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灌输,还是一种启迪和感动?

Learning200


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我认为可能还是现在的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学生接受教育都是非常被动的,课程、学习材料、课时、学习地点等等都是安排好的,学生只要跟着老师走就好了,但这样最不好的一点是,学生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是为了什么,自己学的东西能解决什么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就像题主说的,开始怀疑教育到底是一种灌输,还是启迪?

其实我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以启迪为主要的,但辅助部分灌输。

因为启迪的前提,还是要有知识的积累,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所以让学生积累知识是必要的,但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要让学生学习真正学以致用,并且有学习的积极性,还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运用,老师这时候起的就是一个启迪作用。



郑远思sisi


我给你举个例子来说明吧,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背一首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背其他的文章一样,我也是被逼着去背这首诗的,完全不理解诗后边的感情、意境。这种教育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吗?当然是!

很多年之后的一天晚上,大概是大学毕业不久的一天晚上,我独自躺在出租屋里的床上,看着地板地板上的月光,感觉很亮又很冷,突然之间,一股凉气从脚底窜到头顶,然后我就想起了这首《静夜思》,用它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再贴切不过了。看着窗外的月亮,想着故乡的家人一种说淡淡的乡愁涌上心头。甚至我能想象诗仙李白就站在我的面前,穿着一缕白衣,仰头望着明月,感叹人间的悲欢离合。

在小时候,我们学了很多名言警句,学了很多诗词歌赋,在当时我们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是,随着年岁的增加,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突然有一天,某个场景、某个画面触动了我们内心的深处,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句子的含义。这不是启迪又是什么呢?

从某种程度来讲,灌输式的教育是启迪性教育的基础。通过灌输式的教育,在短时间内积累一定的素材,启迪性教育才有本可依。

总之,我认为,灌输式教育与启迪性教育应该二者并重,不可偏废。


高中物理精品课


人生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接受教育,教育必须给受教育者以不以其愿意否而进行灌输。只是优秀的灌输者使人在良好的心态中潜移默化地接受。


松竹118


我理解的“教育”,即是“启迪和感动”,但也离不开“灌输”。

一名学生,每天接受教育方式主要来自两个“渠道”,按所占时长,从前到后分别为“学校、家庭”。

这其中学校的教育通常都被各种课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可以说是一种“灌输性”的教育。

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间休息十分钟,然后换个老师继续如此。

网上批评学校“灌输性”教育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几乎都围绕在“创造力被扼杀、书呆子、读书无用………”等等。

但你我都应该承认,大部分在这个社会中有作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学生时代都是课堂上最全神贯注的一批人。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灌输性”的教育在学生时期,是培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我们是如何学习一种新事物的呢?

听到——读到——记住——理解——转化吸收

没有人会怀疑这一学习流程,只要工作过的人都知道。

可你仔细想一想,这不正是学生时代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

教育的意义是为了一个人健全的发展,这其中当然包括占据我们大部分时间的“工作”。

说到这,我对“教育是一种灌输”的观点已经阐述完毕。

接下来,我们聊聊教育中的“启迪与感动”。

“启迪与感动”,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启迪和感动教育的任务要落在家长们身上。

现实情况,学生们学习压力很大,自然,老师们的授课教学压力也会很大,学校能承载的,主要还是学生们学科知识的教育。

而对学生品行的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看待事物启发性角度的方式等等,这项工作就要落在家长的身上。

启迪教育帮助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事物,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加具备创造力脱颖而出。这需要家长从小培养,通过书籍、教育意义的玩具、网络教育等等,陪伴孩子一件件的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感动教育是孩子将来立于社会之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才能走的更远。一个人的品性,通常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在未来达到的高度。家长在生活中需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综上,我认为教育即是一种灌输,同时也是启迪和感动,缺一不可,只有全都具备,孩子才能在未来的路上发展的更好。


金尚国典教育


“教育是一种灌输,还是一种启迪和感动。”对于这一说法,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是这样认识的。

对于教育,咱不谈大道理,大道理有时候是砖家的事儿[大笑]。即理论上是没问题,但真正要用起来,简直无法操作[抠鼻]。

所以,我愿意说,教育是启迪和感动。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不是什么难熬的事情,可能就是我们渴盼的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可是,有时候,教育单单靠启迪和感动也不是万能的。有的学生就是启而不发,感而不动[呲牙][呲牙]。

这个时候,老师还得搞个小动作,哄着灌输一下下。当然,前提是哄着灌输喽。

事后,学生大喊:老师,你个大骗子,你灌的知识我们都消化了,吐也吐不出来了,这可如何是好?[大笑]

在这里,感谢每一位淡泊名利的老师,感谢每一位通情达理的家长,感谢那一群狡猾调皮的小可爱们[爱慕][爱慕]。





鱼儿无语


教育也被称作顿悟的艺术,所以我比较赞赏教育是一种启迪这种说法。

在卢梭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描写了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之间的自然教育经历。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如爱弥儿调皮打破窗户,卢梭是这样教育的:不着急给他布置新家具,而是让孩子昼夜受风吹,孩子着了凉后再找人修复窗户。孩子着凉了就知道家具不能随意打烂,不然遭罪的就是自己。

这也是卢梭在儿童理智睡眠期道德教育的自然后果法,减少人为的干预,让儿童自己意识到由于自己过失所带来的后果,从而自己纠正错误行为。所以,教育应当是通过大人的启迪,让孩子一步步去感悟各种各样的知识和道理。


才智宝贝学堂


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最好的教育是灵魂的唤醒,用心灵沟通心灵,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焰,让孩子们从心里喜欢学习,爱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爱心耐心,用细致入微的行动关爱每一个孩子,用爱的实际行动感化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亲其师而信其道”。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沉睡的种子,只要我们教育得当,爱心投入,耐心等待,有朝一日她们一定会美丽的绽放!



王老师一静待花开


现在的是教育嘛 现在应该普及弟子规 三字经了



平淡255167807


教育启迪和感动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大纲时代是典型的灌输,填鸭式应试教育教育,在当时教育资源匮乏的历史时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浪潮,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基础教育启动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三维目标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探究式自助学习


互联网在线教育辅导


关于“教育是一种灌输,还是一种启迪和感动,”作为一名教师,我谈谈我的理解。

我认为,在幼儿教育中,教育中基本是知识的灌输。女儿今年三岁,背诗、背英语单词、认字,都是靠大量的重复,达成记忆的效果。这时候对她的教育基本都是灌输,对于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她能有什么理解?只是机械记忆。

或者说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灌输在很多时候是主旋律,伴随学生年纪增长,启迪与感动的成分会逐渐增多。无可否认,灌输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很重大的,哲学上讲量的积累带来质的飞跃,灌输就是量的积累,给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人生的底色。随着年纪的增长,曾经接受的教育会让你对周围的世界、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理解与认识。

记得有一天,一个毕业多年的小姑娘给我发来一段话,说窗外在下着雨,自己坐在窗边看雨,忽然就想起了“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这一刻自己心中有些落寞,有些伤感。她说想起了当年的语文课堂,想起上课时的我,想起我讲的李煜和他的故事。上学时为应付考试背下的诗词,此刻映衬着自己的心情,曾经的灌输此刻应该是一种感动吧。

所以,教育中灌输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它融进你的血液之中,在某个时刻会成为一种感动与启迪。就像我在坚持给学生的阅读课上所说,我让你们放下为作文积累素材,寻找范文的心来认真读书,读书是滋养心灵的事情,生活中不只有高考,还有更悠长悠长的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