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劉伯溫為何要挖孔明墳墓?

宛新駿


大家好,我是歷史領域作者 雜學庫,我來答

明朝劉伯溫可謂是明朝開國元勳,他因輔佐朱元璋稱帝成為“帝王師”,棄元朝建明朝的壯舉,且竭盡全力維護國家安定,而得到天下人的敬仰,他是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是元至順年間的科舉進士,他博通經史,尤其精通象緯之學,被人們堪稱諸葛亮也。


民間廣為流傳一句話“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這句話是出自皇帝朱元璋之口,想表達的是劉伯溫的智慧過人,運籌帷幄,神機妙算,說:“吾之子房也”意思是你跟張良差不多,是皇帝的心腹之臣,給了一個很高的讚譽,劉伯溫也是受之無愧,理所當然。

大家再來看諸葛亮,他是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不論政治頭腦、軍事頭腦還是文學頭腦都堪比一流,他足智多謀、深謀遠慮、料事如神、更是豐功偉績、無往不勝。歷史中我個人的觀點覺得劉伯溫和諸葛亮相比,不論是才識、學識、膽識、智慧、謀略、用兵、等等都不分伯仲,不分秋色,更重要的是他們倡導“立大志”、“修人品”,強調“志當存高遠”、“恢弘志士之氣”,他們忠於他的事業嘔盡心血,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此高尚的品德和敬業令世人驚歎。


據民間相傳:劉伯溫曾經去挖過諸葛亮的墳墓,當他看到墓碑上寫著,“劉伯溫到此”,五個大字時,被嚇出一身的冷汗,劉伯溫想到諸葛亮連自己死後要找他的墓這件事都能預料的到,果然是名不虛傳,料事如神,瞬間敬佩不已,在驚嚇和驚歎之餘,他趕緊跪拜在地,磕了諸多個響頭,之後退出墓地,敬佩諸葛亮為神人,然後令眾人重新建造墓地並立高大石碑,上面鐫刻“天下第一軍師”。


也有傳聞:民間因為一句話“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就給他下定論說:劉伯溫挖諸葛亮的墓是為了嫉賢妒能,心裡不服氣,越氣越恨,於是為了證明自己比諸葛亮強,命令一干人等浩浩蕩蕩開赴諸葛亮的墓冢開始掘墓。


小編認為傳聞終究是傳聞,並沒有歷史依據,回想劉伯溫為人正直、坦蕩,為此還曾罪過很多達官貴人,導致仕途不順,在這種情況下都沒有半點動搖之心,他不畏權貴,不忘初心,怎麼會做出如此不雅之舉,另外在咱們中國古代對祖墳格外重視,挖祖墳的人是誅滅九族的重罪,他又怎麼會為了貪圖一時之快而不顧家人的安危?

歡迎大家來討論哦……


雜學庫


這是古代版的段子。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軍師,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然而,劉伯溫幫朱元璋奪取了整個天下,諸葛亮只幫劉備奪取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所以,劉伯溫覺得他比諸葛亮強!然而,世人對諸葛亮非常尊重,又是建祠堂,又是修廟宇的,令劉伯溫心生嫉妒,他根本不如我,為何比我受人尊重啊?


這天,劉伯溫帶著僕人,乘坐八抬大轎來到了孔明墓地,準備發洩一下。

到了墓地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牌匾上金光閃閃的五個大字,“吾到無人到”,劉伯溫一見哈哈大笑,啥吾到無人到,我不是到了嗎?扯淡!

“來人啊!砸了它!”幾個壯漢拿著鐵錘,三下五除二就把牌匾拆了。

砸了牌匾之後,劉伯溫得意洋洋,繼續大踏步往前走,不一會兒,只見前面有石碑擋道,石碑隱隱約約有幾個字,但是上面佈滿了灰塵看不清楚。

劉伯溫命人擦掉了灰塵,金光閃閃五個大字赫然出現了!

只有伯溫到!


