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起垄有哪些好处?什么作物需要起垄?

新大风歌


土地起垄有哪些好处?什么作物需要起垄?

起垄好处多多,起垄的好处: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如除草、耘锄、打药等人工田间管理;又可使肥效集中利于作物吸收;起垄等于增加了土壤耕作肥沃土层,更利于作物易扎根膨果;浇灌时,水流顺垄流通顺畅,省工省时省电费;收获时更方便收获,不易丢落作物或果实。


有许多农耘物适宜起垄。如:蔬菜类的白菜、大葱、白萝卜、土豆、洋葱、红薯等,大田作物也有可以起垄的,如花生、玉米等。过去在生产队时,我们这里玉米都起垄,起垄前施肥和农家肥,然后起垄把肥料埋掩,即充分保证了肥力的不挥发损失,又保证了作物的吸收利用,效果很好。


现在人们怎么省事怎么来,可起垄可不起垄的就懒的再起垄了。但是,有些作物需要起垄,那效果就是不同,比如白萝卜、大葱、洋葱、土豆、红薯等,起垄的效果就是好。充分吸收了水肥营养,且起垄后垄上的土壤松散,不易板结,有利于大葱脖高、白萝卜扎深生长,土豆红薯、花生等膨果长大。

如果,平畦子种植效果就不同了,经浇灌、及人工作业的踩踏,最易形成地面坚硬和板结,肯定不利于作物的扎根结果和膨大果实,即使锄划土地,有时会伤害着地下根茎类作物的果实。所以,应该起垄的作物,必须起垄。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土地起垄是农民发明了一种非常高效的种植方式,主要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运用比较多。像我们老家大别山地区,属于山区丘陵地带,耕作用地大多是梯田模式,地块比较狭小,且有陡坡,起垄的话不是很方便,但在平地上也可以做到起垄。

起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养分集中起来有利于农作物更加方便的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加快其生长,促进其健康茁壮。而且起垄之后,土壤的疏松性和透气性能比较良好,农作物的根系在呼吸生长方面更加高效。

与此同时,起垄之后农作物高出地表10~20公分左右,可以形成比较合理的空间分布结构,利于叶面发生光合作用,提升通风效果。另外,起垄之后还利于灌溉和排水,一旦遭遇洪水暴雨灾害,可以从地块沟笼中迅速排出,不会形成长时间的涝灾,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在农作物种植方面,主要有红薯,土豆,花生等一类农作物运用起垄比较多。有些地区种植生姜也会用到地块起垄模式。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方式,这样做才能够更加高效的种植农作物,才能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损失,获得优产高质。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如果您喜欢我答案的话,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感谢您的阅读。


止茶


● 一、什么是起垄


“垄”即是在田间按照一定宽度与间隔形成的高于地面的条状形高台,上面部分称为“垄台”,垄与垄之间形成的沟称为“垄沟”,由于“垄”是在地面拔地而起的,因此叫做“起垄”。

起垄可以用畜力或专门的起垄机械进行,通过牵引犁头的行进划出一道沟,再回过头在旁边划出下一道平行的沟,沟与沟之间即形成一条垄。


● 二、起垄种植的好处与优势
如今,对各种作物进行起垄种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传统耕作方式,起垄有着一些显著的好处与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疏松,不易板结

随着化肥使用量的不断提高,造成了土壤各项性能的下降,特别是土壤的板结现象越来越严重,站在田里,再也不是以前幽深松软的土壤了,而是泛白的硬质土层。
采用起垄的方式,可以将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打破板结状态,再垒成高台后,垄与垄之间有着宽松的空间,减轻了对土壤的压力,延缓了板结的情况。

2、改善土壤透气性能,利于作物根系发育

起垄以后,垄台四周的空气得到有序流动,土壤也从封闭状态变成了半开放状态,使得土壤的透气性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作物的根系能更好的进行呼吸作用,利于根系下扎、生长加快,提高了抗逆性,对肥水的吸收效率也显著增强。


3、增加了地表面积,吸热散热快,提升了光合效能

起垄后,相比平地,多出来很多表面,增加了受光面,白天吸热快,作物的光合作用得到加强。到了夜间,扩展的地表面积又使散热的速度快了很多,温度下降迅速,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

