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

Learning200


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我認為可能還是現在的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學生接受教育都是非常被動的,課程、學習材料、課時、學習地點等等都是安排好的,學生只要跟著老師走就好了,但這樣最不好的一點是,學生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是為了什麼,自己學的東西能解決什麼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就像題主說的,開始懷疑教育到底是一種灌輸,還是啟迪?

其實我認為真正的教育是以啟迪為主要的,但輔助部分灌輸。

因為啟迪的前提,還是要有知識的積累,才能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所以讓學生積累知識是必要的,但在這個前提條件下,要讓學生學習真正學以致用,並且有學習的積極性,還是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思考,去運用,老師這時候起的就是一個啟迪作用。



鄭遠思sisi


我給你舉個例子來說明吧,這是我的親身經歷。

還記得在讀小學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背一首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背其他的文章一樣,我也是被逼著去背這首詩的,完全不理解詩後邊的感情、意境。這種教育是一種灌輸式的教育嗎?當然是!

很多年之後的一天晚上,大概是大學畢業不久的一天晚上,我獨自躺在出租屋裡的床上,看著地板地板上的月光,感覺很亮又很冷,突然之間,一股涼氣從腳底竄到頭頂,然後我就想起了這首《靜夜思》,用它來表達我此刻的心情再貼切不過了。看著窗外的月亮,想著故鄉的家人一種說淡淡的鄉愁湧上心頭。甚至我能想象詩仙李白就站在我的面前,穿著一縷白衣,仰頭望著明月,感嘆人間的悲歡離合。

在小時候,我們學了很多名言警句,學了很多詩詞歌賦,在當時我們並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是,隨著年歲的增加,隨著自己閱歷的豐富,突然有一天,某個場景、某個畫面觸動了我們內心的深處,我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句子的含義。這不是啟迪又是什麼呢?

從某種程度來講,灌輸式的教育是啟迪性教育的基礎。通過灌輸式的教育,在短時間內積累一定的素材,啟迪性教育才有本可依。

總之,我認為,灌輸式教育與啟迪性教育應該二者並重,不可偏廢。


高中物理精品課


人生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是接受教育,教育必須給受教育者以不以其願意否而進行灌輸。只是優秀的灌輸者使人在良好的心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


松竹118


我理解的“教育”,即是“啟迪和感動”,但也離不開“灌輸”。

一名學生,每天接受教育方式主要來自兩個“渠道”,按所佔時長,從前到後分別為“學校、家庭”。

這其中學校的教育通常都被各種課程安排的滿滿當當,可以說是一種“灌輸性”的教育。

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課間休息十分鐘,然後換個老師繼續如此。

網上批評學校“灌輸性”教育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幾乎都圍繞在“創造力被扼殺、書呆子、讀書無用………”等等。

但你我都應該承認,大部分在這個社會中有作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學生時代都是課堂上最全神貫注的一批人。

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灌輸性”的教育在學生時期,是培養“學習能力”最重要的一種方式。

我們是如何學習一種新事物的呢?

聽到——讀到——記住——理解——轉化吸收

沒有人會懷疑這一學習流程,只要工作過的人都知道。

可你仔細想一想,這不正是學生時代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

教育的意義是為了一個人健全的發展,這其中當然包括佔據我們大部分時間的“工作”。

說到這,我對“教育是一種灌輸”的觀點已經闡述完畢。

接下來,我們聊聊教育中的“啟迪與感動”。

“啟迪與感動”,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啟迪和感動教育的任務要落在家長們身上。

現實情況,學生們學習壓力很大,自然,老師們的授課教學壓力也會很大,學校能承載的,主要還是學生們學科知識的教育。

而對學生品行的發展,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看待事物啟發性角度的方式等等,這項工作就要落在家長的身上。

啟迪教育幫助孩子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看待事物,從而在以後的生活與工作中更加具備創造力脫穎而出。這需要家長從小培養,通過書籍、教育意義的玩具、網絡教育等等,陪伴孩子一件件的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感動教育是孩子將來立於社會之本,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才能走的更遠。一個人的品性,通常決定了一個人能夠在未來達到的高度。家長在生活中需處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綜上,我認為教育即是一種灌輸,同時也是啟迪和感動,缺一不可,只有全都具備,孩子才能在未來的路上發展的更好。


