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市農村疫情防控專班會議研究 開封市制定農村疫情防控措施“新九條”和“九不準”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強化農村疫情防控工作,保障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結合我市當前農村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經市農村疫情防控專班會議研究,提出了 “九條”應對措施,引導群眾自覺做到 “九不準”,有效阻擊農村疫情蔓延。

全文如下:

一、嚴防嚴查。採取適當有效的隔斷措施禁止人員和車輛擅自進村。每村只留1個出入口,設立交通卡點,由村幹部、村警、村醫、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等人員組成專班輪流值勤,保證出入口值班人員不少於3人。按照“不漏一戶、不漏一車、不漏一人”的原則,嚴防外村、外地人員和車輛進村,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關”。

二、應隔盡隔。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醫作用,在村內科學設置留觀室,對從疫區返鄉人員、與聚集性發病和感染者有關聯的人員,按程序在留觀室隔離觀察14天;不具備設立留觀室的,強制居家隔離觀察14天;其他疫情發生後的返鄉人員,在家自行隔離觀察。本著“隔距離不隔離愛”的原則,對隔離人員採取“一對一”的包保措施,由村醫負責體溫測試,病情初級判斷,根據情況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如出現發熱、乏力、乾嘔等疑似症狀,立即到定點醫院進行治療。

三、聯防聯控。縣鄉黨委和村兩委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聯防聯控專班,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各級領導幹部把主要精力向農村一線傾斜,嚴格落實分包責任制,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分包重點戶,加強排查、摸清底數,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充分發揮各村網格員作用,利用藍天衛士系統和“一中心四平臺”及時上報情況,做到信息暢通;實行“五戶一保、十戶一聯”監督提醒機制,由村組幹部和網格員具體負責,對戶保戶聯情況及時彙總上報,做到 “防輸入、防蔓延、防輸出”。

四、群防群控。發揮脫貧攻堅戰宣傳發動等路徑作用,動員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村支部書記,深入開展宣傳發動。通過各村的大喇叭、手提廣播、印發倡議書、公開信、電話微信通知等多種形式加強防控信息通報和防疫知識宣傳,增強群眾健康意識、防病意識,提高防疫能力

。五、日掃日消。以村為單位,開展村莊環境衛生大清掃、大消毒活動,村鎮商店、超市、村委會、垃圾處理點、休閒廣場、隔離人員居住點周邊等重點場所每天消毒不少於兩次;對隔離家庭門前設置隔離人員專用垃圾收集桶,密閉投放,每日對隔離垃圾進行30秒消殺後再行清理。

六、少聚少聊。村內禁止舉辦任何形式的聚會、聚餐和集體活動,禁止到民間宗教場所聚會,積極教育引導群眾不外出、不串門、不扎堆,降低疾病傳播風險。倡導村民在家與家人開展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村內利用大喇叭、移動音響適時播放戲曲、音樂等,緩解村民情緒。隔離人員所在地設置提示標牌,避免村民在隔離地點聚集和長時間逗留。

七、穩供穩價。補齊農村疫情防控物質供應短板,各縣區政府統一做好口罩、消毒液、防護服、帳篷等防控物資的採購、調度和供應工作,各職能部門充分保障“菜籃子”保供穩價。有針對性地做好睏難群眾的幫扶工作。

八、自防自控。鄉村幹部、村醫、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村網格員值班值守、入戶排查、測量體溫時,必須佩戴口罩,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我防範能力。同時提醒群眾自覺養成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在家勤通風的習慣。

九、細檢細驗。對養殖密集區、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場等重點場所加大監測力度。開展重大動物疫病消毒滅源工作,加強動物檢驗檢疫力度,封控隔離所有人工繁育場所的野生動物,嚴禁轉運販賣,加強繁育場所的日常清洗消毒。執法部門嚴肅查處採購、儲存、銷售來源不明和未經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的動物產品等違法現象,嚴防病害動物及動物產品流入市場。

同時,農村廣大黨員幹部要帶頭落實防控措施,倡導節慶文明新風,在疫情防控期間教育群眾自覺做到 “九不準”。

一、不準瞞報、漏報家中從疫區返鄉人員;

二、不準拒絕檢查和隔離;

三、不準串門聊天、打麻將和趕集;

四、不準私自宰殺活禽和吃野味;

五、不準與疫區回來人員接觸;

六、不準去棋牌室、歌廳、電影院、網吧等休閒場所;

七、不準不戴口罩進入菜市場、超市等公共場所;

八、不準亂丟垃圾、亂潑汙水;

九、不準造謠傳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