劉伯溫嚇了一大跳,這如何解釋啊,這是有人故意捉弄我嗎?我不信,這孔明再厲害,也不可能算出我劉伯溫今日要來啊,肯定有人搞鬼!

“來人啊,開挖!”

幾個壯漢三下五除二挖開了孔明的墳墓,打開棺材一看,裡面空空如也,只有一雙朝靴,古代靴子質量真是好,千年過去了,居然依舊如新。

劉伯溫覺得挺有意思,於是穿上這雙靴試了試,咦?大小正合適,這是為我量腳定製的嗎?

他穿上轉了幾圈,突然發現棺材上有幾行小字,“穿吾靴,走到沙丘逢兇災。”


劉伯溫大驚失色,附近確實有個鎮子叫沙丘鎮,而且是必經之路,難道孔明真的算出來我今日有災嗎?

劉伯溫有幾分信了,於是命僕人匆匆埋上墳墓,就灰溜溜地離開了。

為了饒過沙丘鎮,劉伯溫命轎伕先向東南斜插五十里,又向西南斜走五十里,轎伕一個個累的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好在終於饒過了沙丘鎮,劉伯溫總算鬆了一口氣,今日終於逃過一劫,我的小心心啊,噗通噗通的!

這時候,僕人急匆匆過來彙報,大人不好啦,前面有條河擋路啦!


劉伯溫下了轎子,走上前去一看,真的有一條大河,只見河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寫了三個大字,劉伯溫不看則好,一看是怒氣填胸,口吐鮮血,大叫三聲而亡。

原來石碑上的三個字是“沙丘河”。

劉伯溫躲過了沙丘鎮,卻沒躲過沙丘河,此乃天意啊!


一半秋色


說起劉伯溫大家都不是很陌生,元末明初的偉大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可以說朱元璋能夠建立明朝其主要靠的還是劉伯溫這個謀臣,故而親自寫出“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的這句名詩,大致的意思就是說我劉伯溫的智慧要高於你諸葛亮百倍,你再聰明也終究是三國鼎立而已,而我卻能一統天下,你想憑藉一州之地的蜀國,而且還出師未捷身先死,就憑這你的風頭還想壓過我。

劉伯溫心中越想越氣,乾脆劉伯溫決定挖了諸葛亮的墳墓,想看一看這位諸葛亮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二人之間誰的智慧更高一籌。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便帶著一干人等來到了諸葛亮的冢前,劉伯溫當即下令開始挖掘,挖到地下三尺左右的時候負責挖掘墳墓的士兵挖到了線裝之孔明神算一書,立即送到了劉伯溫手中,劉伯溫打開一看,當即就驚呆了,半天沒緩過神來,只見那書上赫然寫著幾個字:“學生伯溫,我知後世有你,你可知前世之師為孔明乎”

劉伯溫當時終於明白了,諸葛亮之才勝他百倍,諸葛亮能算出千年以後會有個劉伯溫,而劉伯溫卻算不出幾百年後天下會出一個什麼樣的大人物。

後來劉伯溫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山高總有頂,天大卻無邊,坐井觀天小,登高觀天闊,謀勝慮敗終不敗,取長補短終不短,知錯改錯終不錯,知恥雪恥終不恥。吾居功狂傲,目中無人,從不思過錯,不補短缺,終受吾師嚴懲”

當然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罷了,諸葛亮和劉伯溫都稱得上是亂世英雄,諸葛亮在漢室凋零,群雄割據的漢朝末期輔佐主公劉備打下了江山,雖說沒有能一統天下,但是他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做人格言一直影響著我們。

元末明初時期時候,中國大地之前一直在蒙古人的手中,百姓被沉重的賦稅弄得民不聊生,就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親生父母也被餓死了,後來天下大亂,中原各地紛紛起義,要趕跑蒙古人,劉伯溫盡心輔佐朱元璋,讓朱元璋拔地而起,消滅了陳友諒等割據軍閥以後統一了中國,讓百姓脫離了戰亂。

此二人都是我們後世應該敬仰的人,他們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在古代璀璨的戰爭文明,也教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諸葛亮教我們做人要忠誠,要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德,劉伯溫教我們要大度瀟灑,淡泊名利。


