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批來青博士服務團發揮“組團式”優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建言獻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從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衛生健康委瞭解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中組部、團中央第20批來青博士服務團發揮“組團式”優勢,組織11名醫學博士,結合青海地處高原、交通線長、農牧民多、多民族、多宗教的特殊省情,集體研究形成了疫情防控的醫學建議並提交相關部門。

建議一、以持久戰的準備打贏阻擊戰,做到“組織有序”。

冬季低溫有利於病毒活躍,而夏季高溫病毒難以耐受。根據抗擊SARS經驗,疫情可能會持續數月到夏季,應堅持底線思維,從最壞處準備,向最好結果努力,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動權。細分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後勤保障、交通運輸、市場監管、宣傳輿情、科研攻關、綜合工作等工作組,加大物資調運、儲備,切實保障藥品和物資供給,確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強化統一領導,各地各單位聽從統一指揮、做到統一行動,在時間上搶佔優勢,在空間上嚴密佈防,增強資源配置力度和政策保障能力,做到忙而不亂、有力有序。

建議二、設立專款專項,做到“保障有序”。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正處於流行期,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傳染性、感染的傳播途徑和診療方法等,尚處於逐漸發現和不斷認識階段,應注意加強科技攻關,動員科研機構加強醫藥基礎、臨床和公共衛生研究,開展疫情防控相關項目及創新平臺建設。

青海幅員遼闊、交通線長,做到充足的物資儲備非常重要。應注意統計排摸抗病毒藥品、口罩、防護服、醫用護目鏡等庫存情況,設立專項資金,積極採購,做好物資儲備計劃,嚴把產品來源,嚴控產品質量,保障重點物資的充足供應。積極開闢社會捐贈通道,方便符合國家標準的醫療防控物資進入我省。對於偏遠地區更應充分儲備,一旦發生疫情可以快速調配。同時,積極做好疫情擴大等極端情況的預防工作,預備可以隨時隔離開的獨立區域,獨立的郊區賓館為比較合適的場所,對疑似人群和密切接觸者建立獨立觀察空間,實現有效切斷和完全隔離。

建議三、制定醫療機構應急處理方案,做到“治療有序”。

冬春交接之際也是各種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發熱原因多,大量患者就診易形成交叉感染,重點應設立各家醫院的發熱門診,並通過媒體及公告及時告知居民,方便患者及時就醫。

就診後的有序分流也是關鍵措施。一是組建核心專家組。除呼吸科、傳染病方面專家,還應邀請重症醫學專家共同參與防控、救治工作。這方面,注意聯動用好對口援青資源和來青博士服務團醫學博士資源。二是制定科學工作預案。高海拔缺氧地區,極易加大肺炎患者發展為重症的幾率。我省的醫療衛生機構可重點考慮制定具有高原特點的重症患者救治方案,按照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症病例不同層級分類救治。就近設置定點醫院,防止遠程轉運容易造成轉運過程的汙染、傳染和病人救治的時機耽誤。構建網絡醫院遠程會診就醫模式,在網絡平臺上推送免費諮詢服務,及時幫助患者科學區分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避免擠醫院導致交叉感染。三是注意加強醫護人員培訓。按照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第四版診療方案,對照診斷標準、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範和臨床路徑等要求,進行規範診治,確保醫療人員安全和工作中不發生交叉感染。四是堅持中西醫結合防治。充分發揮中醫藥和藏醫藥在防治傳染病特別是病毒性疾病方面的獨特優勢,探索民族醫學在防疫中的積極作用,使其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揚光大。

建議四、運用屬地化、網格化、信息化等現代治理手段,做到“防控有序”。

我省目前感染患者多屬於輸入病例感染,鑑於醫療資源有限,所以嚴格控制輸入病例是最有效也是最經濟的防控措施。抓緊做好在外過節即將返青各類人群的摸底工作,對疑似患者勸其就地就醫並經當地衛生部門確認健康後再返程。隔離和追蹤工作是目前我省防疫工作的重點,除做好出入境人員體溫檢測工作以外,注意做好登記工作,保留3個月內入境人員的聯繫方式和住地地址,做好隔離及定期隨訪工作,防止輸入性傳播。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做好網格化管理,每個小區及單元樓都配備管理員,並及時公佈聯繫方式及電話,將社區和醫院做到直接對接,避免人群大規模流動造成二次擴散。制定廢棄口罩回收方案,要求所有社區公共場所必須設置好廢棄口罩專用容器,避免二次傳染。積極利用5G技術、物聯網和大數據平臺建設等手段,規範和方便流動人員管理隨訪。注意把科學合理防疫的理念和方式下沉到基層,引導基層群眾和單位善待來自疫區或已感染病毒的患者,避免把特定人員推向被歧視化的社會困境。

建議五、做好科普宣傳宣教工作,做到“心理有序”。

在自媒體時代,網絡信息量大,個人無法識別真假,又關係到自身安危往往想最壞的情況,容易放大焦慮。一是加強大眾科普,以理性理智戰勝恐慌。針對群眾關切的問題,要及時發聲指導,透明、權威發佈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進展,避免小道消息“似水洩地”“如火燎原”。由宣傳和衛生健康部門印製發放官方手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防控知識。開設疫情專項心理干預諮詢電話和網絡問診,正確引導就醫,避免普通病人恐慌。二是做好提醒教育,確保不僥倖大意。目前已發現多起“不典型”案例,患者不是以呼吸病症狀看病的,有的出現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有的心慌、頭疼、患結膜炎,甚至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這類“非典型”患者會是隱性傳染源,需要第一時間加以鑑別診斷,儘早隔離。強化早期篩查和識別,幫助群眾儘早識別早期症狀並及時就醫;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對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或可疑暴露者全面實行隔離醫學觀察。三是加強正面引導,增強信心。組織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客觀分析,及時發佈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針對網民反映的情況、社會關切的問題,逐項客觀回應,以公開透明穩定公眾預期。特別是注意講好疫情得到控制、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的事例,增強群眾信心。及時總結宣傳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防控鬥爭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蹟,凝聚起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建議六、做好民族地區和特殊群體的防控工作,做到“社會有序”。

疫情本身的發展牽涉面廣,稍有不慎,風險就會蔓延,極易形成具有系統性影響的社會管理危機。應加強網絡輿情監測,打擊散佈傳播謠言的行為,降低社會緊張情緒,避免疫情風險和社會風險交叉出現。把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積極協助政府部門做好防控排查等工作。鑑於目前牧民生活方式和狀態很容易引起家族性聚居傳染的情況,應做到戶戶有監管、日日有彙報,發現一個,隔離一戶,甚至一個單元。從目前的情況看,72%的感染者是超過40歲的人群,男性感染者佔64%,40%的感染者本身還有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因此,應注意做好留守老年人、養老機構、孤兒院和流浪人員的疫情防控工作。二月底三月初,是開學返校和外出務工的高峰期,應錯峰疏導,做好各級學校的防疫工作,適當延遲大中小學開學時間,做好在校學生動態管理,鼓勵網絡教學;改變以往集中招聘為網上招聘,讓農民工既能減少外出聚集,又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開展進一步的健康檢查,併為他們出具健康證明,幫助他們順利返回崗位上班。做好公共場所的防控,加強口罩佩戴和手衛生的監管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