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節後首日須理性 中長期看不悲觀

市場人士:節後首日須理性 中長期看不悲觀

外匯天眼APP訊 : 在我國春節休市期間,受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全球風險資產紛紛下跌,股市、匯市、債市普遍下跌,避險情緒升溫,避險資產普遍上漲,COMEX金、COMEX銀分別上漲2.00%、1.35%,恐慌指數(VIX)上漲45.15%。與此同時,美聯儲1月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歐美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經濟數據基本符合預期,英國實現協議脫歐,國際經濟數據和事件對金融市場影響偏中性。

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同樣普跌,馬棕油、新加坡鐵礦石領跌市場,跌幅超10%,原油價格跌幅超過7%,有色金屬、農產品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市場人士認為,受制於全球市場的表現,國內市場開盤首日可能將面臨下跌。

全球避險情緒升溫

受消息面影響,節日期間全球主要股市普跌。美股方面,受全球經濟預期下滑、美國經濟數據表現疲軟等影響,道瓊斯、納斯達克、標普500分別下跌3.7%、2.5%、3.1%。亞洲股指方面,日經225、恆生分別下跌3.4%、9.4%,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累計下跌7.5%。歐洲股指方面,英國富時、德國DAX分別下跌5.1%、4%。

長端國債收益率整體下行。伴隨全球經濟預期下滑、美國經濟數據表現疲軟等,10Y美債收益率下行33BP至1.51%。其他債市方面,10Y英債、法債、德債收益率分別下行17.6、22.3、21BP至0.52%、-0.18%、-0.44%。

外匯市場方面,美元、歐元下跌,英鎊上漲。美元指數下跌0.26%至97.39,歐元兌美元下跌0.14%至1.1093,英鎊兌美元上漲1.37%至1.3207。伴隨全球經濟預期下滑、避險情緒升溫,日元匯率上漲,美元兌日元下跌1.62%至108.39。

北京時間1月30日凌晨3時,美聯儲宣佈維持利率區間在1.50%—1.7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同時,調整通脹目標措辭、下調對美國消費評估。經濟數據方面,美國公佈了四季度GDP數據,內需指標私人消費、投資表現疲軟,進口大跌背景下的淨出口改善,成為GDP數據的支撐項。

隨著歐洲議會及理事會批准脫歐協議,英國於1月31日正式離開歐盟,隨後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至12月31日結束。在接下來的11個月過渡期內,英、歐將就貿易協議等展開談判。歐央行、英國央行召開1月議息會議,雙雙按兵不動。經濟數據方面,歐元區、英國和日本,1月製造業PMI超出預期。

“英國脫歐順利完成,其央行近期言論偏鷹派,歐元區經濟數據初步回穩,美元上方承壓,長期看將受歐美經濟週期的影響逐步回落,離岸人民幣因中美一階段協議達成和國內經濟企穩而在前期有所走高,近期則受制新冠疫情影響而大幅貶值。”五礦經易期貨分析師王俊表示。

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全球避險情緒升溫,避險資產普遍上漲,COMEX金、COMEX銀分別上漲2.00%、1.35%。為此,王俊表示,雖然美聯儲1月議息會議符合預期且整體表述變化不大,市場對年內貨幣政策預期幾乎不變,近期公佈美國經濟數據仍好於市場預期,但新冠疫情以及由此導致的中國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令全球股市明顯回落,債市大幅上行,避險情緒增加也提升了黃金的配置需求,白銀則跟隨銅等反映實體經濟的金屬表現偏弱。

“疫情引發國際市場對於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市場情緒升溫,貴金屬振盪上行,目前來看疫情可能是短期主導貴金屬走勢的重要因素。此外,英國正式脫離歐盟,美聯儲、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以及美國公佈經濟數據等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徽商期貨分析師從姍姍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僅從資金情緒看,偏高的基金淨多顯示金銀略有超漲跡象,且當前在歐美經濟層面對金銀往上的驅動力並不強,但在疫情升級以及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預估黃金仍將被追捧,金銀比將維持高位,而如若疫情緩解,則金銀有望重回振盪區間。”王俊表示。

