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并不一定发热,为什么有些地方还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所有都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部分可以没有发热,这个是事实,而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也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体温检测并不能作为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依据,这个没有问题。

那么,为什么全国各地都在用测体温的方法来初筛呢?

1、发热是大部分患者出现的症状

虽然部分患者可以没有发热,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大部分在发病期会表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也就是说体温升高、干咳具有更高的普遍性,也最容易被我们发现。

2、体温检查的可行性强

体温检测是作为最简单、最容易实行的一个临床检查,造价低廉,方法简单,能够在公众中大范围普及,通过这个措施,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疑似患者的线索。

3、每个人都精确排查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是否被病毒的感染,是需要医学的专业检测的,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或者说疑似患者,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专业检测,才能做到确诊或排除,比如:疑似病例,会用专业的试剂盒,进行患者的痰液、血液或粪便的核酸检测,确定是否为病毒核酸阳性。而这些医疗资源不会用作普通人的筛查的,即没这个必要,也没有那多的试剂盒。

所以,体温检测虽然不能作为排除的依据,但是作为发现疑似患者的线索,意义还是很大的。


深蓝医生


今天下午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某日报拜访的时候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全国出现了一些没有症状的人,没有发热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隐形感染的人",然后怎么防止隐形感染和传染。题目说的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不一定发热,那为什么还🈶很多地方用体温来排除呢?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并非用体温排除,而是用体温筛查!这一个正着说,一个反着说,但仔细想想这个很不一样哦!为什么要测体温啊?那是因为很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发热啊!所以,体温筛查手段,但是并非确诊手段。测体温仍然必不可少!

其次,我们不能捡个玉米丢个西瓜。什么意思呢?没错,有些患者是不发热,但是发热的居多,我们要把握这个多的。同时,正如钟院士以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指南所提到的,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并不是唯一症状,也并不能确诊患者。发热的患者多了去了,不能说发热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同时,不发热的患者也有,那怎么办?第一,要问病史,问问患者有没有去过武汉,有没有接触过可疑患者或者确诊患者。第二,要做核酸检测!如果满足了第一条,那么就必须做核酸检测!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毒者"确实很可能比较隐蔽,但是他们只是少数,多数的还是有典型的发热症状。所以,测体温不能少!!!但是,体温并非排除标准。


普外三角针


为了排查新型冠状病毒,现在到处都在监测体温,进出高速路要测量体温、进入医院就诊要先测量体温......

可能有人会问,是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会发热,不发烧是不是就说明没有被感染?

并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都会出现发热,也有部分感染者表现为干咳、乏力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另外,不发烧也并不能完全说明没有被感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会有一个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在潜伏期内一般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会发热,也并不是不发烧就能100%排除被感染的可能。

那么,既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并不一定发热,为什么有些地方还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热,但发热还是最主要的症状,绝大部分的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另外,我们测量体温并不是为了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是为了排查病毒,以便及早发现被感染者。测量体温不但操作简单、而且还很可靠,并且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设备,实在是比较明智的方法。

大家可能会担心,那些并不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会不会被漏诊呢?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反复跟我们强调:疾病并不会按照课本来发病!并不是每一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症状都很典型,这就增加了医生诊断的难度。但是大家不要担心,我们诊断新型冠状病毒也会很谨慎,我们需要结合流行病学(比如湖北武汉居留史、接触过武汉过来的人等)、临床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等)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血常规、胸片等)来综合考虑,如果高度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我们还需要经过专家的讨论,最后确诊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如果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那么就可以排除了。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吴医生


首先更正一下,体温是不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排除依据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虽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但也有非典型表现的患者,比如少数患者以轻度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也有以头痛、心慌、胸闷、四肢肌肉酸痛等为首发症状的。

我们之所以在很多地方看到以体温作为初步筛查手段,是因为绝大多数感染者还是以发热为主要表现,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初步筛查。当然,进一步确诊,还需要查血常规、拍胸部CT、做病毒核酸检测等等。

