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1月27日下午2时,由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选拔的6位医护人员组成的我市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发。

他们先到合肥,与安徽首批援鄂医疗队汇合,当天就共赴全国疫情最核心的战场——武汉,迅速投入一线防疫救援工作中。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护士长、主管护师张敏作为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队长,在紧张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坚持写着“抗疫日记”——

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2020年1月31日

今天是我和小伙伴们正式上岗的第一天,7:30班车准时抵达宾馆接我们去协和东西湖医院。一路上,我们没说一句话,似乎都若有所思,大概在想象着即将要面临的挑战吧。电梯抵达八楼,我们来到了“战场”。“战场”分为普通区和隔离区。

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普通区主要负责核对医嘱、配液、书写护理记录、拿药等很多外围工作,而隔离区为了确保疫情防控,减少人员的流动,护士不仅要完成所有病人的治疗、病情监护、病区消毒等日常工作,还需要照顾病人起居、喂饭、倒水、协助大小便等,同时还要清理病房垃圾、整理病区环境等,通常也只安排2-3人。两区人员之间靠对讲机沟通协作完成病人所有的治疗工作。

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而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则是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12小时。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进隔离区,穿上防护服后就感觉到闷气、面部压痛、行动不便等,还没忙活半小时,后背已全湿透了,像是在蒸桑拿;安静时,则能听到每个人因为张口呼吸而带来的厚重喘气声。

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印象很深的是我拉开第一扇门去看一个病人,他对我看了看,说:你怎么没写名字啊?我愣了一下,我以为病人们正深受疾病痛苦,却没想他们依然还在关心着为他们提供治疗和服务的每一个穿戴严实的护士的名字。我立即给他自我介绍:“您就叫我小张好了,我名字在这呢。”我转过身去。“你是安庆来的啊,安庆我知道”。几句唠嗑,顿时让我融入了环境。至少他们是乐观的,而我们除了工作服很特殊,工作内涵却是不会变的。

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2020年2月1日

转眼间,一月匆忙间过去了,今天是我的第一个夜班。有了昨天的摸索,今天穿防护服的速度明显提高了,不断调整口罩护目镜的最佳佩戴位置,身体貌似也渐渐适应了,也不觉得很闷。一接班就发现有几个病人病情很不稳定,每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去监测下病情。一位老爹爹,呼吸困难,血氧低至70%左右,心率120次/分左右,大口喘着气,立即给他面罩吸氧,抬高床头,告诉他安静卧床休息,可他却总是在不停地重复一句话,喘息越来越严重,但他说的是当地方言,又听不懂,我和小伙伴好着急,于是,我让他不要说话,我们一个个来问,他只要眨眨眼或者点头就行,“是不是要喝水”,“要坐起来”,“要上厕所”,终于明白了老爹爹是想要翻个身,将他安置舒适卧位后,老爹爹渐渐平稳下来,血氧上升到80%左右,开始安静休息起来,我的心也终于踏实了下来。

转去另外一个房间,协助一位老人大小便,结束后,我问她,“您的毛巾放在哪了?”老人反问我:“你要给我擦屁股吗?”我说:“是啊”。顿时,老人激动的连连说道:“谢谢,太谢谢你了,太谢谢了。”清理完后给她换了干净的床单,老人一直坐在床上,看着我离开病房,大口喘气却仍不忘不停地说:谢谢。看着这些病人饱受疾病的折磨,我的心里很难受,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我本以为难熬的夜班,一眨眼过去了一半,不知道汗湿了几身,难受却不敢随意乱抓乱挠,防护永远是我们的警钟,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不能掉以轻心,前功尽弃。

医者,每当看到病人好转时,总是会无比的开心。昨天因为病情好转而转到普通病房的一位病人,临走时,他说:“真的是太谢谢你们了,这段时间你们辛苦了,感谢了。”其实我也才认识他一天,我也无比开心,我告诉他:“祝你早日康复。同样的,我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武汉早点康复!”

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ps:最美的距离

正式上岗后,我和小伙伴们都将自己视为“感染源”,常常互相主动保持着一定距离。我时常觉得很有趣。你不言,我不语,我们确是好伙伴。

安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敏的“抗疫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