史學資訊



民間常常流傳著幾句詩:1、劉伯溫所寫: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意思是我伯溫要比你諸葛亮強百倍。你諸葛亮再強,不過是三分天下,而我劉伯溫卻能一統天下。因此要挖諸葛亮的墳,證明自己比諸葛亮強。1、劉伯溫挖開諸葛亮的墳,然後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寫的是: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此詩為諸葛亮所寫。說明諸葛亮遠遠勝過劉伯溫百倍。因為劉伯溫確實算不到他死以後幾百年會出個什麼樣的大人物。而諸葛亮卻知道千年以後會出個叫劉伯溫的聰明人。 三國時的諸葛亮,識天文悉地理,知陰曉晴,呼風喚雨;深韜略通曆史,多謀善斷,神機妙算。輔佐劉備打天下,運籌帷幄,百戰百勝;治理天府蜀漢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才華蓋世,有口皆碑,功勳卓著,垂範青冊,時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濟世奇才。歷代百姓為之起敬,英雄豪傑為之折服。到了元朝末年的時候,中國又出了一個智星能人。此人姓劉,名伯溫,精三韜六略,善深謀遠慮,會遣風調雨,能料事如神。協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殺韃子,興兵滅元奪金陵,成為明朝鼎鼎有名的開國功臣。時稱劉伯溫是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還陽轉生。伯溫自恃才高技絕,德高望重,常對諸葛亮說長道短,評頭論足。言裡話外明顯流露出內心的不服。“孔明學問淵博,吾與其相比只差一釐;孔明德能非凡,吾與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與其柑比只少一絲;孔明預前測後,未卜先知,吾與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載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後誰個前來祭奠,何人前來刨墓,並記之於冊,鐫之於碑,去人隔朝跨代無不應驗。吾決計親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雙膝跪地磕頭一千,孔明若無所料,笑他矮吾三尺。”伯溫目無先賢,出言不恭,左右聽之驚駭,不敢多嘴。 一日,劉伯溫帶領數名隨從,坐著八抬大轎親往孔明墓地拜祭。穿過高大的牌樓.剛上花石臺階。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邊有臥龍山人親書“吾到無人到”五個篆體大字。伯溫抱拳深施一禮,抬眼上下一掃,不禁哈哈大笑。“臥龍山人”好個書法,筆筆蒼勁有力,字字雄渾氣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遜色。就是預事有差,低吾腳下。不想堂堂蜀國丞相只有前眼沒有後珠,妄圖一個前知五百年後知一千年的虛假歪名。伯溫敢笑你矮吾三尺,終沒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預言謬錯,欺世騙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礙眼惑眾。”伯溫話音剛落,隨從兩步搶前。舉起鐵石傢伙,將碑擊作三截。伯溫十分傲氣,眼見得碑倒石碎,不由得嘿嘿嘿一陣冷笑。“素稱諸葛亮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經吾親驗名不副實。從此以後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溫之外何人還能取而代之!”伯溫背剪雙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搖大擺向後走去,不到二十來步,一筒圓頭巨碑擋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澀,滿布苔痕,字跡依稀。伯溫命隨人擦去灰塵汙垢,一筆一畫仔細辨認,驀地一驚,頓覺心慌意亂,魂飛魄散,嘴裡連喊“罪過,罪過!學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碎碣辱沒先師,罪過深重,當該萬死。”原來碑上是孔明親筆“只有伯溫到”五個楷書大字。伯溫滿面羞慚,尷尬難言,趕快恭敬行禮,雙膝跪地,誠心虔意,磕首一千。