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真正内涵你能用三个字概括它吗?

骆玉翠


艺术的真正内涵能用三个字来概括吗?我认为

雅、俗、鸣三字可以表达。大俗大雅,寻求共鸣,方得熏陶,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大雅艺术:中国古代的格律诗、古希腊的悲剧诗,以及现代的歌剧、高雅音乐会等等,高雅所存在,即为精英群体所创造的艺术形式,高雅艺术以终极性的精神探求,这一特征本质性地限定了高雅文艺的接受对象和消费主群不是一般的人,而是经受过特殊训练、具备一定文艺修养的人。

大俗艺术:中国传统民间民歌、古希腊的喜剧,以及现代西方的无声电影、中国二人转等,大俗即大雅,大俗艺术讲究的是大众消费,群体庞大,能够将高深的本质通俗的演示,能够将统治阶级和社会的现象进行简单化的艺术表达,而不需要经过什么专业的艺术训练便可接受的艺术形式。

总结,无论是大俗大雅,都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本质上都需要从精神上获得共鸣,产生艺术的享受,所以高雅的艺术、大俗的艺术都是必然存在的两种形式,谁都无法取代谁,高雅的接受多了,可以找点大俗的平衡一下;随着人们精神层次的提高,高雅艺术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两者相互渗透,寻求共鸣!


玩古赏今


用三个字来概括艺术,我认为是,精、奇、新三个字。

如果说艺术也算是一种产品,那艺术产品就不是一般普通的产品。那是美到极致的奇缺的产品,是可以不以时间和历史限制的永远年轻永远的光芒耀眼价值连城的产品。

称得上艺术品,不是个人说了算,也不是少数专家学者说了算。要得到世人的普遍认可,并经过漫长时间的沉淀。一如大浪淘沙,最终淘出金子。

个人认为具备有艺术品资格的不外有三:其一,就是精。精指作品的思想、内容、表达非常精准,精确无误,几乎达到100%的完美。

其二,就是奇。奇指作品特别,不论思想、内容、表达都有别于常人的独到和奇特,达到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效果和感觉。

其三,就是新。新同样指作品的思想、内容、表达新鲜和新颖。说别人未说的话,写别人未写的内容,且给人有过目难忘,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暴发力。

不用在作品里面署名,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某某人的作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可以称得上是艺术,或者说是艺术品。


88何明远


既然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艺术的主题是千变万化的,那么艺术的内涵一定也是十分丰富的。但是无论什么艺术,无论艺术以什么样的表达形式,万变不离其宗,都改变不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如果把艺术的这一本质浓缩成三个字,那就是真、善、美。





“真”是艺术的初衷,是艺术最原始的流露。从艺术伴随着人们劳动生产生活而产生的那一天起,艺术就将生活和客观物象中的“真”表现出来,让人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真情真景,从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义。比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创作的大量写实油画,虽然是以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名义,但却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为原型,以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要求为主题,传达出一种“人是世界的主人,人有争取和创造幸福自由生活的权利和能力”的人文精神,这就是艺术的本真。


“善”就是善良正直美好的意思。人心向善。世上绝大多数的人们都崇尚善良、崇尚正义,艺术正是顺应和迎合了人们对善的普遍愿望,以艺术的形式将善良正直美好的事物和现象表现,给人以鼓舞和启迪,树立起善的榜样。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画家约翰·柯里尔的《马背上的葛瓦黛夫人》就是以绘画的语言讲述了发生在一千多年前,葛瓦黛夫人为民请命,宁可自己蒙羞也要说服市长丈夫为百姓减免税赋的感人故事,令无数人为之动容,肃然起敬。

“美”是艺术的外在表现。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都须有让人们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吸引人,取悦人,进而感染人,打动人,影响人,教育人。以绘画来说,绘画作为常见的视觉艺术,无论描绘的是人还是景,都让人看上去非常美。艺术离不开美,美是人们欣赏艺术的切入点。人们从欣赏艺术的美开始,进而感悟艺术的真和善,进而唤发成精神的力量。


灯影书画


艺术的真正内涵,用三个字来概述,我以为“真,奇,新”足矣!

1️⃣真者:率真,发乎情,表乎性,是真我个人性情的表现,不做作,不刻意,不模仿,不随流,我笔写我心,我笔画我情,不为世俗左右,不为外物所累,心外无物,心中有物,个性,是为真!

