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是趟地好還是不趟地好?望指教?

耕耘路上


種地還是建議科學的進行整地、中耕等耕地處理措施,一方面是減少土壤板結、硬結的情況,一方面是改善土壤容納肥水、調節土壤水分和除草。總的說來,想要莊家長的好、土壤地力退化慢,科學的整地和中耕是不可缺少的。

1、整地。不同地區的整地有一定的差異,在我們東北地區主要是以秋整地或者春季整地為主。一般來說都是採取秋季翻地之後進行旋耕、耙地、起壟等作業或者是在秋季深翻之後,在第二年的春季進行旋耕、起壟的作業。但是,大部分的種植戶都是採取所謂“免耕播種”的原茬種植方式,甚至有的農村旱田地塊已經十幾年沒有翻過地了,這樣的地塊產量能高嗎?地力能不退化嗎?

的確,現在一些地塊在推廣“免耕播種”的種植模式。但是也是搭配深松等整地措施來進行的。之所以建議大家科學的進行整地,目的就在於打破因為種植、管理、灌溉、降水等措施造成的土壤沉降、土壤顆粒空隙過小而出現的土壤板結、黏重情況,從而使得土壤變得相對鬆散、有利於根系的生長。

而且,整地的目的也在於打破土壤的犁底層深度,提高土壤的容納肥水的能力。也是為了能讓農作物的根系向著更深層的土壤生長,提高農作物的根系生長量,從而提高農作物的抗性。

因此,科學的進行整地是不可缺少的種植措施之一,也是對有限的耕地進行保護的措施之一。

2、鏟地。準確的說叫做中耕作業,既種植過程中在出苗之後以及農作物生長到一定階段進行的培壟、除草、鬆土等作業。只不過,在以前是通過人力作業來完成,現在可以完全依靠作業來完成了。

2.1培壟。有的地區叫“備壟”。簡單的說就是將已經塌陷的壟臺再次進行修復的過程。特別是在種植蔬菜的行業中,培壟的次數要比其他的旱田經濟作物次數多一些。目的就在於用土壤封蓋住農作物的根系,保護農作物的根系,減少根系的裸露情況。

2.2除草。雖然說現在的農業生產中可以使用除草劑進行雜草的防除,但是在實際的生產工作中還是會在農作物種植的一些階段生長出一些雜草,因為除草劑的施用效果受器械、降水次數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不可能達到全期不生長雜草的目的。所以,鏟地的一個目的也是除草,將生長的雜草剷掉、使得雜草的根系裸露在外而被陽光、風的作用下風乾、死亡。

2.3鬆土。農作物在種植之後,需要進行一定的管理措施,這不可避免的會有人力或者機械的參與。而且期間還會有降水、灌溉的影響。土壤會變得緊實、沉降、板結。想要打破這種不利的情況,就需要中耕或者鏟地的作業來進行鬆土,改善土壤的不利狀態。

2.4保墒或者散墒。土壤,是由大大小小的顆粒組成,顆粒間會有一定的空隙,這些空隙會形成一條條的小管道,可以容納水分。當土壤過於乾旱時,進行鏟地可以中斷這些小管道,減少水分的散失速度;在土壤含水量過高時,也可以通過鏟地將飽和、緊實的土壤變得鬆散、擴大土壤管道的空隙,加快土壤水分的散失速度。

因此,整地結合鏟地,是農業生產中的一項重要管理措施。除了可以針對農作物之外,對土壤和耕地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得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種地一定是趟地好呀,趟地可以活化土壤使土地透氣增溫,可以抗旱抗澇。可以讓植物的根扎的又深又軟,可以抗倒伏,趟地可以前邊追肥後邊用趟出來的土把肥蓋上。農家三姐在農村種了接近50年地,經歷了農業從傳統到現代的個個進步過程。雖然有好多傳統種地程序都被不斷的更新免掉了,但趟地的程序還不能免掉。我來說說不能免掉的



1、為啥趟地程序不能免掉

每株小苗都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它的每一步生長都離不開營養和環境,營養和環境要隨著不同的生長時期來變換,更需要有人幫助完成變換的過程。趟地就是小苗生長必須要得到的環境。

  1. 第一遍趟的時間,無論是玉米還是大豆,小苗出土見到真葉即可進行第一遍深松,俗稱鏟前趟一犁,不用掛犁鏵直接用犁鉤子鉤,鉤得越深越好。

  2. 這一犁的作用起到活土,透氣,增溫,滲水的功能。在以前人工鏟地的時候,產前趟一犁,不但把壟溝的草趟死了,鏟地的時候只鏟壟幫和苗眼就行了,特別省勁。
  3. 第二遍趟地時間,經過第一遍壟溝深松和壟幫除草活土,小苗長的特別快,鏟完第一遍一週左右緊接著第二遍趟地,這遍可以掛上一箇中等犁鏵,這遍的作用是,把壟溝壟幫的土前邊用車輪碾碎,後邊的犁鏵準確的把碾碎的土分佈在小苗的壟幫上,同時還能把第一遍落下的雜草用土蓋上,遠遠望去,壟臺上綠油油的苗,壟溝壟幫乾淨均勻的細土,特別好看。