禮畢,身重如山,膝軟如泥,怎麼用勁也站不起來。正在為難之際,忽然看見圓頭碑的下邊刻有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伯溫似覺孔明就在面前,頓感頭皮緊縮,髮根直豎,慌忙卸下金盔,五體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覺出了滿頭冷汗,溼透了貼身衣衫。 劉伯溫見第一筒碑時盛氣凌人,滿不在乎。見第二筒碑時心驚膽怯,目瞠口呆,凜凜威風一下子被殺得遁無蹤影。伯溫心服口服,從墓地回來特意又畢恭畢敬地到孔明祠中設案焚香,伏首拜師。看見桌上放著一碗涼水,縷縷清香,撲鼻而來。床下放著一雙朝靴,周幫正底,針指精巧。出於好奇,端起水杯一飲而盡,穿上朝靴連走三圈。笑日:“喝吾師水清廉不貪,穿吾師靴路正不偏。”出得門來抬頭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著諸葛亮親寫的兩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兇災。”伯溫不看則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嚇得兩耳轟鳴,雙眼冒花,臉上驚慌失色,肚裡暗暗叫苫。 伯溫一向心比天高,膽比天大,一輩子打仗只勝不敗,謀事只好不壞。今日孔明面前領教,自感低矮三尺,膽怯三分,見諸葛亮預知自己有難,料定風雲不測,禍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轉睛地看了一會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嘆日:“人生各有志,報國各有途,風雨各有歷,壽歲各有終。該死不得活,該活死不得。”隨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禮,然後慢步走出大門上轎啟程。走過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陣猶豫,忽又犯了尋思。忙問:“從這兒到沙丘鎮路程多遠?”轎伕答道:“滿打滿算也就是個八十來裡。”伯溫眉頭一皺,掀起轎簾探出頭來將手一揮:“調過頭來先向東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個大圓圈,繞過沙丘鎮。”轎伕遵命行事,一路默默無語。伯溫一行多走數十里路程,遠遠避開沙丘鎮,踏上了迴歸京都的驛道。在橫穿一條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時,遇見東西兩群頑童各自佔領一個沙丘戲耍對打。東沙丘一邊布是八卦陣勢,西沙丘一邊擺是長蛇陣圖。彼此拋石揚礫,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殺。“東沙丘勝嘍!西沙丘敗嘍!”伯溫一聽沙丘二字驚得出了一身冷汗,頓覺天旋地轉,頭昏目眩。立即停馬住轎,吩咐左右:“吾師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過沙丘鎮,逃不脫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無怨,願留數語以誡後人。”隨從拿出筆墨,伯溫書日:“山高總有頂,天大卻無邊;坐井觀天小,登高望天闊。謀勝慮敗終不敗,取長補短終不短;知錯改錯終不錯,知恥雪恥終不恥。吾居功狂傲,目中無人,從來不思過錯,不補短缺,終受吾師嚴懲。招來喪身之禍。此時醒悟,悔之已晚,望眾位傳吾留言誡其子孫後代。”伯溫寫到此處將筆一撂,口吐鮮血,氣絕身亡。隨人掩面慟哭,大放悲聲。趕快披白掛孝,購棺裝殮,連夜租車僱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嘆:“大人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一代英雄豪傑。跟隨太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飽受風霜。其功其勞,國人皆知,天地盡曉。所憾秉性強傲,不能容人,終至沙丘河灘落此不幸。大人臨死悟出自己一生之過,留下金石真言誨誡後人,實是明者之為智者之舉,令人肅然起敬,懷念千秋。”伯溫靈柩回京,隆重祭奠,歸葬故里。並將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廣佈都城鄉村。舉國上下家家有冊人人奉讀,翁嫗能背子囡成誦。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旺仔大男人


