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医院里的医生不够用,一些学医的本科、硕士生还找不到工作,怎么回事?

老三供热环保锅炉



天地之宽


2000年我大学毕业,和大部分人一样,去了人才交流会,说是人才交流会,可本科生好像在里面就不是人才。

因为所有用人单位都是硕士起步,好多县医院都是博士起步,我的简历投出去明显就是石沉大海。


最后遇到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让我去卖医疗器械,当时书生气十足的我,很鄙视这种行为,想着自己读了5年书,本想当一名医生,谁知道药物当销售了。

结果就是医院没有一家看上我,医疗器械看上我,我没看上人家;现在想想要是当初去当了销售,说不定比现在舒服;好几个高医疗销售的同学,人家现在都是地区经理之类的。

20年前,想进县医院都难,大部分同学都是靠家里的关系去了医院工作;而我不得不曲线救国,上了研究生,推迟就业压力的来临。

那时候就是很多本科毕业生根本找不到工作,可是我们去医院,尤其是大医院看病,常常觉得医生不够,每次需要排好久才能看上病。其实这是个社会问题,并不是医生能决定的。简单说有几个原因:

大家毕业后,不管是本科、硕士、博士,都想去大医院,都想去好医院;大医院不但能见到各种病例,学到本事,而且大医院赚钱也多。

所以严格的说去大医院好医院,不但要有文凭,还得有门路,真是挤破头才能进去;但每个医院的编制是固定的,比如一个大医院只编制500个医生,那么够500个医生就不能再进了。只有每年退休几个医师,这个专业的医生就会空缺,才会再进新人。所以大医院缺医生只是相对缺医生,因为大都愿意去大医院看病,那自然看着大医院缺少医生;可是大医院的编制是固定的,又不能无限制的招新医生进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天津儿童医院,我又一次去看病,晚上12点挂号,凌晨2点才看到,当时说这么多患者,为啥不再开一家;结果先天津儿童医院第二医院,依然是人满为患;因为大家就信大医院。

而比较小的城市或乡镇确实缺医生,所有人觉得上完大学,尤其上完硕士博士,肯定不能去小地方,不然不就白上学了,结果就是小医院没人去,这就是绝对的少医生。

另一个就是社会问题,医疗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医患关系仍不是很乐观,我们常常能听到打医生,甚至杀害医生的事情,所以近年来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也在减少。种种原因导致了目前我们去医院的感觉就是:医生咋这么忙?医生咋这么少?


如此社会问题,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建议,请提出来!

我个人觉得,互联网时代,肯定能够对这种缺医现状有所帮助,我的梦想就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除了致力于科普工作,我要想办法解决更多人的咨询看病的问题,让更多的人,更方便的通过网络能解决很多简单的问题,省的花时间花钱去医院;同时让更多人,不同地域的人通过网络能够联系到三甲医院的医生,享受到三甲医院医生看病的待遇;同时给好医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更多的患者;从而起到三赢:患者获益,医生获益,减轻医院压力,减轻社会压力。


当然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为了梦想,努力!加油!

2020年1月12日!

5年后,当我回首这篇文章的时候,但愿不负!


心血管王医生


医院医生不够用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有些科室,医生是十分紧缺。比如,儿科、急诊科,这些科室临床任务重,医患纠纷多,很多老医生选择跳槽到别的科室甚至转行,而新医生不愿意选择这些科室。因此,这两个科室的执业医师越来越少,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那为什么有些本科生甚至硕士生找不到工作,但是医生却还这么缺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专业不对口。

虽然很多医院却医生,但其实是某些科室缺人,而有些科室则"人满为患"。比如骨科,前些年很多医学生选择学骨科,因为骨科好上手,有成就感,挣钱多。因此,随着这些医学生们一个接一个的毕业,骨科医生人满为患,很多大医院现在骨科都是博士生!本科和硕士生不可能进骨科。那有些朋友会问,让骨科医生去儿科或者急诊嘛。我想大多数骨科医生是不会愿意的,毕竟隔行如隔山,换个专业太难了。另外,医院也不想要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医生在某个岗位锻炼几年才能在临床上独挡一面。



第二,宁缺毋滥。

现在很多大医院对医学生要求很高,动不动就要博士毕业,还要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更有甚者要求拿过国自然基金!试想普通院校毕业的有多少人能达到这种要求?但是,作为一个医院的领导,大多认为宁缺毋滥。院领导肯定想招一个进医院就能够"用的";想招一个科研能力突出,可以给医院发大文章、拿课题经费的;想招一个有专业特长的。而有些本科生,特别是有些硕士生高不成低不就。基层医院可以进他们"嫌弃",三甲医院或者市级以上大医院他们却要挤破头,甚至不受待见。因此,有些人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就找不到工作。


骨科木匠刘医生


这样的情况确实广泛存在,但是大家要明白不是所有的医院医生都不够用,也不是医院的所有科室都不够用,也不是所有的本科、硕士生都找不到工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现在医院缺医生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两个科室,那就是急诊科和儿科,这是所有医院都要面临的是问题。

儿科和急诊科是两个非常容易发生冲突的科室,而且收入都不是很高,这两个科室存在着巨大的医生缺口。

●现在很多大型三甲医院并不缺少医生,尤其是一些航母级的大型三甲,除了本家的医生,有培养的博士、硕士、实习医生以及进修医生参与到临床工作中来,所以说基本不缺医生。

●有些医院确实缺医生,但是由于医院级别不对,很多医生或者医学生不到不得已不会选择,所谓没有梧桐树,也就引不来金凤凰。

●有些医院确实是缺医生,但是本着宁缺毋滥和长远建设的目标,非博士、博士后、高端人才不引进,也是现在常见的现象。这个可以理解,现在医院的发展不仅要做临床,科研也是重要的一项,高端人才科研能力肯定强!