  4. 第三遍趟地的時間是,玉米長到30公分以上時俗稱鏟二遍地,就算沒啥草,也用鋤頭把苗附近的土活動一下,目的是追肥時不會因為土硬崩的哪都是,會直接掉在鋤頭刨的土坑裡。
  5. 這一遍趟地更重要,叫封壟,也就是三鏟三趟的最後一遍,以前是人工追肥,現在都是趟地的農用機車自動追肥。最後要掛最大的分土板子,不但要把肥蓋嚴,更要把壟溝的土推至玉米的根部。有效的防止玉米倒伏。

從2015年開始就有部分農戶不趟地了,從實際情況看,也有取得不錯的效果的,但不是絕對的,要根據地塊的實際情況掌握,比如低窪地,如果你種玉米使用免追肥,噴上農藥,就算滅草效果很好,你放那不管只等秋收也是可以的,只是收多收少而已,別人一晌地收兩萬斤,你可能勉強達到一萬斤,這樣的種地方法不如不種。再回憶一下前些年三鏟三趟的玉米,收完的玉米籽粒飽滿,顏色鮮黃,質地堅硬磨出來的玉米麵完全是小顆粒。通過以上綜合分析,無論是種大豆還是種玉米還是趟地的好。


三姐118農家三姐


過去中國農民種地,都是鏟三遍趟三遍的,也可以說,在中國的歷史上,中國的農民種了多少年的地,就趟了多少年的地,而且不是趟一遍地,而是要趟三遍地的,種地當然是趟地好了,在整個糧食的生長週期,鏟三遍地趟三遍地才是正確的,才是真正的的種地之道,而且趟地與鏟地是相配合的,鏟地的時候把雜草剷除掉,疏鬆土壤,抗旱防澇,然後犁杖緊跟而上,趟地培土,護根扶苗,更可以防止農作物的倒伏,好處不但多,而且是很多的。

對於趟地,農民是這樣說的,“一遍淺,兩遍深,三遍趟地蓋嚴根”,第一遍的時候,小苗剛出土,必須淺趟地,二遍趟地的時候莊稼已經長高了,可以深趟地了,三遍就是封壟了,用大犁鏵趟地,把莊稼的根部全部用土掩蓋起來了,下面還是具體說一下,趟地的好處和不趟地的壞處吧!

趟地的好處:

(一)要說趟地,還是離不開鏟地的,三鏟三趟,先鏟後趟,鏟地可以剷掉所有的雜草,由於都是鏟三遍地,地裡的雜草基本都會剷除掉的,長的大的草,混在莊稼裡的草,用鋤頭鏟不掉的草,就用手薅下來,那時候農民種地根本就不用除草劑,我們算一算,不用除草劑一年省了多少錢?而且不用除草劑,也也就減少了除草劑殘留毒劑對空氣的汙染,對土地的汙染,對水源的汙染,對人類的傷害。這樣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多少好處!



(二)鋤草可以鬆軟土壤,可以保墒保水,也可以防旱防澇,鬆軟的土壤會讓莊稼更好的生長,鏟完一遍地,犁杖緊跟其後,就會把土地趟一遍,趟第一遍地的的時候,小苗很小,地也趟的很淺,犁杖過後,在小苗的兩側就會有高於小苗的土層。既對小苗起了保護的作用,這樣下雨的時候,也會保持住雨水不會流出,這就保住了雨水和土壤的墒情,小苗問就會很快的成長起來。



(三)鏟完了第二遍地的時候,緊接著就可以給農作物進行追第一遍肥了,追完肥之後,也就趟第二遍地了,這時候莊家已經長高了,可以深趟地了,趟地之後,可以把追的肥掩埋在莊稼的根部,莊稼就可以有效地吸收肥料,肥料也不會蒸發,也不會流失的,趟第二地的時候,就是夏天到了,夏天雨水要多的,這時候莊家需要吸收的水分就會全部吸收進去,而多餘的雨水就會從地壟溝裡流淌出去,莊稼也不會受到雨水多影響的!