金尚國典教育


“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對於這一說法,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是這樣認識的。

對於教育,咱不談大道理,大道理有時候是磚家的事兒[大笑]。即理論上是沒問題,但真正要用起來,簡直無法操作[摳鼻]。

所以,我願意說,教育是啟迪和感動。這樣,對於學生來說,學習就不是什麼難熬的事情,可能就是我們渴盼的享受學習,快樂學習。

可是,有時候,教育單單靠啟迪和感動也不是萬能的。有的學生就是啟而不發,感而不動[呲牙][呲牙]。

這個時候,老師還得搞個小動作,哄著灌輸一下下。當然,前提是哄著灌輸嘍。

事後,學生大喊:老師,你個大騙子,你灌的知識我們都消化了,吐也吐不出來了,這可如何是好?[大笑]

在這裡,感謝每一位淡泊名利的老師,感謝每一位通情達理的家長,感謝那一群狡猾調皮的小可愛們[愛慕][愛慕]。





魚兒無語


教育也被稱作頓悟的藝術,所以我比較讚賞教育是一種啟迪這種說法。

在盧梭的教育著作《愛彌兒》中,描寫了愛彌兒和他的家庭教師之間的自然教育經歷。盧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恆法則,聽任人的身心的自由發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主張採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如愛彌兒調皮打破窗戶,盧梭是這樣教育的:不著急給他佈置新傢俱,而是讓孩子晝夜受風吹,孩子著了涼後再找人修復窗戶。孩子著涼了就知道傢俱不能隨意打爛,不然遭罪的就是自己。

這也是盧梭在兒童理智睡眠期道德教育的自然後果法,減少人為的干預,讓兒童自己意識到由於自己過失所帶來的後果,從而自己糾正錯誤行為。所以,教育應當是通過大人的啟迪,讓孩子一步步去感悟各種各樣的知識和道理。


才智寶貝學堂


著名的教育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最好的教育是靈魂的喚醒,用心靈溝通心靈,點燃孩子們智慧的火焰,讓孩子們從心裡喜歡學習,愛學習,從而產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愛心耐心,用細緻入微的行動關愛每一個孩子,用愛的實際行動感化每一個孩子,讓孩子“親其師而信其道”。 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粒沉睡的種子,只要我們教育得當,愛心投入,耐心等待,有朝一日她們一定會美麗的綻放!



王老師一靜待花開


現在的是教育嘛 現在應該普及弟子規 三字經了



平淡255167807


教育啟迪和感動我國的基礎教育在大綱時代是典型的灌輸,填鴨式應試教育教育,在當時教育資源匱乏的歷史時期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國家選拔和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浪潮,教育資源豐富多彩,基礎教育啟動新課程改革的素質教育,強調學生三維目標培養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探究式自助學習


互聯網在線教育輔導


關於“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作為一名教師,我談談我的理解。

我認為,在幼兒教育中,教育中基本是知識的灌輸。女兒今年三歲,背詩、背英語單詞、認字,都是靠大量的重複,達成記憶的效果。這時候對她的教育基本都是灌輸,對於詩歌的內容與情感,她能有什麼理解?只是機械記憶。

或者說在學校教育中,知識的灌輸在很多時候是主旋律,伴隨學生年紀增長,啟迪與感動的成分會逐漸增多。無可否認,灌輸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是很重大的,哲學上講量的積累帶來質的飛躍,灌輸就是量的積累,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人生的底色。隨著年紀的增長,曾經接受的教育會讓你對周圍的世界、對自己的人生有新的理解與認識。

記得有一天,一個畢業多年的小姑娘給我發來一段話,說窗外在下著雨,自己坐在窗邊看雨,忽然就想起了“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這一刻自己心中有些落寞,有些傷感。她說想起了當年的語文課堂,想起上課時的我,想起我講的李煜和他的故事。上學時為應付考試背下的詩詞,此刻映襯著自己的心情,曾經的灌輸此刻應該是一種感動吧。

所以,教育中灌輸是必不可少的,但當它融進你的血液之中,在某個時刻會成為一種感動與啟迪。就像我在堅持給學生的閱讀課上所說,我讓你們放下為作文積累素材,尋找範文的心來認真讀書,讀書是滋養心靈的事情,生活中不只有高考,還有更悠長悠長的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