之變”,於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

2、晚年過度奢侈糜爛

貞觀後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貞觀十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錯誤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