不管是劉伯溫還是諸葛亮,這二人都是我們後人敬仰的人,他們的智慧就像是在星空上璀璨的星光,讓後人們仰望,他們的品德更是值得我們學習,諸葛亮教我們做人要忠誠,要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德,而劉伯溫教我們要大度瀟灑,淡泊名利。

然而,在民間流傳著一段小故事,那就是劉伯溫為了與諸葛亮一比高低,從而挖了諸葛亮的墳,這個其實是民間藝人們的藝術加工後流傳而已,並非史實。

據說,劉伯溫在幫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心裡有點自豪、驕傲,於是他便親自寫出這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大致想要表的意思就是我劉伯溫的智慧比你諸葛亮高,你三國鼎立,而我卻一統天下,你借一州之地的蜀國想輔助漢室,卻出師未捷身先死,憑你諸葛亮就想壓過我。劉伯溫心裡不服氣,就決定挖了諸葛亮的墳墓,想看一看這位諸葛亮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比比看二人之間,誰的智慧更高一籌。

於是,劉伯溫便命人挖開諸葛亮的墳,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寫的是:“學生伯溫,我知後世有你,你可知前世之師為孔明乎”?意思就是說:我諸葛亮能算後世有你劉伯溫,而你劉伯溫能算後世將出何人不?


劉伯溫這時才終於明白了,諸葛亮的聰明才知勝他百倍,因為劉伯溫確實算不到他死以後幾百年會出個什麼樣的大人物。而諸葛亮卻知道千年以後會出個叫劉伯溫的聰明人。

其實,這上面的故事都是後人杜撰出來的,只不過是為了對他們兩人的聰明智慧進行讚揚而已。


尋趣歷史


在唐朝之後,帝王們為了出於政治需要,對諸葛亮極為推崇,命人為他編書纂史,弘揚忠臣正氣。特別是元朝的戲曲逐漸興起之後,孔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諸葛亮從一個卓越的軍事家變成一位窺探天機的神人,他略通八卦就能自創六丁六甲之術,在後人的描述之下,諸葛亮之神近妖。比較典型的,就是這則民間傳說。

諸葛亮在臨終前留下遺言,希望劉禪為他依山建造衣冠冢,但是將他的遺體和他的生前所著的書籍裝在棺材之中,讓四個人一起抬著朝著一個方向走,一直等到繩子斷了,再將他就地下葬。

諸葛亮料到這四個人根本不可能真的將繩子一直抬斷,只會在半路上將他隨便找個地方埋了。為了逃脫劉禪的追問,他們很可能找個地方隱居,再也不會回來,將這個秘密永遠埋藏在心中,那麼諸葛亮真正的墓就會成為一個永恆的秘密。

豈料明朝初年出現了另一個神人劉伯溫,自誇道: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兩位相隔千年的能人異士,竟然就此較上勁。劉伯溫在明朝初定之後,就想著如何和死了許多年的諸葛亮較量一番。才能證明自己比諸葛亮更加厲害,那就是將諸葛亮藏了千年的墓給找出來。

劉伯溫為了推算出諸葛亮的墓地用了81天的時間,得到結果之後十分興奮,第二天就帶著人去尋找諸葛亮的墓地。他找準位置叫人揮鏟挖了下去,不到一個時辰就看到了諸葛亮的棺材。彼時的劉伯溫十分得意,諸葛亮被後人尊崇千年也不過如此。

而當他打開棺材之後卻只在棺材之中找到一個石碑,石碑上面寫著:吾墓後世無人盜,只有伯溫盜,我知後世有伯溫,伯溫知後世有誰。劉伯溫見此,就好比看到諸葛亮重生面前一般,搖著羽扇對他冷言嘲笑。劉伯溫嚇得一身冷汗,立刻叫人將墓又重新填上,鄭重祭拜之後倉皇而去。

這個傳奇故事將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和劉伯溫的自滿自大相對比,又一次加深了諸葛亮神一般的形象,但是仔細推敲似乎戲說的成分更多一些。首先挖人墳墓這種事情本就不光彩,在注重安土重遷的中國人心中就是個齷齪事,從先秦開始就是為政府所禁止的。唐朝法律就有制裁盜墓行為的條款,並且和故意殺人、防火製毒一起成為重罪。元代掘人祖墳要被流放;明朝同樣對挖人墳墓者有著嚴苛的懲罰,沒有開棺材就要流放三千里,開了棺材,直接絞刑。

諸葛亮在百姓心中地位崇高,法律也保護死者墳塋不被挖掘。劉伯溫作為公眾人物,定不會做出這種有損名譽的事情,即便他真的挖了,也是偷偷去挖,怎會被你我知曉呢?