(四)到了第三次鏟地的時候了,還是疏鬆土壤,鋤掉雜草,鋤完第三遍地的時候,就可以給莊家追第二遍肥了,也就追最後一遍肥了,土地的最後一趟,就是三趟了,第三遍趟地,就要換成最大的犁鏵了,趟地的深度也就最深了,這就叫給莊稼封壟了,第三遍趟地,就會把莊稼的根部全部掩埋起來,這樣就可以防止秋天的時候莊稼倒伏,如果秋雨多的話,秋雨也會從地壟溝排出去,那多大的雨,也不會把莊稼淹了的。



(五)趟地的好處很多,趟地與鋤草,與施肥是相結合的,總的說,趟地可以疏鬆土壤,也可以掩埋住莊稼地裡的一些雜草,可以保證肥料不會流失蒸發,可以更好地抗旱防澇,特別是防止莊稼的倒伏,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種莊稼的時候,還是要按老規矩辦的,還是要鏟地,還是要趟地的,而且現在有各種趟地培土的農業機械,趟起地來是非常方便的,也非常快捷的!


不趟地的壞處

(一)現在種地把人都種懶了,怎麼輕鬆怎麼省力怎麼好,也不三鏟了,也不三趟了,而且連一鏟一趟都不做了,而且還有個美名一炮轟,就是在種地的時候,種子肥料一次性播種完畢之後,播種完之後,幾乎就不管不問了,可能需要追肥的時候,把化肥往地裡一撒也就了事了,最後到秋天的時候還埋怨地不打糧食,想一想吧,種地不鏟不趟的,與種地鏟三遍,趟三遍的比起來,哪個能多打糧食?

(二)平地種地,不趟地的,水土會嚴重的流失,肥料也會嚴重的流失,不管給你的農田施用多少肥料,沒有趟地後犁鏵趟起的土層的掩埋,有多少肥料會蒸發掉?如果下雨的時候,有多少肥料會被雨水沖走?所以不趟地的後果就是,土地會越來越板結,土壤會越來越貧薄,這樣的土地上種莊稼,莊稼的根部能深紮在土壤之中嗎,莊稼根部不能紮在土壤中,莊稼了會倒伏的!

(三)由於不趟地土壤的板結,莊稼的根鬚也很難扎進土壤之中,那麼莊稼也就吸收不到土壤中的營養和水分,這樣種植莊稼,你說能不能豐收?農業生產靠的是精工細作,糧食的豐收要靠田間管理,而不鏟地,不趟地的耕種方法,就是懶漢種地,莊稼鏟三遍,燙三遍,地裡就沒有太多的雜草,不鏟地,不趟地的話,雜草就會伴隨著莊稼共同生長的,這樣你就要買除草劑了,既了花錢,又汙染了環境,你說這壞處有多少哇?

(四)不趟地的嚴重的後果就是,土地旱了的時候,由於地面板結,下雨吸收不進水份,土地也會越來乾旱,而雨水多的時候,由於土地是平的,雨水還排不出去,就會造成內澇,所以不趟地的壞處是很多的,但是現在有些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種地方法,把莊稼播種下去之後,任其起自然的生長,遇到了嚴重的旱澇災害之後,又無能為力,這樣不趟地的種植方法,應當是錯誤的,不應當提倡,還是要向過去老祖宗們種地那樣,辛苦一點,勤勞一點,還是三鏟三趟吧,俗話說的好,你糊弄地一時,地就會唬弄你一年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種地的問題到底需不需要趟地,這裡的趟地其實是不是需要犁地,那麼在種植這方面來說,只要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定需要犁地。

假如土地沒有經過翻滾之後就直接使用,但是種植到底行不行呢?

很多農作物難以生長。

說白了,如果沒有經過犁地,沒有將土地經過翻趟,這些土地使用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並且會使得我們種植下去的農作物都沒辦法生長。

甚至生長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對於這個情況來看大多數的農作物。都需要土地的氧氣要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夠生長。

所以基於這個問題來看,如果沒有經過翻滾土地。這個種植技術是一個技術性的難題。

土地沒有經過翻趟,土地的營養沒辦法利用。

很多土地都會有結板性。那麼土地使用起來就會由於一些有營養性的東西就得不到更換。使得土地裡面缺氧。氧氣不足的情況下,就連微生物都沒辦法生長。

所以土地要經過翻趟,這個是必須的。在農村裡面的土地基本上都經過兩次返趟。

所有的土地都有共同的特性,並不是指某個地方。

趟過的地種植更合適生長。

對於農作物來說,躺過的地比不躺過的地更加適合種植。首先是綜合指標上面來看,經過翻騰的土地。相對比來說,各方面的營養均衡以及農作物生長的要求會受到更大的影響。

所以我們覺得翻趟,土地是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特別是對於農村裡面種地種田來說。

所以我們覺得種地必須得將土地翻騰過之後再進行種植。不管荒唐,用什麼工具都要經過翻騰。


農人莫小道


對於種地,趟地和不趟地的區別應該分開而柝。

趟地,在此地首認將土地深耕而整平。這裡為丘嶺之區,地塊高低差十米能有一米左右。如果早春旱天深耕,不必耙平。天降雨後,利用土層堵截水份,天若轉暖,將地耙平,保持墒情。春夏之間,喜雨來臨,趕緊栽種。省去用水播種,實乃可樂。