什么?不发热也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你是不是有点慌了?其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为重要的筛查依据,还要参考是否有与确诊患者接触史、是否有疫区暴露史。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来讲,如果没有与确诊患者及潜伏期患者亲密接触,平时做好防护工作,也不用过于惊慌。



关注重症行者-阿锋,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重症行者阿锋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随着新闻的普及,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有一部分患者,确实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没有发热症状,可能仅仅表现为轻度的干咳,但是大家要知道,这种情况是个例,大部分的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首发的症状还是以发热为主。

我们对于新型病毒感染的认识还很浅,面对这种新出现的病毒,专家也在探索、研究的路上。

根据最新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治疗指南第4版,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有少部分的患者呢,会表现出来一些卡他症状,比如鼻塞、流鼻涕。


另外现在比较令人关注的一个点就是腹泻,相信大家经常看新闻的话,应该知道美国在今年的2月1日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美国第1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治疗的过程,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发现其有明显的腹泻症状,而且给予其进行了粪便的检查,结果其粪便检查病毒核酸阳

就在当晚,深圳医院也发现在患者的粪便病毒核酸检查阳性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有媒体也采访了钟南山院士,钟院士表示不排除有经过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这是我们需要非常关注的一个点,期待后续的研究结果!


为什么要筛查发热病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严格的关注发热的病人呢?其实这个举动并不是为了要给患者确定诊断,是筛查

而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部分的患者都是以发热为主,我们要把可疑的病例筛查出来,筛选出来后给予其进行相应的检查,明确其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将感染的患者隔离出来,给予科学系统的治疗,而且这样才能切断感染途径,不使已经感染的患者再感染其他的人!

这样才能尽量减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逐渐的将这次疫情控制住。

如果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的患者,可以采取简单的退热治疗,指导患者回家继续观察。

您以为那些没有发热的可能感染者就被忽视了吗?

请大家相信,我们的流行病学专家和感染科专家不仅会关注发热的病人,对于这些不发热的病人,获得的关注有可能要比感染的病人还要大

如果在感染的患者接触的病例当中,确实发现了这种只有轻度症状不发热,但是经过病毒核酸检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将会获得更大的关注

因为这一类的患者,他自己有可能并不知道已经感染了病毒,但是由于他或者是她的抵抗力比较强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因素,导致其仅仅存在着一些非常轻的症状,比如干咳,没有发热,那么他会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如果其能好好的在家休息还好,一旦这个人是个不靠谱的主儿,到处乱窜,随便接触其他人,甚至是个大咧咧的人,口罩都不戴,他触摸过的地方,他的一个喷嚏,就会感染更多的人!

这样他就成为了一个超级传播者,所以必须要给予更大的关注,严格筛选出这样的人士!

说句心里话

面对这次广泛传播的疫情,如果我们想要战胜它,真的需要我们全民所有人都重视起来,只有切断了我们每一个人可能被感染的小链条,最终才能彻底切断病毒感染在全国的大链条,最终得到这场战役的胜利。

作为医生,对于这次疫情看的真的特别的重,因为这次病例感染的特别多,如果将确诊人数和疑似人数累积起来,已经超过了3万人,全国所有的省份都有感染的病例。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有很多人根本对这次疫情不在乎,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聚集性病例,就在今天,我们这边确诊的一个患者,明明知道家里有武汉归来的亲属,仍然积极的参加家庭的聚会,最终被感染,其所有家属都要被隔离,具体有没有其他的感染者仍然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其在潜伏期的这个过程当中接触了很多人,相当于一个人不在乎,结果导致了n个人受累。而且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

这种情况,说实在话,真的恨的人牙根痒痒!

在这里谢医生,真的想跟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说句心里话:

求求您了,求您尽量减少外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多人聚会,请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出门的时候要戴口罩,回家的时候要先洗手,在便后也要洗手,室内多通风,要科学合理的饮食,科学合理的休息,不要熬夜,尽量不要伤害自己的抵抗力。

咱们就坚持一段时间,啥时候,钟院士告诉咱们可以好好出门了,咱们再动!

