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有什么区别?

阿飞196121286


参公事业编,顾名思义,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人员,在职务职级、考核奖励、工资福利等方面与公务员完全相同。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在晋升空间、管理方式、薪资结构等方面有区别,最明显的是在交流调动和发展空间方面不同。

1. 交流调动的区别

参公事业编参照公务员管理,其中人员分为两类。一类工作时间较长、是参公事业编的,多是单位在由事业单位整体转为参公事业单位过程中,随同转为参公事业编。这类人在提拔任用方面,无法调动到行政单位任职。另一类是通过公招,即国、省级的公开招考取得参公编制的,在提拔任职、调任行政单位任职等方面与公务员完全相同,可以无障碍交流到行政机关任职或调动到行政机关工作。

2. 发展空间的区别

参公事业编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在职务职级晋升体系方面与公务员相同,可以任领导职务,也可以走职级,到退休时就算行政职务没有多高,在省级单位解决一级调研员、在地市级单位解决三、四级调研员、在县级解决一级主任科员,一般都不是问题。而普通事业编如果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地市级以下,9级职员(科员)也很难往上挪一下。就是在省级,7、8级职员也是大多数人的终点。

3.薪资结构的区别

参公事业编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按照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和年终奖金。普通事业编制人员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构成基本工资。

在实际中,薪资区别最明显的有两点:一是有的地方普通事业编制没有年终奖。二是有的行政机关有内设事业机构,工资都是由财务科发,事业编制人员的基本工资打到工资卡,其他部分到财务科领现金或再单独打卡,而单位其他人员则是一次性到卡,只有事业编制人员会到财务科单独领现金。在事实上感觉工资分成两部分发的人,显得与众不同。

『20年职场干货分享 请关注


职觉视点


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有三大区别:

1、管理方式不同。参公事业编顾名思义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其虽然是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样的晋升和工资待遇。而普通事业编则全部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按照事业单位标准核发工资待遇,晋升职称或职级。

2、工资待遇不同。参公事业编与公务员待遇一样,都有车补、年终绩效等福利,而普通事业编没有,两者相比,一年算下来参公事业编至少比普通事业编高出两三万,多的地方甚至有五六万。

3、发展空间不同。参公事业编除了编制与公务员不一样,其他方面与公务员无异,可以在参公单位和行政机关自由流动(部分地区尚未实现),能够享受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待遇,无论是提拔还是职级的提升,都比普通事业编机会多,空间大。以县级为例,参公事业编比较容易解决副科、正科待遇,即便没有实职,干到退休至少也能混个一级主任科员、四级调研员,而普通事业编人员如果不走职称,绝大多数人干一辈子也就是个九级职员。


80后小公


参公事业单位、参公人员和普通事业单位、普通人员两两相对照,事业编制没有任何区别,有区别的,是单位管理属性,和事业人员的身份。

1、相同之处:编制。事业单位无论是干部,还是工人,无论是参公,还是普通事业,无论是管理岗位,还是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使用的编制,都是事业编制,没有什么区别。事业编制有区别,只是按照财政供养模式不一样,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按事业单位分类,大致分别对应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生产经营类。分类改革的模式,和编制改革的模式也大致一一对应,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全额事业编制将是今后事业单位存在的最主要的模式;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剥离生产经营职能改企后,保留的公益职能也将和职能相近的公益一类单位整合,改革完成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将不复存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企,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全部撤销,不再使用。这三类单位和编制模式的改革,也是互相对应的,这方面不分参公不参公。

2、不同之处之一:机构。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是指因事业单位完全或者主要承担行政职能,根据省级公务员管理部门审批,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样的事业单位就被称为“参公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参公管理,其管理、调动、晋升、任用、工资、福利等,都和公务员是一样的。事业单位人员向参公事业单位之间流动,也一样被认定为“逆向调动”,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违反条件要求调动,即为违规。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向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调动,属于正常调动,可以自由转任。

参公事业单位改革:由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相应的政府组成部门承担。今后,事业单位不允许承担行政职能,也不允许再成立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了行政职能,也就没有了参公的依据,因此,今后事业单位将不再参公管理。因特殊原因例外的,是按照新《公务员法》112条规定的“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经批准可以参照管理”,这主要是指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因特殊原因依然被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依然参公管理。除此而外,还有部分基层的群团机关,因县区行政编制和党政机构名额限制,也将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参公管理。