2️⃣奇者:奇绝,奇险,奇孤,奇势,或白涛千里,或云涌奔雷,或雁过寒潭,或羽滑冰肌,或爱语呢喃……个中玄妙,唯品者自知,非语言所能明说也,意境这玩意儿,无法用语言来说得清楚道得明白,汉字语言本身的高妙都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况乎艺术本身,全在品者自会其妙耳!

3️⃣新者:新颖,新风,新感,新意,创新,区别于以前所见所闻者,前所未见前所未闻者,谓之新,前不见古者后未必来者谓之新,咦!没见过,以前从未见过,有意思。能让品者观者有此意者,谓之新。

一件艺术品,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见解,白叟黄童孺妇妙女眼中各不相同……又岂能一言以盖之一言以论之。











隐子书画


艺术的真正内涵就是真善美,这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首提艺术内涵真善美三原则的大概是荀子,他在《乐论》中说:“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这里说的“礼”即善,“乐之情”即美的音乐所引起的美感,“诚”也就是真,认为如果三者具备,音乐就可以“管乎人心”,发挥“移风易俗”,使“天下皆宁”的作用。


前段时间,网上有段“民间大师”邵岩视频非常火爆:一位白胡子大汉,手持数枚灌满墨汁的注射器,以魔幻的舞步,边走边将墨汁射向由数名礼仪小姐拎着的长幅宣纸。就像邵岩大师们的射墨,类似于耍猴般地行为艺术,表演陋俗之极,可谓酒醉之后,口吐秽物三千尺呀。所以说,我们要坚信兵马俑永远是国宝,春宫像永远登不了大雅之堂!

毛主席所提倡的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提是你得是国人传统审美的"花" ! 或娇艳的外貌,或诱人的花香,或打动人美好心境的向往,总之要给大家带来精神的升华享受。百花齐放并不代表支持恶俗,不能用低俗去混淆纯朴。二人转也有很淳朴的乡村美好的体现,也有低俗的不堪入目的哗众取宠,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人人都喜欢看真善美,没有人喜欢看假恶丑,除非心理变态。


平民之宴


我觉得艺术的真正内涵用三个字来代表的话,我觉得是:有共鸣。

所谓的是有共鸣,就是说当你站在一幅作品面前的时候,你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创作者当时的情绪,喜怒或者是悲愤。能够达到这一点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五一期间我去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看了东京梦华。其中有一幕,是用苏轼的那首词,蝶恋花来演出的。当灯光亮起,音乐响起,舞蹈演员的身姿在水面上随着音乐一同旋转起来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明白了苏轼的这首词的意义。我突然觉得青春是那么的可爱,爱情是那么的美好。我想这就是有共鸣。回来之后,这首蝶恋花,成为我脑海里一直旋转回放不直的音乐。而每当这个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群穿着青衫的少女,拿着油纸伞,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舞台上,摇曳行走的身姿。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艺术作品,应该都是较有内涵的。


淡定的简约


三个字:唤内心。

没有内心的人,可以用艺术唤醒内心。

内心这个东西,一直在我们身体里,但我们的理智太强大。通常会压制内心,压制的久了,内心就沉沦,没有感受了。

很多人觉得自己活的没意义,就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没感觉了。

当内心被唤醒时,你会觉得“那件艺术品在跟我说话”。

艺术品当然不会说话,而是它唤醒了你内心的知觉。你的内心在说话。

每个人的内心都不同,所以不同的艺术品喜欢的人也不同。

有人喜欢这样的歌,有人就不喜欢,

有人喜欢那样的画。有人就不喜欢。

内心,是让你区别于其他人的根本。而不是书本上的知识。


〔成云心学〕创始人~函谷居士√


成云社初心


对于我等凡夫俗子来说,艺术的内涵,三个字概括:看不懂。艺术并非都是真善美,还有暗黑系。本来想用欣赏不来,但多了一个字,就有点麻烦。其实相对于现代艺术种类繁多,古代的艺术我倒是相信可以用真善美来概括,至少,对我们国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其艺术形式和内涵,还是多少能感受到一些的。止于现代艺术,,过于抽象,难于理解。所以我说:看不懂。


赵书尘


它是以人类精神世界能够想到的真事实的与抽象、幻想的事物、思想为内容,尽其所能地用各种形式、方法来追求美,表达美、传扬美。


枫zhi韵


文学家,绘画师,雕塑师,建筑师,音乐家,舞蹈家,戏剧家,电影师,曲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