半旅


首先,這應該是傳說。既然是傳說,那就從傳說裡看。相傳姜子牙因為沒能封神,返回崑崙山。元始天尊因他封神有功,想要安排他位列仙班。但是姜子牙當時的肉體已經太衰老了,於是就讓姜子牙帶著九竅玲瓏心轉世重修。姜子牙一共轉了三世。一世孫臏,二世諸葛亮,三世劉伯溫。

投胎成孫臏時,其實功業已成。但是孫臏不願意以殘疾之身(失去了雙腿)位列仙班,所以孫臏放棄成仙。九竅玲瓏心再去投胎成了諸葛亮。

為了有一個完整的肉體,諸葛亮這一世一直都在隱居之中。一直等到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諸葛亮愛坐車,傳說是因為帶著孫臏的記憶,孫臏沒有腿,只能坐車)然而,七擒孟獲時,因為放火燒了藤甲兵,損了陰德,不能成仙。無奈只好帶著九竅玲瓏心再投胎轉世成了劉伯溫。

為了防止再出差錯,所以在還是諸葛亮的時候,就留下了各種各樣的提醒。。在南陽(諸葛亮隱居的地方)留下了提示“只等伯溫來”。

再有,就是在諸葛亮的墓裡也留了線索。這就是要回答的。

相傳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平定了天下,一時志得意滿。以為天下沒有配得上自己的。只好跟古人比。一樣的白手起家,相同的背景,讓劉伯溫對諸葛亮惺惺相惜。但是劉伯溫覺得自己比諸葛亮厲害,所以寫了句詩“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想著不過癮,還想見諸葛亮一面,所以命人挖開了諸葛亮的墓,發現墓裡留了一句話“先姜尚,後孫臏,五百年前諸葛亮,五百年後劉伯溫!”劉伯溫看到了之後,有所頓悟。開啟了前世的記憶。所以回京後不久,便詐死歸隱山林,潛心修道。最終功成,成了大羅金仙。

當然,這只是故事。把歷史上的幾個出了名的謀士串了串,但是很精彩,也講的通。。。






沒事鬧著玩


我是古添,每日說歷史故事。

首先必須說明,劉伯溫挖孔明墓穴是民間傳說,而非史實。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叫做“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這句話在民間流傳開來。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認為劉伯溫比諸葛亮更強,諸葛亮只能做到三分天下,劉伯溫卻能統一天下,誰高誰低,自然很明顯了。




劉伯溫自恃才高技絕,德高望重,常對諸葛亮說長道短,評頭論足。言裡話外明顯流露出內心的不服。相傳諸葛亮的陵墓千百年一直無人找到,被譽為天下第一難題,於是劉伯溫就要破解諸葛亮留下的局,證明自己就是千古第一聰明人,於是就帶人去找諸葛亮的陵墓。




一行人穿過高大的牌樓便看到一座巨碑,上面赫然寫著:吾到無人到。劉伯溫看到之後大笑,說:“臥龍山人好書法,就是預事有差,低吾腳下。”話音剛落,劉伯溫便讓人將此碑敲斷。看著破損的墓碑,劉伯溫心生得意,又帶著一群人繼續前行,走著走著,他們又看到了一座巨碑,巨碑上也寫著五個大字。可這次劉伯溫卻不笑了,反而直接跪在地上,嘴上連說:“罪過,罪過!學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碎碣辱沒先師,罪過深重,當該萬死。”原來,石碑上赫然寫著“只有伯溫到”五個大字!




我是古添,每日說歷史,請幫我點贊哦,感謝。


古添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諸葛孔明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也不過一國丞相,諸葛的傳奇色彩太多,被渲染的太過誇張,但是無論他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還是怎麼也好,他終究沒有輔助明主統一天下,只是坐擁一方而已,劉伯溫的才華不能說比諸葛亮厲害,但是從明朝建立可見劉伯溫功不可沒,但是君主也是非常厲害的.在整個起義中劉伯溫顯得畏手畏腳,才華沒有展示完天下就定了.無論如何這些歷史人物都比較敬重知己,惺惺相惜的感覺,劉伯溫可能仰慕諸葛先生但是挖他的墓倒是沒有根據,這些才人都是高傲的,怎麼會認為比諸葛差呢,對於知己而言挖墓有點難以想象.建立明朝來說劉伯溫已經功成名就,不會做這種汙染聖賢之事.