馬棕油領跌農產品

假期期間,國際市場的農產品板塊中,馬來西亞棕櫚油領跌,累計跌幅達11.72%。CBOT豆油、大豆、豆粕、玉米等品種受中國需求擔憂情緒影響,期價聯動下行,豆油跌8.43%、美豆跌4.20%、豆粕跌2.41%、玉米跌1.80%。市場人士表示,從外盤走勢及疫情持續影響來看,節後部分農產品需求恢復受阻,市場表現恐不容樂觀。

“春節期間國際油脂油料市場普遍下行,美豆及美豆粕期價創新低,馬棕油及美豆油跌幅在10%左右,全因市場擔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下中國會減少國際油脂油料採購。此外,巴西大豆生長順利,印度油脂採購下降等也拖累國際油脂油料市場。”光大期貨油脂分析師侯雪玲表示。

據魯證期貨研究所植物油首席分析師史恆昱介紹,1月31日,有外商報出24度棕櫚油到中國華南的2、3月船期的CNF是715—720美元,當日匯率是6.998,節前1月23日3月CNF是790美元,當時匯率是6.937。“從數據來看,近日24度的進口成本的變化是-566元/噸,比23日的進口成本6600元下跌了8.5%。因此,無論是從馬棕油的跌幅,還是現貨市場的變化來看,開盤後棕櫚油的行情大概率會大幅走低。”史恆昱說。

國內方面,市場焦點同樣集中在新冠疫情。據瞭解,截至記者發稿,除湖北地區外,前十大疫情較重的區域為浙江、廣東、河南、湖南、安徽、江西、重慶、江蘇、四川、山東。“這些省市中山東、江蘇、廣東是油脂油料進口大省及壓榨大省,廣東、河南、湖南、安徽、山東、江浙是養殖大省。受疫情影響,這些區域交通運輸受限,運費易上漲;企業勞動力偏匱乏,開工受限,人工費增加。其他省市謹慎預防下也有運費上漲、勞動力匱乏的情況。另外,多省市發佈推遲開工,大家多在家裡並適當進行蔬菜麵粉雞蛋備貨,餐飲業、旅遊業、線下服務業等受到影響,這都將影響油脂油料供需兩端。”侯雪玲表示,具體來看油脂方面,由於節前下游備貨較足,春節餐飲消費不足預期,下游庫存被迫增加,採購積極性下降,市場從供需緊張驟變到供需寬鬆,預計油脂基差將走弱,直到終端消費真正好轉。

國際原油大幅下跌

春節期間,受國內及國際多方面因素影響,市場擔心石油需求減緩,美原油庫存增加令歐美原油市場大幅下滑,跌幅超過7%。其中,Brent油價假期期價下跌4.62美元,跌幅為7.54%;WTI油價期價累計下跌4.07美元,跌幅為7.31%。

據徽商期貨分析師劉嬌分析,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疫情擴散加劇了對原油需求放緩的預期,避險情緒急升令經濟前景以及原油需求承受壓力;國際方面,兩大機構(EIA、IEA)均看空全球需求前景,此外,雖然利比亞兩個最大的油田因軍事封鎖而關閉,但市場預計歐佩克(OPEC)其他成員國能彌補利比亞供應減少的損失,此次供應中斷未能推高油價。同時,歐佩克(OPEC)及其減產同盟履行減產協議減產延續但也承諾保證市場供應,因而對市場影響不大。國際原油市場整體呈現供應過剩的狀況,打壓石油市場氣氛。

劉嬌認為,春節後市場對國際原油供過於求潛在風險的憂慮難以迅速消散。同時需求端表現弱勢仍將抑制油價上漲,不過底部支撐仍然存在,OPEC減產延續為油市帶來一絲利好。當前,中國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增長、原油及相關品種需求的影響加深。