昼夜较大的温差,有利光合产物的积累,对于促进作物的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起垄后便于浇灌,排水通畅,抗旱防涝

垄沟对水有引导作用,使水能顺垄而至,既方便浇灌,水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也使排水更加通畅。

同时起垄后相当于增加了土壤的厚度,能积蓄更多的水分,有着一定的抗旱能力。如果田间有大量积水,高于地面的垄台也使水不容易漫上去,从而起到防涝的作用。

5、田间通透性好,通风透光

如果是平地种植,当作物的茎叶互相堆叠时,基本谈不上通风和透光性。

而起垄以后,在地面上部就形成了一个小空间,起到了通风的作用,也增加了茎叶周围的空间,增强了透光性能,创造出了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对于低矮、匍匐生长的作物效果尤其明显。

6、地下根茎类作物,采收方便

红薯、土豆、花生等根茎类作物,需要翻土采收,如果采用平地种植,翻土不易,也不容易看清位置。起垄种植的话,刨开垄台面即可采收,也有利于使用机械进行采收,提高效率。

7、抑制杂草生长

起垄后,田间的地面不再连通成一个整体,杂草的生长环境被破坏,即使在垄上生长起来也容易清理掉,可以有效的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养分的流失。

8、土壤环境各方面得到了加强,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

进行起垄种植,使土壤、采光、通风、光合作用效能、肥水利用率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了作物品质、增加了产量。


● 三、什么作物需要起垄

可以说只要是能在平地种植的作物,都可以采用起垄的方式进行种植,区别只在于一个将土垫高了而已,只是说对于不同的作物,采用起垄的方式可能产生的效果不同,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区别不大。

适合起垄种植的作物大致有:红薯、番茄、草莓、土豆、花生、萝卜、旱地玉米、各种绿叶蔬菜等。


● 四、起垄的注意事项

1、起垄要做好细节,要求垄面平整、垄距均匀,如果有硬质的土块一定要捣碎。

2、垄的高度不能太高,否则浇水困难,浇少了上不了垄,作物吸收利用率低,浇多了又容易产生田间积水。

  • 常年多雨的地方,垄的高度要在30-40公分左右,垄距要宽,利于排水。

  • 砂质土,雨水少的地方,垄可起矮一些,一般高20公分即可。

3、垄的宽度要根据作物的根系做到位,因为垄的宽度也代表着根系生长的宽度,如果过窄了,会导致根系发育不良。


一曲烟雨


很难简单地说起垄好还是不好。分几种情况。

先说说玉米。

黑龙江的极早熟区,地温是玉米出苗的关键因素。免耕播种最大的问题是土壤温度低,“冷浆”,出苗缓慢,且瘦弱,对产量有影响。这种情况下还是垄作玉米长得好。



内蒙东部春季干旱多风,平作可以极大地减少表土流失和土壤中水分的散失。玉米起垄后播种,遇到几天连续大风,垄台被刮平,甚至连种子都被刮走。而平坐种子播在地表平面以下约五公分的位置,就安全多了。

还有涉及到前茬作物。如果前茬是垄作的玉米,免耕播种玉米就非常困难。 如果前茬是平作的玉米,可以在玉米地上直接免耕播种玉米,用圆盘开沟器“切”出一道缝,种子播在缝的底部。但这种播种方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除草。因地表有残茬,打封闭除草剂效果相当差。而且地表草籽多,后期草荒难以控制,所以不建议用免耕播种。等抗除草剂玉米品种允许种植了,出苗后再用草甘膦直接除草,在上一次免耕的玉米田上再进行免耕玉米播种,效果就相当好了。

至于那些块根、块茎作物,如马铃薯、红薯就一定要起垄,因为块根块茎在膨胀的时候要改变土壤空间,只有起垄以后土壤空间才有很大的“弹性”。


种田博士后


我们农村种植的土地,几乎所有农作物都会起垄。至于题主说的,土地起垄对我们种地的老百姓来说,有哪些好处呢?