低窪地含水份高,晴天耕起坷垃有幹色。晚春時節立整平,只要表層有溼潤,季節來到即栽種。

論說整平地面應靈活,保墒才是為根基。

您說趟地不趟地,此地應該是“鋤″字。禾苗出苗遇喜雨,二至三天必鋤地(草芽己生滅根基)。小滿節氣再遇雨,二遍鋤地必跟隨,雜草除掉為極基。三遍拾土培莊稼,玉米培上防倒伏。紅薯除掉雜根系,起壟護薯少人知。人工奪取高產糧,辛苦勞累甜果知。旱天鬆土保水份,澇田水分能蒸發,“鋤頭"帶水和帶火,只有鄉農才得知。

農村年輕當農民工,老者只用除草劑。旱天背起噴霧器,兌水觀藥視力不配合。小心翼翼觀風向,針對禾田用除草劑。單人對付十幾畝田,趟地不趟地不再稀奇。

說實在之語,趟地對農禾及產品有利。但作業艱辛,誰不識臉朝黃土背朝天,鋤禾當午辛累。農村鄉農亦是人,輕鬆作業少賺點,身健體康為根夲,不說中署身難受,又得麻煩咱醫院。

以上為愚見,請參議。


蔚蔚姥爺219


種地當然是趟地好,我是有十年農民經驗的。假如種玉米,你不趟兩遍地,那麼你種的地,和別人同樣上化肥,同樣的種子,同樣的地質,在秋天的時侯,每畝地至少少收二三百斤玉米,不信的話,我可以和任何人打賭啊!



宇沃佳嘉手工水餃


種地是趟地好還是不趟地好?望指教。在黑龍江,生產隊時種地,講究是三鏟三趟大豐收,那是傳統的種植模式,已經不太適應現在的種植模式啦,現在種地機械化比較高,春種完了除草一般都是藥物除草,跟本不用人工除草,鋤頭也沒有用了,趟地為了增加地溫,接收雨水下滲還是必要的,一般農田也是趟三遍,種植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還是趟地比較好,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新的種植模式出現,在山區土地多的地方,實行輪作種植,一半土地修耕,另一半土地平播,合理密植,藥物除草,不用趟地,到秋天的產量也相當可觀,還節省了很多農機費用,但這隻適應土地多的地區,山區等地區。


龍龍6576


這個問題有兩個回答,在長城以南種地都不趟地。不打壟,因天氣氣候乾旱 不適宜趟地種植。種植時都需把地澆水,為保持土地水分和土地溼潤。有的會打池子,有的澆完水會用薄膜封蓋上。為保持水分不被蒸發。

可在長城以北,東北地區就不適合平壟種植了。東北土地寒溼,不起壟,怕雨季來臨。水漫金山,淹了禾苗。澇死,還有一好處是東北汽溫低。起壟會增加禾苗根生長髮達,壟的溫度會升高,這樣更利於農作物生長。有利於增產增收。



張立文


種地趟不趟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 以前種地 沒有大型機械的時候 有人會選擇用小拖拉機進行趟地 也有人覺得沒用就不趟的 這兩年由於免耕機的出現 種地趟不趟也是眾說紛紜 今年我家地就趟了 但是產量並不好 有人說我家地免耕產量能好一些 由於今年夏天雨比較大 免耕的比較合適 免耕抗旱 但是我們村有90%人家還是選擇起壟加肥 很多人都怕免耕減產 通過這兩年使用免耕機的人家來說並沒有減產 相對來說成本還降下來一些 我覺得我們村超過50%的人家都會選擇免耕 因為既方便又省成本 但是免耕不能超過3年 3年之後還得起壟加肥 具體種地趟不趟 還得看你家地的具體情況



春桃在農村


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種地是趟地好還是不趟地好,這個要看季節,看地區,看種植什麼的。

我家是河南洛陽伊濱區的,我們這邊大多數都是種的莊稼地,一年就種小麥和玉米黃豆紅薯等農作物。

小麥秋播種時不但需要趟地,還要施肥平地扒隔離.。之後到播種節氣才播種澆水,再然後打藥除草夏季收割。多澆水除好草才有好的收成。

玉米黃豆之類夏季收完小麥種,這倒是不需要趟地,稍微省事點別的步驟還是少不了,但是到秋季收穫的季節,確非常麻煩,人必須鑽在玉米地活著黃豆地幹活,一穗一穗掰一顆一顆割,個鐘緣由,農村人都是幹過的,更是親身體會了。

所以趟地也好也不好,蔬菜也是差不多,大家說呢。

謝謝各位朋友的觀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