“從內盤來看,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將補跌,連續跌停的可能較小,但內外盤連動陰跌的概率仍然較大。”光大期貨能化研究總監鍾美燕表示。

事實上,疫情的擴散對中國原油需求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鍾美燕表示,因疫情的擴散,導致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油品全方位的下滑。第一,疫情的蔓延導致全國公共汽車以及小汽車的出行呈現大幅下降,此外,由於交通限制影響,春運客流量大幅下降,實際情況與節前的預期呈現較大差值。第二,各省市紛紛延後開工時間,自國務院將春節假期延後至2月2日後,各省市紛紛制定相應的復工計劃,企業單位不早於2月9日的較多,在此影響下,工地開工順延,將導致柴油需求也同步出現下行。第三,航空煤油的需求量也受到衝擊。WHO將中國新冠病毒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將影響國際航班的運行,進而影響航油的需求。

鍾美燕認為,從後市展望來看,原油階段性的需求受到的利空影響取決於疫情的持續時間。從階段性來看,油價將延續疲態。“雖然有OPEC在供應方面的力挺,OPEC或決定將減產週期繼續延長6個月,這使得油價在供應上有支撐,目前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何時能呈現向上的拐點。需求被抑制的時間週期將決定油價弱勢的延續性。目前價格尚沒有完全反應,還需關注疫情的持續擴散程度。對化工板塊的整體影響也是偏利空,將構成成本坍塌的現實,投資者需要關注板塊系統性聯動的風險。”她表示。

鐵礦和螺紋遠期偏多

疫情導致多地工地延遲開工,節後鐵礦石的需求端出現了較大的不確定性。新加坡鐵礦當月掉期價格從節前的90.8美元/公噸下滑至1月31日的81.52美元/公噸,累計跌幅達到10.22%。“外盤的大幅下跌將對節後國內盤面產生短期衝擊,但考慮到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連鐵的大幅下跌已經部分反應了該預期,節後的調整幅度或將小於外盤,預計節後下跌幅度在5%左右。”方正中期期貨研究員梁海寬表示。

據海證期貨研究所副所長、黑色首席分析師石頭介紹,目前多地下發通知,工地延遲開工,這將導致後續訂單量下滑,繼而使得鋼廠的庫存持續增加,鋼廠被迫降價,疊加物流受阻的影響,不排除長流程鋼廠在虧損情況下開始檢修。“近期山東多家鋼廠已經制定了2月份檢修計劃,後期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地區鋼廠開始宣佈檢修和減產計劃。這對鐵礦石的需求產生了較大影響。”他說。

除了春節期間外盤價格出現明顯下調之外,在梁海寬看來,還有兩方面原因將制約鐵礦石價格,其一是節前鋼廠補庫超預期,制約節後進一步採購需求;其二是節後庫存壓力壓制成材價格,對爐料端價格形成負反饋。

梁海寬介紹,從去年11月中旬開始,鋼廠鐵礦庫存持續增加,尤其是進入2020年後,由於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和大火的影響,市場普通對短期澳礦的發運能力產生擔憂,加之春節臨近,鋼廠進一步加大了補庫的力度,庫存增速加快,截至節前一週,樣本鋼廠進口燒結庫存已到達2259.9萬噸的高位,創出了近3年同期的最高位,僅次於2017年的歷史高值。“節前補庫力度的超預期部分透支了節後的採購需求,節後鋼廠短期將以消耗廠庫為主,支撐本輪鐵礦價格不斷攀升的最主要邏輯已經走完,在下游終端需求全面釋放之前鐵礦價格將缺乏繼續上行的動力。”梁海寬說。