从本科生和硕士生角度来看呢?

●本科生可以说是医学刚起步,硕士生可以说是医学科研刚起步,所以很多超大型三甲医院不作为首选,尤其是本科生,几乎没有机会。

●很多医学硕士毕业以后,都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比如骨科硕士、风湿科硕士,所以求职的时候都是寻找自己对口的科室和医院。但是往往某些医院不缺少相关专业的医生,如某些热点科室像内分泌科、神经内科、骨科,几乎都是人满为患。找对口真滴很难!

●其实很多医院有很多的岗位,比如某些二甲医院、基层的医院,有很多的医生缺口,但是无论本科生、硕士生都会觉得在这样的医院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经验积累等都会差强人意,宁肯再考硕士、博士,也不想在基层医院上班,这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有些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真的很好找工作,而且大家会抢着要,比如

口腔、康复医学等,根本不愁找工作。

总结

其实医学生找工作真的不难,毕竟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医生缺口,但是医院发展不平衡,毕业生又要求过高,造成了这种不平衡。另外专业也很重要,有些专业异常抢手,而有些专业却异常艰难。期待将来会更好吧!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其实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大医院也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合适的人。

大医院想要的是既会临床又可以搞科研的人才,所以普遍需要高学历,他们宁愿招不到人,也不会将就。

而本科生、硕士生也想要进一个更好的医院,有一个更大的平台去发挥。不想让自己将就在一个小医院里面,浑浑噩噩过日子。

双方都不想妥协,所以造成了,现在的现象。


一个小医生的科普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与医院的招聘期望值,没有达到一致。所以,用人的医院招聘不到合适的医生,医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招聘不到理想医生的医院,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最牛叉的医院,比如北京的协和医院、301医院,上海的瑞金医院、华山医院,武汉的同济医院、成都华西医院、广州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类全国顶尖的大医院。

这些医院对人才的要求极高,不仅专业要严格对口,而且学历也要达标。本学校本医院培养的最博士,也未必能够达到他们的要求,有时他们的目标是“海归”博士,或者根本不要刚毕业的学生,只要副高职称以上的成手医生。在招聘时,他们经常采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如果没有合适的,干脆放弃招聘。

另一种是最底层的医院。乡镇卫生院级别的,一般来说,这种医院地方穷,位置偏、人口少。不是走投的无路的毕业生,一般不会到这样的地方来,即使来了,也很快要跳槽走人。

这类底层医院,由于自身条件太差,毕业生根本不愿意来。甚至专科的毕业生也不容易招来。

什么样的毕业生容易找不到工作?

中国有名老话,叫“高不成低不低”。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中的本科生、硕士生,最容易“高不成低不就”了。

毕业生求职,总是想找个理想工作。所谓理想的工作,是毕业生认可的最好的工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毕业生认为最好的。毕业生在求职时,一般都会把目标定在自己认为最好的标准上,但是他们的标准多数超过了他们自身条件和能力。

比如,本科毕业生,想去三甲医院做医生,还要在比较好的城市内,这种就业目标就不太现实。如果想让医学本科毕业生直接到乡镇级别的医院就业,一般本科生还不愿意接受,特别是相对偏远乡镇卫生院,很多都招收专科层次的毕业生。

很多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都是,大城市大医院进不去,基层偏远小医院死也不去。医院的期待值与毕业生的期待值完全不一致,最后造成了医院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对于毕业生来讲,如果自己的条件不是特别优秀,在就业的时候,最好能够灵活一些,怀最好的希望,做最差的打算。必要时高低自己的期待值,先达到就业目标,然后再寻找机会发展,或许会更好。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手术量有,经典案绑?

副高职称,早已过关?

业内名声,早已震天?

在校学生,理论生吞;

学习能力,实战能力;

天地差别,不得不服;

医生能力,病友决定;

用脚投票,直白残酷!

【与认为学历等于能力的职场小白共勉】

2020年元月7日


绽放人生hnguo1965


分配不均,资源错置所导致。

超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怨声载道,医生压力巨大,疲于应付。

小型医院,门可罗雀,患者无法信任医生,医生职业自豪感丧失,即使有能力也无法施展。

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需要回归医疗的本质,回归公立医院的保基本,减少对患者资源和医疗人才的虹吸效应。

促进医疗人才的流动,更好的技术和服务作为重要资源可以得到更广泛的释放。

等级制是一种客观上的障碍,医疗机构和医疗人才的等级制需要优化,以临床能力作为更重要的衡量指标。

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基础上,充分的竞争,才能有更优质的技术和服务。


血管外科苏磊


不能把单位办成自家的,形成固有利益集团。放眼望去,不难发现一些好单位好岗位总是被某些人占着,更可恶的是林林总总的亲戚都会顺理成章的安排。有个别现象还非常巧妙,找个理由堂而皇之的吃空饷。比如原来就有搞个有病的证明,在原单位不上班依然拿着工资,而人就跑到外地谋职拿高薪,一个人俩份工资,其乐融融。谁会想到莘莘学子十年寒窗一事难求,别说去报答掏空的家,连自己糊口都难。提倡自主创业是对的,但如果没有平台,没有机会,没有岗位,很难实现就业。年轻人想就业,但长期不能就业这就不好了。


小船攸攸


医院是被定位错了的地方。为什么医院不是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的地方呢?科研和论文的要求让医院变了味,这是指标方向的错位。一些医院过份消费人才,是浪费资源,也产生恶性循环,一方要求高,一方不低就,另一个矛盾是三甲医院病人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鲜有光顾,两头差距越拉越大,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