土地起垄好处多多

一、排水灌溉:起垄对于庄稼排水非常方便,灌溉农作物放水要干要湿,作物利于生长。雨天多雨的时侯,雨水不会浸不到作物的根部底下,作物根系不会沤烂,能够有利于农作物的适应生长。

二、光照作用:土地起垄,对农作物的垄与垄之间,有一定间隔距离,有太足够的阳光照射,形成光合作用,至使农作物吸收更多的营养。

三、土壤疏松:土地起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令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农作物的发育根系增强,块根膨大,抗逆性更好。

四、肥份增强:不起垄种植土地的作物,遇到雨天肥份容易冲涮掉,而起垄的土地,雨天的水份到达垄面比较少,肥份损失也减到最低。

五、减少病害虫:起垄的土地,间隔比较宽松,太阳的高温照射,所到之处,无一生物不怕高温,害虫不可能有隐藏的死角生存。所以,起垄对病虫害也会大大减少。

六、减少杂草丛生:由于土地起垄地面抬高,减少了对地面的接触,抑制了大部份的杂草生长,减少了农作物与它争肥,从而使作物生长更好。

七、土地增温:越远离土地下层的泥土,温度就越升越高,这是我们每个都会懂得。起垄土地的增温,就可以令土壤保墒,有利于作物生长,更有利于作物增产。

什么作物需要起垄?

根据我所种的庄稼,稻谷不会起垄,因为它是水稻,能够在水浸着的地方都能够生长,所以我对水稻不会起垄。

比如莲藕,长在水里的农作物,谁都不会给它起垄,它只能够在水里生长的作物。起垄要看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是农作物都会起垄。

所以说,在能够长在水里的作物不需要起垄,其他可以长在高山旱地,或者田里的湿地农作物,起垄比较好,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从而增加我们的收入。


农村军哥


起垄用到的工具大多是铁锹,也有撅头和镐辅助开沟起垄的。现在的农用机械也十分方便,也有专门用于起垄的小机械,操作起来也很方便。一般在种植前就提前起垄方便定植,根据作物的行距,确定垄距垄宽和垄的数量,为以后作物的生长做好规划。

起垄也是项重要的农事操作,那么起垄对作物有什么好处呢,根据我们这里常种的作物,咱们举例说明。

一些地下长果或者有地下块茎的作物需要起垄种植,起垄后可以人为增加地下部位的生长空间,使土层更加深厚,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吸收作用。起垄后增加了土壤的表面积,使土壤更加疏松,也有利于田间的中耕除草。我们这里常种的这一类起垄作物有:花生、红薯、马铃薯、姜、胡萝卜等。以胡萝卜为例,起垄栽种的胡萝卜果型长粗,不易分叉,畸形果少,产量高品质好。

一些既不耐旱也不耐涝的作物,通常也是需要起垄种植的。起垄后形成垄间的小气候,尤其是作物封垄后,保墒、保水、保温的性能更好,涝了水都集中到垄的底部,沤根也不会太严重,地块干旱可以通过土壤的毛吸作用给根系补水。沟与垄的空间跟作物的枝叶间搭配能形成小气候,有效调节田间的温度和湿度。这一类需要起垄的作物主要为:辣椒、太空椒、茄子、西红柿、黄瓜等。以辣椒为例,辣椒根系浅,相对来说比较不发达,对土壤含水量变化、温度的变化都很敏感,起垄能使地面见干见湿,促使根系发育,也能减少病害的发生。

一些容易倒伏或折断的作物,前期不起垄但后期需要培土成垄的作物。这类作物的代表就是大葱了,大葱食用的部位主要是葱白和少量的绿茎,现在的品种都要求葱白多,茎秆长。大葱前期是定植在沟里的,随着茎秆的延长,要逐渐边沟为垄,是一种小尖垄,而且根系要垂直于地面,逐渐培土成垄,这样既可以保护葱白,又可以使葱不易折断,保证了大葱的品相。

还有像我们这里大田地块的起垄,能起到很好的隔断作用,比方说我们这里玉米地里起的垄,间隔三米起以个小尖垄,浇地的时候,一垄一垄的浇,不至于造成整个地块的漫灌,分小垄浇有利于作物浇透浇足水,还不容易跑水,节省时间。真是省工省力节约成本。

土地起垄的好处,我就想起这些,一家之言难免疏漏,如果您也是地道农民或种植大神,不妨评论补充。我是情耕农,在农村,种家常菜,唠家常话,希望您能在我的问答中发掘出不一样的三农素材。

情耕农


土地起垄有哪些好处?什么作物需要起垄?