也请必须要上班的诸位,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尽量规避感染风险!
相信,只要我们都对自己负起责任,那么就是对整个社会负起了最大的责任!

有句广告词特别适合现在的情况:你好,我好,大家好!

您觉得呢?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大于37.3℃),乏力和干咳,当然,也有极少数既不发热也不咳嗽的病毒携带者,但不能因为这极少数人就忽视了发热这个最重要的症状。从综合角度来看,测量体温是可以做到大面积筛查的,筛查并不代表确诊,毕竟可以引起发热的疾病有很多,还要进一步询问病史,如果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活动史,需要进一步取咽拭子或痰液来检测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以往测量体温大多用的水银温度计,比较费时间,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红外检测仪可以很快的测体温,最近你可能被别人拿着体温枪在额头上扫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有较大的红外体温检测仪,人们只要排成一列顺序走过去检测人员就能看到体温,也是方便可行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上个月的二十七号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主要是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要表现!当然,随着确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也有发现有些患者没有发热。那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一定发热,但是为什么还要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第一,体温并不是排除依据!

题目说量体温是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依据,这句话是不对的,是极其不严谨的哦,没有任何专家教授说过不发热的病人就可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哦。

第二,为什么还要量体温?

没错,有些病人是不发热的,但是别忘了大部分病人是发热的!!!作为筛查,我们肯定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发热的患者!比如十个病人里面有七个或者八个人是会发热,而另外两个人不发热,那么我们肯定先抓住这七八个发热的人。为什么?一来发热的人占多数嘛,把多的人筛查出来,那就不会漏掉太多。二来测体温好测嘛。不发热的病人可能只有乏力、酸痛、纳差、咳嗽、咽痛等症状。



第三,不发热的患者怎么防控?

很多人关心的是这个问题,不发热的人我们怎么发现?说实话,如果真的不发热,又没什么症状,那真的很难防!这也是为什么让大家戴口罩,让大家洗手,让大家少出门,少聚会的原因!因为有些患者确确实实可能不发热!但是,别急,别怕!不发热不代表不发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数在一周之内就会表现出症状,严重病历可以底热或者不发热,但是它会有呼吸困难嘛,它有接触过感染者或者可疑患者的经历嘛!所以,对于不发热的患者我们肯定需要综合判断,需要结合病史,特别是否有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是否湖北方向来的这种情况。


最后提醒一下,最近口罩用的多,请正确处理⬆️⬆️⬆️


骨科木匠刘医生


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了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它让大家不得不宅在家里,而且出门必须要带口罩,这种疾病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截止到2020年2月2日国内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数达到了14489,相对于昨天而言,人数增加了2000多,根据这些数据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数仍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可能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公共场所,有专门的人员给通行的人测量体温,虽然很多人不是医学领域的,但是他们依然知道这是在排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如果发现了就把他们送到定点医院。而根据一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权威解读,有一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没有发热,这样做是不是不妥呢?今天我站在医学的角度来解剖一下相关的知识。

1.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还是有发热症状的:

我们需要注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性疾病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所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言,它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发热。

虽然会有一些人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没有发热,但是这类人群是比较少见的。我们不能忽略大多数人的情况,而去考虑那种比较少的情况。

2.用发热来初步排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是比较方便、经济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看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而虽然会有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没有发热,但是这类人是比较少见的,我们不可能去考虑少数情况而忽略大多数情况。

再者,我国人数是比较多的,很难做到对每个人都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检测,因为我们只能着重对于那些高度怀疑的人群进行筛查,所以也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测量体温的。另外,如果对每个人都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检测,不仅仅花费高,而且还很花费精力,这样的话就不得不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而相对来说,测量体温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的行为是比较明智的。


对于发现体温升高的人,医生会先进行初步的诊断,看看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临床上能够引起发热的疾病比较多见,我们也不可能就根据发热来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3.对于那些不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医生是怎么样发现的?