不同之处之二:人员身份。参公事业单位的干部身份人员,可以被登记为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享受一样的待遇,其晋升、提拔、管理、工资、福利等都和公务员相同,区别就是使用的编制是事业编制。参公事业人员和公务员一样,岗位只有管理岗位,没有专业技术岗位,也不能执行职称工资,以前评定的职称,在参公之后就失去了作用。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人,按照《公务员法》规定不能参公,这一点和党政机关也是一样的。

同样的,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消参公属性的事业单位,已经登记为参公身份的人员,也将失去参公依据。在改革过程中,虽然失去了参公岗位,但其参公身份可以暂时保留,以待国家进一步深化人员转隶改革政策出台。这其中,省考、军转、群团、选调生等六类参公人员保留身份,可以在公务员岗位自由转任,但前提是有空缺的行政编制和公务员岗位。因参公中断职称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公年限可视同为职称评定年限,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认定为更高一级的职称。将来的参公事业人员,也就和参公事业单位一样,只有行政执法人员和部分基层的群团机关人员。


职言管语


大学生村官的任期一般为3至5年,因此村官的地位比较尴尬,“铁饭碗”的性质也不如公务员那样明显。虽然村官的待遇也还算不错:每月到手3000+,公积金1000+,最高1.5万的生活补贴,下乡补贴,2~3万的年终奖等,但任期满后依旧是需要另谋出路的。

很多村官、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职单位同时考上了的,肯定会选择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就算考取村官后按期上任,那也肯定是奔着事业编制和公务员考试特留岗位去的,没谁会大公无私的服务农村。

村官没有编制,就不能一直工作到退休,那么村官任期满了之后该怎么办呢,有哪些出路可供选择呢?

2017年重庆大学生村官招录公告中关于村官任期到期后的说明是这样的:

  1. 2020年,全市拿出一定名额面向2017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聘)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任满1个聘期、考核称职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可参加上述定向招录(聘)。
  2. 任满1个聘期、当选村“两委”委员及以上职务、考核称职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符合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定向考试相关条件的可参加考试。
  3. 任满1个聘期、考核称职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4. 任满1个聘期、考核称职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经区县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可转聘为社区工作者、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或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人员。
  5. 任满2个聘期、当选并担任村“两委”委员及以上职务满一届、考核称职及以上的,经重庆市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可根据有关政策聘用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

任期满后,大学生村官可以选择考公务员,也可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者自主就业;任满两个任期,还能被聘用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听起来好像很不错。

所有的行政事业编制都是需要考试的,即使不用考试,也只有业绩出众的人才才能得到政策的眷顾,难度可想而知。

参公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有什么区别?

参公事业单位跟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在于:除了名义上该单位的性质还是属于事业外,其内部的人员编制、经费渠道、人员管理等,均与公务员类同。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所谓的“参公”,就是指该单位的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享受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受《公务员法》约束。  

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不以职称为晋升标准,而是以职级晋升,职级越高,相应的工作权利、能力也就越高,福利待遇和保障也就越好。如果工作需要、职级达到一定条件,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可以直接调至行政机关工作,其中的原因,正是因为其身份的“参公”。

这类岗位编制,待遇好、晋升空间大,在工作中,资源都会向这类人倾斜。因此,在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只要不犯很严重的错误,晋升是很有优势的。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各级公办学校、党校、档案局、文化中心、农业局下属的森防管理事业单位、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维护管理的如园林处、公园、绿化站、城肥所、环卫处、疾控中心、防治站等。

全额拨款事业编,这个群体在机关中的工作和公务员没有太大差别。由于近些年来公务员的编制比较紧张、工作负担较重,扩大事业单位编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务员的工作量,因此招考人数是比较多的,也顺利成为考生继公务员之后最好的考编选择。全额拨款事业编财政由相关部门或是政府部门直接拨款,福利也相对较高,只没有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的部分福利补贴。

差额拨款事业编和自收自支事业编

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医院、福利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担社会职能的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在很少了,主要是一些原来国有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大部分改制后,他们的职能已经淡化,但是员工还是属于事业编制。

差额拨款事业编,国家财政及相关部门只拨款一部分,招聘单位负责一部分日常支出。很多人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不是特别看好,觉得待遇肯定会比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其实不然。有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反而更好。


重庆中公教育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我们平常简称“参公事业单位”或“参公单位”,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并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的的事业单位。 先是有单位参公,才导致人员参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中的在编人员(不含自聘人员和工勤人员)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参公管理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指其工资待遇与公务员相同,包括其他的相关录用、退休、处分等政策也都是参照公务员的政策。 根据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特点:参公事业单位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要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二)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行政机关中的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的异同:

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与公务员的根本区别就是,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而参公人员的编制为事业编制。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执行,也就是说参公管理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其中人员编制也是事业,只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2、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完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进行公务员登记,包括所有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险,退休后的待遇,职务任免,升降,回避、辞退等全部和公务员一样进行。 中央党群机关的很多单位,国务院系统,各省地县市,都有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长春中公教育ok啦


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说白了就是公务员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主要区别在哪?听我细细道来:


活着的时候:工资区别,参公多了公车补助550元,职级并行大概300元到600元左右,十三个月工资4000元到5000元左右,年终考核奖若干(这个地区差异大,有的地方几千元,有的40000多元)。升职区别,参公进行了职级并行,就算不升职务,工资到了年限照样晋级,这就苦了基层混编混岗事业编和事业单位管理岗,一辈子到死都是十二级专技和九级管理。

为革命献身以后区别:参公丧葬费二十四个月工资,事业编十二个月工资,就是这样的,感觉有点不公平吧,调整心态,继续前进。



这就是参公和普通事业编的区别,差别比较大,希望你能接受,祝你愉快!!!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参公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和公务员一样,只身份不同。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待遇一样,而差额拔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能享有车贴,工资收入外的全年增额10%,20%,30%各不相同。参公、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全年在我们县级市比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多三到四万元,同样事业单位县市级和地级市全年少五万元左右。


用户51824453447


参公事业编顾名思义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普通事业编就是隶属于政府机关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以及学校、医院这样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两者的区别如下:

一、身份不同,职业发展不同。一般参公人员是按照公务员管理,享受正常的提干选拔,而普通的事业编走的是职称这样的发展路径,事业编想转成公务员相当困难,这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二、待遇不同。参公事业编享受的是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及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岗位津贴+生活补贴,而普通事业编则是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奖励性绩效,同级别人员的工资待遇方面差得很多。

三、职业稳定性不同。普通的事业编每三年与单位签订一次聘用合同,每月要缴纳失业保险,而参公事业编则不需要,可见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如果想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最好还是直接考取行政编,毕竟行政编与参公之间也还是有差别的,最稳定的还是行政编。




海绵宝宝嗨起来




参公人员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编就是纯粹的事业编制。

至于区别嘛,从待遇方面来讲公务员享受什么工资参公人员就享受什么工资,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的都是一套工资标准,与公务员一样享受五年晋级、两年晋档,而纯粹的事业人员只能进行空岗竞聘和一年一薪。

还要就是晋升方面来讲,一般的参公人员就算没有领导提拔也能享受职级并行,等到退休的时候最低也能享受主任科员的待遇,而纯粹的事业人员如果遇不到工资改革的话,那就只有在管理九级老死了。

还有就是从当前的车补来看,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同时享有车补,而纯粹的事业人员嘛,那就只有慢慢等吧。


不是不想


参公事业编制全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编制,与普通事业编制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参公事业编制的招录权限在省一级以上,同时要在省级公务员局进行参公事业编制登记备案,与行政编制(公务员)一致,可以直接相互转换,不需要再参加省级以上的公务员公开招考,也就是说公务员享受到的待遇参公事业编制同样也能享受到(例如当前的公车改制的车补),可以说参公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公务员)没实质性的区别。普通事业编制分财政全供事业编制、财政差供事业编制与自筹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三类,在这三类普通事业编制方面财政全供事业编制在工资上面与行政编制、参公事业编制的区别不太大,有的甚至略高一点,但是差供事业编制与自收自支事业编制相对来说差别就比较大了,完全看单位的。同时,行政编制(公务员)与参公事业编制有的待遇普通事业编制就不一定有了(例如当前的公车改制的车补钱,公务员与参公事业编制每月都发的有车补,而普通事业编制当前是没车补钱的)其次:普通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公务员)、参公事业编制是不能直接互转的,行政编制与参公事业编制可以不经过公开考试直接转为普通事业编制(需要说明的是理论上可以,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愿意转的,因为一旦转为普通事业编制的话,就不再具有公务员、参公人员的身份,相对应的待遇就没了。)但是,普通事业编制要想转为行政编制(公务员)或参公事业编制,需要参加省级以上组织的公务员考试,通过了才能转为行政编制(公务员)或参公事业编制,也就是说普通事业编制是不能够直接转为行政编制(公务员)或参公事业编制的。有一种情况可以,就是普通事业编制经过组织考察直接提拔为了副科级以上职位的领导干部的,以前的普通事业编制就直接转为行政编制(公务员)或参公事业编制了,其他情况下,如果要改变编制性质需要通过参加省级以上公开的公务员考试的方式取得行政编制(公务员)与参公事业编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希望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