这个问题村民小江来回答。

作物根据其生长特性,及生长需要(或人为的实践经验证明),起垄对一些作物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及生发作用。其具体作用如下。

:增加土壤的通秀性。地表平行及地表以下土壤的通透性,如没有外辅作用(如混和腐熟有机肥、秸杆、草木灰等)其通透性是较差的。而作垄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从而吸收养份更全面,使植株茁壮,达到增强其抗逆性的作用。

二:起垄能接受更多的光照,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无疑,起垄可以增加地表及作物的受光面积,从而促进光合化学反应。亦能够

增加地温,从而使植物生长更活跃。再者能够辅助性的杀菌,对作物的一些(如根腐病)病害有抑制作用。

三:起垄的地块排灌方便。利于作物尤其是根系植物为产的后续生长和彭大,以及普通作物对养份的储存和吸收。可提高利用率10%至50%不等。

虽然说了起垄的好处多多,但也有需有注意的地方起垄不宜过高、过宽、过大。一般作物以不高于20至30cm,不宽于30至40cm为宜。过高,过宽、过大、可导至其保水保湿度差;养份分布不均匀;排灌不方便,尤其是浇(淹)水全灌性差。


什么作物需要起垄。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在农村种植中,凡抗病害能力差;浇灌不方便;属于根系生长为主的(如地瓜、红薯、等);也可是树木苗等。

总结。农村土地“起垄”作用是根据优化土壤结构,及植物本身生长需要来衡量决定的。其对于不同的作物有的有弊。在种植时根据现场的地理环境,及作物的生长特性来决定是否起垄。


村民小江


谢谢,田里起垅主要是提深土壤耕作层。目的是使种的庄稼生长深厚的土壤里,这样庄稼的生产的土壤就深厚了,庄稼生长就有了肥料基础。另一点庄稼生长在垅上,土壤的深厚,对遇到大旱能提高抗旱作用,对遇到水涝有防荡的作用。但是种植水田的庄稼不能起垅。旱田的红薯起垅最好。


安徽巢湖记忆


农作物垄作是一种常用的耕作方式,由于垄作具有一定的增长效果,所以深入广大农民欢迎。具体来讲垄作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先起垄后播种,另一种是先平播,待出苗后再起垄。这两种情况在作物增产上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般来讲北方地区秋作垄要比先播种后起垄好很多。



一、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情况下秋起垄?什么情况下先播种后起垄?一般来讲,一年一季作物区,在时间较为充裕的情况下,秋季收获后,对土地进行及时翻耕、旋耕、耕地、起垄、镇压等作业,达到待播状态,第二年按垄播种。有些地区由于秋收较晚,或者土地水份含量高,秋整地比较困难,就等到第二年春节进行春整地,由于春整地块块较大,整地质量较差,也不利于保墒,一般耙完地后,镇压后不起垄,以免跑风漏气,导致出不好苗。



二、耕地起垄有哪些好处呢?这个问题比较好理解,一般来讲有三点好处:

第一,有利于土壤保持良好墒情,尤其是一些相对干旱地区,春季风大降水少,在秋天起垄后镇压,可以有效地将土壤中的水份保留到垄体内,春天播种时,种子能接触到湿土,有利于作物苗全、苗齐、苗壮。

第二,利于土壤提高供肥能力。由于起垄作业,会使不同深度的土壤得到轮换休息,土地在起垄的过程中,可以将15厘米以下的土层翻转到垄体上,而表层的土壤轮换到垄体下部,这样会使土壤根际15-20厘米土层得到轮换休息,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