另一方面,由於今年春節較早,節後成材的累庫時間本來就長於往年,加之疫情使得節後的復工出現進一步延遲,成材的累庫時間又多出10天左右。“基於此,長流程產量的堅挺將使得成材總產量短期繼續維持在高位,加之節後累庫時間的進一步加長,成材庫存在節後的峰值可能會創出近些年的新高。節後成材價格將有可能出現短期快速殺跌的走勢,向下考驗電爐成本支撐,對爐料端的價格形成負反饋,鐵礦價格受此影響也將出現同步下跌。”梁海寬表示。

不過,在梁海寬看來,即便節後黑色系價格短期將承壓,但從中期角度看,對鐵礦和螺紋遠期合約均應以偏多的思路去操作,主要是因為整個一季度的終端用鋼需求是比較有保證的。“總體看來,儘管節後下遊的復工出現延遲,但下游終端需求的釋放只會遲到不會缺席。待本次公共衛生事件逐步平復後,終端需求將出現短期集中釋放,屆時整個黑色系價格的反彈力度可期。”他說。

股指沒有市場想象的悲觀

假期期間,對A股市場較有參考意義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跌幅超7%,不過,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基於目前疫情發展與防控的情況,拉長時間看預計新冠疫情對經濟總體向上的趨勢不會帶來太大影響,但短期來看可能會對企業盈利帶來負面影響。

國泰君安期貨研報認為,分析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要從中長期和短期兩個角度來看。與2003年的非典一樣,新冠肺炎在經濟的中長期發展進程中,僅僅是一個短期的擾動因素,並不能對經濟的中長期趨勢構成太大的影響,因為決定經濟中長期發展趨勢的核心因素還是在於人力、技術與資本等。事實上,上一輪我國經濟的上行週期始於1999年的7.7%,終於2007年的14.2%,儘管非典導致2003年二季度經濟增速下滑,但全年經濟增速仍達到10.0%,並沒有改變這輪經濟的上行趨勢。同樣,在這一輪經濟下行週期中,新冠肺炎導致的政策變化也不會改變目前我國經濟逐步探底的趨勢。

“基於技術性調整要求以及多重因素的共振,節前A股出現了一輪大跌。一開始是技術性調整,之後是因為預期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的集中披露預期、臨近放假且疫情發酵導致春節前發生了較大下跌。此外,假期期間因疫情造成的恐慌情緒發酵,跟國內高度關聯的新加坡A50指數累計下跌超7%。”期貨日報金牌導師邱暢表示,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消費,交通,旅遊以及工地基建,但是可能並沒有市場想象的悲觀,因為除了疫情之外,中國經濟並沒發生任何大的變動,另外,疫情消退後中國經濟將恢復彈性。

“A股節前一週下跌3.2%,節後開盤繼續回調幾成定局,關鍵是調整後的走勢。”混沌天成研究院表示,後續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疫情拐點的出現。目前每日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在7000例左右,有關人士預計高峰期仍未來到,封城和延遲復工的必要性仍在。待疫情得到控制、正常復工以後,市場情緒會有較大改善。第二,關注逆週期政策調節的力度和節奏。宏觀方面,中國經濟基本面在邊際轉暖,但疫情發酵對經濟形成拖累。而且相較非典時期,目前我國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佔比更大,影響更為嚴重。疫情期間貨幣政策有保持寬鬆的必要,降準降息預期較為強烈;財政政策發力和減稅降費力度加強也是預料之中,基建託底也有望加大力度。第三,行業景氣觀察。新能源汽車、5G產業鏈、醫藥行業仍是景氣度較高的板塊。受疫情影響的需求更多的是延遲而不是消失。隨著復工的開啟和市場信心的恢復,科技股跑贏指數仍是大概率事件。

基於此,混沌天成研究院認為,今日開盤消化假期內利空因素以後,後續節奏要結合疫情發展、逆週期政策調節力度和節奏、行業基本面各方面影響。待疫情影響趨弱、回調到位以後仍看好高景氣行業權重佔比較高的中證500的配置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