小諸葛談歷史


劉伯溫定沒有挖諸葛亮的墓穴,這種謠傳只是為了抬高諸葛亮而貶低劉伯溫的一種方法罷了!

民間流傳

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

劉伯溫在幫助朱元璋問鼎天下之後,寫出了一句詩: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

以前的劉基常常在人前對諸葛亮評頭論足,他說:“孔明學問淵博,吾與其只差一釐;孔明德能非凡,吾與其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與其只少 一絲。”後來安邦建國之後更是變本加厲,要興致勃勃的要挖開諸葛亮的墳墓,來證明自己要比諸葛亮強。於是便帶著人興師動眾的來到武侯祠,開始掘墳。

打開諸葛亮墓穴之後,劉伯溫看到墳墓中有七口大缸。缸與缸之間相互連接,每個缸中都有一根汲油的繩索延伸到半空之中。劉伯溫低頭看了看,六口大缸之內油已乾枯。恍惚之間,劉伯溫居然看到缸中有:

“小劉小劉,趕快添油!”的字樣,頓時嚇得不輕,連連跪拜。

此時的劉伯溫已經無心開棺,想著祭拜完諸葛亮之後便離開。不曾想諸葛亮的主墓室之中竟然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寫道:“我能算出後世出劉伯溫,你能算出後世出何人?”看到此碑,劉伯溫立刻嚇得七魂飛出六魂半,當即跪倒在諸葛亮棺槨前,連磕一千響頭,隨後出墓室,補墓門,修祠堂,在不敢揚言自己比諸葛亮強。

絕對謠傳

關於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有很多,這算是其中一個。所謂民間故事,也就是正史無記載而廣泛相傳與野史、雜史或口頭相傳與民間的故事,其大多毫無可信度。

就拿這則故事來講,首先可以證明的是假的,而且這個故事還是歷朝歷代經過轉述人潤色加工的。就拿六口大缸要添油來說,簡直讓人哭笑不得!小劉小劉?怎麼得,諸葛亮在公元234年就能預料到今天我們要用的大白話?劉伯溫可是明朝人,就算是再怎麼土也會稱呼官職名稱或者是稱其字,這個諸葛亮這樣稱呼劉伯溫,就不怕劉伯溫聽不懂嘛?

再者,朱元璋王朝初定,他本來就十分看重民意,怎麼會允許手下去挖一個武廟十哲的墳墓,這難道不是在作死?

最後,我們都知道劉伯溫是與李善長肩並肩的 大謀士,志向高遠,胸有良策,後人能夠將他說成諸葛亮轉世,就是對其才能的最大肯定。他有必要為了一種虛名而挖諸葛亮墳墓來給自己抹黑嘛?況且嫩成為開國謀士的人,會是小肚雞腸之人嗎?

就是這種毫無依據的杜撰,毀了一代謀士的形象!

其實這種民間故事,大多是對於某些歷史人物的過度崇拜而捏造出來的,以增加歷史人物知名度的手段。因為在民間曾流傳這:“劉伯溫是諸葛亮轉世!”這樣的說法,這不來只是對劉伯溫才能的評價,可是在某些狂熱的崇拜者面前,就成了赤裸裸的挑釁,這種空穴來風、子虛烏有的故事也就應運而生!

民間故事有助於豐富大眾生活,也起到了對歷史的間接傳播作用,看官姥爺們還是擦亮眼睛,畢竟現在已經不是那個只能靠說書的瞭解天下事的年代。多查找,多思考,覺得荒唐就笑一笑,沒什麼大不了!



(歡迎看官姥爺贊同、評論~通俗易懂的解答簡單有趣的歷史,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