第三,有利于降低病虫危害,一般来讲,通过起垄作业,可以将土壤上下层有一个倒换的过程,这样就会使一些地下害虫的虫卵或其他越冬虫态,以及一些病害的菌源翻转到地表,经过太阳晒、失水风干、冬天冷冻等过程,杀死虫卵及一些土壤中的病源微生物,降低下茬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

第四,有利于提高地温,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大家知道,耕地起垄之后,与外界接触的面积增加大约在30%以上,这样土壤通过吸收太阳光能,提高土壤温度,并将热量保存下来,根据生产实践,正常情况下,垄作土壤温度大约会高于非垄作土壤温度2-3度左右,一般垄作栽培与平播同一天播种,垄作会提前1-2天出苗。


三、哪些作物适合起垄栽培呢?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垄作除了水稻、小麦、亚麻为数不多的作物之外,其余作物基本上适合于所有农作物栽培,只是各地的种植习惯和大家的认知程度不同,而导致有的地方垄作的比多,有的地方垄作的比较少。但是从目前的生产实践看,一般来讲,第一类适合起垄栽培的作物主要有萝卜类、马铃薯、花生、甜菜等块根、块茎、地下果实的作物,因为这些作物需要一个土质松软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提高产量。第二类为玉米、高粱等深根系作物,有利于根系发育;第三类为蔬菜类作物,垄作有助于提高蔬菜产量。


综合来看,从北方地区来看,土地起垄相对于不起垄平播耕种,好处还是比较多的,并且会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三农广讯


随着人们对农作物生长需求养分的了解,避免农作物生长中的一些自然灾害,人们对起垄种植农作物有了新的认识,利用起垄种植的农作物也越来越多。如种植花生,近几年我们当地全是起垄种植。

土地起垄的好处:一,熟土聚集,农作物更容易吸收养分。土地起垄,就是把土壤上层的熟土聚在了一起,这部分土壤由于上茬的基肥剩余较多,有很多养分没被吸收,起垄后,有利于下茬作物的吸收;

二,减少基肥用量,增加基肥利用率。起垄种植农作物施用基肥时,都要把基肥撒在垄中心的底部,虽施用量较少但利用率较高;而把基肥撒在大田中,虽增加了大田中的土壤养分,但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被农作物吸收,而被阳光蒸发,戓被雨水、浇水时流失;

三,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和吸收阳光的面积。土壤起垄后,形成了垄和沟的格局,在垄增高之后,有了独立的空间,与外界接触的面积增加,所以使垄增加了吸收外界空气中养分的能力,更有通透性;同时增加了接受阳光照射的面积,作物更好的发挥、利用光合作用;

四,能起到抗旱防涝、蓄水保肥的作用。旱薄地起垄后,由于增加了土壤层的厚度,在土壤暄活的基础上,可以蓄水保肥;而易涝地起垄后,由于根系、结果层在垄的中部,阴雨连绵发生涝灾时,一方面水容易排出,另一方面暂存的水蔓延不到根系或块茎,可防止因雨水大而使农作物受害。并且还有一个共同的好处,就是在干旱时浇灌方便;

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由于起垄后,植株基部通风好,阳光充足,不致于潮湿而造成“封地皮”的局面,可减少病菌的滋生、繁衍,同时也减少虫害的入侵机率;

六,便于收获农作物。一些地下结果的农作物在起垄后,收获方便;否则在平地内种植,容易扎伤,造成降低质量、增产不增收的状况。

至于什么作物起垄好,如果从作物的生长需要来说,几乎所有的旱地农作物都可以起垄种植。如白菜、萝卜等。只不过是垄的高、低,宽、窄不一样。但尽可能起垄的农作物,或者说起垄后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就是地下结果作物。如红薯、花生、土豆等等。但也有必须起垄种植的农作物,如大蒜、生姜等,因为它需要一次次的培土、施肥和浇水。只是它起垄是后期一步步形成的。

总之,种植农作物起垄好处较多。当然起垄的高度和宽度要根据各种农作物生长面积决定。如起垄红薯和起垄土豆,高、低、宽、窄肯定不一样。凡事一分为二,起垄种植农作物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就是费工、费力、土地利用面积相对减少,有时降低机械化利用率。因此,起垄种植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