在医学领域是存在着很多不同于寻常的疾病的,有不少疾病的症状也是不典型的,这就给医生的诊断增加了难度,但是即便如此,大多数医生还是能够诊断这种疾病的。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侵犯了人的肺部,即便不引起发热,也会有很多人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的,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基本是可以诊断明白的。如果患者再合并有和相关病人的密切接触,再结合相关的检查,也是不难诊断的。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有很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并无发热,或者发热咳嗽症状不明显,这也使得我们在鉴别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时的难度增加了。既然新冠病毒感染者并不一定发热,但目前仍然是以发热病人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国人,几乎每天进出小区门口,都要被测体温,这是为什么呢?

发热并不是唯一的鉴别标准

首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里面并没有说不发热的患者就可以完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而且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目前仍是以发热、干咳和乏力为主,不发热的患者毕竟是少数,监测体温目前仍然是初步鉴别感染与非感染者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其次,发热并不是唯一的鉴别方式,可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并不是所有发热病人都是新冠病毒感染,所以还要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来判断,对于符合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才会被判断为疑似病例,要对疑似病例确诊需要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患者需要隔离治疗,而对于排除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普通发热患者,在普通病房进行对症治疗即可。所以从病例发现到确诊,需要经过严格的鉴别步骤。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对每一个人都进行筛查,最好都能做病毒核酸检测,但在目前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不支持我们这样做,所以我们只能以占绝大多数的发热患者来作为筛查人群。

如何看待不发热的新冠病毒感染?

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都非常头痛,更别说普通群众了,因为这说明病毒的隐蔽性更强,感染患者更难被发现。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投降,目前这部分患者毕竟还是极少数,他们有可能因为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而传染给他人,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尽最快速度去发现已经被感染或者疑似感染的人,把他们都隔离起来,只要我们发现的速度超过病毒传播的速度,终有一天病毒就会被我们彻底消灭。

而作为普通群众,应尽可能的在家休息,减少与其他人接触,并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只要大家都减少接触了,那么新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就会被切断。

最后,关于发热测体温,到底多少度才是发热?这里不妨科普下:体温其实只是个参考数值,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注意有时测量的体温计不准,也可能让我们虚惊一场,注意不同工具测得的发热标准不同,从精准度上,水银温度计最准确,其次是电子温度计/耳温枪,最后是额温枪,但额温枪方便,快速。另外,不同部位,温度正常临界的标准不同:口温:37.2℃,腋温:37℃,肛温:37.5℃,耳温:37.6℃、额温:37.7℃。


总之,虽然额温枪不是最精准,我们还是要配合物业管理或保安,因为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要我们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并参与,相信我们不久就能渡过这个难关。


药师方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确实并不只有发热这一种,但是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的感染者基本上都是以发热为首要或者主要症状的。所以说,对于这个我们目前为止仍然还是没有彻底搞清楚的新型病毒来说,宁可以体温作为依据,也不要因为放弃体温检测而导致疫情的更加扩散。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之后,之所以会引起发热,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感染性的疾病,而感染性的疾病通常都是以发热为重要的临床表现,人体作为病毒的宿主,会对病毒的入侵作出对应的反应和抵抗,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除了发热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除了发热之外,还会有咳嗽,乏力,腹泻,呼吸困难以及其他呼吸道卡它症状,如鼻塞,流涕,畏光等,而发热这种症状是一种客观的可检测的症状,且检测也相对方便。所以现在很多地区都将发热这一症状作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条件之一。

虽然说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现,但是现在病毒的潜伏期约在14天左右,在这14天病毒潜伏的过程当中,还是会有少部分人会以轻度的咳嗽,乏力等症状为主,并不会出现发热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各方面人士会如此的呼吁在家隔离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密切接触者会如此的重视。

所以小克也在此呼吁各位返乡人员和去过湖北武汉的人员,一定要重视自身的症状,不要觉得说自身有轻度的咳嗽,就觉得是轻微的感冒,另外对于没有去过湖北武汉和没有和武汉人员接触过的在家人员,也不要因为自己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而盲目的去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我是专注科普健康知识的小克,期待您的点赞和评论,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