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喜歡民樂的盆友,或者看過各大民族樂團演出,一定會被萬籟齊鳴的感覺震撼,多種音色交織,但又能明顯聽出箇中差別。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所以,樂器也是有不同性格的,二胡、琵琶、古箏、古琴、嗩吶、笛子、簫、葫蘆絲、壎......每種樂器都有它的“人設”,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的性格特質吧,這裡面有沒有你喜歡的樂器呢?

二胡:最悲情的老大哥

二胡,是一種很悲劇性的樂器,就像家族中一位悲傷的老者,傾訴衷腸,所以瞎子阿炳才會用它來演奏他內心的悽苦。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想象一下他一邊拉著胡琴一邊在江南細雨裡慢慢走著,巷子又是長長的,細細長長的巷子,巷子裡的石板路面一塊一塊都給雨水打得一片溼亮,這應該是晚上吧,二胡著了雨的溼氣,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二胡從此在悲情動人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馬頭琴:最豪邁的中年人

馬頭琴能不能演奏歡快的曲子?答案是幾乎是不能,它是一種骨子裡哀傷的樂器,但卻悲傷中帶著亢奮。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草原的晚上是沒有遮攔的空曠,你站到蒙古包的外邊去,念天地之悠悠,沒有樹也沒有山。忽然馬頭琴就那麼渾渾地響起來啦,拉的是什麼?是《嘎達梅林》。那樣哀怨,那樣悲傷,卻嘹亮,那遠方飛來的小鴻雁真是令人柔腸百轉呀!

聽馬頭琴演奏這隻曲子的時候你最好要喝一些烈酒,但是不能太醉,也不能一點也不醉,這時候你也許會被馬頭琴感動得流淚,那是一種極好的體驗。馬頭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蒼涼。迂迴,哭泣般的渾渾的音色效果。

琵琶與古箏:最包容的長輩

琵琶有些像鋼琴,沒有太明顯的性格因素,能演奏各路曲子,不在話下。歡快的它可以來,悲傷的它也可以來,這就讓它顯出一種大度。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古箏同樣如此,古箏一旦演奏起來,便不是一條小溪樣彎彎曲曲地流淌,而是從天邊鋪排而來的無邊風雨,裡邊還可以夾雜著閃電和雷鳴,可以很迫人把你推到一個抽象的角落裡讓你去做具體的想象,就像是一個戲路非常廣,什麼都能演的演員。《戰颱風》、《十面埋伏》、《漁舟唱晚》甚至動漫流行曲都能很好演繹,這就是老戲骨,是家族中最包容的長者,現在來說,就是可鹽可甜。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蕭與古琴:最傲驕的叔叔

簫和古琴卻是孤獨而不合群的避世者,別的樂器是聲,而簫和古琴卻是韻,需要更大的耐性去領略,需要想象的合作,像遙遠的山水,再好,只是那麼一個角落,樹也是一棵兩棵地吝嗇在那裡半死不活,需要讀它的人用想象和它進行一種合作,極其傲嬌,接近於陽春白雪。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聽簫曲和古琴曲要閉上眼睛,要讓自己暫時離開柴米油鹽的現實,餓著肚子和有著強烈的肉慾是無法欣賞簫和古琴的,簫的性格其實是悲劇性的,是一種精神境界裡邊的悽苦,而二胡卻更現實一些,所以二胡不能演奏《旱天雷》和《瘦馬搖鈴》這樣的曲子。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簫卻要以慘淡的江天做背景,天色是將明未明的那種冷到人心上的深藍,冷冷的,還有幾粒殘星在天上,雁呢,已經在天上起飛了,飛向它們永遠的南國,飛得很慢,這就是簫的背景,紅紅的滿江邊的芙蓉花是和它不協調的。

笛子:最溫柔調皮的小姐姐

笛子和簫大不一樣,笛子是亮麗的,像家族中溫柔靚麗還略帶調皮的小姐姐,備受寵愛。

"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這一聲笛是何等的亮麗,也是這一聲笛,月色才顯得更加皎潔,詩的境界才不至於太淒冷。笛是鄉村的,簫更書生氣,你想象不出來一個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簫,而不是笛子。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紅樓夢》中凹晶館中賞月時那冷不丁突然響起的一聲笛,直讓人心驚膽跳,又好像一個平時溫和的人一下子暴跳起來發了脾氣,沒由來、一聲就夠了,像極了調皮性格。這時候也只有笛才能壓得住那種強作歡樂卻已悲從中來的場面,如果讓簫出場,會壓不住那種氣氛,那氣氛太大,太沉,太暗,只有笛才壓得住。

嗩吶:最直爽的大哥

嗩吶一出,誰與爭鋒?一聲嘹亮,異常直爽,耿直,吸引所有目光。中國的紅白事的場面都離不開嗩吶的驚驚乍乍。你覺得這種樂器的性格變化得太快太無常,喜歡與不喜歡它全要看是什麼場面,是場面決定它的位置,而不是由它來決定場面。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有一支湖南的名曲是《鷓鴣飛》,是用梆笛吹奏的,梆笛那有幾分啞啞的音色給人一種疲憊的美感享受,頹唐的,疲憊的,無奈的美真是具有一種讓人鬆弛到骨的魅力。嗩吶吹奏的《鷓鴣飛》則是世俗的熱鬧。嗩吶的性格是直爽,直爽到有些咋呼,一驚一乍的,有時候嗩吶會沒來由地急促起來,這急促讓人想到戰爭中的子彈如蝗亂飛,直嚇得人們把心伏在那裡不敢動。

笙:最清奇的智者

和嗩吶相反的有笙,唐代的故事"吹笙引鳳",首先那鳳是因為笙之動聽才會飛來,笙是以韻取勝的樂器,笙的聲音得兩個字:清冷。這清冷二字似乎不大好領略,不亮麗,不喑啞,有簫的味道在裡邊,但遠又不是簫。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唐後主的"船上管絃江面綠,滿城飛絮混清塵,忙煞看花人。"那管絃中的管想必就是陣陣的笙歌,只有笙,才會一下子佈滿江面,如是笛,就太亮了,直線似的在江面上飛起,感覺就不對了。

壎:怪蜀黍

中國的樂器裡,最不可思議的是壎,又久遠,又神秘。它在你耳邊吹響,你卻會覺得很遠,它在很遠的地方吹動,你又會覺得它很近。這是一種以韻取勝的樂器。是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超然獨行的性格,怪得很!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世上的事都和它好像沒有一點關係,它是在夢境裡的音韻,永遠不真實的存在。

如果把各種樂器比作這些人,你是否也有同感?

以上這些便是中國民樂大家族中一些常見的樂器和他們的性格,你pick哪一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